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她私下里甚至想过,如果朱棣开口说句话,这些山地营的士卒,会不会就连自己这个首领都可以干掉?
(本书五百章的时候大结局,大家看完之后就去支持下作者的新书吧,新书已经十多万字)
第474章 完美的诱饵计划
听了奢香夫人的回答,朱棣有些感慨。
他没想到这些人的命就只值一块肉,而且似乎所有人都认同这么这样一个价值交换。
那就是我吃了你的肉,那么这条命就算卖给你了,死了无怨无悔,活下来算命大。
这才是这些安南士卒悍不畏死的真正原因,因为在他们心中,自从吃过那一顿肉之后,就算是已经死掉了。
哪怕对安南士卒没有任何好感,但是朱棣却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安南士卒已经冲到了距离明军大营一百多步的位置。
随着火铳声的响起,冲锋的安南士卒开始成片成片的倒下……
站成三排的明军火铳手,用手中的遂发转轮火铳,在一百步的位置构筑出了一条死亡之线。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居然没有一个安南士卒能够越过这条死亡之线。
当地上的安南士族的尸体已经堆叠超过了三层,却依旧无人能够冲破死亡之线的时候,崩溃终于还是发生了。
再不把自己的命当做命,但是作为生物的本能,在面对必死的环境下却依然有着求生的欲望。
安南士卒开始丢下武器,朝着四面八方逃命。
这时候,早就等得不耐烦的明军骑兵,化整为零,开始沿着江岸追杀逃跑的安南士卒。
朱棣看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心思却已经转到了,在平定安南之后该如何治理这片土地的问题上了。
有了之前奢香夫人和他的谈话,朱棣的心中这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路。
不仅仅是安南国,还有云贵一带的土司,都将纳入他下一步需要治理的范围之内。
而这个基本治理思路其实也非常简单,最核心的就是解决食物问题。
在与奢香夫人的交谈中,朱棣发现,就是因为食物的缺乏,从而才导致了云贵一带和安南的独特生存状态。
那就是普通民众必须依附于首领头目或者是说贵族,才能够有可能获得一点食物来维持生命。
一旦被踢出这个生态系统,那么普通的民众就完全没有了活路。
所以,这些头人首领还有贵族,就是依靠着手中掌握的食物资源来统治着普通的民众。
只要能够摧毁这个统治模式,那么这一片的民众就会完全被纳入大民的体系之内。
从此就再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种,一个土司首领就可以带着数万或者数十万人叛乱的情况。
经过了这一场战斗之后,与明军隔江对峙的安南军,直接就被干掉了一大半。
而且,连安南的内河水师,基本上都被朱棣给一窝全端了。
从此,在江面之上,安南国也失去了拥有水师的优势。
望着对岸还剩下的五六万安南兵马,朱棣知道,自己吸引升龙城守军的计划,现在应该成功了一大半了。
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几天内,沿江的安南国几座大城,都会抽调出数量庞大的援军来阻击自己。
打扫完战场的明军并没有接着渡江而战的意图,而是继续老老实实的呆在了江边的大营中。
而接下来,安南国的反应也没有超出朱棣的意料之外。
短短的数日时间,江对岸的安南军大营中,就增加了超过十万的援军。
甚至就连战象的总数都超过了一千,这让朱棣忍不住猜测,安南国似乎已经将整个王都附近的精锐,全部集中在自己面前了。
看到对面每天都在增加的大军,朱棣终于彻底松了一口气。
据暗卫事先调查的资料,沿江几座主要大城的守军数目,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万的样子。
如今已经有十几万都放在了自己的面前,那么就意味着,他的诱饵计划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此刻,安南国的王都升龙城,应该已经被抽空了兵力,变得史无前例的空虚。
按照事先的约定,就在这几日典威与马和就应该发动奇袭了。
既然诱饵的目的已经达到,朱棣便也没有继续藏着了。
没有了安南内河水师的威胁,张武直接将野战炮都推到了江岸边。
住江的宽度一共也就只有七八百步的样子,刚好在明军的火炮射程范围之内。
而安南军大军的营地,距离江岸最近的地方甚至都没有超过一百步。
所以,实际上对面安南军的大营有着一部分,实际上是处于明军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的。
张武为了取得最大程度取得战果,将所有的火炮全部尽可能的靠近了江边。
而对岸的安南军士卒,好奇的看着江对岸,却完全搞不懂明军是在做什么。
为什么会把火炮推到江边?难道打算将这些火炮全部沉江吗?
