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知列强竟然为了阻止自己废掉光绪帝,而悍然出兵攻占大沽口后的种种不快,似乎都随着吴佩孚的讲述和滕毓藻前锋军一系列的胜利捷报,而烟消云散了,所有这种种不快,都被滕毓藻前锋军的迭战连捷涤荡一空。
甚至慈禧感觉,外面的阳光也更加明媚许多。
慈禧见显然讲述的自己都激动不已的吴佩孚,不仅脸现疲惫之色,嘴唇也都有些干裂,心知这一定是吴佩孚昼夜兼程赶来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忙对一个随侍太监说道。
“给子玉端一碗我的参汤来,让他润润嗓子,补补精气。”
吴佩孚见慈禧如此礼遇,忙起身谢过慈禧。
慈禧则笑着问吴佩孚,“子玉,安平到京师路途遥远,你就是昼夜兼程,也无法这么快就赶来京师,恐怕还是躲亏了你们的这些战马吧,你们的马匹,可都是难得一见的好马啊!”
对于慈禧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载漪不由嘴角一抽。
他知道,这是这位老佛爷在想着法子印证他方才所说的话的真伪。
“回太后,刚一赶到安平,家师就得知裕中堂殉国噩耗,家师担心太后和诸位朝臣忧心国事,不敢耽搁片刻,连夜准备奏折,下官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却是连夜出发,昼夜兼程赶来京师。”
“要说能来的这么快,还震是多亏了缴获的这些老毛子的好马,家师说这是老毛子的顿河马,不仅速度快,还同咱们的蒙古马有些相像,耐力极强,跑个上百里都不需歇气。”
见慈禧已经得到印证,荣禄立刻叉开话题,看着一身整洁干净军装的吴佩孚,笑着问道。
“子玉,伱这身军装,想必是刚刚换上的吧。”
在给几人讲述天津之战前,在慈禧的安排下,李莲英已经给吴佩孚逐一介绍过载漪、刚毅、荣禄三人的身份,这三人不仅都是他的老师滕毓藻现在还根本惹不起的朝廷大员重臣,而且还都是当前朝廷抗击洋人的决策者。
尤其是荣禄,还有恩于自己的老师,吴佩孚自然都要小心应付。
吴佩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让荣中堂见笑了,临行前家师一再叮嘱,到了京师恐有朝中重臣接见下官,要下官务必在进城前更换军装,以免唐突了朝中重臣,下官不敢违背恩师叮嘱,所以在进城前就以换过军装。”
吴佩孚的话,让载漪很受用,心中对滕毓藻又热络了几分。
太监很快就用托盘端来了一个盛着满满一碗参汤的银碗,还有一个精致的银勺,吴佩孚扭捏了半晌,才在慈禧一再催促下,端起碗,试了试温度,见冷热正合适,也不用那个银勺,直接一口喝干。
吴佩孚虽然心知这就是相当于帝王的饮食,今日也被他喝到来,不由心中暗暗庆幸,这一次老师派自己前来京师,这才让他获此殊荣。
本想着要仔细品尝一番,可有慈禧和荣禄、载漪等人看着,只好一饮而尽。
也许是刚刚还有些紧张,以及一进到花厅内,就被慈禧等人一连串的追问搞昏了头,现在这一碗参汤下肚,让吴佩孚顿觉精神振奋、头脑清明。
直到这时,吴佩孚才猛然想起,原本递到军机处的奏折,在军机处得知慈禧召见他后,以被军机处的人还给了他,要他面呈太后御览。
此刻想起,吴佩孚不由头上惊出一层细汗,慌忙掏出滕毓藻的奏折双手捧着递向慈禧。
李莲英上前接过奏折递给慈禧。
