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曾奉命在白俄罗斯南部制造战略无人区,铁路沿线的平民,不是被杀了,就是被迁移到北方。现在铁路以北,直到重镇博布鲁伊斯克的绝大多数村庄,完全空无一人。
村民被游击队全部带走,其结果之一,便是游击队的兵力可以迅速扩充,另一个,便是为德军服务的当地人数量的暴跌。
瓦格纳既要面对师老兵疲的现实,又要考虑未来非常严峻的后勤供应与人力资源问题。他刚刚安生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理应疲敝不堪的游击队又偷袭了莫济里,的亏是第100军机智,城市才没有被占领。
第100军已经做了一些超过他们任务目标的军事行动,瓦格纳知道,他们基本不会再这么做。甚至全力增援莫济里,唯一的原因只是单纯的因为其军部在这里。
打击接二连三,一场暴雨令整个世界泥泞不堪。天气不好,本就心情糟糕的瓦格纳更加的憋闷,他在白俄罗斯占领区待得世界很久,自然对本地的道路交通状况深恶痛绝。
其指挥部所在的博布鲁伊斯克,城市内的情况还算好一些,一到城郊,真可谓处处泥潭,甚至许多延伸入城市的道路,又像春季化雪期那样,变成了泥巴路。
只有轻步兵能在这种恶心的环境中作战,偏偏游击队就是一群轻步兵。而德军想要在这种降雨时期打好仗,实在是困难。
瓦格纳不禁想起了他曾参与过的一战,自己非常幸运的没有在马恩河被当做炮灰,他还是作为堑壕兵,经历过弥漫着腐烂气息和硝烟味,又极度泥泞的法国的雨季。
雨中作战,自然成了一代德军老兵的梦魇。很多人在新时代成了军官,他们的态度自然传染给基层士兵。
所以在得知麾下734师负责防御的一个城镇,居然被游击队瞬间攻破。他还能做些什么?现在距离战场最近的,除了734师就是第100军。
他能调动的也仅仅是734师,该师的布防面积也很大,受大雨影响,各部队的联络极大可能中断。
在给734师下达命令后,他渐渐从气头上清醒过来。
他和众多的参谋,仅从关于彼得里科夫遭袭的简短情报,很快做出了多种分析。
其中一则分析最有说服力,参谋长亦是这一分析的拥趸。
突击召开的晨会,参谋长的指挥棒指着墙上的地区地图,根据这一分析思路展开论述。
“我们在昨日已经研究认为,游击队攻击莫济里的原因,就是为了吸引第100军主力增援,以达到敌人的其余部队顺利逃跑的目的。就目前来看,敌人做的比较成功。
然而敌人主动放弃了莫济里,他们根本没有继续撤退,而是攻击了莫济里西部的城镇彼得里科夫。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复刻一遍吸引火力的战术,吸引我军展开追击。试想,如果我军主力都去追击这群人,那么刚刚收复的列奇察又面临守军匮乏的问题。敌人自然会选择这一空档,再将列奇察夺去。”
“难道,俄国人还有更多的兵力?”瓦格纳不敢相信俄国人会有源源不断的兵源。“我们在战场上找到了大量的敌人尸体,总数超过五千人!他们难道还有实力?”
“但是,他们几乎成功占领了莫济里,的亏我军亲自炸了桥才避免悲剧重演。”
参谋长的话确实很有说服了,与此同时,一定有一支兵力雄厚的游击队武装,正在莫济里周边活动。他们就是昨日攻击莫济里的敌人,现在他们的攻击目标还会瞄到哪里?总不会是沿着普里佩特河往西走,直接攻击平斯克吧!
瓦格纳倒是有些希望游击队攻击平斯克,那里属于白俄罗斯的西南处,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游击队和平斯克的守军大打出手,最好守军将其打成残废或歼灭,绝不可给他们再度祸害东南方的机会。
参谋长继续说:“我们在莫济里以西还控制着几个城镇,和一些村庄。734师的机动部队大部分部署在莫济里北方的区域,泥泞严重制约其增援速度。如此我们的莫济里以西的那些守军,他们必须以自己微弱的兵力,面对游击队的大部队。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的态度是,立刻放弃尚未被占领的城镇,士兵全体向北移动到铁路出,以坚守铁路线。
游击队也有很大可能搜索战俘营,我认为,我军靠近铁路的那个战俘营,全部等待转运的战俘,必须立刻处决,以免被游击队带走,成为我军未来的敌人。
我军主力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中计。”
总结参谋长的意见就只有三条。第一:士兵放弃城镇。第二:处决战俘。第三:主力坚守阵地。
后两个意见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尤其是第二条,两个多月前,一个战俘营被游击队洗劫后,只怕逃跑的人都成了士兵参与这次战斗。
瓦格纳唯独对第一条不满,他质问参谋长:“难道,我们第三帝国的军队要主动撤退?难道我们要做懦夫?”
