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612节

万历纵然心有不甘,在如今朝廷君臣的格局下,也不好一意孤行,最终只能拒绝了某些激进官员的提议。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对北边的局势很是关心,每过几日,便会叫杨震所率的锦衣卫把那边的情况及时上奏,好叫他有个心理准备。

杨震对此,自然也极其上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对此事可比皇帝更加的重视。只因为满朝君臣,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此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这个盖乞部还和他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对于盖乞部的崛起,杨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因为就他自身的记忆,以及兄长的历史知识,可以很明确地给出一个截然相反的草原情况。可盖乞部的出现,却把他们兄弟所熟知的草原彻底变了模样,这么个小部族一旦崛起,居然就呈如此燎原之势,这实在太也耸人听闻了些。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么?正因为我的出现,导致蒙人内部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原来逐渐衰弱的草原各部重新凝聚,而对中原产生了极大威胁?”杨震曾这样问自己的兄长。

而杨晨对此,也拿不出个明确的答案来:“虽然你曾与他们有所交集,并在之前帮助过他们,但这似乎并不足以让这么个 小部落不断强大,甚至有吞并草原的实力哪……这蝴蝶效应怕也太强了些吧。”

“可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另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大哥你是知道真实历史的,那些蒙古部族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都再没有团结,哪怕出了葛尔丹这样的人物也是一般。可现在,盖乞部却做到了‘后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又是因我而起,我不能不这么想哪。”杨震颇有些自责地说道。

“这个……”一时间,杨晨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自己的兄弟了,只能说一切必有其他因素,杨震不过只是起到个推动作用而已。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杨震之后便派了不少锦衣卫的探子深入草原去摸清楚个中的变故和具体情况。而随着对盖乞部的不断了解,他对这个不断壮大的潜在对手是越发的警惕了,照此下去,只怕他们统一草原真不再是一句空话。

而就在昨天,一个更叫杨震震惊不已的消息传了回来——两月之前,盖乞部的人对位于东北的女真部落发起了攻击,将那儿的几个小部落都给歼灭了。而这些部落里便称作建州女真!

这几年里,因为已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杨震也开始了未雨绸缪,对于那个将来会成为大明掘墓人之一的满族前身建州女真,那是相当的重视,也曾派人去那边盯着了。

不过就这段时日的回报来看,这个小到不能再小,弱到不能再弱的女真部落实在无法对庞大的大明构成任何的威胁。

这个结果,让杨震产生了一个想法,或许只要自身的改变,大明便不会重蹈覆辙,成为历史上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大明。至于建州女真,只要让他查明白了努尔哈赤等人的下落,下手除掉也便是了。

但没想到,自己还没有下这个手呢,却有蒙人帮着出手了,居然一举就把这个弱小的建州女真给彻底抹平了。只怕这一下,那个历史上曾统一女真各部,最终成为大明心头之患的努尔哈赤也被杀了吧。

可这却有些奇怪了,那些蒙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般来说,草原部落出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都是他们出兵最大的需求——可建州女真却是一穷二白的存在,比蒙人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们怎么会对这么个穷困潦倒的小部落用兵呢?

正因这个消息,让杨震几乎一宿没能睡好。今日入宫,却又不好说出这一点,毕竟天子可不知道将来的事情,所以只能用比较严重的语气道出蒙人有多大的威胁。

果然,万历听了这话后,也深以为戒:“杨卿,你说说,咱们到底该怎么应对才好?”

“这个……朝中百官显然是反对大举用兵的,所以如今只有用些非常手段了。比如派遣精干之士刺杀那些重要的蒙人各部头领,以挑起他们内部的矛盾。又比如让守边的军卒多作准备……”杨震有些无奈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虽然他知道,这些做法未必真能缓解眼下的局面。

“这后者,朕恐怕是无法给他们下旨的……”万历苦笑了一声。大明素以仁义标榜自己,自然不可能主动出击了:“至于前者,看来还是得仰仗杨卿你手下的锦衣卫去办了。”

杨震深深点头:“臣明白,其实在确知蒙人的变化后,臣就有心做这些了。只是此事毕竟干系重大,臣不敢妄动。既然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那臣自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唔,那朕就把北边的事情托付给你们锦衣卫了。”

“臣定不负陛下之信任!”杨震忙拱手道。说到这儿,他又看了皇帝一眼,有些关切地道:“不知陛下除了这北边之事外还有什么其他烦恼,怎的如此模样?”

皇帝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果然是没能瞒过杨卿的双眼哪。确实,朕在为一事而苦恼不已。”说着,便把案上的那份奏疏递到了孙海面前,示意他拿给杨震过目。

杨震恭敬地接过奏疏,只扫了一眼,也不觉露出了无奈的笑容来。最近朝中官员最关切的事情,他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却没想到皇帝竟会因此大感苦恼,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反感臣下插嘴太子之事。

似乎是心里憋屈得很了,极需要一个宣泄口,再加上对杨震的信任,万历便对着他大吐起了苦水来:“杨卿,你说说,朕才不过二十岁,那些臣子便逼着朕赶紧册立太子,就仿佛朕什么时候就会……他们也看得太远了!你说说,朕该怎么做,这个太子怎能如此仓促就立了?”说着,他便气鼓鼓地看着杨震,等着这个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评评理!

继续感谢书友喜欢望着你@百度,执着小鹰和angelxydmimi的打赏、月票方面的支持!!!!

第八百六十七章 国本之争的序曲

若是摆在接下来的那个辫子朝里,这等国本太子之类的敏感话题压根就不是臣子们敢随便议论的,更别提就这么隔三差五地跟皇帝公然上疏了——怎么,你就这么巴不得朕这个英明神武的天子早早归西好传位给儿子么?你这个奴才是何居心,是想造反篡位么?

