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俘开始的王国风云 第50节

  如果是维京人或者一心只想捞钱的那种军官总督,事情这么过去了也算是可以接受,不过很可惜奥维尔的目的不是打秋风或者赚名声,他是在比较认真的给自己寻找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第一百五十二章 帝国一支桨,哪里需要往哪划

  奥维尔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对方,碍于中世纪一言难尽的铸币技术,钱币上面的阿尔弗雷德长相有点不拟人完全看不出原本的相貌,亲眼看见对方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人气质挺不错。

  他和奥维尔看上去差不多大,浓密的黑色短发打理的很整齐,面容算不上英俊但却感觉很沉稳平静,穿着一身红色带金边的宽大袍子,帝王之相那么玄乎的东西看不出来,但确实也算是一表人才,看上去不卑不亢,明显能感到一股自信在里面。

  “你的提议很有吸引力,但是很抱歉我不能接受。自从奥古斯都去世之后已经过去多少年了?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应该是58年,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自然应该有些政策上的变动。罗马帝国军事收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后面几十年之内,帝国的军事政策会变为扩张型,你们很不幸成为了第一个目标。

  下面是我的建议,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威塞克斯王国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与此同时你们的一部分权利会被保留,我会说服元老院给予你们之中的部分贵族元老院席位,让你们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你们的财富、土地或者仆从会被削减,但是仍旧会保持一定数量,你们还会是贵族。

  所有人都要遵守罗马帝国的法律,法律本身对伱们来说可能有点繁琐严苛,但是绝对不会不公平,对于表现出色的人我也会给予奖励。我需要当地贵族帮助我治理不列颠,会从你们之中选择帮手,这要视你们的情况而定,我会选择才能最出众的那个人。”

  奥维尔语气和缓的将自己的计划讲述给对方,与此同时阿尔弗雷德却是紧皱眉头,虽说对这个答复早有心理预期,但对方说的如此简单直白还是没想到。

  “这超出了我们的底线,能否达成一些合适的共识?我认为我们都不想要轻言战争,这对我们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可以就处置俘虏,不波及平民这些问题达成一些共识,但是不列颠臣服于罗马帝国这点不能让步。

  显然我们之间难免会有冲突,我倾向于先在战场上分胜负后在谈判桌上分输赢,当然我不指望你能和我们之间相互理解,我只是和你分享我的决定和想法。”

  从任何角度来说,威塞克斯王国都不能不做抵抗就投降,一来会让国内的平民极为恼怒,二来会让崇尚武力勇敢的罗马人轻视,在罗马访学过的阿尔弗雷德当然清楚这点。

  阿尔弗雷德抚平皱起的眉头,然后开始跟奥维尔谈论一些交战的细则,比如说希望罗马人可以优待贵族俘虏,希望罗马人可以定期和威塞克斯王国交换战俘,希望罗马人可以考虑当地民生,不用三光政策等等,对这些细则奥维尔还是有兴趣谈谈,所以和对方进行了大概二十分钟的交流,这也是这次谈判为数不多的成果。

  谁都知道先期谈判就是表态再做做样子,不打仗想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军队开拔之前还有希望,军队一旦动员起来,那对双方来说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

  既然没有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期望,那双方的交流就很顺利了,谈妥这些必要的事情之后,阿尔弗雷德也不算是空手而归。

  直到敲定最后一条君子协定之后,阿尔弗雷德脸上终于是流露出一丝难以抚平的忧虑:“这就是罗马帝国期望的吗?通过战争、鲜血和征服建立起霸权,这样的霸权又如何能够长久呢?”

  “一代人只需要考虑一代人的事情,我也并非帝国的掌舵人,我是其中的一支桨,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顺便说起战争、鲜血和征服,你们日耳曼人恐怕也没脸面笑话我们罗马人,这片土地在被我们发现的时候可不叫做昂格兰,你们也是用战争、鲜血和征服开拓了自己的家园,而且做的比我们要更过分许多,除了上千年前就住在这里的真正原住民,谁又是无辜者呢,分个先来后到而已。

  当然了,对你们来说我确实是罪大恶极,我可能也真是如此,并不需要辩驳,我是将军而不是哲学家文学家,后世的人自然会给我公正或者偏颇的评价,我只要做事即可。”

