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 第58节

庞雨凑过去低声打断道,“你还知道伤刚好,你现在若不马上让这些街坊散去,下次打板子,老子让徐愣子给你打,你觉得可好?”

张代文喉头咕嘟一声,畏缩往后面退了一步。

庞雨转向人群大声道,“在下是快班的庞班头,县衙确有告示说了请西人自行离去,也特意说了,不得冤枉了良民,咱们无凭无据,不能只因周家是西人就断定其不是好人,也请各位街坊请放心,桐城快班自会清查流寇细作,一定会保得桐城平安。”

庞雨说完瞪了张代文一眼,张代文犹豫片刻,他知道庞雨是县衙红人,手下的快班壮班已经有一百多,招齐壮班可以达到两百多,桐城的士绅眼下纷纷迁往南京,庞雨可以说是县城最大的一股势力,再得罪他可不比以前了。

张代文不情愿的站出来对周围街坊道,“庞班头都说能保桐城平安,那一定是可以的,咱们都听县衙的,大伙都不要围着周家纸铺了,咱们去里老家去,说咱们坊要出一百多个社兵,各家都去商议一下。”

围观的人好些都已认得庞雨,当日他拖着一车人头招摇过市,现在又带着几个拿刀棍的衙役,他既然说了话,大伙都不敢违逆,见张代文带头离开,其他人都跟着散了。

周月如等人群散开后,靠近庞雨低声道,“谢谢你了。”

“最近为何不来帮闲?”

周月如埋着头道,“烧吴家宅院那晚,我爹受了惊吓,一直便离不得人,欠你的银子我会还的…”

庞雨摆摆手道,“先别说银子了,少爷也不缺你那点银子。只是眼下这情形,你这纸店最近不要开门的好,白日把门板上好,免得你爹又被惊吓到。”

“那不做生意又吃什么?更别说还要还你银子。”

庞雨转头看看纸铺里面依然用棍子戒备的周拥田,口中淡淡道,“你去万盛典铺帮我做事,管账目和财物,每月给你三两工食银。”

周月如先是一喜,随即脸色又阴沉下去,庞雨见状笑道,“不从你的欠账里面扣,每月都现银给你的。”

周月如这才喜笑颜开,“那我明日就去。”

“记着你只管账目财物,其他典押、放贷、收贷这些东西,你不能去干涉刘掌柜,你有再多不满,也只能对我说,决不能干扰刘掌柜的经营。”

庞雨见周月如点头,才稍微放心一点,庞雨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去典铺管账,现在刘若谷在帮他经营两座典铺、一个赌档和一家粮店,庞雨暂时打算按此时的模式运作,只是要把规模扩大,通过体量优势压垮其他同业。所以后面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庞雨现在不缺银子,最缺的是人,原本他计划让老爹去管账,这样最放心,但老爹还没听完就教训了他一通,然后他打消了这个想法。

典铺、赌档、粮店都不是温情脉脉的地方,庞雨担心周月如会干扰刘若谷经营,现在看来周月如最近日子不太如意,没工夫去可怜别人。

“那明日我让庞丁来带你,去几处地方熟悉一下地面。”

庞雨说完就准备离开,周月如哎一声拉了一下他袖子,庞雨停下来看着她。

“他们都说那些流寇要来了,可是真的?”

庞雨轻轻出一口气道,“我也不敢确定,潜山那边是有公文过来,但消息并不确切。上半年也闹过一次流寇,最后也没来,日子该咋过还咋过,总不成闹点流寇的消息,大家连生计都不顾了。”

“县衙给我们坊也分了一百多个城垛,每垛一个社兵,我爹听说之后还准备去守城的,结果街坊他们…”

周月如埋头哽咽着,泪水连珠般滴下。

庞雨摇头无奈的笑笑,桐城已经各坊各里已经清出来三十多户西人,连有些已经落户多年的秦人都清出来了。这些秦人大部分是行商,经济实力比普通的本地人强不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此地落地生根,妻妾儿女都在桐城,在本地又有不动产。

从利益的角度看来,这些人其实比本地的穷人还要更怕流寇,庞雨完全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理由去迎合流寇。所谓与流寇的同乡情谊,在实际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但偏偏大多数人不这么想,驱逐西人的想法有广泛的民意作为基础。

