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听过英雄布兰的故事吗?”
让娜摇头否认:“没有听过,是你们罗马人的传说吗?”
“并非如此,其实是不列颠凯尔特人的英雄人物。传说英雄布兰在死后要求手下将自己的脑袋割下来,带到白山去埋葬,而且脸要朝着大陆的方向,这样布兰就可以继续保护不列颠免受大路上侵略者的入侵。”
奥维尔觉得不列颠原住民的很多故事都有种沉重的底色,不知是文化本身如此还是后天的演化如此。亚瑟王的故事也差不多,传说亚瑟王没有死,而是被带到了不老不死的阿瓦隆,在必要的时候亚瑟王就会如闪电般归来。
总之亚瑟王和布兰最后也没能守卫不列颠,更别提如闪电般归来了。
让娜虽然非常虔诚但也不会跟当地传说钻牛角尖过不去:“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必这位布兰在生前是个很受欢迎的领袖人物。”
“确实如此,我想他的故事会一直传递下去。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你,我的最终目的是在不列颠岛上建立起罗马治下的和平,这是你们能接受的事情吗?虽说现在才谈论这些事情有点晚了,但还是问问你们的意见比较好。”
“我会拒绝过度的奢侈,我也会拒绝毫无节制的暴政,如果你所谓的和平是建立在这些事情的基础上,那我并不会持赞同态度,但要是伱们能保证民众的生活稳定有秩序,那说不定罗马治下的和平还比我的同胞们现在的状态要好。
可是我的态度还是不变,罗马帝国对于土地无节制地索取最终会害死你们,就像很多贵族那样,聚敛过多财富就迟早会被财富腐化,国家就会因此堕落。因此最佳的状态是所有人在各自原本的土地上安居乐业,弃绝战争和横征暴敛会是正确的途径。”
奥维尔做不到理想主义,但是对知行合一的理想主义者不厌烦,对于对方的后半句话也只是笑笑,完全不生气。
“我个人不否认你的想法,不过就现实情况考虑这不现实,让不列颠人接受罗马人的管理是比较实际的方法…”
让娜看了他一眼:“我知道的,理解。”
和后世的那些殖民者类似,罗马人在不列颠的作为也有两面性──一面是建设性,一面是破坏性。
奥维尔没兴趣粉饰侵略,罗马确实是古典菌果主义的代表者,古典时代官僚机构的平均素质不能指望,经常有总督干出来丧尽天良的事情,闹得当地人乃至罗马人自己都苦不堪言,这当然是罗马人破坏和残暴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像是野蛮人那样只知道盘剥和掠夺,也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一部分东西带入被征服地区。
罗马人在不列颠开设了数十個矿场、铺设了里程惊人的大道、建设了从未有过的大城市、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政治模式,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史就从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始。罗马人走后的六百多年后,英国才因为诺曼征服再次和欧洲大陆产生了联系,这段时间的英国完全沦落到了一个黑暗时代。不说没有进步和发展,但说进度严重滞后,局势非常混乱还是没问题的。
让娜继续说道:“我还有个要求,等你们登岛之后,让我来跟当地的凯尔特人协商,我认为你们和当地的原住民完全不至于走向战争,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共存。”
“当然没问题,倒不如说我还求之不得。我们的目的是同化、秩序、稳定和共存,而不是低级的种族灭绝,没人想要流更多的血,也没人想要将屠刀对准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登陆
迷雾笼罩的英格兰海岸线能见度很差,岸边牧羊的羊倌看不清楚海中的情况,不过他向来也不会关注这种事情,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用不着考虑太多事情。
他挥舞着手中的鞭子,驱赶着羊群移动,今天的工作已经做完,差不多可以收工了,但就在他不紧不慢赶羊的时候,一艘细长的维京长船冲破迷雾的封锁,来到靠近海岸线的地方,离他大概只有几十米远,几乎是咫尺之遥,羊倌能隐约看见上面维京战士的金属维京眼盔。
这里是英格兰的西南角,按理说是不应该有维京人出现的,但眼下事情已经发生不容得他多想,他慌张地开始驱赶羊群离开,发现羊群实在太慢而维京人又已经冲上海滩之后,他顾不得许多,丢下羊群就准备逃跑。
毕竟地主的羊再贵重也没有命值钱,地主的羊丢了可能是被卖到当地市场做奴隶,而被维京人抓了就说不准去哪里做奴隶了,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被当场杀死或者死在运输途中,羊倌也被维京人的恶名有所耳闻,自然不想招惹对方。
但就在他急急忙忙离开的时候,一双大手就已经按住了对方的肩膀。
身材异常高大的罗洛有些戏谑的看着对方,嘴里说出有些生疏的塑料盎格鲁语:“先别急着走吧?”
