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士兵即使没有最好的武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如果你怀疑这一点的话,以后也许你会有机会感受到这一点的。”刘建业严肃地对雷蒙德上校说。
“我是负责训练的教官,相信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不过,我对你们在打倭国人的时候取得良好战绩抱有信心。”雷蒙德上校说到。
“我始终深信这一点。”刘建业说道。
数年以后,当雷蒙德上校,不,应该称呼叫做雷蒙德准将在朝鲜半岛的长津湖畔跟随着受到中国志愿军沉重打击,几乎溃不成军的美国第10军部队仓皇向元山港夺路而逃的时候,他才深切地领会到中国的士兵即使没有最好的武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部队的训练刚刚完毕,在休整了两天时间以后,第49集团军就接到了所配属的同盟国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的命令,全体前往菲律宾吕宋岛。
“钧座,这美国人要我们这个时候去菲律宾是什么用意?难道不让我们去攻打倭国了,该打菲律宾?”杨军长问道。
“这个应该不至于。现在吕宋岛上虽然还有倭国第14方面军的部队负隅顽抗,但是马尼拉已经被美国人占领了,日军的三个集团也已经被美国人分割起来,互相不能支援,又得不到任何的粮食和弹药补给,失败是迟早的事情,最多也就是钻到深山里,借助深山的掩护苟延残喘罢了。他们已经掀不起太多的3浪了。这个时候把我们派上去,没有多大的作用,对战争全局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刘建业说道。“那美国人到底打得是什么算盘?”集团军高副参谋长说道。
“以我的看法,是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情,随着战争越来越接近倭国本土,倭国人的抵抗就会越来越疯狂,他们美国人不想再继续承受那么多的伤亡了,他们需要我们去协助他们攻打这里。”说着,刘建业把手指向了台湾岛的东面。
“冲绳?美国人要我们去打冲绳?”高副参谋长问道。
“记住,这里不是冲绳,是琉球。”刘建业说道。
刘建业的说法也的确是美国人所想的。
马里亚纳群岛陷落后,倭国“绝对国防圈”已被冲破,海空军实力基本耗尽。此时倭国海军主要军舰仅165艘,88万吨;而太平洋上美军却有791艘,352万吨。但日军大本营仍负隅顽抗,将精锐的关东军6个师团调往菲律宾,并调集海军全部主力,企图在菲律宾与美军决战,代号“捷1号”作战。
1944年8月,日军大本营将在菲律宾的第14军升格为第14方面军,将号称“马来亚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调去担任司令官。同时,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朝鲜军调遣精锐师团进驻菲律宾。除第16师团驻防莱特岛外,1944年7月,日军将关东军第8师团(原驻黑龙江绥阳)和第2坦克师团调往菲律宾吕宋岛。同年7月,将中国派遣军驻蒙军主力驻山西大同的第26师团派往吕宋岛,驻马尼拉附近(后前往莱特岛)。此外,日军在菲律宾还先后组建了第30、100、102、103、105师团。至8月山下奉文接任时,在菲律宾的第14方面军已有9个师团、3个旅团,23万人。此外在吕宋岛还有第4航空军6万人,海军7.5万人,补充兵员3万人,合计约40万人.
但这还不是在菲律宾的日军全部。1944年9月22日,关东军第1师团(驻黑龙江北部的孙吴)调往菲律宾。11月,关东军第10、23师团和朝鲜军第19师团也调往菲律宾(朝鲜军的第19师团也参加了“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与第20师团一样,也被视为关东军部队)。第10师团就是1938年进攻台儿庄的部队;第19、23师团是日军中仅有的与曾与苏军作战的师团(第19师团在张鼓峰,第23师团在诺门坎)。第19师团是驮马编制,2.8万人;第1、10师团是摩托化编制,2.44万人;第23师团是日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师团,2.6万人。加上这4个关东军师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从东南亚返回本土途中滞留菲律宾的人员,日军正规军在菲律宾共57万人。连同动员的武装日侨,在菲律宾的日军总计达63万人,是日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
进攻菲律宾的美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部队,陆海军总计达50万人。登陆莱特岛的部队为第6集团军,下辖5个师,20万人。海军第3舰队主力是第38特混舰队,有17艘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7艘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第7舰队有738艘舰艇,包括18艘护航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86艘驱逐舰、25艘护航驱逐舰。10月20日,美军登陆莱特岛,在岛上的日军开始仅有被称为京都师团的第16师团,根本无法抵挡,被迫退往内陆,第16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战役,其中战死1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被击毙。
倭国海军倾其全力,出动64艘、66万吨军舰(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31艘驱逐舰),从10月23-26日,以莱特岛为中心与美军第3、7舰队进行了长达4天的激战。