按庞雨所想的,若是对客居桐城的西人逼迫过甚,反而人为的制造出他们与流寇的亲近感,对本地人的怨恨,会成为他们感情的真正纽带,把这些人推到了流寇一方。

“不用担心街坊,他们只是心中紧张要找一个宣泄的渠道罢了,少爷我就相信你们。邸报上也说了,追剿流寇的官兵里面,好些都是陕西边军,那也是西人,更能说明西人中也有很多好人。”

周月如听完后脸色好了很多,庞雨看看周围道,“这几日百姓刚听到流寇消息,反应过激是正常的,你把纸铺关几天,让你家那老帮工在家守着你爹,你去典铺做事也能挣银子。”

庞雨说完便要继续去东作门,最近市面上有些乱,进城的人也多,庞雨要求快班加强六门检查,所有人都要上街巡逻。

此时听得后面有人叫班头,庞雨转头一看,是何仙崖气喘吁吁的追来。

待他追到身边,庞雨开口问道,“三弟跑成这样所为何事?”

“跑,跑…”

“我知道你在跑。”

何仙崖不等平复呼吸便焦急的道,“是壮…壮班,有三个壮丁跑了,衣物都带走了…”

庞雨一愣,“何时发生的?其他人现在谁在看管?”

“庄朝正说壮班得知流寇要来,从昨晚便有人吵闹,他们来自乡下,家中人都不在城里,好些人说想回家,人心一直不稳。今日一早便有三人不见了,几个队长把其他人都叫在东花园守着,姚动山拿把刀封住了园门。”

庞雨呆了半晌后喃喃道,“你姥姥的壮班!”

===第八十七章 不设防===

天色微亮的清晨,桐城鸡鸣阵阵,县城上空飘动着一层薄薄的炊烟。城墙上传来阵阵脚步声,几队身穿黑衣的人在城墙上列队跑动,身上还扛着各种兵器。

城下不远处的一个烟囱冒出一阵浓烟,刚好顺风笼罩住了庞雨站立的位置,庞雨伸手挥动几下,然后往旁边东作门的城楼走去。

目前的壮班与庞雨心中想象的军队相去甚远,挑选的这些人确实身强力壮,这段时间强化的静立训练,让他们的纪律和专注度都有所提高,但组织程度仍远远不足以执行军事行动,甚至还出了逃兵。

庞雨自然不知道,他身处的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军队的自觉性方面跟民族主义兴起之后的时代是没法比的。即便此时正在开始近代军事改革的欧洲,士兵的觉悟和封建时代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旦脱离队列,就会大量的开小差。军官要像防贼一样防备士兵逃跑,随时都要将士兵约束在队列中,后世步兵的散兵作战是此时难以执行的战术。

所以庞雨放弃了幻想,将多余的三人补充入队,城楼比叶家老宅更难逃脱,所以他便把壮班调动到城墙,每队驻守一个城楼,队长睡在门口,以防止逃兵。

到了早上就围着城墙跑一圈,然后拿着兵器站在城楼上熟悉地形,顺便也能让经过的百姓看到,勉强有些安定人心的作用。

城内乱了几天之后也逐渐安定,安庆府又发来公文,说潜山、太湖未见切实流寇,怀疑只是当地土寇。土寇大家便不太怕了,所以入城的人又都返回了城外,城内各坊各里拼凑的社兵没了下文,城墙上搭建草厂的工作也暂停下来,只有壮班每天固定的往城墙搬运石块,作为体能训练的任务。

桐城六门又按以前的情况正常开启,还未交完秋税的各乡农民继续进城卖粮交税,一切似乎都又恢复了太平。

两次流寇的警讯都从山区而来,庞雨总觉得不那么简单,再看这次桐城的动员情况,仍然比较混乱,庞雨把发现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写为条陈交给杨尔铭。

快班的人出现在城楼下,东作门是阮劲的辖区,他们要负责白天城门的守卫和清查,最近形势紧张,杨尔铭特许快班和壮班都不去县衙听早堂。

几队壮班陆续到达城楼,纷纷站在城楼的位置撑着兵器大声喘息。

桐城城墙有六里,各队驻守的位置又分散,集合地点都在东作门,所以庞雨给他们各自设计了折返路线,大致路程都是六里。

这些农民对跑操还没有章法,都是开头跑得快,后面越跑越慢,体力还消耗得不少,庞雨也懒得提醒他们,跑多了自己会摸索出来的。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全队要一起到达,队列里面有人提着两支长矛,都是自发帮助队友的,庞雨希望他们能早些锤炼出团队精神。

城楼前的位置比其他城墙略宽,六队壮班站了两排,庞雨等他们休整完成之后,来到队列之前。

“今日训练任务,第一至第四队,早饭后沿城墙调动至南薰门与向阳门之间智度庵位置,城墙段标号一百一十二号,由第一队演练搭竹梯攻城,其他三队轮流演练长矛守城战术,训练要点是熟练掌握刺杀登城敌人的时机,每个登城之敌出现在城垛时,必须有三支长矛和一支标枪同时攻击他,演练指挥为第二队队长王增禄,注意竹梯安全,晚饭前由本班头进行抽查,各队明白否?”

