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62节

  “等这边物资调度差不多了,便就出发吧,保重身体,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这皇宫的奉天殿内,亲自给你册封为王。”

  朱英深深的看了一眼刘胜,而后说道。

  其实朱英麾下的弟子中,还有更多年轻的,能力也不错。

  当对于这个一直陪伴着的大弟子,朱英非常了解他所想要的。

  即使在运送番薯等作物的时候,刘胜没有过来,朱英也会召来。

  或许对于刘胜现在来说,青史留名就是最大的追求了。

  刘胜闻言,抬头看向朱英,而后微微低头,遮盖眼中的泪花,而后缓缓跪下,大礼参拜,道:

  “我这一生,上半辈子颠沛流离,居无所得。直到遇到老师后,日子的光景就越发不同。”

  “老师麾下,我不是最聪慧的,也不是最年轻有力的,蒙老师不弃,让我为门下大弟子。”

  “我无以报答老师的看重恩情,只能是兢兢业业为老师守护家业。”

  “即使到了如今,老师还能为我这等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考虑,大恩大德,唯有来世以报。”

  刘胜说完后,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朱英眼神复杂的看着,没有阻止。

  因为他和刘胜都知道,这一次的见面,或许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从最初走到现在,两人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

  在刘胜的眼中,何尝不是将朱英,当成自己的亲孙子,儿子般来看待呢。

  朱英之所以能够离开西域,走大漠,至草原。

  皆是因为有着刘胜,在帮他守候着西域根基。

第251章 :大明远征军,永镇安南!

  出兵安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陈慕月这里。

  实际上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是由朝廷文书先到大理寺,和安南的使臣进行交际,甚至于朱元璋还要召见。

  不过这些步骤,基本上是直接省略掉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正儿八经的安南使臣,已经彻底凉凉了。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

  有着安南王室的文书,直接回过去就可以了。

  秦淮河畔院内。

  “安秀公主,殿下已经允诺,三日后就将直接出动五万大军以助安南,更是携带了不少工匠,农人,帮助安南百姓提高耕种。”

  “还有不少文人,也愿意跟随大军去到安南,教化百姓。”

  “现如今,因为某些关系,跟随公主而来的使臣,可能无法一共返回,朝廷特意你询问过,他们更想在大明京师生活。”

  “这边需要公主手写书信一封给安南国主,免得其中产生什么误会。”

  郭忠轻声细语的说道。

  面对这个消息,陈慕月显得有些激动。

  大明出兵了!

  在大明的帮助下,安南王室将拥有五万精锐镇压不法,所有的危机,都将过去。

  一旁的小青,更是喜极而泣。

  无论如何说,对于陈慕月还有小青,安南就是她们的家乡。

  “感谢陛下,我马上去写。”陈慕月短暂失神过后,连忙说道。

  郭忠笑着回道:“出兵安南的事情,公主应该更加感谢长孙殿下,此次出兵前后的章程,都是长孙殿下定夺,便是出兵的数目,也是长孙殿下的意思。”

  “公主倒是好福气,竟是有幸被殿下所看中,老奴在这里多嘴几句,公主进宫后,可一定要好好服侍殿下。”

  “这可是五万精锐,还都是从京师的卫所中选拔出来,可见长孙殿下为了公主,耗费了多大的力气。”

  听到郭忠如此说,陈慕月的脸不由有些羞红,万福后说道:“我进了宫后,一定要全心全力的服侍殿下。”

  郭忠听到,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陈慕月来到房间,便就开始书写起来。

  大概的意思就是,来到大明京师,偶然被长孙殿下看中,然后长孙殿下说服大明皇帝,派遣了五万大明精锐来相助安南王室。

  关于使臣的事情,自然是只字未提,那些不过旁枝末节,并不重要。

  最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子自己的情况。

  看着郭忠拿了书信离开后,小青惊喜的说道:“公主,这次我说的没错吧,殿下肯定是极为看重你了,连郭公公都这般说了。”

  “看来,定是那香囊的缘故,让殿下重新记起了公主。”

  陈慕月微微点头,有些惆怅的说道:“就是不知道殿下对于那个香囊,是否喜欢呢。”

  小青憋憋嘴,道:“我的个公主呀,这都看不来嘛,你这是完全陷入进去了呀。”

  “要是殿下不喜欢,怎么可能马上就出兵呢,必定是非常喜欢,才会如此,说不准殿下还现在每日都带在身上呢。”

