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比如某连长,一人连续炸掉敌五座碉堡..
许许多多的战斗,在突破临金江后发生。
战事迅疾,无法同步给予描述,且作简单点明。
时间:
1月1日,南朝第一师后撤70公里,退至汉城。
1月2日,志愿军右翼突入联合军防御阵地20至50公里。
1月3日,迈克阿瑟下令撤退,放弃汉城。
为了不给志愿军留下任何补给..
就像米军自毁下竭隅里,炮击新南港一般..
米军炸毁汉城所有工厂建筑。
于汉城点燃五十万加仑的燃料,投射三万余枚凝固汽油弹进行轰炸。
巨大的火焰和浓烟,久久笼罩着这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
大火蔓延,黑烟滚滚不止,直冲天际。
转身。
四连的战士们便站那斑驳狼藉的公路上,眺望冬日远方,定定地看着那天空中的滚滚浓烟。
一班长周念鱼看着遮天蔽日的漫天黑烟,满脸呆滞地下意识问道:
“那啥玩意啊?”
远山之外,五百年历史的汉城已然被滔天大火与浓烟吞没。
焚烧城郭的凶猛火焰,令人不寒而栗。
连长唐大成直勾勾看着那远方沦为焦土的城市,颇为僵硬地说道:
“那就是汉城?”
这座与华夏京都有着相同历史岁月的古城,如今付之一炬。
四连的战士沿着疮痍公路朝着汉城走去,四周看不到昔日首都之城的繁华。
唯剩无尽余火,硝烟遮日。
这里,到处都是被炸毁的房屋,到处都是烧毁的汽车。
随处可见残垣断壁,弹坑焦木,还有绑着手脚被杀的尸体。
以及流离失所、双眸麻木的战争难民..
队伍当中。
李长明环视四周,眼眸深深:
“这..”
“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理由..”
.
第160章 一个相同的数字
.
1月4日。
志愿军进入汉城,颁布《入汉城纪律守则》。
1月5日。
半岛的两座首都城市--平嚷和汉城,各240门火炮鸣放24响礼炮,庆祝对汉城的占领。
这是华夏士兵于近代以来的漫长战争历史中,第一次攻占异国的首都。
于此背景中。
某团四连进入汉城。
此刻。
李长明走在街头,踏过遍地狼藉砖瓦,迈过焦木断门,看着随处可见的孤儿难民,久久叹息。
这越是往汉城内部走去,战争丑恶的场景就愈发触目惊心。
在这里,不止生生死死一颗子弹的事。
街道的废墟当中,断手断脚的尸体散发着阵阵焦臭。
灰头土脸的五六岁小孩麻木坐在地上,茫然看着进入汉城的四连。
那小孩也没有哭,也没有闹。
他就呆呆蹲在了满是杂物的地上,蹲坐在自己母亲的尸体旁边。
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雨三湾看着眼前的小孩,心里不由得一揪。
她赶忙朝着小孩走去,准备抱起小孩。
“喂!”
李长明朝着雨三湾喝道:
“你干什么?”
雨三湾转头看向李长明,又看了眼地上的小孩说道:
“他..”
而李长明瞪眼看着雨三湾说道:
“你是战士。”
“想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李长明的话语无情而又残酷,却让雨三湾愣在了原处没了动静。
雨三湾也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
这里没有人比她更能体会战火孤儿的感受了。
可惜李长明说的也没错。
这里,可不是华夏。
他们是战斗连队。
这些战场上南北朝的孤儿与难民,会由后方后勤配合半岛部队来完成整顿安置。
不是战斗连队该负责的。
雨三湾神色复杂,最终递给小孩两块饼干。
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站在这街道上,战士们神色复杂地望向街道空处。
街道空处,是后勤战士从废墟当中整理出来的尸体。
尸体一具一具、一列一列、成排成排地摆在地上。
一眼望去,不知多少数目。
他们看起来就像商品货物,就像被人丢弃的烂番茄,就像一根根鲜血木头,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米军烧毁了汉城,屠杀了百姓。
只留下了遍地哀鸣败坏,鲜血残忍。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汉城。
另外一座城市--平嚷亦是如此。
50年9月21日至12月6日。
以米军为首的联合军在平嚷进行了为期45天的大清绞。
整个平嚷沦为废墟血池。
米军过境,徒留灰烬。
而华夏战士一点点地于焦土灰烬中重新开始。
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
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硝烟袅袅,飘向冬日天空。
恍惚间,已是隔天。
隔天,早晨。
四连的临时驻地里,阳光悠悠落下,大雪一片白净。
驻地一角。
一班长周念鱼用脸盆舀起地上的白雪,起身朝着驻地中央的大铁锅走去。
掀开锅盖,白净的雪倒进大铁锅里,加大了火烧煮。
沸腾的雪水咕咕地冒着泡泡。
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这似乎让萧肃凄惨的汉城多了那么一丝烟火气息。
志愿军进入汉城,狠抓军容军纪。
落到连队实处,那就是刷牙洗脸,仪表仪容。
此刻。
四连的战士们蹲成一排,用着米军的牙刷、米军的马克杯、米军的毛巾..
“唰唰唰..”
声音沙沙作响,刷牙的李长明双目平静,带着几分呆滞地眺望远方。
远方,大雪将大地侵染成白白嫩嫩的迷人模样。
就在李长明看着那远雪刷牙走神的时候。
连长唐大成与指导员杨双祝在雪地中谨慎走着,回到了营地当中。
“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