几个队长都站出来大声答道,“明白。”

庞雨挥挥手道,“一至四队带走。”

王增禄出列一步,带着四队人往南而去。

庞雨又转向剩下两队,“第五队今日午前训练内容为弓箭,只有五把弓,可轮流着用,不论准头,只管射得远,训练地点在北拱门外,尽量不要惊扰过路百姓。”

那第五队队长出列,在东作门城楼内拿了五把弓箭。

明末的弓箭实际上不属于严格管制的器械,在面临流寇威胁的地区,各地地方衙门发布的告示中,常有召集辖区内善射之人,鼓励百姓练习箭术以自保的也不少。民间练习射箭的人不少,只是能达到战场实用程度的不多。

庞雨这五把弓里面有两把就是阮大铖送的,阮大铖自称能骑善射,庞雨看过他一次射箭,还算有点力道,但庞雨自己没练习过,无法评判他的水平。但阮大铖告诉庞雨,初学者只管远,不管准头,庞雨觉得是有道理的。

潘映娄也送了庞雨一把弓,他是方孔炤的亲家,据他说方家的兵器就更多了,若是方以智、孙临这些人没去南京,泽社大概就能凑出十把弓来。

待第五小队走远后,庞雨看着剩下的第六小队,这队的队长是姚动山,虽然有点莽撞,但能管住队里面的人,此时倒是最让庞雨放心。

庞雨等了片刻后道,“前几日逃掉的三个人在外边躲了几日,快班得了消息,这三人昨日已经回各自家中,快班的人问我,要不要他们帮壮班把人抓回来。”

第六队的队员有些迷茫,他们还不太能理解庞雨话里的意思。

这三个人庞雨一定要抓回来,并非是要强迫他们当兵,而是补充处罚,否则不足以警告壮班其他人等。

庞雨转向姚动山,“姚队长你觉得本班头该如何答复快班?”

姚动山昂着头大声道,“班头该对快班那些喇唬说,壮班丢的脸,咱们自己能找补回来,不用快班多管闲事,某一个人去就能把他们抓回来。”

“我正是如此答复快班的,壮班的事情,壮班就能办妥。今日姚队长的任务,就是带队捉拿那三人,有快班一人为向导,希望各位当着他的面,能帮壮班把脸争回来。”

“班头放心,老姚要是拿不到人,就在他们家住下了,看他们逃到哪里去,真敢不会来,老姚就拆了他们的房子。”

庞雨看着姚动山片刻,突然笑道,“说得好,本班头要的,就是这股子一定要做成事的心气。那三人分别在三个村子,路程都不近,姚队长马上带队出发,本班头就等你们的佳音。”

姚动山带着最后一队人出发之后,东作门城楼上顿时空荡荡的,庞雨来到城垛前往周围看去,城外的紫来街上人来人往,小巷中儿童追逐打闹,远处的官道上马车络绎不绝,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把视线稍稍往南,刘秀才那座高大的木楼突兀的矗立在一片屋顶之上。

……

午后的快班值房中,庞雨见到了刚刚返回的两个马快,江帆也陪同在旁。

“两位路途辛苦,都坐下说话。”

庞雨说完站起伸伸手,示意那两个马快坐下。

两人一脸风尘之色,各自小心的坐了椅子一角,江帆则端了一把凳子坐在庞雨身侧。。

左侧的马快对庞雨拱手之后道,“属下两人到了潜山,看到各处无甚慌乱,便又去了太湖,遇见的百姓都听闻过流寇出山的事情,说只是零散贼寇,英山也并未被流寇攻占。”

“那就是说潜山报的警讯并不可靠。”

两个马快互相望了一眼后,对庞雨点点头。

庞雨思索片刻后问道,“请你们帮忙买的东西呢。”

