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第166节

  但是话是这么说的,师兄弟两个人面面相觑之后,还是感觉到了一阵心虚。

  原因就是今日那“凶人”说的有些太多了,并且按照他的说法。

  ——“原来是防备着你们贪多嚼不烂,但是现在也顾不上这么许多了。

  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

  我教给你们的,这一回你们都要记住。

  不然的话,下一次见面,我就拿着鞭子抽你们。”

  想到了这“凶人”鞭子的滋味。

  师兄弟两个人都缩了缩脖子,整个人一哆嗦。

  随后猪儿说道:“要不然,我们还是对一对他说的罢,不然说错了也不好。”

  狗儿说道:“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猪儿说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傩面,也学习了旗子。

  几张傩面,几面旗子?”

  狗儿说道:“十二个人,十二张傩面,四面旗子。

  这十二个人,每一个人的生辰都要和傩面相合。

  一定不能犯冲。

  并且这十二个人,都是八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娃娃。

  对他们的生辰,也有要求——”

  在狗儿说完了之后,猪儿说道:“还有四面旗子,这四面旗子,要十六岁的男女一起扛起来。

  一共是三男一女。

  三男没有甚么要求,但是一女,其生辰一定是——”

  这些话里面,有诸多的言语,猪儿狗儿肯定是不明白的,赤色甲面的神人,也压根就不指望他们知道。

  甚至于猪儿狗儿这样说话,根本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

  不过是囫囵将赤色面甲的神人说的话,都复述出来罢了。

  不过这也是赤色面甲的神人想的。

  他只是指望两个童子将这些话语都记住,等到他们明白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不会失传。

  ……

  县城。

  原本需要几天的路程,吴峰一天就回来了。

  这已经不是奔马可以算的了。

  至于其中原因,自然还是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七个大字上。

  此刻的吴峰,甚至于都靠着身上诸多零食的“烟火味道”来为自己身上添补些味道。

  主要他现在身上,是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见到县令的时候。

  县令更是欢喜的紧,看到吴峰前来,他根本就没有屏退身边之人,而是自己从座位上下来,一只手握住了吴峰的手,另外一只手则是用力的拍打着吴峰的胳膊,说道:“好哇,你终于回来了?

  来了就好,你可是本县此地救灾之中的肱骨之人。

  你可能不知道罢,连同知大人都提到了你的名字!

  说你心性纯真,所做忠良。

  这一路之上,风尘仆仆,这样,今天本官做主,本官做东。

  就在城里,为你开一场接风洗尘的宴席。

  你道如何?”

  吴峰说道:“多谢县令大人,”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

  吴峰也察觉到了这偏厅之中剩余几个人,早就站了起来。

  见到县令和吴峰之间的对话结束了之后。

  一个个都围了上来。

  对着吴峰连连拱手,表示亲近。

  马屁声音,不绝于耳。

  甚么“英雄人物”,“恩人”,“年少有为”种种言语,再配合上他们的神色。

  好像是将事情说的“如假似真”一般。

  县令笑盈盈的在一边看完,就为吴峰介绍了他书房之中的三位。

  其中最为矜持的,吴峰还去过他的地界。

  此人是齐家庄的庄主。

  是一个老童生了。

  吴峰叫了一声“齐老爷”,那庄主连忙说不敢。

  但是不敢归于不敢,还是很受用的。

  至于另外一位,则是一位大商。

  他亦是在场所有人之中,态度最为谄媚的一位。

  还有一位,县令介绍的时候,甚至有些出乎吴峰的意料。

  因为这是汤家人。

  汤主簿和汤道人的汤。

  按照道理,遇见了这种事情,其实也就是一个“斗法”的场景。

  看是“过江龙”咬死了“坐地虎”,还是“坐地虎”盘倒了“过江龙”。

  但是现在无论吴峰怎么看,都是县令这位“过江龙”胜了一筹。

  那这样的情况之下,汤家人出现在这里做甚么?甚至于汤家人现在都不是出现在这里做甚么了,是汤家人,应该从此地被连根拔起了!

  这位汤家人满腹的心思,故而连谄媚都做不得了。

第153章 扎根(12)

  看这“汤家人”的样子,是满腹心事,勉强发笑。

  这就有些两极反转的意思。

  往日情况下,吴峰这样的下九流“傩戏班子”,哪里来的资格和汤家这样的“坐地虎”坐在一起,还被拥簇在了中间哩?

  但是现在,上头的反倒是吴峰这个曾经的“下九流”驱鬼的术士。

  坐在冷板凳上的,反倒是本地的坐地虎“汤家”了。

  晚上,县令做东,宴席过后,众人自然散去,只留下来了吴峰和县令二人。

  那外头的人将“醒酒汤”端上来之后,就掩门离去,县令大人喝了一口醒酒汤,整个人精神奕奕。

  吴峰则是将“同知”的言语,一字不差的告知了县令。

  县令闻言,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知道这最难的一处事情,已经过去了。

  “干的好,你做的好啊!”

  县令不吝啬于夸赞吴峰。

  只是吴峰在路上,也见到了三云观的道长和那些力差、衙役、杂兵,一起组成的约莫千人的队伍。

  整个队伍行走的极慢。

  气氛极其的压抑。

  吴峰看过一眼,总是觉得这一行人之中,丧气重重,死气沉沉。

  便是“白莲教”想要在这一群人之中点上一把火,也暂时点燃不了,不过裹挟民乱,重点在于裹挟二字之上。

  这些人的到来,也代表着“白先生”可能的到来。吴峰一路之上也在琢磨“白先生”,更在琢磨“神庙”和“阴土”。

  在这房间之中,暂时就留下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说话,俱都神色沉静。

  县令只觉得自己放下一心,又遇一难。

  这一千人过来,他少不得要再发一次“徭役”。

  并且这一次服徭役的人回来,见到自己已经“家破人亡”,也是须得安抚。

  这些事宜落在了县令的头上,就算是县令也觉得棘手。

  只是期望他“免税三年”的请求,上头得以应允。

  叫这里的一把火,稍微得安歇一二,不要在此时烧起来,并且这一次,他已然是层层上报。

  通过了“阴神”的层面,经“县城隍”到“府城隍”,上奏州府之中的“都城隍”。

  由“县令”到“知府”再到“行省”。

  请求“川蜀行省”的总督下令,调动了本县周围的“卫所兵”。

  应本地的三班衙役和巡城兵马,因为瘟疫已然是不得用,唯恐此地出现大乱,所以调动此地“卫所兵”三百,前来襄助。

  县令这些天见的“乡绅”,每一位也都要吐出来些“粮食”,喂饱了可能来的“卫所兵”。

  只不过这些事情,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县令对着吴峰说道:“这一趟差事,你做的好,你做的实在是好。

  这样,等到了那些填土之人过来,我要你坐镇在此间,和本官一同,协调好了此间的事宜,叫此事和和美美。

  此间事情过了,我抬举你,也在本县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吴峰听到之后,正色说道:“大人,不可。”

  说罢,他站了起来,对着县令说道:“大人,不可,等到此间人齐了,我不能留在此处。”

  在县令不悦的眼神之中,吴峰低声说道:“到了那时候,我不应该靠近县城,我反而应该远离了县城。

  我此去府城之中,得到了一个可靠消息——这一次填土的人之中,一定有白莲教徒。

  他们在这些人里面,暗中串联。

  等待时机一到,举旗造反!”

  县令听到此话,猛然看着吴峰说道:“此言当真?”

首节 上一节 166/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