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 第211节

“他是个小人,纯粹的小人。不过,你怎么知道的?”史迪威先是发泄了一下对陈纳德的不满,然后突然想起来,似乎这些事情并不是刘建业所应该知道的。

“将军,在中国这个复杂的环境里,想要能保住自己的安全,就要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我就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所以,能够知道一些情况。当然,我不会忘记有时候知道得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你的消息没有错,确实陈纳德将军的行动对我的计划构成了一些阻力。”

“如果,我说有一个办法能够让陈纳德将军赞同你的反攻计划,而且还会让贵国的总统全力支持呢?”刘建业对史迪威抛出了一个诱饵。

“这是真的吗?我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尽管刘建业抛出来的诱饵似乎很有诱惑力,但是史迪威似乎还是有一些怀疑。“我是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政客。没有一定把握的话,我是不会提出我的想法的。”

“那就请你讲一讲你的想法吧。”

“陈纳德将军的空中反攻设想,其理论基础就是意大利人朱利奥·杜黑将军所提出来的以制空权为核心的空军战略理论。在杜黑将军的理论里认为战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后方、不分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的新型战争。战争的影响范围将不再限于地面大炮的最远射程之内,而将在交战国数百英里的陆地、海洋范围内直接感受到。安全和平静的生活区域不再存在,作战也不再局限于非战斗人员。相反,战场已扩大到交战国整个国境,全体公民都将成为战斗人员,因为他们都将暴露在敌方空中进攻之中。士兵和平民不再有任何区分。掌握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空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将不是军事设施,而是远离地面部队的居民点,工商业设施、重要的公私建筑、运输干线的交通枢纽等。对付敌人的空中力量,首先不应通过空中作战,而要通过摧毁对方为空中力量提供补给物资的地面设施和工厂。轰炸铁路枢纽、军需供应站、居民点以及其他重要目标,可以有效地阻挠敌国陆军的动员;轰炸海军基地、兵工厂、油库、锚泊战舰和商用港口,可以阻止敌方海军的有效活动;轰炸最重要的居民中心,可以在全国摧毁敌人精神上的抵抗。杜黑认为空中进攻的精神效果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可能比物质效果更为巨大。面临死亡和破坏时,保持正常生活是不可能的,面临这种无情的空中打击的国家,它的社会结构只能完全瓦解。这些,我说得都不错吧?”刘建业说。

“对,你描述得很对,杜黑将军的理论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在现实战争里,单纯依靠空中轰炸是不可能真正打败敌人的。”史迪威强调地说道。

“对于杜黑将军的理论,我的看法和将军你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单纯依靠空中轰炸并不足以彻底打败一个国家,摧毁它的战争意志,就像德国人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并没有能够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一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如果有机会对倭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特别是集中力量轰炸他们的大型工厂,兵工厂和居民中心,你认为是不是可以有效的削弱倭国人的战争能力呢?”刘建业问道。

“这一点是当然的。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空中力量轰炸他们的战略工厂和兵工厂,至少能破坏他们的兵工生产。”史迪威说道。

“而且,大规模的长期轰炸倭国本土,也可以有效的削弱倭国人的战争意志,让他们明白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后果会是什么。”刘建业说道。

“你说得并没有错,但是这和我们反攻缅甸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吗?”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眼前的状态下,飞机从哪里起飞才能飞到倭国的本土实行轰炸呢?是从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上吗?据我所知,现在美国海军还只是在俾斯麦群岛那里和倭国人逐岛争夺呢。从俾斯麦群岛到倭国的本土,估计以现有的飞机即使携带副油箱,恐怕也只能是进行一次单程飞行罢了。”刘建业说道。

“确实如此,从那里到倭国本土的距离很远,现有的各种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够。不过,似乎你对此有解决的办法?”史迪威看着带着神秘微笑的刘建业说道。

“对,我是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不从太平洋岛屿上起飞,而是从中国本土起飞。据我所知,贵国航空兵现在装备有一种由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这种飞机的如果能够从中国内地的机场起飞,以它的航程,可以实现对倭国本土的轰炸。”刘建业开始一点点亮出他的底牌。