  陈慕月听小青这般一说,也是认同的轻轻点头。

  想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被殿下时刻带在身上,不由有些娇羞起来。

  此刻,坤宁宫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

  香囊正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

  ……

  三日后,玄甲卫营寨。

  三千将士站立于操场之上,昂头挺胸。

  高台上,朱英一身将服,赫然站立。

  “本王这次过来,是为尔等三千将士壮行。”

  “先前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此去安南,当一去不返,多少年后,也是埋骨他乡。”

  “若是现在有退出者,本王绝不惩戒,全凭自愿。”

  “现在,想要退出者,向前一步!”

  朱英大声说道,声音在操练徘徊。

  良久,三千将士无一人有所动作。

  这三千将士,与其说是从玄甲卫挑选出来,还不如说是玄甲卫主动报名。

  在挑选前,朱英就已经传下话来,这次去安南的将士,将会一直镇守安南,再不会返回大明。

  当然,这般条件下,去安南的待遇也很高。

  首先便是田地配给,根据级别不同,最低的将是也会有八十亩良田的待遇。

  而后就是承若,所有将士的单身问题,会由官府解决。

  还有其他的,比如老兵退役的待遇,在安南直接享受。

  包括现在每月的军饷,也会得到提升。

  朱英很清楚,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掌控安南,便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像云南沐家一般,长期不断的镇守教化,才能够彻底的解决土司问题。

  这个教训,在后世很是明显。

  就现在而言,安南受到的汉文化影响,远比云南要来得更为深远一些。

  从秦始皇平定岭南直至五代十国时期,安南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

  直至宋朝,安南独立。

  安南偏离中原王朝政治文化中心,除了被贬的官员和被流放的犯人,没有人愿意举家搬迁到地处南疆的安南。

  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导致安南本地的文化特性很强,虽说汉话属于官话,但土司占据主流旋律。

  对比云南,安南的优势很大,除了文化上,在土地上也是。

  安南核心区所处的红河三角洲,海拔很低,土地肥沃,稻田纵横,是典型的农耕地区,是中原王朝最喜爱的土地类型。

  云南核心区的云贵高原,海拔接近两千米,土地资源更多适用于耕牧结合,而更适合游牧民族。

  换言之,中原王朝对安南的土地的兴趣,要大于对云贵高原的兴趣。

  其次是交通上,两个地区距离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可谓半斤八两,云南由于需要穿越云贵高原,实际上的通行难度更大。

  但到后世,沐英一家镇守的云南,最终成为不可缺割的一部分,而安南,在朱棣手中短暂恢复建省,依旧彻底分开。

  所以朱英非常清楚,要想真正的收复安南,将其作为大明后花园的粮食基地,就必须不断有人过去。

  所以挑选的将士,不仅仅是面前的三千人,包括另外的四万七千人,都是以单身汉为主。

  把安南的土地分给五万将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这些将士们世世代代的镇守安南。

  加上以刘胜,李秀才为主的教化团队,以汉文化对安南土司的培养,达到大面积汉化的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安南将会是中原王朝真正不可或缺的一省。

  看着面前不动的三千将士。

  朱英再次大声道:

  “你们前去,代表着我大明,本王为你提高了军饷,许诺了土地,还答应给你们安排成家。”

  “尔等作为本王亲卫,此次五万大军中,最差的也是担任小旗官。”

  “在这里,我要给你们重新立下规矩。”

  “不管是在大明境内,还是到安南境内,管束好你们手下的兵,对于百姓须秋毫无犯,尤其是到了安南,不得接受任何人的钱财物品。”

  “虽然你们身处他乡,但在心里一定要记清楚了,你们是本王的亲卫,你们是大明的将士,你们的忠诚,将永远的奉献给大明。”

  “或许对于安南,你们很陌生,甚至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只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但你们也要记得,不管你们在哪里,大明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若是有谁不服我大明王化,用你们手中的刀剑告诉他们,什么叫煌煌天威!”

  最后一句,朱英发出惊天怒吼,下首三千将士,更是热血沸腾。

  齐声大喝:“大明万岁!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在这铺天盖地的呼声中,朱英轻声说道:“安南,即是大明!”

  ……

  五万将士,还有随同的读书人,农夫,工匠,及以刘胜为首的三百多曾经群英商会成员,出发安南。

首节 上一节 262/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