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51节

“皇上,你这是在施行新政啊!”宋濂道。

“皇上,朝廷施行新政,需要群臣商议的……大臣集体讨论,翻遍史书古例,感觉万无一失了,才能正式实施的。而现在,陛下居然不和我们商议……”李善长道。

“这算什么新政?只是咱鉴于西南地区的情况特殊,用了几条小小的举措而已。”朱元璋道。

几条小小的举措?群臣傻眼,如果取消人头税征收土地税,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都算小举措的话,那么什么才算是大举措?

改变征税制度,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无论那一条,都会造成天大的反应好吗?

“禀告陛下,臣以为以往的税制,不可轻易改变。一旦改变,福祸难测。税制是国策,稍微改变一点点,都会对天下造成极大影响。”吕昶站出了班列,说道,“如果陛下真想改变的话,需要经过群臣集体商议……”

他作为户部尚书,对税制最有发言权。

“你给咱闭嘴!”吕昶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元璋一声雷霆之声给打断了。朱元璋道:“咱的这两条措施,只是在针对贫穷的西南而已,你们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吕昶,记住,你还欠着咱一亿两银子。要不是咱卖字充实国库,山东的赈灾和兴修水利,你都拿不出钱来。”

“你,没资格反对咱。”

吕昶闻言,无语的退了回去。

“皇上,你是说,这两条举措,只会在西南地区实行?”胡惟庸站出来问道。

“不错。”朱元璋道,“西南地区贫穷,本来就没有多少税收。如果这两条举措没有什么效果,朝廷也没有多大损失甚至没有损失。”

“反正这些举措,又不会在其他地方开展,你们怕什么?”

不会在其他地方开展?

群臣闻言,总算放下心来。

也不再反对了。只是在西南地区实行,关他们什么事?

皇帝想试试新政,就让他试,反正新政还不一定成功呢。到时候灰头土脸,也怪不到大家头上。现在就站出来激烈反对就是自讨没趣,还是坐观其成败的好。

“专门针对西南的举措,你们不必听风就是雨,散朝!”朱元璋摆了摆手,离开了朝堂。

他现在是懒得和群臣讨论新政是否可行,反正都已经在实行了。

等西南成为了整个大明最富饶的地方,再宣布在全国推广。到时候他们再站出来反对,自然有提拔起来的西南的官员和他们对着干。

那时候西南地区成为全国典范,人口是其他地方的几倍,交的税赋是其他地方的几倍,他们才站出来反对,优势在我。

这就叫做先稳住他们,就像秦先生说的那样,先打简单的副本,困难的先不招惹。

群臣见朱元璋都了,纷纷下朝。

……

“皇上的这两条新政,很可能不止是在西南三省施行而已。”刘伯温府,吕昶,高启,宋濂,等文人聚集一起,商量朱元璋的重大举措,其中高启说道,“实行新政,不可能只是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地区,我大胆预测,皇上将来必定会推广到全国。”

这群人代表的是文官集团,浙东党。

“只能说是有这个可能。”刘伯温道,“皇帝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只在西南施行,你凭什么大胆预测?你能预测到新政能收到巨大成效?”

“不管如何,这两条举措,实在是太过惊天动地,不像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吕昶道。

“这还不明显吗?”宋濂道,“一定是陆家村那人给他的提议。”

“那人的确是个大才,居然能提出这两条大胆的新政。”

“而且皇帝还听他的,直接就在西南三行省实行了。”人群有些嫉妒,朱元璋对那人可谓是言听计从。能影响全国的新政都直接实施,而不和群臣商议。

第113章 汤和捕鲸鱼(求首订)

“此人,不是大贤,就是大奸!”高启道,“因为任何新政,都能改变大明国运。如果实施得好,他就是大贤,拯救天下苍生为百姓谋求福祉。如果实施的不好,他就是大奸大恶,祸国殃民。”