然而还没等他们把热闹看够,明军的火炮就发出了怒吼,数百颗炮弹划出黑色的烟迹,朝着安南军大营落下。
这一次,按照朱棣的要求,张武全部使用了烈焰弹。
在烈焰弹拥有的特性下,仅仅两轮炮击,对岸的安南军大营就有三分之一陷入了火海之中。
无数安南军士卒在火海中奔走哭嚎,浑身带着火焰在地上打滚,却根本无法扑灭火油引发的燃烧。
这种隔江而来的打击,彻底让安南军士卒傻眼了。
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还击的手段和方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的炮弹落在营地中,然后炸开,将燃烧的火焰溅射的到处都是……
没过多久,安南军的大营就至少有三分之一都被烧成了一片焦土,而死于大火的士卒人数也超过了数千。
甚至还有两头乱跑的战象闯入了火海,被活活烧死……
大火过后,安南君不得不把营地向后一口气搬迁八九里的距离。
而这也正是朱棣想要达到的目的。
安南军的大营以前离江岸太近,让明军根本没有登陆的空间。
经过这一场大火之后,安南军大营后撤,正好给明军留出了足够的登陆空间。
就在当天晚上的凌晨时分,朱棣突然就被亲卫给叫醒了。
站在中军大帐外,朱棣脸色平静的看着远处的天空。
那里被映照得天地一片通红,看样子应该是有什么地方燃起了滔天的大火。
第475章 奇袭王都升龙城
朱棣根据方向和距离判断,燃起大火的位置,十有八九就是安南国的王都升龙城了。
这一次,朱棣确实没有猜错,此刻已经变成火海的地方正是升龙城。
自从接到朱棣派暗卫送来的消息之后,典威和马和就进入了全面备战的状态。
他们派出了许多的哨探,无时无刻都在监视着王都升龙城的动静。
两天前,升龙城城门大开,打着王家御林军旗帜的三万多安南军精锐,出城后顺江而上,不知去向了何处。
马和和典威知道,这应该是朱棣的计策生效了,而这也意味着,到了该他们隆重登场的时候了。
不管是对于马和还是典威来说,能够有机会参与这样一次灭国之战,内心都是无比狂热和兴奋的。
灭国之战,这已经是臣子所追求的功勋极限了。
马和的三支分舰队,加上临时调拨的数百艘运输船组成的浩大舰队,突然出击夺下了安南国的云屯入海口。
然后他们毫不停留,沿着红河逆流而上,就直奔升龙城而去。
当他们到达升龙城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然而马和和典威一商量,便达成了共识,觉得机不可失,便直接就开始登陆。
典威的河西守御军府士兵,就在距离升龙城十里之外的江岸登陆成功。
然后,典威根本没有选择扎营过夜,全军就急袭升龙城。
而马和也没有闲着,挑选了二十艘携带了千斤巨炮的战船,顺着红河把战船也开到了升龙城外的河段。
作为安南国的王都,升龙城建立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中心地带,距离红河有着上千步远的距离。
升龙城城高墙厚,被誉为安南国第一坚城,所以安南国根本没有考虑过,有一天危险居然会来自于水上。
率先发起进攻的,并不是典韦的河西守御军府,而是停靠在红河边的明军战舰。
每艘战舰上都携带了三门射程达到一千八百步的千斤巨炮。
这样的战舰,马和一共出动了二十艘,沿着河岸排成了一条长队。
因为大炮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原因,战舰上的火炮并不能同时齐射,每一次只会打响一门。
所以,首轮炮击,从明军战舰上只是射出了二十枚实心炮弹。
又因为明军的战舰此刻已经停泊在了江边,所以火炮发射的准确度要远远超过了海战的时候。
二十枚炮弹射出去,有超过一半的都命中了升龙城的城墙。
突然遭到攻击,那些值守在城墙上的安南国士卒,顿时就有些傻眼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从天而降的炮弹到底来自何方,更不知道现在来进攻王都的是何方人马。
直到河中的明军战舰在完成四轮炮击之后,整个升龙城中的各处位置,才响起了代表敌人入侵的铜锣声。
无数拿着铜锣的士兵在升龙城内来回奔走着,拼命敲响着铜锣告诉所有人,他们的王都正在遭受攻击,号召所有人上城墙参与守卫城池。
由于原本作为守军主力的御林军已经被调走,剩下的部队基本上都是一些用来维持治安的杂牌军。
所以,现在整个升龙城的反应速度显得十分缓慢。
除了原本就守在城墙上的守军之外,整整半个时辰过去了,硬是没有一兵一卒被派遣到城墙上。
这个时候,典威帅领的河西守御军团,也在升龙城的南门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由于铸造火炮的速度有限,直到现在河西守御军团依旧是只有一个炮兵千总部六十门火炮的编制。
只不过比起以前,现在每一个守御军府的直属卫全部换装了转新式遂发转轮火铳。
也就是说,现在的典威手中有大炮六十门和五千名火铳手。
其他四万五千兵马中除了有五千骑兵之外,剩下的四万人全部是标准的明军轻甲步卒。
在炮兵千总的指挥下,六十门火炮对着升龙城王都南门就是一阵猛烈的炮轰。
相比于安南国其他城池,作为王都的升龙城更加注重防御能力,城门居然是用生铁铸造而成,重愈万斤,平日开关都需要数十人用绞盘才行。
明军一连四轮炮击都没能轰开城门,只是将城门砸的有些扭曲变形而已。
看到这情况,典韦有些挠头。
原本的计划就是用火炮轰塌城门,然后率军直接冲入城内。
结果,现在却遇到了铁门,半天都没能轰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