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大清 第93节

  直到到今天,吴佩孚才拿到了要拿的大部分东西。

  在这些天里,好消息坏消息接踵而至,好消息是,滕毓藻指挥前锋军,袭击了联军的辎重部队,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还前后伏击消灭了一万三千多的围剿攻击他们的联军部队,迫使联军不得不停留在廊坊北仓一带,不敢继续向通州前进。

  这样的捷报,自然让载漪、刚毅等一般军机大臣们额手相庆,荣禄和慈禧也分外兴奋,直接将滕毓藻刚刚活的不久的子爵改封为三等勇毅伯。

  坏消息是,联军又增加了兵力,不仅日军已将第五和第九师团全部调来国内,还给两个师团各自额外增加配属了骑炮给一个联队的兵力,总兵力达到六万人。

  俄军现在总兵力,也已经达到五万人。

  此外,英军、法军、美军都从他们的亚洲殖民地调来增援部队,前锋军现在已经无力在阻挡联军,只能尽力想办法拖延其前进速度,按照他的判断,连军很快就要向通州进军了。

  这些消息,自然也要及时报给军机处和荣禄,滕毓藻为了显示亲近,还特意给载漪送来一封私信。

  滕毓藻在信中告诉,载漪,要他尽力劝说慈禧尽快西狩,同时立刻妥善处置东交民巷的列强外交人员。

  而且,滕毓藻还给传来消息,告诉吴佩孚要尽快返回前锋军,因为前锋军很快就要转移了。

  吴佩孚今天就是要押运这些前锋军急需的物资,抓紧返回去。

  吴佩孚见车队的后尾也已经出了永定门,这才圈转马头,正要跟随队伍离开,却突然听到后面城内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虽然现在京师里也已经开始流传,由于前锋军总统滕兴甫在天津卫奋力抵抗,给城内百姓撤离创造了时间,致使依然要在天津屠城泄愤的企图落空,所以,洋人为了出气,要在通州和京师大开杀戒。

  由于这个传言广为传播,据说通州的百姓以离开了大半。

  现在京师内的百姓商贾们,早已经开始逃离,以至于以往人头攒动的永定门,行人车马稀少了很多,可即便这样,要策马疾驰,还是不行,这里毕竟是人口众多的京师,街上的行人永远都没有少的时候。

  就在吴佩孚准备催马前行时,后面却传来焦急的喊声。

  “吴军门,吴军门留步!请吴军门留步,我家大人随后就到。”

第232章 情况有变

  就在吴佩孚准备催马前行时,后面却传来焦急的喊声。

  “吴军门,吴军门留步!请吴军门留步,我家大人随后就到。”

  军门是对高级军官的称呼,一般来说,这一称呼,用在总督、巡抚这些二、三品大员身上很正常,但总体来说,被称呼的官员至少也要是一省提督这一级别的,才配得起军门这一称呼。

  而他吴佩孚现在只是一个新晋的四品都司,这个官职在绿营中还是很可以的,其品序仅次于游击将军,自己掌管一营兵马。

  在外职武官中,都司同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这些京外武职都在一个品序,如果是在京城内,四品武职只能做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这些京职武官。

  可上述这些京职武官,在京师城内,满大街都是,就是个白菜价的官职,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事。

  甚至都司在武卫军这样的新军中,也就是管带级别,称呼吴佩孚为军门,实在是大不妥当。

  吴佩孚的官职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那就是他这个都司衔职,是慈禧钦点的。

  吴佩孚心中想着,这不会是在喊自己,正要催马就走,可目光扫过人来人往脚步匆匆的街道,并没见到附近还有什么官员,心中又有些疑惑。

  只是吴佩孚依然不好停留等待,他不担心行人,吴佩孚倒是担心被自己人暗自讥笑。

  于是催动马匹在街道边缘紧走几步,在一间茶馆前,装作口渴的样子跳下马。

  吴佩孚也不进茶馆,就站在门前对着里面的茶博士喊了一声,“来五壶碧螺春,都用大盏。”

  然后吴佩孚又对跟随他来京师的那一班特别警卫中队的战士们说道。

  “大热天的,咱们喝口茶解解暑热,然后再走也不迟。”

  吴佩孚这一次进京师递送奏折,行前滕毓藻从他自己的薪俸中,拿出二百两银子给了吴佩孚,在京师中花钱的地方很多,滕毓藻不想自己的学生显得过于寒酸。

  只不过,滕毓藻的这些钱,吴佩孚并没有花出去多少,滕毓藻所为完全就是多此一举了。

  因为,不仅吴佩孚他们一行人的日常饮食是由端郡王府负责开销,档次还极高,吴佩孚敢打包票,前锋军中再无其他人享用过如此高的礼遇和美味佳肴,即便他老师滕毓藻现在高居前锋军总统官,可也绝对没有吃过,甚至可能都没见过。