“这两条计策,都打击了地主和士绅的权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本意是与民为善。”刘伯温道,“只是不知这两条新政,能不能扛得住士绅们的反对。”

“西南偏远,士绅的力量很弱。我敢肯定,皇上的这两条新政,一定能贯彻下去。”高启道,“那人把新政试行的地方选在西南,实是大智慧。”

“西南的士绅,的确没有反抗新政的能力。”宋濂感叹道。

“相信不出一年,西南必定会大变样!”吕昶感叹一声,“取消人丁税改收土地税是从未有过的举措,因此我也不能确定,到时候朝廷的税收会增加了还是减少。”

“不过不管是奸还是贤,那人必定是大才无疑。”刘伯温道,“此人的才智,高出我们不少。”

人群闻言,顿时沉默下来。

虽然他们都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那人’比他们高明一些。

读书人在谦虚的时候经常说,此人的才华高出我十倍,在下与之相比就犹如繁星比皓月,驽马比麒麟,然而此刻他们都没有说。

这种话在谦虚的时候可以拿来说,但在讲事实的时候,他们反而不说了。

“我大明居然凭空出现了这么一位读书人,治国大才,真不知道是祸是福。而且我等连他师从何人,是何方人士都不清楚。”良久,宋濂道,“虽然素未谋面,但我们这些小有名望的大儒,居然一直都在被他吊起来打。”

此前关于王朝更替的问题,他们在朝堂上被皇帝驳斥的体无完肤。

宋濂,因为他失去了太子太傅的位置。

皇帝卖字一个举措,就为国库增收了一亿两,让大明国库在极短时间内充盈起来。

凡此种种,都是他们做不到的。

而现在,朱元璋更是直接越过了他们,实行了新政。

“真想见见那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刘伯温道。

“而且沐英还打击了那些蛮人土司,让汉人去管制蛮人。这样西南的人口又会增加不少,再加上山东的灾民,移民就食过去,西南很快就会发展起来。”吕昶道。

“到时候再影响全国,其他地方便很难阻止。”

“陛下和那人,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啊!”

“根据户部的户籍官传来的消息,西南在实行分田地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后。附近行省的百姓,纷纷向西南涌过去。”户部尚书吕昶道,“甚至周边行省的人,都想把女儿嫁到四川。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南三行省的人口就会暴增。”

“天下百姓,谁不想往政策好的地方跑呢?”

“西南周边的州县,甚至出现了抢西南青壮当女婿的咄咄怪象。”

“到时候西南富了,南方又穷了。”

“人口都往西南涌了,南方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南方官吏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过去。”

“我们就等着看,皇上和南方官员斗法吧。”

……

相府,李善长和胡惟庸也在秘密商议此事。

他们代表的是淮西党,淮西的武将多只会打仗,和他们商量不着。因此商议的,就只有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

“皇上的这两条举措虽然只是在西南三行省施行,但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大明。”李善长道,“甚至出现了,南方人口向西南迁徙的迁徙潮!”

“长此下去,西南成了富庶之地,南方倒成了不毛之地了。”

“我们得向皇上提议,下旨阻止百姓移民。”

“难道你没看出来吗?皇上已经铁了心要实行新政了。”李善长道,“所以我们上了奏折,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惹一身骚。”

“我们至少要表明一下态度。”胡惟庸道。

然后二人就去觐见皇上,果不出李善长所料,他们的觐见起到了反效果。

朱元璋不但不阻止百姓迁徙,反而是鼓励迁徙,甚至放松了户籍制度。

让百姓过路不再需要路引!