羊倌艰难地咽了口唾沫然后摆出僵硬的笑脸:“这位大爷您有什么吩咐?”
-------------------------------------
维京人毕竟在航海上的天赋远远超过罗马人,同时他们的长船也更灵活,奥维尔担心自己的重型桨帆船在英吉利海峡这种地方触礁,所以就先让罗洛带人去探查情况。
这种事情罗洛做了没有几十次也得有十几次,自然是驾轻就熟,前后半小时的功夫对方就抓了个向导上来,除去这位可怜羊倌的精神损伤之外没有任何伤亡,一行人总算平稳靠岸,正式登陆不列颠岛。
罗马人登陆之后并没有像维京人那样开始劫掠征收粮食,而是按照标准流程开始在原地伐木扎营,准备在这里建设营地,下一步搭建简易的卸货港口,这是要在不列颠长留的做法。
罗马人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往往要花很多时间来安营扎寨,一天少则三小时多则八小时,视情况而定,这些寨子不只是给军团兵们自己用的。
事实上他们补给运输保障系统的关键就是这些质量优秀的寨子,走到哪里军营就跟着修到哪里,后面的辎重队可以直接驻扎在营地里面,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和运输速度。
直到罗马帝国衰亡之后的时代,各地取代罗马人的蛮族都很喜欢利用罗马军团在世界各地遗留的营寨,稍微改改不论是做镇子、做城堡还是做军营都非常合适,这质量还是有保证的,用过的都说好。
修完军营以后已经是黄昏时分,奥维尔让早就准备好的侦查骑兵们出去查探情况,自己则留在营地内等待消息,同时戒备着可能夜袭或者骚扰的敌人。
他不觉得威塞克斯王国能有这种行动力,半天内就动员出来一支军队,真有这种执行力那维京人恐怕根本不是对手,但基本的警惕心还是要有的,他的作战风格就是结硬寨打呆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推过去。
对付这些日耳曼人,靠的不一定是正面战斗力多强,靠的是小心谨慎而不犯低级错误。
真要是在平地上拉开阵型公平对弈,那日耳曼人数量翻倍乃至翻几倍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一个整编军团,这是经过检验的事情。
但要是在山地、森林、沼泽这种特殊场合那就未必,同等数量乃至更多的罗马军队也可能被大败而归。
军队中的士兵们要是在行军的时候遭到突袭,那他们可能甚至都没有穿戴盔甲列开阵型,手里可能也只有随身携带的短剑而没有大盾和标枪,这时候日耳曼人就未必会输了。
与其研究怎么让罗马人打得过在森林中埋伏的日耳曼人,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保证不被袭击,奥维尔的军队中没有多少正经的近战骑兵或者冲击骑兵,几乎全是侦查轻骑兵。
一旦大军开拔或者扎营,他们就会像撒网一样被撒出去,有任何一队骑兵提前发现了敌人,那罗马人就能及时做好战斗准备,准备完全的罗马人并不怕这座岛上的任何敌人。
在略显紧张肃杀的氛围之中,奥维尔渡过了在不列颠岛上的第一夜。
-------------------------------------
转天清晨,后续部队抵达,奥维尔的军团继续开拔,目标是附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城镇。
舰队是从高卢卡昂出港,径直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海峡对岸的朴茨茅斯附近区域,当地人似乎对罗马人的到来没有察觉,猝不及防之下连军队都没有集结出来,只能动员乡勇镇民凑出来一支貌似是军队的武装力量。
甚至都没有正式和当地人作战,奥维尔只派出几个百人队就镇压了当地人的抵抗欲望,镇子中的贵族出城投降。
就算这個时空全世界的发展程度都偏高很多,这里的发展程度比起欧洲大陆来说算是比较落后的,这个镇子里面一共也才几千人,比起那些几万人乃至于几十万人的古代超大城市来说不在一个层级。
这里相对来说和平,没有应对维京人入侵的需求,而且也远离各个王国的边境地带,连个城墙都没有,只是有应付野兽的篱笆,城市中的居民数量比罗马军人数量还少,投降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最现实最理性的选择。
