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毅给陈淼倒了一杯茶后,问道:“三水,你觉得我们殡仪馆怎么样?”
陈淼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几个小时未进水的嗓子。
“还行吧。”
“呵呵,说实话。”
陈伟毅笑道。
陈淼看向陈伟毅:“大伯是在担心城北福寿殡葬中心?”
陈伟毅摇了摇头。
“担心无用,我只是问问你的看法。”
陈淼想了想道:“其实,如果不追求赚的更多的话,我们殡仪馆的收入在天门县这个小地方还不错。”
“怎么个不错法?”陈伟毅问道。
“福寿殡葬中心确实比我们的设备更新,服务更全面,但相对的,去他们那里的消费也高。”
“可天门县范围内,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钱去给家人办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有的甚至只是想要火化服务。”
“他们的第一选择肯定不会是福寿殡葬中心,所以这部分客户,福寿殡葬中心抢不走。”
“再者,我们殡仪馆的位置很好!依山傍水,风水宝地,一些在意这些的客户,自然会选择我们殡仪馆来送亲人最后一程,甚至将骨灰寄存在骨灰堂,而不是城北光秃秃的福寿殡葬中心。”
“这么算下来,只要我们馆不出现一些口碑败坏的严重事件,客源跌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再跌。”
“所以我说还不错……但要是与比之前,那肯定是不如的。”
听完陈淼的分析,陈伟毅笑着点头。
“说的不错,看来你小子平时也不是没有关注馆里的情况。”
陈伟毅放下茶杯,看着陈淼。
“既然如此,三水,你愿意当这个馆长吗?”
“呃?”
陈淼愣住。
“我?馆长?”
……
第11章 馆长
陈淼进入这一行的原因确实和这个‘家族企业’分不开,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继承这个‘家族企业’。
所以在听到大伯的话后,陈淼第一反应是拒绝。
既是对这突如其来的安排的抗拒,也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忐忑。
“大伯,我不行。”
陈伟毅似是猜到了陈淼的回答,只见他笑着道:“别这么着急拒绝,先听我说。”
“将殡仪馆馆长给你这件事,在你选择殡葬专业的那时候起,我就做好了决定。”
陈淼一怔,那是五六年前了,大伯考虑的那么久?
“所以你不用担心我这是一时兴起。”
“至于为什么要将殡仪馆给你,你应该也能想到。”
“你堂姐从小就排斥殡仪馆,为此和我闹过很多次脾气,就是现在,她在外面也不愿提及家里是做什么的。”
陈伟毅无奈笑了笑。
“但也正常,做这一行的,在外人眼中确实晦气,但也正因为晦气,所以我才能在这一行中赚到天门县绝大部分人赚不到的钱。”
“可如今,你堂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不想给你堂姐在这方面带来压力,你懂我的意思吗?”
陈淼恍然。
也是,就算堂姐的对象不在乎堂姐家是干什么的,但其父母长辈却不一定不在乎。
平白让堂姐的恋爱多出一些阻碍来,确实不好。
不过……
“大伯,我怕管理不好,将您这些年的心血给败光了。”
陈淼老实说道,可陈伟毅却摆了摆手。
“殡仪馆的运作也就这些东西,你自己之前也说了,殡仪馆的客源跌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会再跌了,你只需要按照以前的模式走下去就行。”
“按照殡仪馆现在的情况,各方面加起来年利润在三十万左右,你以后每年给我十万,剩下的收入都是你的,要是什么时候年收入跌下了二十万,那就不用给我分润了,至于真倒闭了……你也不必担心,大伯这些年攒了不少家底,在外面也还有门面房子收租,你不用担心大伯过不下去。”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以后大伯晚年没人养老了,不是还有你么。”
说到这里的时候,陈伟毅脸上带着笑意。
“后面一个月时间,我会将殡仪馆的各种事情都和你交代清楚,你也尝试上手一些事情,一个月的时间,我想也够了。”
陈淼还想说什么,却被大伯打断了。
“行了,到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又不是不能问我,你就忍心你堂姐被他婆家挤兑?”
“她对你的好,你都忘记了?”
