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225节

但王学新才不管这些。

“这是你们的问题,孙尔威!”王学新回答:“我们可不需要什么实验室。我的提议是,斯金奈上尉跟我们学习手工制作火箭弹,然后就没什么问题了。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你看怎么样?”

孙尔威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只能无奈的回答:“好吧,你们会得到一个实验室的!”

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合作的无奈,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咱八路军一穷二白啥都没有,还怕你鹰酱不成?你孙尔威早就应该有在这方面吃亏的思想觉悟了。

直到这时,王学新与孙尔威之间的联系才算告一段落。

因为大方向上的问题都解决,剩下有什么事由通讯员守着电台转告就可以,于是王学新这才算是获得自由不用守着电台。

第二天,王学新抽空跟部队一起到七岭山去看看。

七岭山,因为七座山岭弯弯曲曲的一座连着一座,于是被称作七岭山。

这七岭山用于给八路军做六分厂是恰到好处。

原因是有六分厂步枪生产线一条子弹生产线,另外再加上一个生产火药的化工厂,就恰好把这七座山岭给分了。

王学新被分配在山岭上,第六、第七座山岭就由工兵营负责了。

王学新到山岭上一看,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山岭连接外部的公路已经修好了,这可以方便兵工厂所需的物资运送进兵工厂,而且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山洞在山洞里安全卸载。

山岭之间也用几条山路沟通,这可以用来运输原料和物资,紧急时还可以输送兵力互相支援。

山洞在一个接一个的挖掘,用的是开山锄,挖开空间后就用原木支撑,然后通风、住宿、厕所等一应俱全,并且还编上号,比如501,502之类的……最先一个数字是山岭代号,之后的就山洞编号。

谢宝庆已经有半个多月没下山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之前在黑云寨时就是带着手下在山洞里住的,乘着这时就回味下以前的生活。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急着完成任务,想着一来一回的在路上浪费时间还不如睡在山上干点活。食物就让人第二天多带几份就成。

谢宝庆一看到王学新上来,就赶忙迎了上来,说道:“营长,你总算来了,有好多事正等着您作主呢!”

此时的谢宝庆已经被王学新提升为副营长。

其实不只是谢宝庆,整都是以七连为骨干展开:十三连连长是虎子,十四连连长是张庆才,只有连长是原晋绥军连长朱振江。

这么做并不是不相信晋绥军,也不是说晋绥军战斗力不行。

事实上,358团的兵战斗力相当不错,这可以从之前的战斗中看出来。

问题是他们现在加入了八路军,有许多纪律、战术以及习惯等都需要从晋绥军那一套转过来,所以更适应用原八路军的连长对其进行训练。

王学新甚至还对部队进行混编。

混编这做法各营并没有统一,比如沈泉和关大山就认为不应该混编,他们认为部队混编后就有可能会出现许多矛盾同时也不方便训练和教育……比如某连全部来自晋绥军,就可以很方便的集中训练和学习纪律。

王学新不是这么想的。

他觉得这么做虽然初期的确会减少许多麻烦,但却会在各连之间形成很难打破的壁垒,兵与兵之间的矛盾的确是少了,但连队与连队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甚至会越来越明显最后甚至激化。

这也是现代部队里升官时通常是调到其它部队任职的原因,为的就是避免部队内部形成利益小团体,这种小团体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

王学新从一开始就将部队打乱,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甚至每组都是八路军与晋绥军混编。

王学新尤其重视张庆才的三排。

原因是八路军中枪法准的太少了,要想训练神枪手又因为子弹不足没法练,于是三排那几十个神枪手就跟宝贝似的被当作是火力掩护单位分散到各个连队。

这些东西王学新只是给出方案,大小事情都是由谢宝庆这个副营长做。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当营长的实际上是谢宝庆。

“老谢!”王学新一边看着战士们挖的山洞一边赞道:“你比我有办法,什么事你拿主意就成,搁我这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王学新说的是真话,挖山洞这些事谢宝庆这土匪出身的家伙还真是行家。

但谢宝庆却说道:“营长,说的不是这事,是连长朱振江!”

“咋了?”王学新疑惑的问:“他犯事了?”

第23章 思想工作

“犯事倒没有!”谢宝庆回答:“就是小错不断,咱们拿他没办法!”

“那就批评教育呗!”王学新说:“这不是吴铮同志的强项吗?”

吴指导员此时已经被王学新给升的教导员。

吴铮这家伙虽说那嘴巴絮絮叨叨的好像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不过做起思想工作来还真有一套……后来王学新发现,其实并不是吴铮做思想工作有多厉害,而是战士们都怕了他那没完没了的讲道理、摆事实、拉家常。

为了不受这个苦,这才听吴铮的话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王学新还没见过吴铮对付不了的人。

但谢宝庆却说:“怎么没做思想工作了?教导员天天往跑,这不……刚才又有战士报告了,说是朱振江抢了别人的鞋!”

“抢鞋?”王学新一听就懵了,还有这操作?

后来一想,觉得又很正常……朱振江来自晋绥军,晋绥军那从手下那抢双鞋什么的,都是寻常事。

果然,就听谢宝庆解释道:“他还说那不叫抢,是部下乐意给的,部下那也说是给的……咱们拿他有啥办法?这不,这会儿教导员还在给朱振江做思想工作呢!”