  阿尔弗雷德闻言也没出声反驳,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

  送走对方之后的转天,奥维尔正式命令部队开始围攻城市。

  和预想当中的情况差异不大,对方不会和罗马人出城打野战,选择了固守,想让罗马人知难而退或者至少先挫败一下敌人的锐气。

  奥维尔这边也早就把军营修好了,面对这种情况也还是不着急,开始以军营为中心向外铺设哨站、堡垒和障碍物组成的网络体系。

  以偏远之地城市的标准来看,显然温彻斯特的城防是用心设计过的——毕竟是战乱地带,王庭所在地有必要好好修葺,否则还比较危险。

  一高一矮两道城墙,城墙前面有沟壑大概两米多深,在不清楚对方补给情况和守军数量的情况下贸然强攻不是好选择。

  圣城的城墙比较与众不同,宽厚高大有点像东方某国的城墙,而且仍旧是不计成本的石砌城墙,而温彻斯特的城墙就比较典型了,高而薄的石头城墙,宽度没那么夸张也就三四米的样子。

  其实对罗马人来说,这种城墙反而有点难处理,因为攻城时候站不开阵型。对于中世纪水平的战争来说,守城方的人数往往都是没那么充裕的,所以削减城墙的宽度也没所谓,反正本来也就站不满,而且这时代火炮或者超重型投石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三米厚的城墙和五米厚的城墙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本质性区别,反正怎么说都是砸不开砸不塌。

  对于攻城方来说就不尽然,他们往往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要是城墙太薄,站不了几個人,这种优势就比较难发挥出来,容易被守城方堵在城墙上耗死。

  目前来说奥维尔还不是特别担心这种事情,因为罗马人的单兵素质比对方要强一个档次,真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怎么样都不太虚对方。

  

第一百五十三章 威尔士凯尔特人

  奥维尔这次不打算像围攻巴黎那样围而不攻干耗着耗死对方,而是准备和对方进行攻城战,所以他让士兵们开始伐木制造堤道和攻城平台、攻城塔等等器械,而且开始协调后方的后勤团队运蝎弩和投石机等重武器上来,奥维尔要按照罗马人的标准方式强攻,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

  这是自己在不列颠的立威之战,如果顺利的话盎格鲁-撒克逊人诸国直接就会望风而降,到时候他只需要处理残余在深山里的凯尔特人和鞭长莫及的维京人就行。

  之前就已经围攻过巴黎,相对来说那是个更大一级的城市,所以军团兵和辅助兵们也都算是驾轻就熟,现在无非就是如法炮制,都不用奥维尔操太多心,几个大队长自然就把任务妥当安排下去了。

  先期准备工作大概要一周时间,期间罗马人一直遭到城内守军的各种小规模突袭和埋伏,双方围绕城外的空间一直进行小规模作战。仗着熟悉地形,城内的威塞克斯人经常在夜晚出城活动,在袭扰的同时还会在不起眼的地方埋设大量的简易陷阱,虽然大多数不致命,但在古代这种卫生条件下,负伤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考验,奥维尔有些手下没能扛过去。

  付出了一些人员伤亡,但总体还算能接受只是有点麻烦,罗马军队逐渐对温彻斯特形成了包围,封锁线一点点建成。

  这时候,前去威尔士联络当地人的贞德那边传来了消息,当地人的领袖要和奥维尔见面当面交流,确保奥维尔是个能信任一点点的侵略者。

  -------------------------------------

  将军队的调度任务暂时交给贝利萨留,奥维尔带着自己的亲卫队往港口方向赶,顺便带上了没什么事情做的罗洛作为自己的护卫,一方面是接收对岸运过来的物资,另一方面是抽时间和对方的领袖见上一面。

  古代世界难免有点消息的时间差,等奥维尔带人赶到朴茨茅斯的时候对方已经到了。

  奥维尔随口询问让娜:“跟我讲讲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提前对谈判对象多些了解是一种礼貌。”

  “布狄卡女王是一位非常坚毅的战士,按照你们罗马人的观点来说,她拥有很多的美德,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按照真实历史的情况来说,爱西尼女王布狄卡反抗罗马人的起义大概发生在十年前,好巧不巧奥维尔的养父维斯帕还是参与镇压起义的人之一,他从这边刷了不少战功。