两人连忙从褡裢中掏出几样东西来,“这个是潜山县衙回复的移文,这是太湖县前街白记伞店的油纸伞,木柄上刻有他们的店招。”

庞雨接过认真的看了一眼,这些马快放出去很远,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庞雨担心他们在某处躲着编造情报,便想了这个验证的法子。

潜山县因为曾有移文过来,所以桐城回复一封,派马快正合适,而太湖县衙并未与桐城联系,贸然去不太妥当。

所以庞雨打听了一下,知道太湖有个白记伞店比较出名,可以用来验证他们确实去过,只不过庞雨说是请他们带货,没有说的那么直白。

“这伞确实不错,有个亲友说只喜欢这家的伞,才有劳二位这么远带过来。”庞雨把油纸伞撑开看看道,“以你们所见,潜山和太湖有什么防御的准备,有没有军队驻防?”

“未见什么预备,也未见有军队。”

“他们城墙上有无木头、石块、火炮一类的东西?”

两个马快愣了片刻,最后由其中一人道,“回班头话,潜山只有城门,并无城墙,太湖只有土城,且多处冲塌,城墙上摆不了什么东西。至于宿松小人未曾亲见,但在太湖时打听,说宿松也无城墙。”

现在轮到庞雨惊讶,他以为桐城的防备松懈,但好歹还有城墙保护,只要按计划动员社兵,每个城垛有一个人守卫,还是有一定防御力的,现在听到宿松、太湖、潜山的情况,既无兵也无城,几乎是不设防。

“那百姓有没有出城躲避,往乡间或是往江上走。”

“以小人所见,潜山有百姓搬往乡间,太湖百姓则各安生理,街巷之中说及流寇者还不如咱们桐城多,县衙正忙于征收秋税,连城门都无人看守,据说三班都下乡比较钱粮去了。”

江帆凑过来对庞雨低声道,“班头,咱们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了,潜山都没怎地,咱们这么远反而闹得鸡犬不宁,或许英山里面真的只是土寇,扫地王已被官兵剿灭了。”

“没有确认之前都不可放松,潜山县界到桐城县治只有六十里,骑兵半天便到,走路一天也能到,真要有事再准备就晚了。”

庞雨说罢对那两名马快道,“二位无惧流寇,给本班头带回了可靠的情报,江帆你带他们到庞丁那里各领五两银子赏银。”

两名马快千恩万谢,待他们出门之后,庞雨坐回座位,右手敲着桌面。安庆府五个县,有三个的防御准备都是佛系的,安庆府衙也很淡定,这确实让庞雨有点丧气,说不定安庆府掌握了流寇的情报,知道流寇来不了安庆,不然解释不了潜山、太湖等地的从容。自己在这里操练壮班,最后没准成了人家的笑话。

庞雨呸一口吐在地上,“难道流寇真的打不到桐城来?那老子何必费钱费力练那么多壮班。”

===第八十八章 投柜===

“柳树里花户王荃投柜!”

县衙八字墙前,间隔着摆开了两张桌子,每张桌子旁边又摆放着一个大柜,两边都等着不少的农民,正在等候缴纳秋税。

正在收税的两个里都是分派给庞雨的,因为投柜有些油水,所以各九六房都想以协助的名义占几个柜,桐城四十七个里,唐为民费了不少力气,也只给庞雨争取到三个。

但杨尔铭上次夜查,没有关窗户的几个房各被扣了一个,唐为民又帮庞雨抠了一个里出来,算是给快班补充一些经费。

今日是柳树里等两个里缴纳秋税的日子,原本应该九月初就完成的,先是民乱耽搁,然后知县交接,最后是户房变更司吏,严重影响了桐城的秋税征收,到十月二十多都还没有完成。

庞雨先是忙着平乱之后抓人,然后忙着接官,最后又是壮班的事情,基本就被排在了最后。好不容易等到收税了,庞雨自然要来看一看。

方才叫到的花户连忙来到桌前,把几块碎银子奉到何仙崖面前,旁边柳树里的银头和册书把一截由单递过来。

何仙崖将那截由单和自己手中由单核对了一遍,确认花户无误之后用碎银子压住,随手拿起一块银块在面前转动,庞雨知道他在看成色,这碎银的成色确认难度很大,特别是要交易双方都认可。

“七成银色。”

那花户两手作揖,“求求官爷,那粮店掌柜告诉小人是九成银色。”

首节 上一节 5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