  吴佩孚甚至满汉全席都吃过,其它各地珍馐美味他更是没少品尝,这十多天来在郡王府,也就是载漪的家里,他甚至在酒宴上没吃过重样的菜。

  吴佩孚这一次可是彻亲身体验到什么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

  因为,就连他们的顿河马吃的草料,都是顿顿精细饲料,每顿都还有鸡蛋搅拌过的草料,这些顿河马估计也从没吃过如此上好草料,不仅各个身上毛色越发金光灿灿,身上的膘也是一个劲地往上窜,以至于现在吴佩孚都有些担心,这十几匹过了这么久好日子的顿河马,此后是否还能适应前锋军的“苦日子”。

  就是带着他们满大街逛的王府的人,银子花的也是如流水一般,什么王府井、大栅栏、天桥,哪热闹去哪,所用银钱,都是王府陪同的人全部消费。

  甚至,在八大胡同的清吟小班和天桥这些地方,打赏的银子都是端郡王府的人掏,根本没有吴佩孚花银子的地方。

  吴佩孚仅仅是替滕毓藻收集京师各种报纸和在同文馆,给自己购买了一些翻译的列强的书籍,才坚持花出几十两银子。

  所以,吴佩孚现在手里还是有余钱的。

  而且,在王府住的这十多天里,吴佩孚的嘴也养刁了,仅仅喝茶这一项,以往喝的普通茶叶,他现在就有些感觉难以下咽。

  虽然一壶碧螺春,即便在这永定门外的茶室中,也算不得什么好茶,可听着就舒服。

  就在这稍一耽搁的时候,后面追来的马匹也已经从永定门内冲出,一个一身精致绸衫的年轻人直接在吴佩孚的身边嘞马停住。

  来人跳下马,几步跑到吴佩孚身前,利落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着膝盖,右手垂在身侧,头与身略向前倾,给吴佩孚打了一个漂亮的千,然后神态谦恭地说道。

  “奴才给吴军门请安!“

  “我家王爷有要事要同吴军门分说,还请吴军门留步,并让车马也都停下稍候,我家王爷随后就到。”

  这人吴佩孚认得,名叫王怀道,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虽然是个王府管家,可这个人还是免不得让吴佩孚还蛮有。

  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端郡王府的一个管家,为人十分精明伶俐自就不用说,这些天来载漪不在府中的时候,就是这个王怀道一直陪着他们四处游玩。

  只不过,王怀道的话,还是让吴佩孚大大吃了一惊。

  载漪竟然亲自来了!

  要知道,载漪这可是以郡王身份担任朝廷军机处首席宰辅的一品大员,不仅是自己,就是他的老师,也都在人家手中捏着呢。

  既然载漪要自己稍后,自己这个小小的都司如何敢不理会,更何况人家对自己的老师,包括对他自己,都是竭力示好。

  而且既然是载漪亲自追来,这一定是有大事要交待,吴佩孚连忙点头答应。

  王怀道留住吴佩孚,并不停歇,几步进了不大的茶肆中,喊来老板随手扔过去一锭银子。

  “端郡王府的,我家王爷忙上就到,借你茶肆一用,除了你和茶博士其余闲杂人等一律清走,另外再沏一壶你这里最好的茶。”

  端郡王现在可是京里最得势的王爷,而且又是大阿哥的生身父亲,那可是未来的太上皇啊!

  不要说还给了足够多的银子,就是一文不给,老板也愿意支应这样的京中第一显贵。

  茶肆老板欢天喜地揣好银子,一边就急着呼喊后面茶房里沏茶以及准备应时干果茶点。

  茶肆中的十几个茶客,不待老板说话,就立即起身飞快地走出茶肆。

  有好事的,或者还没见过这个未来太上皇的茶客,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咋着胆子,站到了街对面观看这边的情况。

  茶肆里刚刚收拾妥当,端郡王就带着十几个戈什哈,满头大汗地催马急匆匆赶到茶肆前。

  在清代,所谓戈什哈,就是高级官员的侍从护卫,只不过这些人不是官员自己聘请的,他们是有编制的正规官府人员。

  见到吴佩孚,载漪焦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一边和施礼的吴佩孚打着招呼,一边在一个身材高大的戈什哈搀扶下,迅速下马,然后拉起吴佩孚的手,就急匆匆向茶肆内走去。

  虽然一路骑马追来,可载漪还正当年,他的年纪还不到五十,这一段纵马追赶并没让他显得过于疲劳。

  载漪并没理会跪迎的茶肆老板和茶博士,只是对王怀道匆匆说了一句“赏”。

  就拉着吴佩孚来到已经摆布妥当的茶桌前,这才松开吴佩孚的手示意吴佩孚落座。

  载漪目光只是看了王怀道一眼,王怀道就立刻带着茶肆老板和留下的那个茶博士走出门,偌大的茶肆内只剩下,载漪和吴佩孚二人。

  见吴佩孚要给自己倒斟茶,载漪忙摆手止住吴佩孚道,“子玉,事情紧急,我们就不要讲那些虚礼了。”