  可能罗马人那段时间在不列颠岛的统治确实有些不得人心,加上统治也有些松动,布狄卡起义被镇压之后没几年,不列颠岛上又爆发了第二次起义,据说这里的凯尔特人有让女人领兵打仗的文化传统,领军的还是位女王,名为卡尔提曼度娅。

  按照时间来说,奥维尔登陆不列颠的时间差不多正好就是另一个时空罗马人的军团登陆不列颠镇压卡尔提曼度娅起义的时间,只是双方的敌人换了个族群,大概这也算微妙的共性的一环。

  这位的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因为她和布狄卡女王的性质有些差别——卡尔提曼度娅民族起义的成分不多,更像是边境的某位雇佣兵头目做大之后拥兵自重,两者的层次以现代人角度来看不一样,而且布狄卡在记载中的私德也比较招人喜欢一点。

  奥维尔觉得有些记载单纯就是为了黑罗马帝国的“吧黑”尼禄皇帝,让蛮族女王拥有良好的品德和自制力,让帝国皇帝荒淫无道美德丧失,用了个反衬的方法,实际上两个蛮族女王在私德上的差距未必就有那么天差地别。

  在帝国一些文学家的笔尖下,帝国的敌人就一定得塑造的野蛮、蒙昧、道德丧失,这已经成了一种正确。只不过黑尼禄皇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一种更大的正确,所以才临时需要一个蛮族妇女布狄卡来衬托一下,实际上历史记载中的这些人都已经成了拉踩和观点输出的一种牺牲品,当然他们本人肯定也不会在意就是,死都死了。

  脑海里闪过一些上个世界的琐碎知识和不着边际的念头,奥维尔对着让娜点头致意,让她可以把人请进来了。

  和史学家迪奥记载中的布狄卡差不多,这是个身材高大,神情严峻,目光炯炯有神而有垂到腰际的茂密红色长发的女人。她带着金色的大项圈,穿着棕灰色的束腰外衣,外面罩着一件厚斗篷,用领针严丝合缝的扣紧,看上去挺引人注目,给人的感觉不怒自威。

  奥维尔还没开口说话,对方就抢先开口道:“我通过一些渠道听说过你的事迹,罗马帝国的王子,你和那些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样,想要将手伸到我们原本的土地上来。”

  奥维尔没有否认或者给自己冠冕堂皇的辩解,只是点头认同了对方的话:“以你们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这么认为,我的目的是在不列颠建立起秩序和稳定,同时我个人很讨厌暴力、盘剥和无秩序,这是野蛮落后的表现之一,这点上我认为我们可以达成共识,这个结果对你们应该是比较好的。”

  布狄卡冷笑一声:“或许吧,但是你要怎么证明你说的这些话?”

  “你随时都可以穿越海峡,到海峡的对面去看看我的成果,听听伱的同宗亲族对我的评价如何。我得承认罗马总督之中有些尸位素餐的人,但我不是,而且我能保证后面的几位不列颠总督都不会是废物和贪婪的人。

  但是你要怎么向我证明你的能力和作用?罗马帝国的作用和能力你很快就能清楚的看到,你现在也已经看到我们的建设能力了。请你回答我,怎么证明你是能和罗马帝国合作的朋友,这会决定你们的最终待遇,成为附属国或者成为行省都有可能。”

  “在所谓‘昂格兰’西面和北面的山区中,我能动员出来六万名战士和五百辆战车,这些士兵应该足够你们罗马人重视了,细节问题你可以询问你带过来的使者。你真该感谢她,否则我连和你们谈的想法都没有。”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手村的战争强度

  布狄卡说的是挺言之凿凿,看上去胸有成竹,但奥维尔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些凯尔特人顶多能算是被招安,吸纳这些人是让他们偃旗息鼓不要再反抗,真让他们帮忙作战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

  历史上的布狄卡起义据说是一口气动员了十二万凯尔特人参与,也是声势浩大的一场仗,这个世界估计因为英格兰之地被别人侵占,相应的凯尔特人口也有减少,所以打对折只有六万人。

  这六万人听上去挺多实际上怎么算也不少,但这个是蛮族标准的六万人,主打一个质量参差不齐,全家老小一波流的典型例子,这种战法的战斗力是不能指望的。

  举例子的话就先不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或者帝国前中期那些猛人和超高素质的军团兵,帝国末期奥维尔手下的将官斯提里科就打过这种烂仗。