这一次慈禧并没有假手他人,而是自己认认真真看了起来,有些地方,还反复看了多次,看奏折的慈禧十分投入,忽而凝眉沉思,忽而似有所悟,好一段时间后,慈禧才将奏折看完。
只不过,虽然已看完奏折,可慈禧依然还手握着奏折,沉吟了一会后,才要李莲英将滕毓藻的奏折交给载漪三人传阅。
滕毓藻在奏折中,除了陈述他如何主动向裕禄请缨,坚守天津城,以及此后又如何率军守御,抗击联军,还有如何突围,他和他的前锋军现在何处、前锋军的伤亡情况外。
还对朝廷在当前局势下,给予建议以及他的后续打算向朝廷作了通报。
守御天津城以及如何突围基本都是实情,只不过,在伤亡人数上是打了伏笔的,突围撤至安平后,全军人数仍有一万六千多人,可却让吴佩孚说只剩数千人。
对朝廷的建议主要就是三点,第一,滕毓藻认为,以大清一国甚至是以直隶一省之力,独立抗击世界上全部列强,力所难支,需用拖字决,从长计议。
具体说,就是以空间换时间,逐步抵抗,逐步后退,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以歼灭列强诸国军队有生力量为主。
第二,由于现在列强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滞留在京师的外交人员的安全,所以他们急于打到京师,不仅解救他们的外交人员,同时还要逼迫朝廷妥协,从而获取好处。
滕毓藻因此建议军机处,请太后和皇上西狩,同时将被围困在东交民巷的列强使馆人员全部放还。
西狩就是去西部狩猎的意思,其实就是建议慈禧带着光绪,暂时到山、陕,甚至四川暂时避一避风头。
如果列强的外交人员安全不在存在问题,慈禧和光绪皇帝又不在京师,在遥远的内陆省份,滕毓藻不信这些列强会追过去。
这第三条的宗旨,依旧秉承第一条,已消耗拖疲列强为目的,让联军主动谈和,这样才会掌握主动权,免得列强狮子大开口,又要割地和赔付巨额赔款。
只不过,割地、赔款滕毓藻说得很隐晦,但慈禧已经从中理解了滕毓藻的意思。
滕毓藻在他的后续打算中则主要提到以下几点:
一,他的前锋军还要招兵;
二,虽然天津失守,但他会一直率军留在天津至京师之间,不仅骚扰联军后方,还要截获联军运往前方的军火物资,使联军无法威胁京师安全;
第三,前锋军为迅速招募兵员,以及维持严厉军纪,军饷过高,长此以往恐朝廷将不堪重负。
深恐此一战时日较久,从长远计,前锋军超出长例军饷,滕毓藻主动提出他愿为朝廷分担,自行筹集。
天津富商宁星普,感念他抵挡联军进占天津城,防止联军意图在天津城屠杀劫掠,并以此威吓朝廷,救助了天津合城百姓性命,准备成立一家贸易公司,专门替前锋军购进所需物资,并赠送了他个人一笔公司股份的事情。
滕毓藻准备借助义商宁星普赠送的股份,筹建一个银行和相应实业,所得钱款将悉数用于前锋军。
第四,为保障相关银行公司安稳运行,想请朝廷授予宁星普一个官职,另外请将山东候补道员周学熙调入前锋军,主持办理相关实业。
慈禧看着吴佩孚不着边际地忽然问道,“吴子玉,哀家观此奏折,不仅选词用句极为妥当,文笔不俗,这笔字尤为出众,不仅笔力雄健、沉稳,行笔痛快淋漓,结字还不俗不怪,笔法高古苍劲,似乎有张旭、颜真卿、王铎的影子,最难得的是,师古而不死板,能自出机杼,自成一家,这可是滕兴甫亲手所书。”
关于奏折的书写,滕毓藻并没有特别交代,吴佩孚也知道他的这个老师并不喜好虚名,于是实话实说道。
“回太后话,此奏折是家师口述,下官执笔所为。”
