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大清 第123节

  在滕毓藻的心中,他一直希望吴佩孚不仅还能成为历史上独镇一方的大将,还希望他能走的更高、更远。

  一想到吴佩孚,滕毓藻的心又又有些发紧,虽然已经基本可以肯定,联军并没有抓到慈禧和光绪,可吴佩孚他们是否遇到危险了?吴佩孚又是否安全?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滕毓藻的心中,驱之不散。

  滕毓藻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说道,“这一次大战,咱们就吃了没有全军预备队的亏,成立这个近卫协,就是想要打造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可以在必要时随时支援各个战场。”

  “近卫营人数太少,主要是缺军官,这样,你们每个人都支援一些军官给这支部队。”

  “关于各部队需要补充的武器”

  滕毓藻略一思索说道,“所有缴获的英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都交给,第二混成协,老毛子的莫辛纳甘交给第三混成协。”

  “小鬼子的金钩步枪暂时给突击支队、独立支队各四千支,给近卫协同样四千,剩下的一千多支金钩步枪已经送给了去关东的义和团,他们去关东也需要有些武器,不能还拿着大刀长矛打老毛子。”

  “凝波,你安排的军装的事情怎样了?”

  见滕毓藻忽然问起军装的事,卫靖海忙说道。

  “军装已经开始在制作,布匹都是从京城里的布庄里买来的,价格很便宜,那些商人们都急于脱手他们的布匹,卖给咱们的价格也都低了三四成。”

  “虽然城里的几家大染坊都关门了,它们的老板也都离开了京师,可咱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染坊的工人自行开工了,只是购买染料的钱需要咱们先出。”

  “制作军装的裁缝也找到一些,另外又让这些裁缝们多找一些人制作军装。”

  “还有,军机处给咱们制作的军装也有近万套,还有大量的纽扣、肩章、领章、帽徽等,我估计,如果多给些手工费用,再有半个月,就可以制作好四五万套军装。”

  “只是,相应的武装带、水壶、饭盒一类的军需品,暂时数量不足,也还无法解决。”

  武装带、水壶、饭盒一类的军需品,前锋军都是靠缴获,部队扩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仅靠缴获是肯定跟不上需要的,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现在可没地方买这些东西。

  “还有,给咱们制作军装的那些裁缝、百姓,他们都不愿要银子。”

  卫靖海的话,让滕毓藻有些疑惑,“不愿要银子?那他们要什么?”

  “他们想要粮食。”

  卫靖海有些为难地说,“由于那些大粮商都已经离京,许多米粮店都关门了,现在京城里粮食价格涨的很厉害,而且还难得买到。”

  滕毓藻不以为意地说,“不是有好几个官粮仓吗,就拿那些粮食给这些百姓做酬劳吧。”

  卫靖海咧咧嘴,为难地说,“大帅,这恐怕不妥。”

  对于官场上的这些道道还有些不了解的刘十九,皱着眉头疑惑地说道。

  “这城里的粮食多得是,咱们又不缺粮,会有什么不妥?”

第299章 无需顾忌

  刘十九接着继续说道,“我听说,咱们吃的粮食就是从官仓里拿的,给老百姓用作给咱们制作军装的酬劳,这有什么不可?再说咱们手里不是还有荣.荣中堂给的那份文书吗?”

  刘十九本想直呼荣禄的名字,可一想又有些不妥,荣禄现在不仅是直隶总督,是直隶地面上朝廷承认的最高官员,荣禄还对滕毓藻有恩,这才及时换了称呼。

  胡殿甲解释说,“荣中堂现在是直隶总督,他给的那份文书,只在直隶各州县管用,可对这京师就不好使了,京师是归顺天府管辖,顺天府归朝廷直辖,直隶管不到这里。”

  “还有,这些粮食咱们军中自己食用,那自然是没说的,可要拿出去给百姓,即便是当做酬劳,也不行,日后朝廷里一定就会有人拿这件事说事,甚至还可能要直隶或者大帅赔偿。”

