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率北平军府,移驻真定府……”
“燕字营留守北平……”
“天枢营、翼字营、复字营、随燕王移驻大名府……”
“组建三个炮兵实验千总部,每部千人,配属野战炮五十门……”
“动员三万辅军,分驻真定、大名、河间,归属于兵马司管辖……”
“以上就是此次涉及军事的所有调整!”
随着诸亮将所有的布置说完,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明白了朱棣的意图。
燕军所部,没有一支兵马踏出北平的范围,甚至连已经打下的德州城都放弃了。
结合之前王仁说到的大义问题,这应该就是朱棣在向全天下表态了。
只是燕军守燕地而已……根本就没有造反这回事。
等诸亮再度坐下后,朱棣就对北平治下的九府二州的地方官也进行了一番调整。
结合了暗卫的调查和北平巡抚郭资的意见,大力提拔了一批年轻人,特别是忠于燕王的年轻人。
虽然这些年轻人都只是被提拔成了如同知、县丞之类的佐贰官,但却让燕王府大大加强了对地方官府的控制力度。
在接下来的对抗征燕军这事上,除了直面敌军的三个府,其他地方官府的职责主要就是维护秩序,不中断农业生产……
至于战斗,却是与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虽然会议一共只开了一天,但接下来的几日朱棣都在忙碌着。
因为许多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并不适合放在公开的大会上来解决。
当朝廷的征燕大军正式出征的时候,已经是洪武十二年的二月初二,比原计划又晚了几天。
而就在大军出动的次日,燕王朱棣的一份奏折却震动了整个朝野。
名为《燕王祈陛下家信疏》的燕王奏折,就那么无比刺眼的放在了朱标的面前。
“他怎么敢这样?他这是想干什么?”
朱标压低了声音咆哮着,而在他面前几个幕僚全都低着头,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朱棣在奏折中,先是表明自己从来无意造反,之前所有的战事,都仅仅是在维护自己封地完整。
其次,朱棣表达了自己对父皇的思念和关切,并说自己已经快一年时间没有收到父皇的任何消息,挂念不已。
所以,特意上奏疏,希望能得到父皇的一封亲笔手书的家信。
而且,只要是父皇亲笔所书,哪怕是让他朱棣立刻束手就擒他都会绝对遵守,不会有任何反抗。
再然后,就是朱棣直接说,如果得不到父皇的亲笔家信,那就说明父皇已经遭遇不测或者是被奸党所挟持……
最后,就是朱棣盼望父皇尽快回复,以免造成兵戎相见的后果。
“殿下,此奏疏决不可泄露出去!”
第一个发言还是黄子澄,此刻的他一脸却是阴沉。
“已经晚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些颓然的说道。
“这奏疏已经被传抄的到处都是,基本上就没有人不知道了!”
“真是其心可诛!”
朱标咬牙切齿。
“他要书信,就给他一封,正好就在信里让他束手就擒,看他能怎么办?”
驸马都尉梅殷却觉得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书信嘛,造一封就是了。
“不行!岂可伪造陛下书信?这是欺君!是矫诏!”
最注重上下尊卑的方孝儒不干了,急忙厉声喝止此事。
梅殷被方孝儒狰狞的表情吓了一跳,急忙闭嘴不敢再说话了。
黄子澄看了一眼朱标,默默低下了头。
“此事无需再提,孤不会给他任何回信!等到孤的大军扫平整个北平之后,这事自然也就没人再提了!”
最后,还是朱标把这事给定了下来,干脆就完全不理会朱棣的奏疏。
在他看来,等到一两个月后,连整个北平封地都不会存在了,到时候也就不会有人在意这个事了。
朱棣的奏疏递上去之后,朝廷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反而有圣旨出京,催促征燕大军的速度。
而民间和朝堂间,却因为朱棣的奏疏闹的不可开交。
无数人才惊觉,似乎他们的陛下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发声了,太子监国的时间似乎不短了。
于是,开始有言论在民间开始流传……
一代开国雄主朱元璋已经离世,临死前欲传位四子燕王朱棣,遗旨却被太子殿下隐藏……
然后,太子殿下为了解决隐患,干脆尽起百万大军北上伐燕,试图将燕王这个威胁彻底铲除。
燕王很委屈,所以才会上了这么一份奏疏,希望能够避免兵戈之事的发生。
第292章 燕王请诛奸贼疏
当然,除了这个说法,也有说燕王狼子野心早有预谋的。
一时间,市井之中,各种说法喧嚣尘上。
但不管怎样,朱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少他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燕王并没有收到任何直接来自朱元璋的旨意,所有针对北平的事全都出自于太子朱标之手。
北平,燕王府,朱棣的书房。
一群心腹将书房挤的满满当当。
“王爷!果然如你所料,京师对你的奏疏完全没有回应!”