慈禧又语气和缓地问道,“吴子玉,我观你谈吐得体,用词妥当,这笔字更有深厚功力,你似非寻常武人。”
见吴佩孚又要起身,慈禧挥手止住吴佩孚,笑着说道,“子玉不必过于拘礼,就坐着回话吧。”
吴佩孚谢过慈禧后说道,“太后英明,下官”
说到自己出身,吴佩孚不由有些忸怩起来,脸色也微微有些涨红,这让这让慈禧和载漪、荣禄、刚毅等人更加好奇起来,在载漪一再催促下,吴佩孚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下官乃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光绪二十三年秋,由于指责男女同台演戏掀翻了豪绅吸食鸦片的台子,被登州府革去秀才功名,这才避祸外逃到BJ,初以写春联、卜卦为生,后得堂兄资助投武卫前军,在天津时被家师招致麾下,跟家师学习西洋军事战法。”
听到吴佩孚说完,花厅中人先是愣了半晌,然后载漪、荣禄、刚毅三人都忍俊不禁,指着吴佩孚哈哈大笑起来,就连慈禧也不由莞尔。
吴佩孚脸色涨得通红,尴尬地笑着说,“下官那时却是有些迂腐,做事也有些鲁莽了。”
刚毅哈哈笑着说,“吴子玉,这也怨不得你,是那个登州知府荒唐,有些小题大做了,这件事也用不得太后交待,一会让端郡王给登州府去个条子,给你恢复秀才功名便是,假以时日,你这秀才将军的事情恐怕还会成为一段佳话呢”
最近月票很给力,书友们支持一下,看看这个月能不能进军事类前十!!!
第229章 是战是和
慈禧见众人笑毕,这才也收起笑容,看着吴佩孚淡淡问道。
“子玉,哀家观你老师的折子,滕兴甫的意思是,他认为,此战咱们大清是打不赢的,我说得没错吧?”
慈禧这话,让吴佩孚有些不好回答,左右折子里已经表明了态度,所以吴佩孚索性也就不直接回答。
起身慨然说道,“家师说,不管朝廷最终如何决定,他都会谨遵太后谕旨,为了大清,家师甘愿血洒疆场而不悔。”
吴佩孚虽然看是答非所问,可一番话,不仅说得掷地有声,更说得十分明确,慈禧自然也听得明白,滕毓藻这是在向她表明态度。
只提到会尊奉她的谕旨,却只字不提皇帝,毫无疑问,这是站在他一边的。
慈禧虽然心中微微一动,可脸上依旧不露声色地继续问道,“滕兴甫认为,只要咱们坚持打下去,最先挺不住的会是洋人?”
“是的,家师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次吴佩孚没有顾左右而言他,而是回答的十分明确。
吴佩孚接着又说道,“家师还说,这一战即便大清无法取胜,也是非打不可的。”
“那又为什么?”
慈禧稍一犹豫问道,“既然无法取胜,早谈总比晚谈要好的多吧?”
“不然,太后容禀。”
吴佩孚也把心横下说道,“家师说,现在如果和洋人谈和,洋人必定会狮子大开口,不仅会意图干涉朝政,还会所要天价的大笔赔款,最主要的他们还会要求割让大块土地。”
见慈禧听到列强会干涉朝政时,眼中冷光闪烁,隐隐有杀气显露,可对于赔款和割地似乎并不如何在意,吴佩孚心中焦急,不由提高了声音。
“太后,家师听闻,仅仅一个沙俄,就有一个黄色俄罗斯计划,意图从XJ边境的乔戈里峰到海参崴画一条直线,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俄罗斯”
吴佩孚的话,将慈禧和载漪、荣禄、刚毅三人惊得都不仅一时怔在座位上。
如果真要如此,大清土地至少缩小了三分之一!
