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301节

一旦有人挑唆和引导,就会变成被征服者与征服者之间的根本矛盾,而变得不可调和。

所以,现在朱棣心里,对如何处置这些安然本土的贵族有了一些新的打算。

于是,朱棣特意花了半天时间一一接见了这些安南国的降臣。

对每一个降臣,朱棣都做到了和颜悦色,态度温和,这让那些降臣的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而这次接见降臣,朱棣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朱棣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正式投降大明的安南官员莫遂,他的亲哥哥莫辛,居然也在这些降臣里面。

之前朱棣安排了莫遂写信给莫辛,希望莫辛能够成为大明的内应。

结果,莫辛在接到信后却犹豫了一下,等他想要同意的时候,明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

最后,莫辛成了明军的俘虏。

所以,实际上莫辛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投降时机。

内心深处懊恼不已的莫辛,在从升龙城到朱棣军中这一路之上,都在苦苦思索着如何才能立下一桩功劳,来获得大明皇帝朱棣的另眼相看。

还别说,等到他到达朱棣军营的时候,知道明军正在围攻多邦城,居然真的被他给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所以,在朱棣接见他的时候,他便对朱棣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驻守在多邦城中,属于王室一系的安南武将中,是以左圣翎将军阮勋为首。

而这个阮勋恰恰是莫辛的儿女亲家。

莫辛的儿子娶了阮勋的女儿,两人之间也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私交也相当的不错。

而莫辛想出来的主意,就是由他出面去说降阮勋,然后让朱棣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多邦城。

如此一来,他莫辛凭借这夺城之功,应该能够在朱棣面前获得容身之地了。

听完莫辛的想法,朱棣也觉得有些动心。

如果此事真的能成,那么明军基本上就可以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就夺下多邦臣。

如今摆在朱棣面前的形势是,只要解决了多邦城中的安南国相胡季犛,那么整个安南国从统治层面来讲,就已经算是彻底被瓦解了。

朱棣原本的计划是汇集所有的兵马,然后强攻多邦城。

他预计,可能明军会在多邦城下花上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损失数千人才能够破城。

对于劝降,朱棣在到达多邦城下就已经派人向城里射入了劝降的箭书,却根本没有任何回应。

而现在,似乎突然多出来了一个新的选择。

于是,朱棣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莫新的建议。

并且,他承诺莫辛,此事若成,不管他还是阮勋,都能够获得大明的直接授官,正式成为大明的官员。

在如今这种形形势下,朱棣的这个承诺就类似于免死金牌了。

这表示着在安南亡国之后,他们也不会被秋后算账,而是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莫辛十分的兴奋,当即就下去亲笔写了劝降书。

至于如何把这封劝降书送到阮勋的手中,莫辛却只能求助于朱棣了。

对于无孔不入的大明暗卫来说,虽然这事挺有难度,但是最终,这封劝降信还是送到了阮勋的手中。

作为多邦城内王室派系武将之首的阮勋,现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城里真正做主的人是国相胡季犛,但他自从明军兵临城下之后,性格却一天比一天变得古怪。

短短几天时间,变得多疑的胡季犛就以各种理由处死了几名军中的大将,这其中就有阮勋的手下。

而根据阮勋在胡季犛身边安插的一耳目传来的消息,胡季犛似乎对阮勋也准备下手了。

但是因为阮勋手握重兵,所以胡季犛还在犹豫该如何动手。

如今的阮勋简直就像锅上的蚂蚁,正无所适从。

他倒想直接干掉胡季犛,胡季犛手中掌握的兵马,也不见得就比他阮勋少。

而且就算干掉了胡季犛,阮勋还得面临被明军攻破城池的威胁。

据升龙城传来的消息,这些明军心狠手辣,连投降的王室一大家子全都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如果自己最后落在明军手中,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这就成了迟死和早死的区别,干掉胡季犛迟一些会死在明军手中,任由胡季犛干掉自己,那就会是现在就死……

就在阮勋陷入他这辈子最绝望的选择中时,却收到了莫辛的亲笔信。

这一下阮勋终于从绝路中找到了生路,原本必死的选择,却变成了唯一的活路。

既然莫辛落在明军手中都没死,那自己也就同样能活。

于是,阮勋立刻就做了决定。

他秘密召集自己的心腹,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

和阮勋直接领兵的情况不一样,国相胡季犛虽然也掌握着数量庞大的兵马,但是却是通过手下的将领来控制,而不是他亲自带兵。

这就给了阮勋机会。

短短一天时间,阮勋通过分化,拉拢,刺杀等种种手段,将属于国相胡季犛的领兵将领,就解决掉了一大半。

这时候,国相胡季犛的羽翼就算被剪除了一大半了。

第482章 永乐还朝

等到胡季犛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他能调动了兵马仅仅只剩下了原本的一成。

阮勋一鼓作气率军冲进了国相府,把国相胡季犛给直接拿下了。

直到这个时候,阮勋才打开城门,大张旗鼓的迎接朱棣入城。

至于他为何要选择先解决了国相胡季犛,完全控制了城池之后再投降,而不是直接偷偷打开城门放明军入城的原因,其实就是他的一点小心思了。

看起来这两种办法都相当于献城给朱棣,但是真要比起来,这其中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如果阮勋只是偷偷开门放明军进城,那么这破城的功劳他只能占到三分之一,因为明军入城后还要战斗和清剿残敌

