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 第100节

明初靖难之役,朱棣打败侄儿之后,便定都于北京,但在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所以应天府又称为南京,以作为明朝廷的备用。

多年来南京从未启用过,即便是土木堡之变万分危急的时候,最终也没有迁都于南京。

实际起到的作用不大,但这一套机构仍是完整的,因南京机构齐全,级别又高。

往往成为过气大臣的养老之地,或是新人混资历过渡的地方,因为级别是一样的。

庞雨几人在正阳门内的路口往北,便到了洪武门,洪武门内就是千步廊、承天门,再往前走就是皇城了。

不过庞雨是进不了洪武门的,南户部在千步廊的右侧,庞雨在青龙街上一路往北,六部都在这条街上,庞雨仔细观察了一下顺序,工部排在最尾,户部则处于吏部和礼部之间,排在第二位,基本上就是朝廷里地位的排序了。

阮大铖派的那个管家就带到此处,庞雨自行进去捐贡。

南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跟京师的设置基本相同,但权力就差得远了。

南户部主要管辖南京各卫所屯田、屯粮、储备、仓库,还有便是发放南京官员、军队和胥吏的饷银。

最重要的权力,便是监督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个布政司的赋税缴纳,虽然这些赋税不入南户部的腰包,但监督之责也是重权,可以算是南京各部中有实权的部门。

庞雨进去四处打听,最后到湖广司办理捐监业务,湖广司的郎中不在,主事也不在,庞雨足等了半个时辰,才来了一个主事,庞雨让何仙崖送上十两银子,此人态度仍不太好,但很快安排了一个书办处理。

他查验了庞雨的府县两级堪文,便出具了文书让庞雨去承运库缴纳银两,比庞雨预计的速度要快,大概是因为有工部在竞争,户部害怕丢单子。

到了缴纳银两的地方,里面坐着两个胥吏和一个银匠,旁边摆着一把戥子,庞雨和何仙崖对望一眼,这种场景他们去年见过不少,不过角色颠倒过来了。

中间那胥吏约莫四十上下,尖脸下面挂着一把枯黄的胡须,很符合庞雨心中奸猾师爷的形象。

他抬头瞟了一眼几人,一副土包子模样,扁扁嘴巴后懒洋洋的道,“银子拿来吧。”

庞雨对徐愣子点点头,徐愣子嘭一声将整个包袱砸上了桌案,把堂中众人都吓一跳。

中间那胥吏一拍桌子站起,声色俱厉的骂道,“你们待怎地,这是南户部,正二品的衙门,岂容你们几个土包子放肆。”

徐愣子吓得呆呆的,连连往后边退,虽然他有点呆,但也知道这衙门大,比县衙大好几级,绝对惹不起。

庞雨连忙对那胥吏道,“大人息怒,我等岂敢在南户部放肆,只是下人不懂规矩。”

“下人不懂规矩,你这主家也不懂规矩怎地。”

庞雨给何仙崖使个眼色,何仙崖连忙拿出几个五两银锭,一一奉到几人面前,“各位大人见谅,方才有所冲撞,还请各位大人不要见怪。”

几个胥吏司空见惯的收了,怒色才稍有缓解,待那站起的胥吏坐下,何仙崖连忙打开包袱,将银锭一块块的拿出来。

银夫坐在旁边,随手拿起一块翻看着道,“七成银色,过称。”

何仙崖迟疑一下道,“官爷,这是从钱庄刚取的,确实有九成银色。”

“官爷告诉你七成便是七成,你再说便是六成。”

“这话”何仙崖打住话头,原本这话都是他说的,现在他变成了纳税的花户。

他回头看看庞雨,庞雨也在皱眉,他们都是干衙门活的,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特意取的五百两,只是想着户部总会比基层好一些,不会如衙役那么臭不要脸,但没想到一上来就是七成。

如果按七成算,他取的五百两银子只能算三百五十两,一会过称的时候,天平和戥子定是动过手脚的,两成是必定要吃的,三成也不是没可能,五百两最后只能算二百八十两以下,就肯定不够了。

认了七成银子不够,不认七成事情办不成,总之都是办不成,除非他们再去兑换一张会票,最后还不知得加多少进去,难堪的沉默了片刻,庞雨思索片刻准备开口。

此时郭奉友的声音在后边道,“少爷,他们不收便罢了,咱们去工部办去。”

“岂有此理。”

那中间的胥吏又一拍桌子站起,“又一个放肆家奴,你以为拿出工部来吓得着我们户部,那工部排在最末,何处不看我等户部眼色。

皇上金口玉言,捐纳监生一律入户部,那便是王法,他工部谁敢收。

胆敢去那里办,我保你少爷捐不了监生。”

另一个胥吏和呵斥道,“你堪文也入了司了,去了工部也办不了捐监,不懂事的下人,你这是耽搁了你家少爷。”

庞雨却心中赞赏,转身对着郭奉友打个眼色,口中怒道,“谁让你多嘴多舌,你懂不懂规矩,虽然咱们还有堪文,但捐监当然是在户部办,钱粮等物哪有过工部的道理,回去自己拿来家法,一百棍少不了你!”

