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174节

  转而问道:“爷爷,如今的国库的收入,是不是负担比较大呢,现如今大明的良田也不在少数,为何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由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若是风调雨顺,以大明如今的情况,当然不是问题,只是这老天爷太过于不作美了些。”

  “你是不知道呐,现如今每年,各地灾荒不断,赈灾的钱粮,几乎都占据了国库岁入的一半,便是说河南布政司吧,单单从今年二月黄河决堤至今。”

  “这前前后后,赈灾的粮食就运了至少有百万石之多,如今秋粮未入,皆是存粮,恰好卡在这个点上了。”

  听到老爷子的解释,朱英表示能够理解,今年河南是属于重大受灾地区,灾荒不断。

  而且这样的维系,可不仅仅是现在,河南的秋粮肯定是大幅度的下滑了,到了冬季,也只能指望朝廷从各地调集粮食支援,才可能撑得过去。

  要一直维系到明年的夏粮收割,才能稳定下来。

  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灾情得过去了才行,不然又来一波,相当于雪上加霜,情况将会更为艰难。

  “家大业大,便就是如此了,明日咱让户部将国库的情况拿过来给大孙瞧瞧,自然就明白咱这心中的苦衷了。”

  “那些个开支哦,咱看了都得头疼。”

  在大孙面前,朱元璋说话就放松很多,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大明去年岁入大约是三千多万石税粮,看似巨大无比,但开销也是非常大的。

  其中最大的开销,自然就是在军备这一块。

  一个士兵每月需要两石三升,一年便是二十七石六升,如今大明常备军大约在一百二十万。

  不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屯田,大部分自给自足没问题。

  只是这般大军,局部作战也是几十万的调动,每年至少都是千万石以上的军饷。

  这还仅仅只是按最低的大头兵口粮核算,实际上按照军中等级,中层军官当然会更多。

  每年的岁入税粮,约莫一半要用到军饷上面。

  然后是官吏的俸禄,还有庞大的其他方面开销。

  其实这般算来,好像还能剩下一些,但实际上这已经是目前最高的岁入了,在大明建国的那几年,税粮少得可怜。

  现在的岁入,还得去还前面的亏空。

  像是河南,这般大的灾荒,今年只能大范围免税,维持到灾荒过去。

  河南一年也才两百多万石的税粮,现在就单单二月至今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掉了二百多万石过去赈灾。

  其中还有赈灾军队的损耗,等于是灾民目前无法创收,只能靠朝廷养着。

  “其实关于在税收这块,孙儿有些不同的想法,爷爷听下,看是否能够施行。”朱英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

  “大孙快些说来听听。”朱元璋眼睛一亮,顿时问道。

  关于征收税粮这块,朱元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在实行方面也是反反复复进行修改。

  现如今大明实行独特的‘粮长制度’。

  在洪武四年的时候,朱元璋令户部计算州县田赋,以纳粮一万石为一区,选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担任粮长,负责该区田赋的督收和缴纳。

  粮长征收田赋,分为“存留粮”和“起运粮”,存留粮由本地州县开支,起运粮运往外地。

  其中运往京师的称为京运,运往外地卫所的称为“对拨”,“京运”部分则是由粮长亲自押运。

  粮长待遇极为优厚,凡粮长按时运粮到京师的,朱元璋往往亲自召见,谕劳嘉奖,有才能者还能留下做官。

  如乌程粮长严震,“每岁率先输粮”,得朱元璋嘉赏吗,目前授布政司参政。

  在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还给粮长以律法上减罪的特权。

  粮长可不仅仅是运粮,还负责当地跟耕种有关的其他职能。

  朱英对于大明现在的赋税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今天他想提到的,便是关于丁银制度的问题。

  没有迟疑,朱英郑重对老爷子说道:“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第177章 :蠢蠢欲动的朱元璋

  摊丁入亩,是后世满清时期的一个政策,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标志着古今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被废除。

  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最明显的地方,便是会大幅度刺激人口的增长。

  朱元璋在听到大孙说出这句话时,顿时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这也很好理解,并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所谓赋和税,虽然都是收钱,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的,简单的来说。

  赋收的钱,是提供给国家武装力量,可以理解为军赋。

  税所收的钱,便是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方面。

  而大孙所说到的丁税,便是属于税收方面。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赞赏的神色,反而是眼神有些怪异的看着大孙。

  “大孙可曾想过,若是废除丁税,国库岁入要减少多少钱粮嘛。”朱元璋沉声的问道。

  大孙如此聪慧,怎会相出这等法子。

  丁税制度自古有之,并不是说朱元璋非要保留,实在是就现在看来,丁税的岁入,明显要多上很多。

  废除丁税,对于大明国库的岁入,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朱英对于老爷子的反应,也没太多的意外。