莱特大海战,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战场以莱特岛为中心南北达1000多海里,东西500多海里,双方投入航空母舰39艘、战列舰21艘,巡洋舰47艘,仅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就有300多艘,舰载和岸基飞机2000多架。日军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含7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武藏”号),巡洋舰9艘,驱逐舰9艘,计30.6万吨;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3.7万吨,不及日军损失18。
尽管海战惨败,日军大本营仍不改决心,重兵增援莱特岛。适逢菲律宾正是台3季节,连下40日暴雨(860毫米雨量),尽管美军在岛上已夺取5个机场,仍由于山洪暴发和泥浆遍地而无法使用。日军趁机将第1、26师团和第68旅团等部通过南部的奥莫克湾送上莱特岛。这个第68旅团并非等闲之辈,而是关东军以陆军公主岭学校教导队为基干编成的精锐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经增援,岛上日军已达7万人。但到了11月中旬天气略有好转,美军破译日军密码,获悉日军有一支运输船队从马尼拉驶向奥莫克湾。11月11日拂晓,载运日军第35军直属部队和第26师团一部共1万人的5艘运输船遭美军347架飞机的袭击,炸沉全部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日军1万人几乎全部淹死,军用物资也全部损失。莱特岛上的日军在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尽管顽强奋战,特别是第1师团第57联队在利蒙附近高地50天的战斗中重创美军第1骑兵师和第24师(我们在朝鲜战争中很熟悉美军这两支部队),以致美军称为“断颈岭”,但日军弹尽粮绝下终于崩溃,第57联队仅余200多人。第1师团是日军中最老的师团之一,号称精锐的“玉”师团,共有1.5万人登陆莱特岛,生还者仅743人。1945年1月中旬,莱特岛战役结束,岛上日军死亡6.8万,美军仅死亡3500人(总伤亡1.2万人),只有日军120。日军在莱特岛上的第35军所属的第1、16、26师团和第68旅团全军覆没,这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在一场岛屿战中就被歼灭3个师团兵力。倭国首相小矶国昭曾宣称“莱特岛之战是日美战争中的天王山”(天正十年,军阀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在山崎交战,占领天王山为胜败关键)。至战败后,小矶故作镇静,又宣称“天王山之战已由莱特岛向吕宋岛转移”。倭国民众因此嘲笑说:“听说没有败,只是天王山移动了”。一时传为笑柄。
1945年1月9日,美军第6集团军19万人登陆吕宋岛仁牙因湾,掩护舰艇达850艘。由于日军顽强抵抗,美军进展缓慢。麦克阿瑟于1月底将第8集团军投入战斗,并投入第11空降师断敌后路,很快就将掩护仁牙因湾至马尼拉的日军第19、23、103师团、第2坦克师团和第58旅团等部击溃,于2月4日冲入马尼拉。防守马尼拉的是倭国海军人员约2万人,经一个月巷战全部被击毙。
3月3日,美军占领马尼拉,随后向吕宋岛西南和东南部进攻。日军建武集团和振武集团残部分别退入克拉克以西和马尼拉以东山区。与此同时,北进的美第1军用推土机在山地中为坦克和重炮开路,向据险顽抗的尚武集团发动进攻。日军尚武集团退入深山,在美军包围下,供应断绝,疾病流行,病死或饿死甚众,但仍坚持抵抗。就在菲律宾战役进行期间,西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部队几乎与此同时进行了硫磺岛战役。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倭国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倭国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硫磺岛北距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倭国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倭国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公里(290海里)。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拔160米,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虽然硫磺岛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粟林中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5万余,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粟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磺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磺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粟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粟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粟林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粟林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元山地区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也没有坑道连接。