他骂完又转回户部胥吏这边,换上笑脸道,“几位官爷,下人不懂事,在下回去一定严加管教。

但若是按七成算,今日在下带的银子确实不足,恐怕办不了捐监,只能待在下回去凑够了再来,劳烦各位大人了。”

那胥吏迟疑了一下,方才那家奴说了工部,这少爷又说还有堪文,一般来说只能开一份堪文的,但地方衙门那里,只要有银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更离谱的他也见过。

来办捐监的俊秀子弟都是土豪,在地方都是有头有脸的,衙门里面吃得开,没准这少爷真有两份。

这人一旦走了,恐怕真的会去工部捐监。

工部虽然排位最低,但论挣钱的能力能排在第二,总赋税里面有相当大部分是入了他们的库。

崇祯确实说过让户部专管捐监,但只是口头的,朝廷并未形成规则,也未行文各布政司,工部一直在小规模的继续捐监。

工部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体系,他们会直接把名册上报京师工部,然后报给吏部,根本与南户部没关系了,什么保证办不成之类的都是空口威胁。

只是工部因为是偷偷摸摸的,吏部未必给足名额,所以有时候会有拖延,庞雨看来这是不可知的风险,所以优先来户部办理。

那胥吏指指桌上的包袱道,“这一包便是不足,也相差不远,你等可以再凑一凑便够了,或是有其他会票可取,正阳门内便有各家钱庄,派一人去片刻功夫便到。”

“确实未带足够。”

庞雨凑近一点道,“大人明鉴,这包袱里是五百两,无论如何便是这些银子了。”

那胥吏眯眼怀疑的看着庞雨,庞雨丝毫不慌,微笑着压低声音道,“大人大可看看,除了方才查验那块银锭是七成,其他都是八成的,过称一定刚好三百五十两。

如此大人办了差,小人免了回乡凑银,正是两下方便。”

庞雨的意思就是给五百两,多出的一百五十两是给他们的,再要多的便没有了。

最让三人迟疑的,是这个公子爷很可能从这里出去后,便直接去了工部捐监,这样他们凭空少了一笔收入。

庞雨给了他们一道选择题,如果他们此时坚持七成计算,就会颗粒无收,如果放弃七成计算,就会收入一百五十两,胥吏的选项是很明确的。

两个胥吏和银夫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最后那中间的胥吏转向庞雨,“看在主家明事理,便不与这些下人计较了。

我看着有些银子也是八成的,那便快些称量了,把由票给这位相公。”

“有劳大人。”

从南户部出来,几个随从脸色都不太好。

庞雨叹口气后笑笑道,“事情办成了就行,你们几人都做得不错,尤其郭奉友那一句是关键,我们便有了反制他们的筹码。

那句话我来说了,户部几个胥吏下不来台,事情便办不成,奉友来说是正好。

所以奉友表现甚好,回去我自有奖励。”

郭奉友躬身连道不敢,但脸上表情颇为兴奋,何仙崖神色平静,只有那徐愣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庞雨又转向徐愣子,“放袋子时重了一点,不是啥大事,以后来衙门时注意一下便可,还是要大胆办事,办事总会出问题,不要因此就缩手缩脚。”

徐愣子点点头,情绪还是不高。

庞雨拍拍他肩膀表示安慰,阮大铖那家仆迎过来问道,“庞班头是否要先去国子监看看,小人可引班头去。”

庞雨连连摇头,他对国子监没啥兴趣,只是混个名头罢了,他也不准备去那里上课。

“去城西方家。”

那家仆答应一声,便在前领路。

他们出发的地方是南京城东,要去往城西,基本是横穿整个南京。

来明代之后庞雨一直呆在桐城,就算是安庆也不大,所以对南京的预估出了偏差。

这一趟走下来,庞雨感觉足有十多里路,中间那家仆还带错两次,又多走了两三里。

这样走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来到应天府城西清凉门内大街,那家仆带到龙蟠里便停下,庞雨几人自行向北走入龙蟠里,几经询问之后,来到一座宅院之前。

这座宅院外表十分朴素,而且从院墙长度观察,院落也并不大,跟阮大铖要兴建的豪宅不可同日耳语。

庞雨上下打量一番,大门上挂着“膝寓”两字,才确定没有弄错,确实是方家的住所。

上前敲了侧门,开门的是方家一个家仆,从桐城带来的,他也见过庞雨,听庞雨求见方以智,便让庞雨等在外边,匆匆去回禀。

片刻之后那家仆回来,带着庞雨进了门内,几个手下都留在门房内。

园内果然不大,很快到了一处像书房的地方,庞雨大步走进去,正要更方以智打招呼,突然却愣住了,里面没有方以智人影,高坐上首的正是久未见面的方孔炤。

旁边还有一人,正在冷冷的看着自己。

庞雨笑笑后先向方孔炤行礼,然后转向那人道,“方把总别来无恙,怎地又擅离职守跑来南京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远镜===