波音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是整个二战中最杰出的重型轰炸机,创下了多个轰炸机之最:载弹量9吨、航程6,000公里,能在万米高空巡航,最大飞行速度600公里小时。B29的研制是对当时航空科技的重大挑战,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并应用中央火控系统和全增压乘员舱的生产型轰炸机。B29在二战中是专门用于对付倭国的武器,很好地完成了美国陆军航空军“让战火在敌国的领土上燃烧”的战略轰炸意图,摧毁了倭国的战争基础,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也许今天人们提起B29,就会想起在广岛和长崎上空爆炸的两枚原子弹。由于B29的作战飞行高度通常接近万米,外界气温为零下50度,再加上全增压乘员舱设计,无法使用人操炮塔,所以采用了遥控炮塔系统。原型机机身上一共安装了5个炮塔,机身背部前后各一个,腹部前后各一个,最后一个是尾炮塔,每个炮塔装备12.7毫米机枪两挺,尾炮塔再增加一门20毫米炮。机组编制一般为12名,包括正副驾驶、领航员、投弹手、机械师、无线电报员、雷达操作员和五个炮手。投弹手与投弹瞄准具和射击瞄准具一起被安置在机鼻最前方,正副驾驶并排坐投弹手后面,周围有防弹钢板和防弹玻璃的保护;机械师、无线电报员和领航员紧挨着驾驶舱后。后段的增压舱是四个炮手和雷达操作员的位置,都有装甲隔板保护;尾炮手坐在尾部单独的增压舱中,只有在非增压飞行时才能进出尾部小舱。

每个炮手位置上都安装了反射式瞄准具,其中左右边炮手的瞄准具就安装在气泡观察窗内侧,中炮手的瞄准具通过转换安装在顶部观察窗下方,炮手需要坐上转椅来操纵。每个瞄准具都与中央火控系统相连,瞄准具的底座可以水平旋转,目镜可以作俯仰旋转,所有的姿态改变都转换成电信号,控制炮塔指向目标。使用时,炮手握住瞄准具两边的棘轮,使目镜对准目标,这时他会看在目镜中看到由一圈亮点组成的准星,这个准星是瞄准具内部白炽灯光源通过透镜反射形成的。通过旋转右侧棘轮,准星可以放大缩小,炮手调好准星大小,正好套住目标后就按下射击按钮,炮塔开始射击。瞄准具上有个设定敌机翼展的装置,炮手根据手册或目视估计敌机翼展并设定后,再通过调节准星光圈的大小,中央火控系统可以自动计算距离,并根据目标的速度、距离、夹角和自机的速度进行射击补偿。

机身背部前炮塔通常由投弹手操纵,后炮塔中炮手操纵,腹部前后炮塔由两侧炮手操纵。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尾炮手外,所有炮手都可以同时操纵两个炮塔指向一个目标。由于中炮手的位置较高,通过顶部气泡观察窗观察,对作战势态有很好的全局视野,理所当然地成了级别最高的炮手——中央火控炮手。他可以通过主火控面板来分配炮塔,例如在需要时可以将四个机身炮塔都分配到一侧,集中火力打击敌人。

B29超级空中堡垒无论是巡航高度,航程还有载弹量,都完全符合对倭国展开战略轰炸的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29的自卫火力非常强大,比起倭国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零式,一式“隼”等的火力都要强大,如果能够形成欧洲战场上对德战略轰炸那种的大机群编队轰炸,就完全可以无视那些火力微弱,装甲孱弱,高空性能尤其糟糕的倭国防空战斗机,肆意对倭国本土进行轰炸了。而当时,B29是直到1942年6月才开始出现在美国航空兵的作战序列里的,当时也根本没有出现在除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

“你的这个想法并不新鲜,而且从实际运作的方面来看,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史迪威显得有一些失望的说道。

实际上刘建业所提出的这个设想早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而且,这个计划正是史迪威将军的对头陈纳德提出的,也正是这个计划一直受到了强力主张反攻缅甸的史迪威的反对。同时这个设想涉及到巨大棘手的补给问题,也因此受到了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反对。

“对,这个计划要想运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困难,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资补给问题,包括燃料、弹药和零备件。如果以现有的态势,要想实行这个设想,B29可以部署在成都周围的一系列基地中,燃料、弹药和和零备件从印度经驼峰航线空运过来,但是这样,补给将非常困难。我们就只能将B29部署在印度东部,成都只作为备降机场和轰炸倭国的中转站,这样无需在中国建造复杂的机场设施,补给问题也变得简单,因为B29可以自带所需的燃料和炸弹飞往成都。”刘建业说道。

“你说得不错,运作这个计划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补给困难。你说的这个办法,倒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史迪威说道。

“我说的这个办法,从运作的角度来看,是可以让整个计划运转起来。但是,如果我们细心一点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个计划除了补给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因为轰炸机的航程原因,B29只能对倭国四岛的九州岛实行有效的轰炸。而倭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都是在倭国的本州岛上,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的话,代价很大,但是收效却未必大。”刘建业说道。

“那你为什么还要对我推销这个计划呢?”