吴佩孚见他的话终于引起慈禧等人重视又适时加了一把火。
“太后明鉴,这一次,沙俄以“保护”铁路侨民为借口,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亲自担任总司令,派遣十七万多军队,分兵五路大举入侵东北三省,就是明证。”
“一旦沙俄侵占我大清国土,其它列强难免效尤,一定会纷纷强割我国土,那时”
吴佩孚的话将慈禧、载漪、荣禄、刚毅都惊得呆若木鸡,好半天慈禧才缓过神来,对吴佩孚点点头。
“你”
慈溪本想说“跪安”二字,可话到嘴边又改了语气,“子玉,你一路劳顿,退下歇息吧,一会还有谕旨给滕兴甫,伱即是他的学生,就代他接下然后再回去复命吧。”
目送着吴佩孚退出花厅,在宫门处喊了几声口令,将那一小队人马整齐带出宫门,慈禧示意太监关闭花厅的大门,接过李莲英捧给她的一小碗参汤,微微抿了一口,定了定神后,这才看着三人缓缓说道。
“滕兴甫的折子你们都已经看过,你们也说说吧,眼下这情形,是战是和,咱们应该是怎样一个章程?”
滕毓藻的折子三人自然都看过,三人心中都不由万分沉重起来,只是碍于吴佩孚在场,三人又都是长久厮混于官场之中,虽不敢说处变不惊,可装装门面还是绝无问题的,甚至还可和吴佩孚开开玩笑,现在慈禧问起,三人都不由深深吸口气,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慈禧问话,荣禄和刚毅可以观望不答,可载漪是首席军机大臣,他是不能不回答的。
载漪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无比沉重,只不过他担心的不是割不割土地和赔不赔款,他担心的是他儿子是否能取代光绪成为大清之主。
对于义和团刀枪不入的鬼话,他早已不信那一套了,甚至连家中设置的义和团的神拳坛都被他让人拆了。
如果义和团真的能刀枪不入,何至于连一个东交民巷都打不下来?又何至于让有数万义和团的天津城,陷落于洋人之手?
只不过,如果义和团依靠不住,那他又能依靠谁呢?
依靠屡战屡败的以宋庆为首的马玉昆、董福祥的武卫军?显然是不行的。
宋庆和马玉昆就不说了,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虽然勇气可嘉,可同洋人作战,显然还差那么一大截,围攻东交民巷的,就是义和团和武卫后军。
只是如果宋庆和董福祥都不足以依靠,那就只能是新近突然崛起的这个滕兴甫了,只不过,现在大清最能打的这个战将,也都已经认为同洋人的这一仗大清打不赢,这怎能让载漪不感到灰心丧气。
好在这个滕兴甫并不是毫无办法,至少还拿出一个章程,而且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和洋人罢战议和,这是肯定不行的,对于废掉光绪,洋人是坚决反对的,甚至他们连慈禧垂帘听政都持不同意见,仅仅这一点,就不仅他不会同意现在就罢战议和,估计洋人如果依然固执己见,慈禧也绝不会同意和谈。
载漪脸色一阵变幻后,一咬牙,语气决然地说道,“回太后,滕兴甫虽然年纪尚轻,可所思所虑,非老成谋国之人不可比,臣以为,其所言句句珠玑,臣附议。”
慈禧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然后将小碗中的参汤慢慢喝下后,又将目光看向刚毅。
虽然刚毅同荣禄比起来,不管是职位还是和自己的亲近程度,都远不如荣禄,可慈禧知道,刚毅是朝中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又是军机处内仅次于载漪这个首席军机大臣的角色,他的意见自然很重要。
刚毅起身道,“太后,列强对我大清国土凯觎已久,这些年被俄国人割走的土地已经不少了,如果在割走大片土地,大清的龙兴之地都会不保,更不要说还有东洋日本和其它欧美列强,所以臣也附议,这一战必须打下去!”
慈禧依然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转头看向荣禄这个朝中最大的主和派。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230章 国难思良将
慈禧抚摸着手中的降魔杵说道,“仲华,你也说说吧。”
荣禄脸色苍白地站起身,“太后,我也附议。”
“而且,我还附议滕兴甫释放东交民巷洋人使馆官员和西狩之说,老臣恭请圣驾早日西狩。”
这两件事正是慈禧接下来要说的,慈禧不置可否,又将目光转到载漪和刚毅身上。
载漪叹口气说道,“释放洋人使馆官员这件事,我也不反对,只是现今城中还有数万义和团,这些人一旦得知消息,必定大哗,有些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