  那时候罗马帝国都已经行将就木,凑不出来多少高素质的野战部队,斯提里科面对将近四十万人的这种部队,一方面召回边防军,另一方面拼了老命拉回来逃亡士兵、奴隶这种兵员参军入伍,再加上三万的蛮盟军队,满打满算凑出来七万杂牌军。

  这七万杂牌军没费很大劲就把蛮族的四十万人打得大败,当然这和斯提里科本人的指挥素养有关,但也和全家老小一波流这种公元前几百年的落后战术脱不开关系。

  打这种部队,军团兵正面战场做到以一当十都不算很夸张,因为正史上布狄卡最后一战确实被罗马人打成了这样。

  大陆上的高卢人不论战争烈度还是对外交流程度都远胜于他们在不列颠岛上的同宗亲戚,用戏剧化一点的话来说,高卢人的军科点的比较高,虽然略显落后但还不是打不了。

  高卢人冶金技术不差,军事战术使用骑马步兵、轻骑兵和重装步兵阵线,虽然在组织理念、政治理念和后勤理念这些方方面面都比较落后于霸权国家,但总体上来说还算是和地中海世界一个层次的,落后的部分可以靠作战意志力和地形利用这些东西取巧。

  但不列颠岛上的这些凯尔特人,虽然这种说法对他们的血泪史不太尊重,但他们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者罗马人征服客观上也是有原因的,在很多方面实在是有些落后了。

  罗马帝国经常被拿出来和秦汉这种大一统国家作比较,也不用分個优劣出来,大体上还是一个体量一个层次的,属于同时代比较先进的水平,而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就文化水平和军事水平来说,基本上处于中亚草原上使用马拉战车的那些早期部落氏族的状态。

  军事战术上依仗马拉战车和散兵线,文化上直到罗马人和他们产生接触之前,他们还是共妻制度的部落状态,农业上尚且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仍旧会像毛利人或者阿伊努人那样刺身(也就是后世的那种蓝色刺身,苏格兰标志),不会制作奶酪等乳制品,纺织能力很差,很少长期定居一地生活....

  老实说在罗马人认知中的欧洲大陆上,已经找不到这么蛮族的蛮族了,高情商说法是更简朴,没有因为长期安逸流于萎靡不振,低情商来说就是原汁原味如假包换的蛮族状态。

  也正是因为长期脱离欧洲大陆导致的发展迟滞,他们在面对罗马人的时候表现是很灾难性的。

  布狄卡起义闹得最凶的时候确实通过奇袭等方式重创了罗马人一个军团的士兵,但之后布狄卡志得意满地同大约一万人的罗马正规军进行决战,双方兵力差距根据不同记载大约在十五比一到二十比一这个层级,最后的结果是罗马军队屠杀了当地的凯尔特人军队,几乎不能称之为战斗或者说战争,双方的素质差距可见一斑。

  这个时空的凯尔特人相对来说文明进步一些,主要是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这些地方,在军事这块儿奥维尔下功夫了解过一下子,还和前世大差不差,属于那种很抱歉的状态。所以他也就不指望凯尔特人能有什么突出贡献,不拖后腿不带节奏就很好。

  这些都是奥维尔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实际想法,肯定这种话是不能明说的,另一个时空布狄卡到死可能都没明白凯尔特人和罗马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哪里,这个时空想让对方无师自通也有点难为人家了。

  “我稍后会和让娜核实情报的,如果属实的话你们也算是有一定实力,我可以接受你们保持一定的自治组织,但是有前提条件,在罗马人的统治区域内所有人都要守罗马法律,你们的聚居地之内也要推行一部分适当的法律,这就是我的要求。

  如果你们在后世寻求罗马帝国的财富、文化和技术,那你们就要受到更多我们的约束,得到什么就要有所牺牲,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没问题吧?”