“不!我是基于部队现状做出最合理的措施。我们能投入的兵力太少,不可以卵击石白白损耗生命。”
“呸!我绝不做懦夫!”瓦格纳拍案而起,唯独这一点他绝不认同参谋长的主张。
“这并不是懦夫与否的问题。难道阁下不觉得,我们的集团军伤亡太大了?现在正值雨季,这种天气本该避免战斗的。我军有很多理由,避免新的冲突。只要我们的士兵没有新的伤亡,我们的实力就不会进一步损耗。”
然而参谋长的人本思想,再一次被瓦格纳否决。
瓦格纳是集团军司令,他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尤其是军队的士气。刚刚结束了艰苦的战斗,基层士兵多是长出一口气,部队至少是胜利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没有令德意志蒙羞。
如果士兵得知,734师的一些部队主动放弃一些城镇,就是为了避免进一步伤亡,豪放的把城市送给游击队。如此一来,付出了那么多的人员伤亡,最终就是让一群懦夫所挥霍?
如此,瓦格纳以司令的身份,又基于部队现状,下达了死命令:“734师,射杀战俘营内所有战俘。莫济里以西各个城镇据点的守军,迎战进击的游击队,死守阵地。”
在734师师长鲍里斯曼被骂了一顿的一个小时后,他收到了来自上级的新的电话。
长官进一步强调了坚守城镇的理由,虽然令鲍里斯曼有些惋惜。今天,只怕又有不少士兵丧命,而上级的增援,因为恶心的路况和持续的降雨,绝对不可能赶来。再说了,即便援军赶来,游击队又逃入森林消失的无影无踪!
倒是屠杀战俘的命令,令鲍里斯曼愿意接受。毕竟两个多月前,就是他的部队负责管理的战俘营,被敌人一窝端了。
在得到进一步命令后,鲍里斯曼拿起电话后,首先打给位于铁路线以北四公里处的“鲁道夫劳动营”,下令守军立刻展开处决行动。
在这之后,因为电话线电线杆被暴雨冲毁,要么被游击队摧毁,电话通信中断。鲍里斯曼通过无线电,给距离莫济里更靠西的沿河重要城镇图罗夫守军发去电报——你部立刻进行城防建设,以击溃游击队对城镇的攻击,没有命令擅自撤退者军法从事。
电报就这么简短,鲍里斯曼可不敢把实情说过去。他也知道,守军只怕要全军覆没,至于援军,那是不存在。
仗打得这么窝囊,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司令下达了死命令,就是坐看游击队的西边的区域继续兴风作浪。可作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纵使鲍里斯曼有一万个不愿意,他也只能无奈的坐看游击队攻击图罗夫,以及获悉守军全军覆没的噩耗。
第1569章 豪雨灾难
相比于彼得里科夫,图罗夫这座城镇更小。在大战之前,城镇的居民仅一千余人,与其说这是一个城镇,不如说是个大农村。
城镇里有两个木材加工厂,存在数量不多的专职伐木工人。其余人基本务农,农闲时也进行捕鱼。
和彼得里科夫的地理位置不同,图罗夫位于普里佩特河的右岸,即河的南部,一座简陋的石桥连通两岸。
城市的居民完全是白俄罗斯族,这里并没有犹太人定居。不过德军占领城市后,一半的市民逃走,甚至有些逃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沼泽地,成为了游击共和国的一份子。
有四百多人留在了城镇内,他们在目睹德军绞死几个“游击队员”后,不得不选择合作。
在德军的治理下,居民依旧从事伐木工作,巨大的红松被处理后交给德军,居民得到的却只是仅能糊口的粮食。如果占领军要求城镇的女人提供特别服务,没有哪个女人胆敢拒绝。
他们疯狂的压榨和平居民的劳动力,侮辱着居民的人格,然没有人站出来反抗,他们只能在内心里期望着这群虎狼一般的***恶棍,被雷劈死。
类似的情况,在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是广泛发生的,而这正是白俄罗斯的游击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源。
然而,图罗夫镇的那些平民,他们的苦难终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突然结束——死亡。
因为收到了师部的电报,驻守此处的德军果断将所有的平民聚集起来,接着简单粗暴的将其全部射杀,尸体也没有被也掩埋,直接丢弃在临近城镇南部的麦田中。
德军只留下了几个年轻女人的性命,因何?仅仅是因为,她们一直被占领军当做玩物罢了。但占领军在早晨刚刚制造的暴行,令这个几个苟活的女人清楚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