对这些投降的人奥维尔也没有为难,只是让他们上缴武器和盔甲,并且提供一些粮食补给和副食品作为军用物资,剩下的算是秋毫无犯,他们连扎营都是在城外现盖起来的军营,都不进入城区,在古代来说应该算是军纪严明。
他只需要负责军事和占领,剩下的占领地区罗马化会有专职的官吏来做,不需要他一心二用,确定了朴茨茅斯的情况稳定之后,他在当地留下大概三百人左右的辅助军驻军作为治安部队,然后继续向北推进,奔着大城温彻斯特的方向而去。
第一百五十章 国王埃塞伍尔夫
在那些自然条件优秀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能诞生出聚居地和城市,人们都会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家园,这个时空的温彻斯特就是这样的例子,比较早就建立了城市。
不过说是城市,这里也不是罗马城那样拥有大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人口的人造奇观城市,只是个有一万多人口的城市。
其实也不算小了,这里是威塞克斯王国的首府城市,国王的王庭所在地,相对来说发达一些。
奥维尔已经通过书籍、维京人和当地向导了解到了一些必要的情况,包括威塞克斯的大概政治结构和时政状况。
基本上就是未来七国时代末期的威塞克斯被时空传送过来并且打了强化补丁,这时候的威塞克斯国王是个奥维尔有点印象的角色。
前威塞克斯国王埃塞伍尔夫是个有作为且有存在感的角色,不仅在国内做到了内政修明,更是做到了开疆拓土,趁着北方大国麦西亚衰落的时间快速扩张,在他统治时期原本是個次要国家的威塞克斯成为了不列颠首屈一指的强大国家。
之所以奥维尔说他有存在感,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不列颠岛上的小王国国王,到访过罗马城和法兰克国王的王庭。
埃塞伍尔夫有六个儿女,其中有五个人都以埃塞(athel)为名字开头,分别是埃塞尔斯坦、埃塞尔维斯、埃塞尔博德、埃塞尔伯特、埃塞尔雷德。“埃塞”意为王子或者王位的继承人,主要特征是尊贵,不需要记住这些人的名字,只需要知道这点即可。
他的第六个儿子是相对来说最受宠爱的那个儿子,名为阿尔弗雷德,意为“精灵的忠告”,精灵被认为是富有智慧的一种生命。
地理位置偏僻挡不住眼光长远,国王埃塞伍尔夫带着这个小儿子出访过罗马,而且还在罗马居住访学了一年,他在这里学到了不少新的技术和理念,然后他并没有从高卢行省返回威塞克斯,而是绕道从法兰克王国的领土上返回自己的王国,并且和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结下了亲家关系。
那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埃塞伍尔夫找了当年才刚十二三岁的法兰克公主茱蒂丝作为自己的续弦,这是纯粹的政治婚姻,没有任何爱情可言,但这也让双方达成了同盟关系和互助关系。
其实奥维尔不是很认同这种政治婚姻,因为如果有共同利益不联姻也会合作,如果利益冲突那么亲家乃至亲兄弟有时候都会反目成仇,这完全只是一个给外人看,让自己心里面安定的保险而已,特别埃塞伍尔夫要是努力点,当茱蒂丝曾爷爷都行了。
埃塞伍尔夫的儿女中有五个男子,其中三个年龄稍长的继承了国家,但他们或是因为战争,或是因为瘟疫,死去的时间都比较早,最终两个年纪稍小的儿子继承了王国,一人称王统治国家,一人成为辅佐者辅助国王。
辅佐者就是阿尔弗雷德,后世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深受英国人和英国史家喜爱的人杰。
至于现在的威塞克斯国王则是阿尔弗雷德的兄长埃塞尔雷德,其实兄弟两人关系融洽,可说是封建早期的模范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兄友弟恭。
