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237节

“是,父皇!”

“对了,将老五这些天考的卷子,一并印下去!”

“朕倒要看看,这天下士子的成色,对了……”

老朱突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朱橚说过某些部门对算学的依赖性,那他手下的官员,为什么不接受训练?“

“老四,你带着锦衣卫,将这些试卷挑选一份出来!”

“去户部给他们突击考试!”

“考试不合格的官员,一律给朕记过!”

“让他们回家研读算学课本,三次不及格,罚俸一个月!”

“五次不及格,直接调任!”

“户部尚书以下,都要考试,你去办吧!”

朱棣闻言,领命而去。

几个时辰之后,户部的官员看到锦衣卫突然冲进来,吓得面无人色。

新任的户部尚书,还以为锦衣卫这事来拿他去诏狱,

但是,这些锦衣卫的军爷,默默掏出试卷。

“奉皇帝口谕,突击考试……”

“考试?”

户部的官员傻眼了,考什么试?

他们都已经通过科举了,难道还要考试?

不过锦衣卫可没有义务回答他们,

让户部尚书安排好后,众人每个人面前,多了一张试卷。

于是,一个叫小明的孩子,在折磨国子监的考生之后,

又开始折磨户部的官员,

户部尚书,户部侍郎等人,没想到自己七八十了,还要经历算学考试。

在所有人欲哭无泪的表情中,

大明朝官员之间的内卷开始了。

“什么,户部被要求考算学?”

“甚至皇帝有要推广的意思?”

中书省很快也收到朝廷里传递过来的消息。

上至宰相李善长,下至胡惟庸,

都吓得手中笔差点掉下来。

算学入科举这件事,因为早就闹得沸沸扬扬,

百官中人,但凡有些品阶的,

其实早就偷偷研究算学,为大明朝未来的风向把脉,

数学的魅力,他们这些老头经历过之后,确认自己是无福消受的。

文科生遇上数学,那是相当酸爽,更不要说他们这些有些年纪的官员了。

“据说,皇帝让吴王去国子监编撰算学教材!”

“吴王提出了所谓的题海战术,他出的卷子,已经考得国子监的学生怀疑人生了!”

“但老夫是怎么也想不到,皇帝居然拿这些卷子考核官员?”

胡惟庸有自己的路子,对于国子监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他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中书省的官员齐齐无语。

这对父子,简直就没有一个人让人省心的。

他们父子俩,真的就是魔鬼.

180 三年科举五年模拟,功德圆满

“方孝儒,老五还收了个学生!”

“这挺难得!”

武英殿中,皇帝正在翻阅户部官员们送上来的数学卷子,然后对着标准答案改卷。

考试的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户部尚书,三十六分。

两位户部侍郎,分别是五十三分和四十二分。

下边的人中,除了有一个及格之外,

剩下人的人大差不差。

不过老朱倒是没有太生气,他自己也做过这套卷子,他也只是考了六十一分,

大明朝的算学水平,大概也就这样了。

那位考了六十一分的,被老朱升官了,

其他人不升不降。

朱橚收方孝儒为学生的事,一开始虽然没有别人知道,

可是经过几天的相处,在国子监已经逐渐传开。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愣了一下。

以他对朱橚的了解,老五这个混蛋对于朝堂之事,避之如蛇蝎。

他怎么可能主动收一个士子学生。

须知,哪怕不是像朱橚这样苟得过分的家伙,就是其他亲王,对于和朝廷的官员结交也是极为小心。

皇帝为了防止兄弟阋墙,亲王干政。

大部分的亲王,掌兵保家卫国可以,

但插手文官集团的事务,是要受到训斥的。

培养自己人进入官场,也是一件比较敏感的事。

以老五小心翼翼的性格,不太可能干出这种蠢事?

“这孩子怎么样?”

朱元璋知道朱棣肯定已经掌握了方孝儒的基本情况,才会向自己报告。

“这孩子好像是宋濂先生的徒儿,也是济宁知府方克勤的儿子!”

“他为人不错,品性敦厚,而且能力很强!”

“现在他在国子监,老五一边教他算学,一边让他帮忙编撰教材!”

“据说,这孩子一开始算学成绩不过是中等偏上,如今已经成为国子监第一!”

“儿臣认为,是个人才!’

“方克勤?就是那个以老母亲年老为理由,始终不肯入朝为官的那个?”

“朕记得他,他在济宁的官声不错!”

“既然是方克勤的儿子,想来不会差!”

“老大,你留意一下这个孩子,如果他通过会试,可以用一用!”

朱标闻言轻笑,其实朱棣早就在来之前路上跟他说过这件事,朱标道:

“父皇,以老五一心想当孤臣的性子,他是绝不会随便收下一个学生的!”

“这方孝儒要么就是优秀到老五觉得不收下他可惜,要么就是老五感觉他有用!”

“不然儿臣想不通,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老朱和朱棣一想,好像也有道理。

众人对方孝儒的兴趣,又高了几分。

“不管他有什么目的,总而言之不会对我大明有害!”

“这方孝儒如果是个人才,朕自然会用他!”

“可是如果他不是,朕也不会瞧上他一眼,他目前还不是举人吧?”

“那成才还早,由他去吧!”

朱元璋主动将这个问题放下,不再提。

另一边,

国子监,经过数天的努力。

终于在第六天的时候,

国子监的学子们得到一个好消息,就是吴王终于把所有的教材都编撰好了。

学子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为大明,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吴王终于要走了吗?”

“我终于不用刷题了?”

“这几天刷题,学生都要刷吐了!”

“对呀,我每每想起小明这两个字,就做噩梦!”

“吴王终于要走了,谢天谢地!”

国子监的学生议论纷纷,这六天时间,他们在朱橚的题海战术之下,才知道什么叫做算学的可怕,

有些人做梦都在背九九乘法表,

看到饭碗就像起圆周率……

朱橚负不负责,很负责。

学子们感激不感激他,也是非常感激,

朱橚留在国子监这几天,国子监的学子们,对未来的迷茫其实已经被打开了。

虽然六天时间,说朱橚给他们多大的提升其实不至于,

可是朱橚留在这里真正的意义,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条路。

首节 上一节 237/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