方仲嘉一拍桌子,“什么擅离职守,我荻港把总本就是巡检大江,江上哪里都去得,往来何处要你一个贱役来管。”“是吗?”庞雨笑笑道,“荻港把总领水兵六百名,巡检辖区三百二十里,大江北岸,自六百丈至西梁山;大江南岸自池口至大信。大信镇在天门山下,不知何时包括了南京

。”“我…”方仲嘉张口结舌,他没想到庞雨连这个都知道,就此时的资讯条件,连芜湖很多官吏都不知道荻港把总到底管哪些江段,并非是问不到,而是并不关心。他一个桐城

皂隶,怎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方孔炤没有插话,眼睛盯着地板像入定了一样,仿佛与他无关。

庞雨也不去管方孔炤,继续对方仲嘉问道,“南京是游兵把总的江段,游兵领一千二百兵驻地上新河,方将军不是擅入他人信地是什么,不知你意欲何为。”

方仲嘉脸色一时涨得通红,过了好一会才咬牙切齿道,“老子是顺流到南京入港等顺风。”

“那方将军顺得有点远,定是在船上睡过头了,属于危险驾驶,在下祝将军回去时顺风顺水,不要又睡过了。”

“岂有此理。”方仲嘉脸上绷不住,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

庞雨一副愕然的表情,“在下哪句话说错了?”

“仲嘉,稳气方能平心。”方孔炤抬起目光看向庞雨,“庞小友一个桐城班头,不是也到了南京,难道也是擅入信地,来南京抓人的?” 庞雨笑眯眯的道,“还是方先生说话得体,一句话就把小人问着了。小人确实不是来抓人的,县衙派小人来探听一下报功之事,主要是去苏州。路过南京,忍不住来探望一

下旧友。”

“谁跟你是旧友。”方仲嘉依然站着,一副要扑过来杀人的样子,他凶神恶煞的对着庞雨怒道,“你一个贱役岂敢妄称是方家子弟友人。”

“仲嘉!”方孔炤加重了一些语气,方仲嘉瞪了庞雨两眼,终于坐回了座位。庞雨则丝毫不以为意,一直带着微笑。方孔炤转向庞雨,“此次寇难之后,安庆多有士绅来金陵,听闻桐城被创颇重,但说法不一,方某毕竟乡土难忘,是以特请庞小友先来偏厅一叙,想听些实在消息,难免唐

突了些,还请庞小友不要见怪。”庞雨听方孔炤言语客气,也收了笑恭敬的道,“回方先生话,桐城往庐江和潜山官道沿途,村村破败人烟凋零,关厢二十里之内,被杀数千人,被难人数恐会上万,万幸守

住了县治,在流寇经过的安庆四县之中,桐城算是损失小的,其他潜山、太湖、宿松三县,没有个几十年,不要想恢复。”

方孔炤轻轻叹口气,这次方仲嘉也没开口,桐城是他们家乡,与平日听到河南湖广某处县城破了是不一样的。

过了好一会,方孔炤才又开口道,“听闻庞小友总责守城,不但守住了城池,还出城夜袭杀敌无算,此次桐城大捷,斩首有数千之多,不知可是确实?”

方仲嘉听到之后,仔细的看着庞雨,满脸的怀疑之色。

庞雨客气的道,“确是在下带壮班夜袭,斩首近两千数,要说数千也勉强算得。”

方仲嘉冷冷道,“庞班头你带多少壮班能杀敌两千,怕不是斩了百姓人头充数。”“方将军看来常干这事,在下是闻所未闻,居然还能斩百姓人头充数。将军信不过在下也罢,但这是抚按两司核定过的实数,难道将军的意思,那抚按两司都谎报军情不成

。”方仲嘉又无言以对,庞雨不理会方仲嘉的神情,又对方孔炤道,“小人不需向人自证清白,此事任谁一想也能明白,客军或许干得出来,但桐城也是在下乡土,带的壮班快

班都是桐城子弟,让他们去斩桐城百姓,他们也不会去的。”

方孔炤点点头,瞟了庞雨一眼之后道,“这点方某也信得过庞小友,集之当日也在桐城,据闻他曾协守城池立下大功,不知可曾遇到凶险。”集之是阮大铖的字,方孔炤和阮大铖既是同乡世交又是同年,本应是最为紧密的关系,但上次桐城民乱的时候,庞雨便看得出,方孔炤刻意与阮大铖保持距离,今日却几

句话便转到阮大铖身上,打听的意思很明显。

庞雨听完不动声色道,“阮先生急公好义,确实是出了大力的,守城打仗嘛,总会有些凶险,否则何来大功可言。”

“集之回乡以来谈兵论剑,看来总归是学到了些兵法。”

庞雨不清楚方孔炤打听阮大铖的意图是什么,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便左右看看后道,“在下走了南京通城来探望旧友,还请方先生赏一杯茶喝。”

方孔炤脸上一阵尴尬,庞雨不禁暗自好笑,他方才在路上便走得口渴,一进来就和方仲嘉斗嘴,连自己也没想起喝水,此时情绪平和,才又想起喝水的事情来。

方孔炤肯定也是多少受两人斗嘴影响,忘记了给庞雨看茶,平常人家没什么,对于方家这样诗书传家的大家族来说,对礼仪看得特别重。

首节 上一节 100/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