  载漪说完,就直入主题。

  “今天一早,军机处接到神机营报告,他们派出的探子回来说,洋人昨晚秘密出兵,突然包围了安平。”

  载漪喘匀一口气后,又急着说道,“洋人兵分两路,一路以日军和沙俄军队组成,有六万多人,就是去围了安平的这一路,同兴甫的前锋军打了多半宿,仗打的很激烈,探子说,洋人的大炮打得都分不出点了,直到凌晨丑时,伱们前锋军才退走了,现在洋人已经占了安平,兴甫应该是退往香河了,你现在不能去安平。”

  这个消息只是让吴佩孚稍微有些惊呀,不过他并没有太过感到担心。

  虽然吴佩孚不清楚洋鬼子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出现在安平,可他绝对相信,有自己这个老师在,前锋军绝对可以化险为夷。

  “你可有办法尽快找到兴甫?”

  吴佩孚点点头,表示自己有办法。

  临行前,滕毓藻有过交待,如果万一出了什么突发变故,要吴佩孚就赶去京师西面的固安或者涿州去找他。

  得知吴佩孚能找到滕毓藻,载漪一颗心终于放下。

  应该是跑的急了,感觉口渴,载漪伸手自己拿过桌上的茶壶,一边给自己和吴佩孚斟茶,一边愤愤地继续说道。

  “另有三万余人的洋人军队,今天一早已经到了通州附近,守城的马玉昆左军一部和二十几营绿营兵还有上万义和团,总兵力超三万,可竟然只和洋人的前锋稍一交战,就弃城逃到了高碑店,当真该死。”

  载漪重重地一拍桌子,将桌上的杯盘果碟震得一阵叮当乱响。

  “好在通州的百姓都已经跑光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走不动的老弱,否则城内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载漪大口喘了一会粗气才又继续说道,“只是可惜了李鉴堂了!他所募军兵大都是新兵,也跟着溃散后撤,李鉴堂无奈服毒自尽了。”

  载漪所说的李鉴堂,叫李秉衡,字鉴堂,是关东庄河鞍子山人。

  光绪十一年任广西按察使时,呈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

  湘军悍将彭玉麟,都对其大为称赞。

  大前年,朝廷本准备任命他为四川总督,奈何李秉衡得罪了德国人,在德国人的干预下,被罢免官职,直到几月前,才被启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

  李秉衡在上半年,一度列名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协议上。

  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不知什么原因,李秉衡忽然态度大变,力请募兵入卫京师,并第一个响应慈禧太后要各省派兵勤王。

  赶到京师后,在慈禧召见时,极力主战,甚至也系上红色头巾、短衣短裤,与义和团大师兄一同出战,与义和团大师兄出战

  “子玉也无须担心,虽然洋人有六万多人,可按照探子回报,洋人应该没占到什么便宜,天一亮他们就开始向廊坊方向运送了数千伤兵。”

  “另外,洋人还在野地里架起几十个大大的柴草堆,焚烧他们阵亡士兵的尸体。”

  见吴佩孚有些失神,载漪忙又说,“哦,探子说,洋人烧的尸体的军装颜色,并没有你们前锋军这种灰色的。”

  载漪的说法更让吴佩孚安心,天津城都安然突出重围,他不相信,在洋鬼子仓促围困起来的包围圈能挡得住自己的老师。

  载漪深吸一口气说道,“子玉,原先商定的事情出了一些变化,你听好了,然后立刻去告知兴甫”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233章 只相信滕兴甫

  载漪深吸一口气说道,“子玉,原先商定的事情出了一些变化,你听好了,然后立刻去告知兴甫。”

  载漪看着吴佩孚接着苦笑说道,“虽然,一大早宋祝三就跑去西苑向太后请罪,说是已经委马荆山去高碑店收拢溃军,太后也好言宽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宋祝三不要气馁,守住京师才是最重要的。”

  “可在通州,三万多人仅仅同洋人一个照面就败了,这件事还是把太后吓到了,原本因为兴甫这几天,又在廊坊以北打了几个胜仗,已经暂时放下的西狩之事,太后如今又旧事重提了,今天宋庆前脚刚走,就把我和刚子良、荣禄还有徐师傅等人叫进去,商议西狩之事。”

  刚子良就是军机大臣刚毅,而载漪说的徐师傅则是徐桐,来京师之前,对于这些朝中大臣,吴佩孚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甚至还不知请教他的老师滕毓藻,还跑去对于朝中大臣更加清楚的胡殿甲那里请教了半天。

  这个徐桐,字豫如,号荫轩。

  是汉军正蓝旗人,奉天人氏,道光进士。

  自咸丰十年开始先后在翰林院、实录馆等处任职,后为同治帝师傅。

  同治九年以后,先后任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资历甚老,也极为顽固守旧,尤其嫉恶西学。

首节 上一节 93/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