然而,像他现在这样解决了胡季犛,控制了城池,再完整的献城给朱棣,这破城之功,他就拿到了十成十。

事实上,最后也证明了阮勋的做法的确获得了朱棣的赞赏。

而且阮勋能够感受到朱棣的赞赏,是出于真诚而不是随意敷衍的,这也让他心中更是踏实了许多。

在明军活捉了安南国相胡季犛之后,就正式代表安南朝廷对安南的统治已经彻底结束。

朱棣把接下来的事交给了典威,让投降过来的阮勋,莫遂,莫辛三人辅助。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整个安南国内盘踞地方的小势力,为接下来的设立地方官府清扫所有的障碍。

拿下多邦城以后,朱棣没有继续率军参与安南地方的扫荡,而是安心的在规划着整个安南战后的重建和治理。

永乐二年,十二月初。

朱棣结束了历时半年的亲征,从海路乘船直抵宁波港。

到了宁波之后,朱棣没有选择继续乘船,而是自宁波上岸走陆路返京。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他想亲眼看看,在经历了地方关外察大换血之后,大明地方的吏治到底情况如何?

他每到一处,就会先秘密召见当地的暗卫和锦衣卫的首领,了解情况之后还会微服亲自到市井中走访。

总体来说,虽然还有许多不足和瑕疵,但已经让他感到了满意。

如今的大明地方官府,确实已经开始朝着务实有效的方向在逐步转变着。

至于贪腐的情况,在朱棣的多重手段打压下,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至少朱棣一路查访下来,一个贪腐的官员都没有发现。

整体上,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吏治清明,但是比起他登基之前情况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如果以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朱棣相信,就一定会有一天,最终能够达到他心目中吏治清明,百姓富裕的最佳状态。

永乐二年,十二月中旬。

御驾亲征大获全胜的朱棣正式率军回京。

这一次,不仅百官出迎,甚至就连京师的民众都自发的步行至城外十里,迎接朱棣回京。

在民众心中,自从朱棣登基以后,他们的日子就开始变得好过了。

直观上的感觉,就是贪腐的官员少了,粮食降价了,市面上的活计也多了……

他们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不懂什么权谋政治,但是他们就认为朱棣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了。

所以,朱棣就一定是个好皇帝,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朱棣的崇敬之意。

整整十里的路程,官道两边全部挤满的都是京师的民众,初步估计总数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朱棣骑着马所过之处,山呼万岁的声音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这让朱棣的心中有些骄傲,也有些惭愧。

在他感觉中,他做的事情其实还非常有限。还远远达不到他希望的程度。

而如今的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他看来依旧属于十分困苦,根本谈不上什么富裕。

但哪怕是如此,这普通的民众对他的感激却也是由心而发,没有一丝作假。

短短十里路程,朱棣走了两个时辰才来到了城门口。

朱棣下马扶起了徐达,王仁等几位朝廷肱骨之臣,然后在群臣的簇拥下,一路步行朝着皇宫走去。

城里面和城外一样,街道两侧全部挤满了普通的民众。

面对朱棣,这些民众都保持了理智,只是在街道两旁山呼万岁,却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而等到随朱棣出征的士兵进城之时,京师的民众却瞬间变得狂热起来。

他们冲破街边士卒的阻挡,拿着手中的食物硬塞给随朱棣出征的士卒,不要还不行……

还有无数大姑娘小媳妇儿,将手中的鲜花花篮,甚至手帕香囊,都拼命朝着士兵们的身上扔去。

一时间,整个京师都成了欢乐的海洋。

而跟随朱棣远征的这些士兵们,也都从这些普通民众的拥戴中,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

而所有士兵中,感受最深刻的却是奢香夫人带领的三山地营。

虽然他们自己知道,对于这次远征安南,他们所起的作用简直微乎其微,甚至连打杂都算不上。

但是,在面对京师百姓狂热的拥戴时,他们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拥戴和友善。

在这一刻,几乎所有的山地营战士,都忘记了自己原来是谁,在干什么……

他们唯一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追随永乐皇帝朱棣建功立业,方才不负此生。

朱棣入宫后,就先去拜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朱棣今日返京,所以一大早什么事儿都没干,就坐在乾清宫专门等着地了。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他如今的感觉已经是在感谢老天爷了。

感谢他能够赐给他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来传承和发扬他老朱家的基业了。

首节 上一节 301/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