埃塞尔雷德的能力也不差,不论武功还是文治都有些想法,但是他出生的年代不好,在和维京人的血战中他受了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虽说兄长有子嗣存世,但正是多事之秋也不能让襁褓中的婴儿治国理政,所以这次才轮到二十二岁和奥维尔差不多同龄的阿尔弗雷德继承王位。
后面的故事大概就那样了,有主角模板的阿尔弗雷德内政外交作战都是一把好手,将维京人顶在国境线之外,而且在他儿子的时候统一英格兰。
不过这个时空历史演进过程估计是要出点问题了,让埃塞尔雷德出问题的可能不是维京人而是罗马人。
奥维尔没有急着快速拿下温彻斯特,原因也很简单——不想和日耳曼人在森林沼泽地里面打游击战。
埃塞尔雷德带着威塞克斯的主力部队北上戒备蠢蠢欲动的维京人,所以后方空虚,趁虚而入确实能轻松拿下温彻斯特,但威塞克斯的有生力量没有损耗,如果埃塞尔雷德不傻的话,他就不会跟罗马军队硬碰硬,而是会依靠英格兰未开发的大片沼泽、山地和林地与罗马人打游击。
事实上另一个时空的阿尔弗雷德最开始就是那么做的,走群众路线和维京人打游击,搞得这些勇武有余但是专业素养不够的维京战士烦不胜烦,最终只能和对方签订合约,埃塞克斯成为唯一一个幸免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到时候不说赶走罗马人,奥维尔至少会觉得非常麻烦,为此耽误很多时间,让对方的有生力量聚拢到一起再一起解决掉,或许是个好选择。
而且他说实话还是有点虚,自己手下的是第九军团,这个军团就是在不列颠被人伏击致使全军覆没的。
这个世界似乎很讲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娜.达克尔最终还是要和不列颠过不去,普罗柯比最终还是要写历史,奥勒良最终还是要和高卢人打一场,克里奥佩特拉最终还是要和自己的弟弟反目成仇....一切好像是有某种差不多的轨迹的。
说不定最终还是一样的情况,小心点总是没坏处,他一直以来都是这种思想,反正不着急,又不是竞速比赛,现在不翻车就是胜利。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奥维尔看向骑马走在自己身边的让娜.达克尔。
她换上了一身锁甲,奥维尔出于致敬历史这种理由倒是很想给对方锻打一身白银似的板甲,但工艺水平达不到只能打出来板甲强化件,给对方定制了一套部件之后,让娜倒也是没拒绝,而是欣然接受,似乎在她眼里必要的防护用具不属于奢侈品范畴。
“你的神有没有给你提供什么建议或者启示?我想现在应该是能用上的时候了。”奥维尔想从她这边白嫖点万军之主给的外挂。
第一百五十一章 圣女贞德
“米迦勒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建议,我想你应该把这次行动认作是一场对自己的挑战和磨练。”让娜拒绝了奥维尔的不良企图,想让奥维尔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事情。
奥维尔耸耸肩也没很在意,他从一开始就不想依赖对方,只是碰碰运气而已,既然没有那就算了,自己手下有一万多士兵,不至于要靠神谕来决定战争策略。
“那么接下来说说有些严肃的事情吧,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当地人?”他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让娜严肃正经的回复奥维尔:“木已成舟,不管怎么样结果已经如此,总不能将来到不列颠的日耳曼人全部杀光或者驱逐出去,事实上按照我的理解各个民族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但前提条件是避免少数上层人物对于平民百姓的恶行。”
言外之意,她不想把日耳曼人一个不剩地驱逐出去,只是想要尽可能达成和谐。
奥维尔闻言微微点头,两人的观念还是不冲突的,尽管后世将贞德塑造为一个法兰西民族的象征,但她本人似乎从各种方面来说都算不上是一个标准的民族主义者。
只能说历史人物也是要为政治情况服务的,圣女贞德就是这样的一個例子。在法王恢复元气之后,有意识的没有宣传贞德的故事,因为他们不希望民众认为法国王室是被一个村姑拯救的。