  胡殿甲又有些担忧地说,“我听说城里还有十多万百姓没走了,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那些商家一关门,恐怕很多人都没了生计,现在粮价再一涨,他们恐怕都要饿肚子了。”

  “管不了这么多了。开仓放粮吧。”滕毓藻果断地一挥手说。

  卫靖海迟疑一下说,“大帅,拼着日后朝廷里有人责难,放粮救百姓于水火,这倒没的说,可是那几个官仓里的粮食恐怕不够。”

  卫靖海接着又说道,“城里百姓还有十多万,再加上咱们前锋军和几千甘军,人数就要超过二十万,一天的口粮就要二三十万斤,十天可就是二三百万斤,那几个官仓里的粮食恐怕没有这么多。”

  滕毓藻说道,“城里的那些粮商们人走了,可他们的粮食总带不走吧,难道他们库里没有一点存粮?”

  卫靖海苦笑着说,“大帅,当然是有了,那么多粮食他们根本就找不到车运走,据说京城里现在连驴车都没了。”

  滕毓藻点点头,“没带走就好,这京师咱们也不知道能坚守多久,如果咱们力有不支,总是要撤走的。”

  “只要咱们一走,这城里的粮食那还不就全都成了洋鬼子的了,时有不必顾忌那么多,所有米粮店的仓库都封了,然后从明天开始开仓放粮,给每户百姓发放两个月的口粮。”

  滕毓藻果断地交待道,“记住,只给百姓发高粱和玉米、小米这些杂粮,大米白面不要发。”

  “还有,从明天开始,咱们全军尽可能多吃面食,咱们的所有战马、驮马也可以吃那些大米和其他粮食,甚至还可以运出京城一些,用它们换取蔬菜和肉食。”

  “给那些制作军装的人工费用,也全部用粮食结账。”

  见到众人看着滕毓藻的眼神都是一副不解的样子,刘十九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兴甫这件事做得高明,否则咱们撤走之后,洋鬼子进城没有吃的就会去抢百姓的粮食,如果都是这些杂粮粗粮,洋鬼子不稀罕,也就不会抢了。”

  “咱们再尽量把京里的粮食用光,洋鬼子进城后就得不到补充了,至少粮食他们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刘十九这一说,众人才明白滕毓藻的用心。

  接着,卫靖海又通报了去关东的那些义和团,已经开始陆续从安定门出城。

  而要自谋生路的那些以刘至刚和周展为首的义和团,则要从德胜门离京,只是他们说要三更以后再走。

  这些要离开的义和团都选择从甘军把守的北城走,这并不让滕毓藻感到奇怪。

  甘军,也就是武卫后军的总统董福祥,就是西北绿林人物出身,一向和江湖人物交往颇多,在京师时,也是董福祥在同这些义和团打交道,义和团的首领们也都信服他。

  据说,董福祥还和周展的师傅是结拜兄弟。

  有这些关系,他们选择从北城离开,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散会后,同急着赶回各自部队,着手部队扩编需要调整充实各级军官人选的刘十九、曹福田、胡殿甲几人不同,李显策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磨蹭到了最后。

  待众人都离开作为司令部的户部衙门后,李显策这才跟随卫靖海来到滕毓藻的住处,一个小跨院内。

  虽然天色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可户部衙门里并不暗,到处都挂着风灯,整个户部衙门里到处都灯火通明,不仅各处要道和重要院落房屋前都有近卫营的人在站岗,还经常可一看到三五人一组的游动哨和巡逻人员。

  甚至在几处较高的屋顶上,还有潜伏哨。

  这一番布置,不仅将户部衙门搞得亮如白昼,还搞的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一般。

  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的多此一举,在滕毓藻看来,这完全有必要的。

  并不是滕毓藻想要显摆,而是这里是司令部所在地,不仅整个前锋军的指挥机构在这里,前锋军的重要物品也都存放在这里,不要说户部就有许多银子,今天战场缴获的所有钱财和贵重物品,也都存放在这里的库房内。