诸亮的语气有些不屑。
“下官还以为,那边多少会顾及一下民意,专门发个声明什么的,结果……哎……”
王仁也在摇头,他觉得太子朱标选幕僚的眼光简直差到离谱,连最基本的危机感都没有。
“他们不做反应岂不是正好?真要弄封假的书信让王爷束手就擒的话,还真麻烦了!”
郭资却表示,朱标的行为对北平其实最有利。
“真要造了假书信,那才是真愚蠢,等于直接就把证据交到了王爷手中,到时候一旦公示天下的话,太子朱标可就……”
瞿应行也在摇头,在他看来,其实对燕王最有利的,反而是朱标他们真炮制一封假的书信出来。
“嗯……不管他们怎么反应,我们接着准备第二封奏疏吧,争取在征燕军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得到个回信!”
朱棣并没有对朱标他们的行为评论什么,而是直接安排继续按照计划执行下一步的方案。
于是,三天后,朱棣的第二份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
《燕王再祈陛下家信疏》
这一次,朱棣的奏疏中态度很端正。
首先,他质疑父皇朱元璋已经驾崩,而太子朱标为了某种不可见人的目的而秘不发丧。
于是,他需要太子向天下人证明,当今陛下朱元璋依旧还在人世。
而证明的方法依旧是让朱元璋写一封亲笔书信。
然后,朱棣又说了,如果陛下确实已经驾崩离世,朱棣请求太子朱标不要隐瞒,而是昭告天下。
作为儿子,朱棣希望能够回京奔丧。
其次,朱棣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眼前这种兵戎相见的情况,是有着其他原因的。
他认为太子朱标对自己有误会的,而误会产生的原因就是太子身边有奸臣,专门在故意挑唆天家亲情。
最后,朱棣劝说太子要亲君子,远小人,希望太子能够冰释前嫌,与自己解除误会。
这封奏疏引发的风波要远远的小于第一封奏疏,哪怕朱棣言辞恳切,但是京师却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于是,朱棣的第三封奏疏再次送到了京师,这一次,奏疏的名字已经变了。
《燕王请诛奸贼疏》
在这一封奏疏中,朱棣的语气不再客气。
首先,他回顾了之前两封奏疏的内容,并且表明自己没有收到任何京师的回应。
然后,朱棣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他不为造反,只是为了维护父皇授予自己的正当权利。
现在父皇朱元璋生死未卜,但亲大哥太子朱标却对自己的合理要求一再忽视。
于是,朱棣有理由相信,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有奸臣挑唆,故意离间自己和太子的兄弟之情。
而且,又以征收“平燕税”为例,痛斥东宫属官罔顾民间疾苦,肆意搜刮,借此中饱私囊……
直接列出了一个奸党名单,按照奸恶程度排序黄子澄排第一,齐泰排第二,方孝儒排第三梅殷排最后……
朱棣还在奏疏中列出了这几人的十大罪状。
罪一,离间天家亲情。
罪二,贪婪无度,利用大明宝钞中饱私囊。
罪三,为一己私利,蒙蔽监国太子,施行恶政。
…………
这十大罪,每一条都列举出了证据,而且这些证据都是很轻松就可以查证的。
在奏疏最后,朱棣引用了朱元璋的《祖训录》的话。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
“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然后以此为据,索取这四名奸臣,并请五军都督府履行职责,抓捕奸臣,将之族灭!
这一份奏疏一出,举国一片哗然。
朱棣的奏疏中对奸臣的定性有理有据,族灭其家的请求也有《祖训录》支持。
这样一封奏疏,就绝对不是可以置之不理就能对付过去的了。
你别说,朱棣这封奏疏曝光后,五军都督府居然真的做出了反应。
他们没有去抓人,而是正式写了奏章递交给了朱标。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事涉开国帝王朱元璋亲自拟定的《祖训录》,他们必须要有所反应。
所以,正式奏请监国太子朱标,是否如燕王所请启动对黄子澄等人的抓捕……
这封奏章一上,不仅吓坏了黄子澄等人,就连朱标都被气的脸色发青,却也不好发作。
自从大都督府被朱元璋亲手拆分成了五军都督府之后,能被称为大都督的人就有了十个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