“因为,我们可以借用这个计划,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果要解决补给困难的问题,当然可以,我们对缅甸展开反攻,打通缅甸北部的交通线;轰炸机航程不够,可以解决,我们把轰炸机的机场前移,向前移动到芷江,衡阳,南昌,甚至更远的地方。你看怎么样呢?”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来一个借尸还魂?”史迪威问道。

“对,我们就给他们来一个借尸还魂。”刘建业说道。

第三部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卧薪尝胆(八)

“你详细地说说看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史迪威显得十分的有兴致。

“我们可以首先大力支持在中国部署数百架重型轰炸机直接轰炸倭国本土的计划。然后,我们就可以指出这个计划在具体运作上存在的困难和局限。为了解决这些实际上存在的困难和局限,我们可以借机提出我们的反攻缅甸的计划,因为只有夺回缅甸北部,打通国际交通线,才能为实际运作数百架重型轰炸机直接轰炸倭国本土的计划提供足够的物资补给。而想要夺回缅甸北部,很显然必须要投入大量的地面部队反攻缅甸。想要反攻缅甸,夺回缅北地区,就必须要为驻印军部队和在云南进行整训的部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和补给。”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我想他们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对,就是这样。然后,我们在得到足够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以后,自然就可以向缅甸发起进攻。航空兵在得到了大量的物资供应以后,自然也就会使用航程比较远的B29来对倭国进行战略轰炸。在轰炸的过程里,他们也就会发现即使以成都周围的机场作为B29轰炸机的中转前进基地,他们依然会面临轰炸机航程有限,轰炸效果不足的问题。因为成都基地太靠近中国西部,在到达倭国之前需要飞越漫长的日占区域,并且只有倭国最南部的九州岛在B29的作战半径内,无法进行纵深轰炸。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我们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在中国内地继续发动地面反攻,以能够把B29的前进基地向前继续推进。先是芷江,衡阳,南昌,甚至是浙江的机场,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选择由中国军队在台湾登陆,收复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对倭国本土实行大规模的轰炸。当然,这样的反攻同样需要大量的物资补给以装备足够数量的地面部队,以夺取东南地区的机场并稳固的守住机场所在地区,同时为了保护缅北地区的路上交通线,向整个缅甸发动进攻也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有点意思,借认用他们的计划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史迪威若有所思的说道。

“就是这样,他们想依靠空中力量以完成对倭国战略轰炸,最大限度削弱倭国战争潜力的目的,那么我们何不借此打着协助完成这个宏伟计划的旗号,来实现我们发动地面反攻的目的呢?”刘建业继续向史迪威推销自己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提出来发动地面反攻的想法呢?”史迪威说道。

“从目前的情况看,英国人显然对我们的缅甸反攻计划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欧洲。而罗斯福总统也并不想在亚洲投入过多的战略资源,所以他才会倾向于陈纳德提出的这个想法。我的校长则是害怕会因为发动地面反攻导致部队的大量损失。如果,我们以大力支持陈纳德的设想的面目出现的话,而不是直接和他们对立,那么我们所受到的阻力将会小得多。况且,这个计划一旦实施以后,他们就会发现要想顺利实现他们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在地面部队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地面部队的反攻是否顺利,才是这个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刘建业最后说出了他的核心思想。

“说得很好,也很对。我们早就应该这样做了。”史迪威的情绪显然好了许多。

“在我们中国,有许多情况下,因为具体的情况,要想实现自己的这个目的,就必须要使用一些手段。来从侧面达到目的。”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谋略,或者说是权谋。”史迪威说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的这潭水很深。贸然的踩进去,会很受伤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不反对适当的使用一下权谋,应该说是谋略。”

“我想我们现在就应该具体的制作出一份我们的计划,以完善我们刚才提到的设想,使它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很完美,无懈可击。”

“是应该这样,我想你应该留下来帮助我完成这个目的,亲爱的刘。”性情非常直率的史迪威热情地说。

“我不是航空方面的专家,在这个计划里,我的作用不会很大,我的长处是地面作战指挥还有提出设想。我想在将军你自己的班子里,应该会有足够的航空和后勤方面的专家以帮助你完善这个设想。”刘建业婉言推辞道。刘建业可不想因为和史迪威走得太近而导致最高统帅的猜疑。尽管自己目前是最高统帅的嫡系,但是,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在晴雨不定的最高统帅那里,只要自己稍有一点做得不慎,就有可能受到自己对头的攻击,何况自己的对头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你说的有道理,那我就不要求你留下来了。不过,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的话,一定不要忘记及时地告诉我。明白吗?”史迪威带着微笑说道。