  布狄卡沉吟着点头:“目前来看似乎没问题,但是细则我们需要再谈,太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肯定是不可以接受的。”

  “当然如此,这会以让你们满意的方式敲定,我们应该能达成共识。”

  奥维尔嘴角挂起微笑,这个结果起码他自己是满意的。

  有些学者有一种观点──文明程度越高的地方就越容易被征服,反之越野蛮荒芜的土地就越难被征服。

  由于和自己也算是利益相关,奥维尔觉得前半句话有失公允,但也认为后半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就威尔士、苏格兰的实际情况来说,那边多山地森林,森林就是这些蛮族的母亲,跟他们耗在那种地方是非常没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价值。

  费老大劲将蛮族从森林里赶出去,罗马人收获的不过就是一片荒地,没有任何的占领价值,反倒不如就这么放给这些蛮族,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自由。

  和罗马帝国产生接触之后,这些蛮族拉丁化文明化是迟早的事情,就算不将蛮族纳入统治,他们也会被潜移默化的同化,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

  这才是奥维尔想要的结果,虽然他的图谋是整个英伦三岛,但不代表就要用军队征服每一片土地。

第一百五十五章 爱尔兰

  英伦三岛在古典时代或者封建早期绝对不是自然禀赋优秀的地方,相反还算是比较贫穷的那种地方。

  先民的口耳相传中,将这片土地称为“绿丘之地”(Vertes collines),后来名为“蜜之岛”(l'ile du Miel),这多少有点给自己家乡贴金的意思,因为这里的人口实际上没有比罗马城多特别多,土地就不肥沃富裕,当然是不能养活很多人的。

  这里的土质粘重,实际上不是那么适合种地,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里的农产量甚至还跟着下滑过,中世纪早中期的时候亩产小麦50斤左右都是正常情况,相比较之下中国唐宋时期的小麦亩产250斤算是平均值,实在有点惨,他们中的很多人得靠稗子等等杂粮过活。

  仗着地多人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原小农的两三倍,所以其实还算能维持,可在奥维尔看来不列颠的价值不是非常巨大,比起费大功夫研究这里的土地,不如深耕一下高卢那边的土地,那边自然条件还算得上优越。

  “暴君之鞭”,罗马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塔西陀就对不列颠岛做过分析,奥维尔觉得还挺中肯切实。

  “不列颠出产金、银及其他金属,征服它的价值就在于此。”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谷物、牲畜、皮革、猎犬、木材等等原材料和猎犬这种实用工具兼奢侈品,总之是个出产资源提供金钱的地方。

  在他看来值得占领,值得研究的土地也就只有现在的英格兰附近,他也只准备在英格兰附近施行罗马化工程,剩下那些地方压服收为附属国就行。

  另一个时空自己的那些前辈也就是这么经略不列颠的,建设一部分就行,剩下的地方维持控制即可。这肯定有其原因,奥维尔不打算逆着这种做法来,放着合适的做法不用给自己上强度。

  布狄卡最后深深看了奥维尔一眼:“希望你最后能信守承诺,我会让我的手下在这边考察情况的。”

  ………

  奥维尔没有急着和布狄卡探讨细枝末节的事情,到时候让普罗柯比之类的人和对方谈一次,自己对着草案改一改签字画押就行,到他这个层次已经不用事事上心。

  想了想他又叫来让娜,并对她询问一些事情。

  “对这个结果你满意么?”

  “如果你能信守诺言的话,大体上还算是满意的。我在这里的同胞需要罗马人的技术和稳定,这比他们现在的情况要好,他们现在遭遇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威胁,不得不躲藏于山林之中勉强求生。”

  奥维尔哑然失笑:“我哪次说话不算话了?对任何诺言和契约我都是重视且遵守的。”

  “当然是如此,否则我也不会和你合作,而且还帮助你们罗马人说服这里的凯尔特人。”

  让娜说起话来丝毫不和奥维尔客气,有什么话都直说,虽然不至于破口大骂,但直接的带刺话语还是不少,奥维尔对此倒也不介意,只当对方是谏官偶尔给自己提提意见。

  他只在打仗的时候有疑心病,剩下的时候还是很大度的,不至于连这点话都听不进去,有人肯说实话他还挺高兴。

  “那么我接下来还有個任务需要你的帮助,你想听听吗?”

  “我似乎也没别的选择。”让娜微微耸肩,让奥维尔有话快点说。

  “你在苏格兰和威尔士那边的同族应该已经解决了,他们之后的问题交给我这边的人对接就行,不用伱太操心。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个问题,威尔士西面的海洋对岸还有你同族的国家,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去那边探探情况,看看能不能带回来点什么答复。”

首节 上一节 50/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