只要让这些个宽厚仁德的辫子皇帝察觉到底下臣子有这样的念头,甭管这是不是真的,也甭管这些官员到底身居何职,恐怕接下来这官员的下场一定很是凄惨了,丢官什么的还是轻的,有时候连身家性命都可能因为这样而被剥夺。手机无广告m.最省流量了。

所以在辫子朝,尤其是某英明神武的麻子之后,天子传位,或是太子设立一事便成了官场里的禁忌,美其名曰此乃天子家事,岂是是他们这些臣子奴才能随便议论的?

但显然,大明朝的官员在觉悟上就没有后世的同类们那么高了:天子既为天下之主,你的家事便是国事,你的继承人问题更关系到我们大明江山的延续,我们也是大明江山的管理者,怎么就不能过问了?

似乎大明的官员就有一种历朝历代的臣子都没有的特质,那就是让皇帝不舒服,什么事最不让皇帝难受,他们就做什么,什么话最容易触怒天子,他们就说什么,似乎非这样,不能体现他们的忠君爱国!

当然,杨震并不是这样的官员,这不光是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比一般官员要紧密,更因为他并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他的名气已经足够响亮了。

不过在面对万历的如此苦恼时,杨震一时也有些作不出回答来。

朝中最近的这股风潮他自然是清楚的,虽然对此颇为不屑,一时也拿不出反驳的话来,现在天子问到了自己,他自然就是一愣,迅速在脑子里转着念头,看自己该如何安抚感到委屈的皇帝。

片刻之后,杨震方才道:“陛下所言确实在理,您现在春秋正盛,这立太子一事倒也不急于一时。何况……如今的皇长子毕竟年纪太小,谁也说不准将来会发生些什么,此时仓促而立,无论与他,还是与我大明,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着哇,朕不也是这么考虑的么?”见杨震如此附和自己,万历顿时大喜,生出知己之感来:“还是杨卿你识得大体,可朝中那些官员怎么就是不明白朕的一片苦心呢?”

听着皇帝这番话,杨震虽然面上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心里却是一阵吐槽:“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不就是更希望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的儿子么?这一点不光是我和兄长已确知,就是这朝中官员也隐隐感觉到了,这才会急着跟你上疏建言太子……”

跟上面所说的一样,大明官员总是有一种主人翁精神,觉着天下兴亡都在自己的建言之中,尤其是国本这样的事情,自己更不能掉以轻心。皇帝居然动起了因为宠爱某位妃子而欲立其子为太子?那万万不成,咱们得把这种苗头迅速掐掉,趁着现在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让他赶紧立了太子,这样后面的人就没有争夺位置的可能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臣子们才会不断跟皇帝提及此事,这就叫防患于未然了。但怎么看,又怎么像是臣子在和皇帝过不去,是在用自身庞大的话语权来控制当今的天子。

不过这一切都不可能放到明面上来说,杨震也不敢把君臣的想法都点破了,只能道:“或许是那些大人们思虑不周吧……”

“哼,思虑不周,朕看他们完全就是想跟当初的张师傅一般,要朕完全听从他们的摆布!”万历很有些不满地咕哝了一句。

闻得此言,杨震心里猛地一动。要说起来,因为张居正长达六七年的压迫,对万历的性格势必会有不小的影响。或许正因如此,历史上的万历才会总是喜欢和臣子对着干,最后甚至走到三十年不见外臣的极端地步!

这就跟后世某些有童年阴影的人一般,平时看不出什么问题,可一旦拨动了那根弦,他们便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来,比如连环谋杀什么的。而从心理分析,万历似乎也是有着相似的缘故,才走到那一步的。

对于这样的人,自然该以疏导为主,不然只会让他更往牛角尖死胡同里钻,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万历手下的官员显然是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依然遵照着以前对付隆庆,或是其他皇帝的办法来与之争,结果便是两败俱伤,却连累了这个江山社稷和无数的百姓。

明白个中情由,杨震就有了想法,当即说道:“陛下,其实太子之事确实关乎国本,官员们议论上疏也所在难免。若你当真觉着还不是时候,大可把话和他们说开嘛。”

“说开?你要朕怎么和他们说?”皇帝不禁有些无奈地道:“朕早和他们说了,莫要再提太子之事。可他们呢,这几日里公开倒是不提了,可私下里,却已上了多本奏疏……”

“那是他们并不知道陛下你为何觉着现在还不是立太子的时候,您大可以把个中缘由向他们说清楚了嘛。皇长子的年纪确实太小,说句有罪的话,他能不能成年都未可知呢,此时立为太子,实在太也随意了……”

若是换了其他人这么说,当父亲的一定不会高兴,但万历却是连连点头:“在理,杨卿所言在理。朕也看着他身子骨不那么结实,这万一有个……国本之事可不能如此轻率哪。”

杨震口中称是,心里却是一阵无奈,看来面前这位是真不情愿把皇位传给朱常洛哪,怪不得之后会有那么多叫人瞠目结舌的情况发生。

但随即,皇帝又有些不安地道:“可光是这么一条,真能说服群臣么?”

“陛下自然也可以拿出第二个理由来,比如皇后的年纪也正合适。”杨震的脑子转得倒快,立刻道。

“嗯?这话是什么意思?”

“若是立了皇长子为太子,那要是之后皇后也诞下子嗣呢?”见这位居然连自己的话外音都听不出来,杨震只能略作解释。

万历顿时就明白了,这确实是个绕不开的严峻问题。若真如杨震所言,在立了朱常洛为太子后皇后却生了儿子,那这个太子之位就大有问题了。

首节 上一节 612/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