  这里更是前锋军的最高首脑,滕毓藻的居住之所。

  虽然已经打扫过战场,胡殿甲甚至也已经派人对战场周边地区进行了仔细搜索,可这么大的一场混战中,很难保证没有一个漏网的残余联军士兵,甚至就是有小股残敌趁乱逃出包围圈,躲进民宅藏起来,也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百姓们大量撤出京城,今天城内城外又打得激烈,主要街道路口又都有军兵在把守,百姓只能活动在各自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如果不是购买粮食等必需品,百姓轻易也不会出来走动。

  更何况,现在的守城战,同以往大有不同,已经不需要发动百姓来帮助守城了。

  现在,再不是依靠可以发动普通百姓上城参战的冷兵器时代的攻防战,在热兵器战争中,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在城墙上根本起不到作用。

  即便就算在巷战中,发给百姓枪支,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至多是给敌人添些麻烦而已。

  所以,现在城内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空置院落和房间极多,这么大、又十分空旷的城市里,躲藏几个漏网的联军士兵,就如鱼入大海,想要找出来那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司令部这里加强戒备是再正常不过的,卫靖海如此安排绝对有必要。

  而且,滕毓藻进城的当天,就把京城里义和团的领导权从刘至刚、周展二人的手中夺过来,两人早已怀恨在心,谁也不敢保证在离开京城之前,他们会否因为仇视滕毓藻而选择铤而走险。

第300章 银子和缴获

  要知道,义和团中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大有人在,稍有疏忽,很可能就酿成大错,那时可就悔之晚矣了。

  跨院内外,都由滕毓藻的那个贴身卫士班的人在站着双岗。

  卫靖海和李显策两人的到来,自然不会被拦阻询问。

  进入跨院,卫靖海在前、李显策在后,二人直接进了一间敞着门,但关着的窗上敷着薄纱的雅致的书房兼会客厅内。

  这是卫靖海给滕毓藻挑选的住处,这里不但幽静,利于滕毓藻休息,而且距离作战室不远,滕毓藻来往也便利。

  二人进到会客厅后,就见到李耀庭早已经在那里,滕毓藻正坐在椅子上,在专心致志地翻看着一份写满字迹的书稿或者文书一类的东西。

  见到卫靖海和李显策走进来,滕毓藻这才将手中的文稿合上,招呼着二人坐下,滕毓藻自己则拿着文稿,走到一旁的一张摆着文房四宝和电话机的书案前。

  将拿在手中的那厚厚的文稿小心地放到书案上,然后又用镇纸细心地将书稿压住。

  然后滕毓藻才走回到他的座位上,已经收起脸上的笑容,对卫靖海和李显策、李耀庭三人说道。

  “时间紧迫,你们都说说各自掌握和准备的情况吧。”

  李显策和李耀庭对视一眼,都把目光看向卫靖海。

  虽然李显策跟随在滕毓藻身边的时间更久,年纪和资历,甚至和滕毓藻的亲近程度都要比卫靖海更大、更深,也更密切一些,可他还是很给卫靖海这个副参谋长的面子,至少表面上,还是会给予其足够的尊重。

  卫靖海对李显策点点头,然后转头对滕毓藻说道,“我这里的情况简单一些,我赶到户部衙门时,李协统已经派人将户部衙门接管了,衙门里的几大间库房都完好无损地上着锁,还贴着封条。”

  “参谋处的人已查看过了,仅有两间库房里存放有银两,其它库房都是空的。”

  “经过我们大致清点,几间库房里共计存有银子三百二十万两,这些银两暂时还没动,装箱的事情还要等安保处的人来做。”