  摊丁入亩这样在后世看来的高效政策,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好处。

  因地制宜,每个时期的政策,应当符合当下的情况才可以,而不是说把所有好的政策堆积在一起,大明就会变得强大。

  摊丁入亩在满清时期之所以有很强的效果,堪称神来之笔,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口的隐瞒。

  大量人口被隐瞒户籍,谁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豢养的大量仆从,这些被隐瞒的人口,都是不交税的。

  满清时期搞隐瞒人口最多的,便就是八旗子弟了。

  所以摊丁入亩后,满清的税收会直接出现一个腾飞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无奈之举。

  可是对现在的大明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前面朝代的人口情况不得而知,就现在的大明,经历过元末的混乱,尤其是朱元璋实行的职业分配制度,包括户籍行走制度,基本上全部都登记在册,没有什么隐藏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丁税在大明国库的岁入之中,占据了不小分量的比例。

  将丁税废除,赋税都直接按地产计算,反而会使得岁入出现大量减少。

  本来如今大明国库的岁入用起来就很紧凑,这般还来降下一波,可见来年会更加艰难。

  不要认为摊丁入亩知这样的政策就很是高明,军赋的征收就是按地产来,现在只是将个税也这般施行而已。

  朱英不懂这些吗?

  他当然心中是明白的,不然也不会拖到这个时候来提出,但既然知晓,为何朱英还是提了出来。

  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消除贫富差距。

  拉小贫富差距,才能让社会矛盾变得不那么的尖锐。

  “地产多者多出,少则少出,无则不出,便是一些低层的老百姓,找些活计生活的负担会轻松许多。”

  朱英解释道。

  听完大孙的解释,朱元璋也立即理解了大孙的想法,但在朱元璋的心中,此刻的大孙却有想当然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

  看到老爷子皱眉,并没有太多认同感的神情,朱英智珠在握的说道:“孙儿知晓,丁税的废除,会让大明国库的岁入变少,甚至会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孙儿既然敢于提出此事,当是有备而来,已然准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

  朱英说完后,并没有接着述说,反而是端起桌面上已然有些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听到大孙这话,朱元璋微微振奋,眉头也展开了不少,他倒是想听下,大孙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法子,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

  对于大孙的妙计层出,朱元璋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

  不过看着大孙自顾自的喝着茶,想到吊自己的胃口,朱元璋晒然一笑,也端起了茶杯,不急不缓的喝了起来。

  老狐狸!

  朱英顿时无语,老爷子不是暴躁脾性么,这都能沉得下心思。

  见此,朱英放下茶杯,眼珠子一转,反而问道;“在爷爷看来,咱们大明是不是物产极为丰富,应有尽有。”

  “那是当然。”朱元璋一手端着茶杯,随口回道。

  自古以来,神州便为天下之中心,四方蛮夷地处贫瘠,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爷爷可知道,在大明山海之外,有着各式各样奇珍异宝,甚至有着亩产千斤的作物。生活在哪里的人们,无须辛苦劳作,就能衣食无忧。”

  朱英笑着说道。

  话到了这里,朱英心中的想法已然极为明显,他就是想要勾起老爷子对于海外的好奇。

  别的不说,海禁怎么着也是必须要开了。

  朱元璋闻言,面色沉着不动,只是淡淡的问道:“哦,在大明之外,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咱还真的没听说过。”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处的今天,还没有世界地图的出现。明朝最早的堪舆万国全图,是在万历十二年绘制。

  除了对于蒙元统治的疆域有所了解外,其实对于大明之外,很多都是在书籍上看到的,朱元璋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虽然大孙的话题,成功的引起了自己的兴趣,不过朱元璋还是不露声色。

  小狐狸,咱可没你想象中的那么肤浅。

  即便朱元璋刻意隐藏,却还是被朱英看出了少许的端倪。

  微微一笑,朱英再吊一波老爷子的胃口说道:“孙儿过往的一些经历,想来爷爷早就掌握清楚了吧,爷爷有没有想过,孙儿麾下如此多人,还是西域,塞外等一些苦寒贫瘠地域。”

  “为何还能每年都可以养活这么多人,甚至于每逢严冬,他人吃不饱喝不暖的时候,孙儿还能不断的吸纳成员。”

  这一段话,终于是让朱元璋的面色,有些很是明显的改变。

  朱英说得没错,朱元璋在看大孙的详细资料时,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出于对大孙的爱护,并没有去刨根问底。

  “大孙给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确实心里头疑惑的很。”

  朱元璋忍不住开口问道,能够忍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坐在对面的,是自己最为疼爱的大孙。

  换了任何一人,在看到情报上的详细后,他都不会不择手段,强行将这其中的秘密挖掘出来。

  哪怕因为调动数十万的大军进发西域,那也是在所不惜。

  话音刚落,朱元璋突然想到大孙前面关于海外的话,加上大孙经营的买卖和对海外的联系,心里头顿时升起明悟。

  随后朱英的话,更是直接印证了朱元璋的猜测。

首节 上一节 174/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