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镶心里咯噔一下,急忙跪下接旨。
“……毛镶革职,入诏狱……”
这下,毛镶也同样瘫软在地了。
这一日,几乎同时发出的几道圣旨,震动了整个大明天下。
“魏国公徐达满门下狱……”
“颍川侯傅友德入狱……”
“宋国公冯胜被削职,勒令回府闲住……”
“锦衣卫指挥使毛镶下狱……”
“任命蒋瓛为锦衣卫指挥使……”
“昭告天下,燕王朱棣及其手下,张翼、吴复、郭资、瞿应行、张玉、霍去病等人为叛逆……”
这还是朝廷第一次在公开的文书上确定了朱棣叛逆的身份。
圣旨一下,举国一片哗然。
曾经的国之大贤,一夜之间就成了反贼,这反差不能说不大。
北平,燕王府书房。
“王爷!现在怎么办?咱们这下全成了反贼了!”
诸亮放下传抄回来的消息,一脸无所谓的问道。
“成了反贼倒无所谓,魏国公全家下狱,奴婢担心王妃那里……”
比起诸亮的轻松,黄俨却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你说咱们是反贼也就算了,为啥连徐大将军和傅侯爷,宋国公也跟着倒霉了?”
一直坐镇北平的郭资,对这事也十分不解。
“还有消息没传开,东宫那几个太子幕僚这次也遭殃了,两个革职入诏狱,一个革职还家,剩下的驸马都尉也被禁足了……”
诸亮又补充了一点消息。
“这……太子殿下这是要大义灭亲了?”
郭资脸上的神色却是更加迷糊了,这不太像太子朱标的行事风格。
“错了……这不是我大哥的手段!”
一直没说话的朱棣终于开口了。
“不是太子的手段?难道……”
郭资惊讶的看着朱棣,似乎想从他这里得到肯定。
“猜的没错……”
朱棣点了点头,表情有些严肃。
“这一系列老辣的手法,应该是出自于我的父皇之手……”
“其目地,还是要保太子不失,顺便让我距离大义更加遥远……”
第282章 京师来的信使
“咱们这位陛下真是好手段啊……”
诸亮感慨道。
“一方面将王爷朝中的助力尽皆清除,另一方面又将太子之前犯的错误,全部让黄子澄等人扛下……”
“如此一来,太子还是贤明的,而王爷的名声可就彻底完了!”
诸亮说完,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说法。
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就变的有些低落了。
“诸亮说的没错……但是却还是漏掉了一些细节!”
朱棣的表情没有丝毫失落,应该说如今的局势就是他之前就有所预料的。
“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旨意几乎是集中在一天之内发出的,但是却没有了后文……”
朱棣叹了口气,眼神有些复杂,甚至还有些伤感。
“这里面还少了最重要的旨意,那就是如何对付我这个叛逆……”
“王爷的意思是,陛下还没有下定决心?这其中难道还有转机?”
郭资眼前一亮,忍不住问道。
“呵……”
朱棣摇头,自嘲的笑了一声。
“这不是还有转机,而是父皇已经下定决心要大义灭亲了,连一丝生机都不会给我留下!”
“那为何陛下没有下旨?”
郭资不解。
“还能是什么原因?咱们陛下在全力以赴排兵布阵,要毕其功于一役罢了!”
诸亮脑筋转的最快,朱棣只是一提醒,他就明白了意思。
“没错!接下来才是我们最大的一次考验,与之前的小打小闹不同,我们这一次可能会面临整个大明举国之力的征伐!”
朱棣的脸色也变得严肃了一些,哪怕他对北平现在的实力再是自信,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就能稳胜。
“没什么好说的!全力备战吧,王爷!”
诸亮深吸了一口气,作为燕王系的情报头子,他比谁都清楚这个大明帝国的战争潜力是多么巨大。
“按我估计,我们应该还有半年的时间备战,毕竟朝廷也需要时间来调集兵马粮草。”
朱棣的话让所有人多少松了口气,半年时间不长,但也还是能做出许多准备。
“黄俨,你最近就盯着罗福那边,半年后本王要看到每一个营头都要配属野战火炮十门!”
朱棣看向管事太监黄俨,语气比任何时候都严肃。
火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燕军的胜算,是朱棣非常看重的一件事。
“奴婢从今日起就搬去西山铸炮坊,每日就守在那里了!”
黄俨立刻站起来表态,他对于朱棣能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感到非常兴奋。
“诸亮,让全部暗卫都活动起来吧,我们现在失去了朝中的消息来源,所以需要更多的外部消息补充!”
朱棣又看向诸亮。
“此事没问题!但全部暗卫激活的话,可能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诸亮对此也早有准备。
“嗯……然后通知马和,想办法收买朝廷浙江水师的主要将领,然后大量从沿海采购粮食,通过海运运往津门!”
“是!”
“面对整个北平征召辅军,从现有的辅军中挑选兵员两万入营成为正军!”
“西山工坊的货品加大出货量,在朝廷完成封锁北平前,尽可能的出货……”
“调燕字营典威部出塞,出镇镇虏卫,接管青狼马贼,在河西待命……”
“北平巡抚衙门进入战时状态,边境府城增派兵马司人马守城……”
“给高丽辅国大臣常守道去信,让他筹措军粮和至少十万役夫送往辽东巡抚衙门……”
“通知瞿应行,暂停势力扩张,严防鞑靼和瓦剌的进攻……”
“……”
朱棣一刻没停,不停的颁布着命令,经诸亮记录后就会发往各处。
整个北平所属的势力一夜之间,就如同上了发条的陀螺般疯狂开始转动。
数万辅军重入军营,无数农民和平民被征召为辅军,进入各个府城的军营,而他们的教官就是北平兵马司的黑甲士卒。
一片忙碌中,东光城的李景隆似乎被人彻底遗忘了。
不仅朱棣没空理会他们,就连京师那边也似乎忘记了这整整八万兵马的存在。
终于在某一天,一名来自京师的信使悄悄上门,一定要面见朱棣。
而朱棣也非常给面子的亲自出面接待了这个信使。
“末将李增枝,参见燕王殿下!”
信使一见到朱棣就大礼拜下。
“你是李增枝?”
朱棣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信使,十八九岁的年纪,稚气未脱,和曹国公李文忠有着十分相似的容貌。
“末将正是!家父讳文忠,家兄李景隆!”
李增枝在朱棣面前显得十分恭敬,丝毫没有国公之子的傲气。
“呵呵……原来是二侄儿,快快请起!”
朱棣笑着让李增枝起身。
至于他的称呼也没有任何问题,曹国公李文忠本就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景隆两兄弟还真就是朱棣的侄儿辈。
“谢燕王殿下!”
李增枝对朱棣的称呼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和意外,很自然的站了起来。
“末将此次冒昧来访,是奉了父命,我父亲让末将带了一句话给殿下!”
李增枝和他哥哥李景隆,为人处事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
李景隆浮躁张狂,而李增枝稳重踏实。
“坐下说吧!”
朱棣示意李增枝坐下。
“父亲想问燕王殿下,如何才能保住我大哥一条命?”
李增枝没有选择坐下,而是肃手站在原地。
“呵呵……你父亲多虑了,景隆好歹也是本王的侄儿,本王怎么会要他的命呢?”
朱棣保持着笑容,看着李增枝。
“唉……”
李增枝认真看了朱棣好一会,突然叹了口气。
“我父亲说,如果燕王殿下笑着否认,就说明我大哥已经离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