  一听户部仓库里还是有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让滕毓藻又是高兴又是气愤。

  他早已经向朝廷提出过西狩的方案,甚至慈禧也已经考虑必要是要离开京城,可朝廷对于撤离京师竟然还是一点准备都不做。

  如果他没抢先进入京师,甚至没有挡住联军的进攻,估计这大笔的白花花的银子,又要同历史上一样,落到日本人的手中了。

  高兴的是,总算他及时赶到,而且这么一大笔银子又会让他的金库中更加丰厚。

  卫靖海现在对于银子也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在说到三百多万两银子时,他的表情十分平淡,就好像他说的不是三百二十万两银子,而是三百二十万块砖头一样。

  “本来我还为弹药箱发愁,咱们带来的空弹药箱不是很多,这一仗各部队都有许多空弹药箱,我应经安排参谋处通知各部队,所有空弹药箱都要送来司令部辎重营。”

  “给他们的理由是,要将咱们今天缴获的弹药、物资装箱,现在大量的空弹药箱就堆在后院仓库附近。”

  “后院现在已经交给了安保处的人接管,所有银子财物进出,都通过后面的兵部街,那条街,现在已经在司令部直属侦查哨的控制之下,整条街道都已经封锁起来。”

  “这一战,从俘虏身上和被我们击毙的日、美、英、俄士兵身上搜剿的财物,数量也很大,合计有美元十八万八千多块,英镑四万余,日元十五万多,卢布最少,只有六千多。”

  卫靖海恨恨地说,“此外,还收缴到手表、怀表四百多块,金戒指和金银首饰十余箱,里面有不少是较贵重的首饰,大致估算,价值不会少于百余万。”

  “这些东西应该都是洋鬼子从咱们百姓手中抢来的,有的首饰上甚至还有残留的血迹呢……”

  这些洋鬼子从天津一路打过来,沿途杀人劫掠的事都不会少干了,尤其是在通州,团民更是在全城大肆抢劫,据从通州逃到京师的人说,通州东关外堆满了百姓的尸体。

  滕毓藻脸色阴沉地说,“这些洋鬼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可实际上专做杀人、放火、劫掠的强盗勾当,这笔账早晚要和他们清算。”

  滕毓藻知道现在不是生气发火的时候,又将目光看向李显策和李耀庭。

  李显策则看向李耀庭,示意李耀庭先说。

  李耀庭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写满字迹的纸,在手中展开后,一面看着纸上的字迹,一面说道。

  “按现,在我们安保处掌握的情报中,京中所有有品级的官员几乎都离开了京城,除了跟随皇上和太后离京的那些大臣们,团民因为走得急,来不及带家眷离开外,其余大小官员,大都举家跑出了京城。”

  “城内所有衙门,现在都空无一人,大门都已经贴上了封条,包括内务府在紫禁城外的库房也是一样。”

  “城里几乎所有大商家和银号、钱庄也都离开了。”

  “只不过,据我们的人观察,由于时间紧迫,而且要走的人也实在太多,包括很多官员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根本找不到车辆,许多人都没有来得及运走全部财物,估计他们都只带走了少量最贵重的财物。”

  “那些沉重的,比如银子和贵重一些的东西、货物等来不及带走的,很可能都被他们埋藏起来了。”

  “那些高官权贵、大商家本人和他们的家眷虽然离开了京城,可他们都留下了家中仆役和伙计,来看管他们的住处和店铺、仓库。”

  “官员权贵中,只有一个是例外的,那就是庆亲王没走,据庆王府家人说,王府里已经准备了一面英国旗,说是一旦城破,他们就会把旗插到大门上,洋鬼子见到插上英国旗,就不会骚扰王府。”

  滕毓藻哼了一声,他知道奕匡和英国人走的最近,他的人身安全绝对会受到英国人的保障,可他的财物就没那个待遇了。

  如果樊国梁没死,樊国梁和他的人首先就会闯进他的家里,搬走奕匡辛辛苦苦收刮来的大量财富。

首节 上一节 123/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