“现在我就有一个想法想要对你说一下,不过,这个想法和我们这里没有直接的关系。”刘建业自然不会错过和史迪威改善关系的机会。

“是吗?你说说吧。休伊,刘将军的咖啡喝完了,再给他来一杯,同样是清咖啡。”史迪威为刘建业招呼自己的勤务兵,显然,这个老头现在的心情很好。

“现在,以贵国陆海军力量为主的盟军部队正在太平洋上与倭国的陆海军力量陷入了拉锯状态,盟军开始反攻,日军则负隅顽抗。南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双方逐岛争夺,战争异常艰难。就以年初刚刚结束的瓜岛作战为例,虽然盟军最终击败了倭国人的部队,占领了那座小岛,但是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的损失都是相当巨大的。同样,在阿留申群岛一战,20000人的贵国第七步兵师进攻2500名日军守军,结果国君549人阵亡,3500人受伤,而日军守军全体玉碎了。很显然,倭国的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虽然被除掉了,但日军在东南亚的抵抗力度并没有减弱。如果在太平洋上的战争都是这样进行的话,即使我们盟军方面可以获得胜利,其损失也会非常惊人,战争的进程也会十分缓慢。如何避免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歼灭在各个岛屿上负隅顽抗的日军,将成为盟军,当然主要是贵军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刘建业喝了一小口咖啡,说道。

“你说得不错。这个问题的确已经引起了我国的海军和陆军的注意。”史迪威点了点头,说道。

实际上刘建业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确早已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从1942年中期,在麦克阿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之间,在关于美国如何向倭国展开下一步的战略进攻上产生一些分歧,当时麦克阿瑟就向美国参联会提出一个计划,即利用美军南太平洋前一阶段的战果,夺占拉包尔,取道新几内亚或菲律宾向倭国本土进攻,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对于这个计划,以尼米兹为首的太平洋海军舰队表示反对。太平洋战场历来是美国海军的舞台,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也应该享有更多决策的权利,但自从与倭国开战以来,美国陆军也投入了大量兵力参与作战,而声名显赫的麦克阿瑟上将更是在澳大利亚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指挥南线的对日作战,他与尼米兹之间的争论,实质上就是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权利之争,对此罗斯福只有采取折中方案,麦克阿瑟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担任中太平洋战区司令,以夏威夷为基地,率领已太平洋舰队为主力的部队,在中太平洋的海域作战,实施自东向西的进攻攻打日军的内防御圈;麦克阿瑟将以澳大利亚为基地,率领以美国陆军为主力的部队,在南太平洋群岛由南向北目标直指菲律宾,两支部队在太平洋上构造一个T字形的攻势。陆、海军相互配合,各自拥有相互独立的指挥权。

麦克阿瑟对这种场面的出现十分不满。他在给马歇尔的电报中坚持说:“从全面的战略观点来看,我相信太平洋进攻行动的最有利路线应是从澳大利亚出发经过新几内亚到棉兰老岛。”他认为,沿着这条路线作战将绕过敌军据点,并可得到陆基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而两条路线同时并进,其结果是目标和力量分散,扩大了战争,增加了伤亡和代价。麦克阿瑟从巴布亚战役中得出结论说,陆海空军必须完全彻底地协同作战。这种立体作战的形式是,通过占领前进基地,测算轰炸机的前进路线,以使中短程轰炸机可在同等距离的战斗机掩护下进行战斗。前进的每一个阶段都以一个机场为目标,作为下一个进程的垫脚石。当航空线向前推进时,在空军的掩护下海军又获得了敌人的海上交通线。这种作战形式的要求是“避实击虚”,即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攻击,而是打击敌之薄弱部位,“乘虚而攻”,进而切断补给线以孤立敌军,使其无所作为,软弱无力,自行消灭。这一指导思想使麦克阿瑟形成了对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概念:在有限的兵力下,进攻部队不脱离己方空军的掩护,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做跳跃式进攻,即所谓“蛙跳战术”。他说:“这同所谓的‘越岛作战#039;恰恰相反。后者是以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敌人逐渐向后退却,其结果必然招致重大伤亡。现在不必向敌人控制下的众多岛屿横冲直撞。‘越岛作战#039;损失巨大,进展缓慢,不符合我的以最低代价尽快结束战争的理想。”

“众所周知,在陆战场为主宰的几千年时间里,战争双方的对抗是一场界限分明的角逐。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摧城拔寨,在指挥员的思维里,始终存在着一条明确的战线。作战双方都立足于自我之营盘逐次推进,依法用兵。如果我们能够抛弃这种传统思维,把灵活与节约兵力结合起来,在部队不脱离己方的空中掩护之下,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进攻,使用由舰队支援的空、地打击力量出奇不意地对几个主要目标实施大规模攻击。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谋求用突破敌人内部防线的方法来割裂并摧毁所谓的‘大东亚———南海倭国帝国’。由于我们缺乏同倭国正面作战的设施,所以我建议对倭国的坚强据点不做正面攻击。对每一次战斗,我们所谋求的应该是获得时机迂回到敌人后方,打击其翼侧,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借助海空军力量,运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越过不重要的岛屿,向深远纵深的主要目标实施攻击。我们将彻底抛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消耗人力的正面攻击,把战争拉回到拿破仑时代的机动作战。”刘建业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11/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