朱元璋是这么想的,反正摊丁入亩最后也是要在全国施行。你们江浙不是富庶吗?士绅的势力不是很大吗?百姓都迁走了,看你们那些士绅去盘剥谁。

百姓想要移民是他们的权力,朝廷不得干涉。

江浙虽然富,但富有的是士绅,而不是百姓。

百姓听到西南不收人头税,士绅不再拥有特权,他们跑路很正常。

等你们看到百姓都走光了,着急了,会主动求着咱在江浙施行新政的。只有自己对百姓好了,百姓才会回来,自古以来都是民心难欺。

“禀皇上,西南三省,生产全部恢复。包括深山里的苗蛮,彝蛮等都归附我大明,受大明官吏管辖,蛮夷地区也都恢复了生产。”

“禀皇上,西南三省人口暴增。各地人口,纷纷移民过去。根据户部的统计,西南人口,已达到五千万之多!”

“西南的人口,甚至超过了江浙。”

“西南人人安居乐业,个个称颂陛下为千古圣君。百姓富裕,米价下降,实现了全体富裕。交上来的税收,是往年的十倍。”

“好!”朱元璋闻言大喜,“在西南地区开展一场专场大试,咱要破格提拔西南的人才。”

……

一望无际的倭国海海域。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汤和和他的船队在离开瀛洲仙岛之后,进入了浩瀚的倭国海。已经有数日之久,依然没有遇到圣旨中提到的大鱼‘鲸’,人群都很沮丧。

整个船队共有十艘‘洪武宝船’,每艘长一百五十米,宽四十米。

此时大明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过洋牵星术加上六分仪的使用,已经能够把纬度精确到一度。船队之中,还有两位老渔民做参谋。

观察海情,风向,他们都很在行。

“噗!”

此时,突然一道巨大的喷泉从海面上喷出。

紧接着海面掀起了巨大海浪,巨大的燕尾露出海面,一只庞然大物现身了。那东西实在是太大了,人群在洪武宝船上面只能看到它的部分身躯。

“是海神,是海神!!!”那位老渔民见状,立刻跪倒在船舷上,向天祷告起来。

第114章 长见识了

老渔民都是比较迷信的,村里代代相传,海里太大的鱼都是海龙王的使者,能呼风唤雨。因此他们骨子里对海中的庞然大物,都心存敬畏。

眼前这条大鱼,比他想象中的‘海神’还要庞大。

“汤帅,皇上圣旨中的大鱼‘鲸’出现了!”副将见状直接无视跪拜的老渔民,立刻向汤和禀报。

“准备动手捕杀!”汤和闻言大喜,立刻吩咐道。

“你们不能对海神不敬!”老渔民闻言急忙过来试图阻止,准备已死相抗,“要是对海神有丝毫无礼,大家都得死在海上。”

“来人,把他拖下去!”汤和道,“它是皇上下令捕杀的,皇上乃真龙天子。就算它是真的海神,也得臣服在真龙天子脚下。”

很快,一百多名彪悍的士兵就聚集在甲板上,众人合力一起拉开了架在船舷上的巨大‘射鱼弩!’。哗啦一声,庞然而锋利的弩箭,就向海中的庞然大物射了下去。

弩箭只有一根,长一丈,两边带有巨大的钩子。

尾部用铁索相连,另外一头就挂在洪武宝船的绞索上面。

“噗呲!”一声,巨大的弩箭顷刻间刺穿了鲸鱼的身躯,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海面。海中的鲸鱼吃痛,把洪武宝船拖的在海面上摇晃起来。

“驾船跟着它走!”汤和吩咐道,“等把它耗的没有了力气再说。”

汤和以前执掌水师,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水战。对水战十分熟悉,不过在大海中捕大鱼,还是头一遭。

很快,洪武宝船就跟着鲸鱼走了。

走走停停,还不时地反向开船,借此耗费鲸鱼的力气。此时的洪武宝船动力用的是旋转橹,上千人平民划动,和海中的庞然大物对抗。

经过长时间的鏖战,鲸鱼的力气终于被耗费的差不多了。

汤和立刻吩咐水性好的水兵下水,手持巨型长枪不断的攻击水中大鱼。人群身上都帮着数十个葫芦,即使力气不济也不会沉入海底。

首节 上一节 51/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