但在近代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想兴起之后,贞德就又成为了很多文人墨客的称赞对象,并非是要赞美几百年前的贞德本身,只是想要宣传贞德所引申出来的那种热忱的民族主义热情。
一二战结束之后,又有一股新的风潮兴起,反传统反保守主义的观点一时间占了上风,成为传统和民族主义代表的圣女贞德自然又成了这些人批判的对象,无数人试图将圣女拉下神坛。
近些年来保守传统的风气又开始兴起,为了对抗和自己思想意见相左的人,他们又将圣女贞德、圣王路易这些历史人物拉出来崇敬。
已经入土的历史人物不会在乎后人具体是怎么想的,后人也不是真的有那么崇拜这些历史人物,无非是想给自己在现实的思想行为找一个背书的,只能说历史就是这样,奥维尔还挺好奇自己究竟会被怎么评价,他自认为自己也是能在历史中留下一笔的角色了。
脑海中闪过一些有关于前世的事情,但奥维尔的表情还是平淡如常:“当然如此,你会如愿的。顺便再问一下,你想什么时候动身去凯尔特人的土地谈判?我大概找人摸清楚航线了,需要沿着海岸线绕一圈到威尔士地区,然后海对岸的爱尔兰也是目标范围。”
让娜选择尽快解决问题:“越快越好,不能耽误时间,现在给我几条船送我过去是最好的。”
为对方着想奥维尔稍微劝了两句:“我们或者你们高卢人好多年都没和当地人有官方联络了,你和他们的语言都未必相同,他们恐怕也会对我们罗马人抱有敌意,现在过去你确定吗?”
让娜嘴角勾起笑容:“这问题我已经解决了,高卢的海岸线上有几个小镇子,当地人偷偷摸摸和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有交往,他们中有些人懂得当地人的语言,当地人中也有几个人懂得高卢语,当然你们罗马人的拉丁语或者希腊语就费点劲了。”
很显然让娜这几个月以来也不都是在济世救民,也有在准备之后的事情,或者说更好的济世救民,随便奥维尔怎么理解了,反正结果是好的。
-------------------------------------
分出去一支小船队送走让娜之后,奥维尔继续指挥军队行动。
如果真强行军的话,大概有个两三天就能抵达威塞克斯王国首府温彻斯特,但奥维尔和计划一样不紧不慢,一边行军还一边修路修军营。
这边的很多土路并不足以承载马车牛车,奥维尔就会让军队扩展压实道路,好让后面的辎重队能畅通无阻,他们遇到河流会架桥,遇到林子会开山伐木,为的是给后面的人留好通路,也让自己遇到意外的时候有退路。
走走停停,不长的一段路用了将近两周时间,这时候威塞克斯的主力部队也已经回援。
以一个小王国的标准来说,威塞克斯的动作算是很快的,罗马人攻陷朴茨茅斯的消息传开之后,军队从警惕维京人入侵的前线调回温彻斯特附近,然后双方就开始围绕城市进行对峙。
奥维尔派出去的侦察骑兵估计对方大概有八千到两万人,数量不好估计因为威塞克斯人已经进入城市,不过基本上可以肯定,对方的战斗力绝对是弱于罗马人的。
奥维尔没急着围城,而是在城外正常的安营扎寨,等着对方的使者找上门来,和他的预想差不多,两天之后对方就主动派了外交使节过来谈判。
来的人很让奥维尔感兴趣,使节就是此时身为国王辅佐者的阿尔弗雷德本人。
例行的外交礼仪之后,双方开始直入正题,最先发问的是阿尔弗雷德,奥维尔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拄着脑袋安静听着对方说话,已经有了点不怒自威的气场。
“皇子殿下,神君奥古斯都开始罗马帝国就定下了规矩,不要盲目地进行对外扩张,帝国军队的目的是守土安邦而不是开疆拓土,不列颠并非罗马人的土地,我们恳求您的军队退去安歇,为此我们愿意支付五百万第纳尔贡金并且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国,为帝国贡献血税。”
可以说对方还是很识时务很现实的,知道罗马帝国来这里就必须要带些切实的东西回去,所以根本就没想着毫发无损的请走罗马人,已经准备好脱一层皮了,五百万对一个小国家来说是笔巨款了,连年征战的威塞克斯一时间估计也只能拿出来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