陈淼张了张嘴,没再说什么。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陈淼开始发呆。
大伯突然的计划让他的心乱了。
从月薪四千到年入二十万,跨度不可谓不大。
对他这个行业来说,至少需要五到八年之后,成为资深殡葬礼仪师才可以达到。
大伯的这一步,直接让他少走了五到八年的路!
更不用说之后的日子,他根本不用接受上级管理,这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状态。
而他,就这么突兀的达到了。
陈淼才二十四岁,他自然也激动、兴奋。
可也正如他对大伯所说的那样,他担心管理不好。
不过事已至此,他的担心并不会让事情变好,无所谓的内耗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既来之,则安之。”
陈淼眼神恢复清明。
恰好这个时候,大伯的微聊消息发了过来。
陈淼在电脑上打开那些文件,看起了关于天门殡仪馆以前他不曾仔细了解过的资料。
当陈淼的注意力投入在了这些资料中后,外界的影响就被他屏蔽在外。
「冰心」,正在不知不觉地发挥作用。
在这种状态下,陈淼只用一个小时就将天门殡仪馆的相关资料看完,并且有了一些理解。
结合以前大伯给他讲的那些事迹,陈淼基本上还原了天门殡仪馆从无到有的过程。
九年前,天门殡仪馆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荒地,虽然位置不错,但却没人有魄力在这里盖厂子,直到大伯出现。
当时,大伯手里握着一笔资金。
这笔资金的数目不小,至于来源,只能说大伯一家的运道好。
大伯母家没有男孩,她们三个姊妹分到了老人留下的一栋位于天门县中心的房产,时值天门县拆迁,三姊妹分了那一笔拆迁款。
拿着那笔拆迁款以及本来的存款,大伯一家又在天门县购置了一套房和一个门面。
谁知道没过两年,又遇到拆迁。
这还不算什么,期间,刚好大伯得了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的内部消息,直接将手里的闲钱投了十万进了股市。
十万变四十万后。
大伯没敢贪,直接跑路。
于是,拆迁款、股市赚的钱,就全部压在了手里。
手里的钱一多,外面的诱惑就变多。
好在大伯和大伯母都是清醒的人,没有和其他那些发了横财的拆迁户一样,被做局赌光了手里的钱。
但手里的钱多,放着也不踏实。
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遇到拆迁。
坐吃山空可不行。
于是,在将那笔资金握了半年之后,大伯选择将那笔资金投在了天门县空缺的殡葬行业中。
如果说之前的那些财都是大伯的运道,那天门殡仪馆就是大伯的眼光和魄力。
天门殡仪馆这片地距离天门县城区边缘还有上千米距离,算是郊区工业用地,租赁价格没有那么贵。
但也不少,一年仅仅租金就要二十万!
当时大伯一签就是十年的合同,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仅仅要用在这块地上的花费,就有两百万,这还不算合同规定每年固定上浮的那部分租金。
这在当初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哪怕是大伯手里的资金全部砸在这里面,都不够。
但当时的大伯没有被这些数字吓到。
地皮到手之后,他就着手开始建殡仪馆。
殡仪馆的搭建倒还好,十来二十万就能解决,可一个殡仪馆的重头戏并不在这上面上。
首先,是殡仪车,一辆国产的、符合要求的面包车价格在二十万左右。
因为资金有限,大伯并未购置新车,而是用了十万改装了一辆二手面包车。
其次就是冷柜、火化炉。
一般一些小的殡仪馆不会设立冷柜、火化炉,而是在接到客人后,寻找其他拥有冷库、火化设备的殡仪馆进行租赁使用。
如此虽然殡仪馆的收益少了一些,但在初期的投入就小了很多。
但当时的天门县周围几个县哪里有什么像样的殡仪馆,他们也都是租赁市里的设备。
而天门县距离市里的殡仪馆,车程就有三四个小时,相当麻烦。
于是大伯在计算了手里的资金之后,直接用去了十万块,买了两个六格的二手冷柜!
之所以买两个冷柜,是因为大伯想着如果天门殡仪馆有了冷柜,附近其他的小殡仪馆可能就不会选择去市里。
这样的话,赚一个租金也算是一个本金回流的渠道。
抱着同样的想法,大伯又花去了三十万购置了一个二手的火化炉。
如此一来,天门殡仪馆虽小,但基础设施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