粟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粟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
1945年2月16日,美国第五舰队兵分两路:斯普鲁恩斯和米彻尔亲自指挥第五十八快速航空舰突击队,开赴东京附近,派出飞机,对倭国本土进行空袭。由于天气不佳,两天的轰炸收效不大,但却把倭国人的注意力从硫磺岛吸引开了。第五舰队的另一支支援部队(6艘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和若干护卫航空母舰等),也在2月16日这一天开始轰击硫磺岛。
美国舰队把事先侦察清楚的目标都在地图上标明了,每摧毁一个就划去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就加到控制图上。美军开始炮击之后,日军马上还火,但重型海岸炮却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标。17日上午10时左右,当12艘步兵登陆炮艇掩护水下破坏小组进抵东海岸时,日军以为登陆开始了,这时重型海岸炮开始射击,打坏了9艘炮艇,打伤了3艘。于是美国战列舰便对准新的目标猛烈射击。舰基飞机在确定敌军炮位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烧毁障碍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八突击队在空袭东京之后,也加入了对硫磺岛的炮击。同时,地面攻击部队也来到了。2月19日,盟军开始登陆。特纳海军中将亲自指挥两栖支援部队。炮舰由慢射改为速射,以便把日军赶入地下。第五十八突击队派出一百多架飞机在岛上盘旋,发射火箭和进行机枪扫射,投掷普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一时间,尘土飞扬,烟云蔽日。约近五百艘登陆艇把海军陆战队第四和第五师的八个营的战士运到海滨。上午8时30分,第一批登陆部队乘坐68辆两栖装甲车,驶向海滩。海军立即给予相应的炮火支援,同时,五十多艘步兵登陆炮艇也向前提供近距离的支援。但因海岸陡峭,美军战士逐级攀登,伤亡很大。2月19日这一天,有三万名陆战队员上了岸,但伤亡2400多人。后来,陆战队第三师也上岸参战。
在硫磺岛战役中,海军的支援舰艇发射炮弹近30万发,约14000吨。舰基空军的支援也有显著的效果。虽然如此,岛上许多防御坚强的据点,还是由步兵在坦克的近距离支持下,一个一个地摧毁的。
美军本来计划五天拿下硫磺岛,但结果整整打了一个月的硬仗。3月26日,美军宣布占领硫磺岛,但在这前一天,即25日,隐藏的日军还跑出洞穴进行最后一次进攻。结果,除200人被俘外,岛上日军全被击毙。这次战役中,进攻部队的伤亡超过了守军:美国陆海军将士负伤19000人,阵亡约7000人。此外,巨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受重伤,护卫航空母舰俾士麦海号被击沉。
这两场战役虽然都是以美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但是,日军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疯狂抵抗的战斗精神和利用各种工事掩体为掩护对美军进行大量杀伤的战术,也让美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倭国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菲律宾和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一方面美国方面开始考虑使用曼哈顿工程的成果,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想到了中国的军队。放眼世界,要论到与日军的作战经验,恐怕只有中国军队可以说自己的经验最丰富,对日军的战术最熟悉。再说,中国士兵的生命再珍贵,早美国人的眼里,也不如美国自己的青年珍贵。就在这样的考虑下,第49集团军终于要刀剑出鞘了。
第三部 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国(五)
刘建业的说法也的确是美国人所想的。
马里亚纳群岛陷落后,倭国“绝对国防圈”已被冲破,海空军实力基本耗尽。此时倭国海军主要军舰仅165艘,88万吨;而太平洋上美军却有791艘,352万吨。但日军大本营仍负隅顽抗,将精锐的关东军6个师团调往菲律宾,并调集海军全部主力,企图在菲律宾与美军决战,代号“捷1号”作战。
1944年8月,日军大本营将在菲律宾的第14军升格为第14方面军,将号称“马来亚之虎”的山下奉文大将调去担任司令官。同时,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朝鲜军调遣精锐师团进驻菲律宾。除第16师团驻防莱特岛外,1944年7月,日军将关东军第8师团(原驻黑龙江绥阳)和第2坦克师团调往菲律宾吕宋岛。同年7月,将中国派遣军驻蒙军主力驻山西大同的第26师团派往吕宋岛,驻马尼拉附近(后前往莱特岛)。此外,日军在菲律宾还先后组建了第30、100、102、103、105师团。至8月山下奉文接任时,在菲律宾的第14方面军已有9个师团、3个旅团,23万人。此外在吕宋岛还有第4航空军6万人,海军7.5万人,补充兵员3万人,合计约40万人.