王学新一听就笑了起来,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个**。

“营长!”谢宝庆凑上来说:“我看,咱们是不是把朱振江这个连长给撤了?他这种作风,会给部队带来很坏的影响,许多战士对他都不服气,这么下去可不行!”

听着谢宝庆这话,王学新就觉得八路军的纪律还真有一套,现在就连谢宝庆这个土匪头子都开始讲纪律、讲影响了。

不过,王学新还是觉得这朱振江不是说撤就撤的。

原因是像他这种**通常已经形成了利益小团体,比如他从部下那抢了鞋,部下还要很配合的说是自愿给的……这其实是畏惧其背后的势力。

另一方面里除了侦察连没动外,三个普通连有两个连是原八路军战士做连长,现在如果再把朱振江这个原晋绥军的连长撤掉,很容易被其利用。

比如,朱振江心有不服就可以借此机会说要清算、控制晋绥军,所以才把他这个唯一的连长也撤了。

这很容易挑的内部矛盾变成两大阵营,尤还是原晋绥军占多数。

王学新考虑了一会儿,就认为应该把这个朱振江收服而不是撤了。

想到这,王学新就对谢宝庆说道:“老谢,把朱振江叫来,我跟他说说看!”

“是!”谢宝庆应了声,就让通讯兵去叫朱振江。

不一会儿,朱振江就进来了,四十出头的样子,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歪戴着军帽卷着袖管,开着风纪扣,在王学新面前一站就正儿八经的挺身道:“报告营长,长朱振江报道!”

但也就是这么表示一下,完了后马上又回到吊儿郎当的样子。

这不是朱振江不尊重王学新。

朱振江心里其实对王学新是挺服气的,他就跟部下说过:“咱们打仗用的是力气、是命,人家小东北打仗,那用的是脑袋,没法比!”

朱振江跟独立团打过仗,知道小东北主意多,甚至打下云景城都是小东北使的计……这云景城可是晋绥军都不敢碰的地头,没想到却让小东北给轻轻松松拿下了,只这一样就把孙副官甚至团座都给比了下去,他朱振江算个毛?还能不服小东北?

因此,朱振江挺庆幸能分成为不东北的手下,因为在聪明人手下干能活得更久些。

“朱连长!”王学新给朱振江递上一根烟,说:“听说,你抢部下东西了?”

朱振江一扬头,理直气壮的回答:“营长,您可别听别人胡说,我那是豆子给的,您不信去问问豆子!”

说着,朱振江就接过烟点上了。

心下暗道,八路军就这麻烦,多大的事啊?

咱能打鬼子不就成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揪着不放,没完没了还!

王学新是知道朱振江的本事。

之前孙铭一部在李云龙的命令下从峡谷突围时,鬼子曾用掷弹筒居高临下的封锁峡谷。

那时就是朱振江当机立断,一马当先的带着他的连队配合着火势反攻上高地掩护大部队撤退。

这也是王学新让他当这连长的原因。

原本王学新以为他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没想到却是个爱贪小便宜欺负部下的主。

王学新有些想不通。

如果部下不服朱振江,那么他们就不会愿意与朱振江打仗,朱振江到现在只怕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但事实就是部下服朱振江,打仗时愿意跟着他冲锋。

想了想,王学新就明白了。

在顽军或晋绥军中像朱振江这样欺负部下的现像很多,所以士兵们都习以为常,但像朱振江这样敢打敢冲的人却不多,于是手下才服他。

王学新想的没错。

朱振江抱着的思想是:

咱打仗都拼了命的上了,平时不享享福那活着还有啥意思?

手下那一个个兵,哪个还不是跟着我听我的话多活几天的?

老子花他点钱用他点东西怎么了?

要是不服气就滚一边去,老子不侍候!

王学新迟疑了下,说:“朱连长,咱们不说纪律,就说一个现实的问题,不知道朱连长愿不愿意听?”

朱振江想也不想就回答:“营长有话尽管说,我当然愿意听,就怕我这脑瓜子笨,听不进去!”

朱振江这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这么说吧!”王学新说:“你们晋绥军待遇好,每个月都有军饷,隔段时间还有发军服,朱连长从部下手里拿双鞋或什么的,那就没啥大不了的!但是……”

王学新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咱八路军可不一样啊!咱们一年可就只有一双鞋,一天就两碗地瓜粥,你要是从他们那拿了点东西,就很有可能断了部下的活路。你要是把部下逼上绝路……”

朱振江一听这话就愣了。

要是把部下逼上绝路,那自个还有活路吗?

第24章 丰收

想通了王学新所说的话之后,朱振江马上就改掉了欺凌部下的毛病。

他当天就把之前抢的鞋子、钱之类的退给了部下,据说有些还不起的还写了欠条。

不仅如此,朱振江之前动不动就对部下拳打脚踢的毛病也改了。

因为朱振江用王学新的话进行这样的类比:

老子之前在晋绥军时对部下拳打脚踢扇耳光,或者使唤部下干啥干啥的,那很正常,因为大伙儿都那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兵的都没地说理去。

但现在是在八路军……

其它部队一个个的都讲“官兵平等”、都“不搞特殊化”,就我这连长骑在部下头上作威作福的,那这兵还能带得下去吗?

这兵要是带不下去,就只有两个结果:一是自个这连长给撤了成了别人欺凌的对像,二是部下不服自己在战场上搞小动作……

不管哪个结果,老子都没好果子吃啊!

于是朱振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首节 上一节 225/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