但这还不是在菲律宾的日军全部。1944年9月22日,关东军第1师团(驻黑龙江北部的孙吴)调往菲律宾。11月,关东军第10、23师团和朝鲜军第19师团也调往菲律宾(朝鲜军的第19师团也参加了“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与第20师团一样,也被视为关东军部队)。第10师团就是1938年进攻台儿庄的部队;第19、23师团是日军中仅有的与曾与苏军作战的师团(第19师团在张鼓峰,第23师团在诺门坎)。第19师团是驮马编制,2.8万人;第1、10师团是摩托化编制,2.44万人;第23师团是日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师团,2.6万人。加上这4个关东军师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从东南亚返回本土途中滞留菲律宾的人员,日军正规军在菲律宾共57万人。连同动员的武装日侨,在菲律宾的日军总计达63万人,是日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
进攻菲律宾的美北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部队,陆海军总计达50万人。登陆莱特岛的部队为第6集团军,下辖5个师,20万人。海军第3舰队主力是第38特混舰队,有17艘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7艘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第7舰队有738艘舰艇,包括18艘护航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86艘驱逐舰、25艘护航驱逐舰。10月20日,美军登陆莱特岛,在岛上的日军开始仅有被称为京都师团的第16师团,根本无法抵挡,被迫退往内陆,第16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战役,其中战死1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被击毙。
倭国海军倾其全力,出动64艘、66万吨军舰(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31艘驱逐舰),从10月23-26日,以莱特岛为中心与美军第3、7舰队进行了长达4天的激战。
莱特大海战,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战场以莱特岛为中心南北达1000多海里,东西500多海里,双方投入航空母舰39艘、战列舰21艘,巡洋舰47艘,仅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就有300多艘,舰载和岸基飞机2000多架。日军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含7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武藏”号),巡洋舰9艘,驱逐舰9艘,计30.6万吨;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3.7万吨,不及日军损失18。
尽管海战惨败,日军大本营仍不改决心,重兵增援莱特岛。适逢菲律宾正是台3季节,连下40日暴雨(860毫米雨量),尽管美军在岛上已取5个机场,仍由于山洪暴发和泥浆遍地而无法使用。日军趁机将第1、26师团和第68旅团等部通过南部的奥莫克湾送上莱特岛。这个第68旅团并非等闲之辈,而是关东军以陆军公主岭学校教导队为基干编成的精锐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经增援,岛上日军已达7万人。但到了11月中旬天气略有好转,美军破译日军密码,获悉日军有一支运输船队从马尼拉驶向奥莫克湾。11月11日拂晓,载运日军第35军直属部队和第26师团一部共1万人的5艘运输船遭美军347架飞机的袭击,炸沉全部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日军1万人几乎全部淹死,军用物资也全部损失。莱特岛上的日军在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尽管顽强奋战,特别是第1师团第57联队在利蒙附近高地50天的战斗中重创美军第1骑兵师和第24师(我们在朝鲜战争中很熟悉美军这两支部队),以致美军称为“断颈岭”,但日军弹尽粮绝下终于崩溃,第57联队仅余200多人。第1师团是日军中最老的师团之一,号称精锐的“玉”师团,共有1.5万人登陆莱特岛,生还者仅743人。1945年1月中旬,莱特岛战役结束,岛上日军死亡6.8万,美军仅死亡3500人(总伤亡1.2万人),只有日军120。日军在莱特岛上的第35军所属的第1、16、26师团和第68旅团全军覆没,这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在一场岛屿战中就被歼灭3个师团兵力。倭国首相小矶国昭曾宣称“莱特岛之战是日美战争中的天王山”(天正十年,军阀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在山崎交战,占领天王山为胜败关键)。至战败后,小矶故作镇静,又宣称“天王山之战已由莱特岛向吕宋岛转移”。倭国民众因此嘲笑说:“听说没有败,只是天王山移动了”。一时传为笑柄。
1945年1月9日,美军第6集团军19万人登陆吕宋岛仁牙因湾,掩护舰艇达850艘。由于日军顽强抵抗,美军进展缓慢。麦克阿瑟于1月底将第8集团军投入战斗,并投入第11空降师断敌后路,很快就将掩护仁牙因湾至马尼拉的日军第19、23、103师团、第2坦克师团和第58旅团等部击溃,于2月4日冲入马尼拉。防守马尼拉的是倭国海军人员约2万人,经一个月巷战全部被击毙。
3月3日,美军占领马尼拉,随后向吕宋岛西南和东南部进攻。日军建武集团和振武集团残部分别退入克拉克以西和马尼拉以东山区。与此同时,北进的美第1军用推土机在山地中为坦克和重炮开路,向据险顽抗的尚武集团发动进攻。日军尚武集团退入深山,在美军包围下,供应断绝,疾病流行,病死或饿死甚众,但仍坚持抵抗。
就在菲律宾战役进行期间,西太平洋战区的美军部队几乎与此同时进行了硫磺岛战役。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倭国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倭国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硫磺岛北距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倭国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倭国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公里(290海里)。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拔160米,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虽然硫磺岛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粟林中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5万余,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粟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磺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磺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粟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粟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粟林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粟林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元山地区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也没有坑道连接。
粟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粟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
1945年2月16日,美国第五舰队兵分两路:斯普鲁恩斯和米彻尔亲自指挥第五十八快速航空舰突击队,开赴东京附近,派出飞机,对倭国本土进行空袭。由于天气不佳,两天的轰炸收效不大,但却把倭国人的注意力从硫磺岛吸引开了。第五舰队的另一支支援部队(6艘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和若干护卫航空母舰等),也在2月16日这一天开始轰击硫磺岛。
美国舰队把事先侦察清楚的目标都在地图上标明了,每摧毁一个就划去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就加到控制图上。美军开始炮击之后,日军马上还火,但重型海岸炮却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标。17日上午10时左右,当12艘步兵登陆炮艇掩护水下破坏小组进抵东海岸时,日军以为登陆开始了,这时重型海岸炮开始射击,打坏了9艘炮艇,打伤了3艘。于是美国战列舰便对准新的目标猛烈射击。舰基飞机在确定敌军炮位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烧毁障碍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