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坊市散修开始 第325节

  他脸上的假笑瞬间僵住,朝身旁的手下挥手道:“快!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但最后一个字还未吐清。

  那柄刚刚结果了他两名手下的金蛟剑,在空中发出一声蛟吟,没有丝毫停顿,便以更快的速度,朝着他本人激射而来。

  七爷只觉得脖颈一凉,视野中的景象开始天旋地转。

  他最后看到的模糊画面,是自己那具失去了头颅,依旧保持着坐姿的无头身体。

  以及自己脚上那双崭新的快靴。

第306章 寻找灵脉,修士齐聚

  李宅。

  座落于青阳府城最为清贵的地段。

  乃是一座前后共计六进,占地广阔,达两百余亩的古雅大宅。

  高墙深院,朱门铜钉。

  门前两尊高达两丈的石虎,证明此乃出将入相的人家。

  但见府内殿宇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画栋雕梁。

  一方碧波荡漾的小湖点缀其中,湖畔垂柳依依。

  更有一条清澈的活水被巧妙引入府内,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玉带般环绕。

  正应了风水上“玉带缠腰,富贵环身”的顶级格局,可见当年建造此宅时耗费了何等心血与财力。

  此刻,李家祖祠,香烟袅袅。

  李易亲手为列祖列宗敬上了一炷清香。

  上香完毕,他缓步走出祖祠,来到正厅,安然落座于主位太师椅之上。

  作为当今李家唯一的一位筑基期修士,更是达到了筑基中期境界,这个位置,唯有他才有资格安然就坐。

  下方,以坚硬青石板铺就的宽阔庭院中,此刻正黑压压地跪伏着数百号人。

  男女老少皆有,皆是李家现今在青阳府的核心成员与各房话事人。

  为首之人,是一位须发皆已花白的老者。

  此人名叫李善长,年已七十有二,早已过了古稀之龄。乃是李家这一代族长,德高望重,掌管家族庶务已有数十年。

  然而在李易面前,他这位一族之长,却只能恭恭敬敬地跪伏于地,连一方软垫都不敢垫在膝下。

  更有些令人发笑的是,论及辈分,他乃是李易嫡系的第十九世孙。

  “老祖。”

  李善长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脸上堆着敬畏而谦卑的笑容,“李娘子与芷若姑娘,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将她们安置在了‘听竹轩’,那里环境清幽,最是适合静养。

  “孙儿给她们母女二人各派了四名手脚麻利、心思细腻的侍女随身伺候着,一应用度皆比照府中嫡女的标准,绝不敢有丝毫怠慢,请您老人家放心。”

  李易闻言,点了点头:“做得不错,有心了。”

  他话锋随即一转,切入正题:

  “善长,你说那个强占咱李家祖地,欲修建什么‘登仙台’的宣王,以及他身边那位仙师,半年前便急匆匆离开了青阳府,去了京师?”

  李善长见老祖问起此事,精神一凛,赶紧将身子伏得更低了些,详细回道:

  “回老祖宗的话,正是如此。

  “约莫半年前,不知京师发生了何等大事,宣王与他身边那位气息阴冷的修仙者走得极为匆忙,几乎是连夜启程。

  “他们这一走,那强占咱李家祖地修建‘登仙台’的事便就此搁置了下来。”

  李易听罢,眉头不由微微蹙起。

  如此说来,想要彻底解决祖地之患,岂不是还要特意跑一趟周国的京师,才能找到并灭杀那个血煞教的邪修?

  这倒是平添了些许麻烦。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即便没有这档子事,这大周京师,恐怕也是非去不可的。

  原因无它,那记载了《破邪法目》神通的前三层修炼法诀的玉简,正是当年柳庆文的祖上,在大周皇家御府库藏之中偶然发现的。

  既然前三层法诀能流落出来,谁又能断言,那皇家深宫之内,就没有关于后续的修炼法门?

  甚至,或许还能从中寻得关于“癸水灵液”与“太一丹”的炼制线索或下落记载。

  想到这里,李易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大周京师,说不得,要走上一遭了。

  他收敛心神,暂且将长远计划压下,顺手端起手边的香茗饮了一口。

  这凡俗的茶叶,相比修士常用的清心灵茶,滋味显得浓烈许多,茶香气也更为醇厚扑鼻。

  一口入喉,虽无灵气滋养,却也别有一番沉厚韵味。

  他放下白瓷茶盏,目光扫向院内跪伏的众人,声音平和的道:

  “都起来吧,谁是英男的父亲?”

  话音落下,院中立刻有一名中年男子应声而起。

  他快步来到殿门处,恭敬地躬身行礼,语气带着一丝激动与忐忑:

  “回禀老祖,孙儿李元一,英男正是小女。”

  李易端详了他几眼,见此人生得眉目端正,相貌与李英南确有六七分相似,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岁月磨砺的沧桑与沉稳。

  此刻,这李元一嘴唇嗫嚅,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显然迫切想知道爱女的近况与下落,却又不敢贸然向自己这位修仙者的老祖开口询问。

  李易自然明白他的心思,淡然一笑,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你生了个好女儿,聪慧坚韧,福缘亦是不浅。”

  他顿了顿,给了对方一个安心的眼神,继续道:

  “放心,英男如今安然无恙,并未遇到任何危险。

  “她此刻正从江郡快马加鞭赶回族中,算算路程,再有个三四天的光景,应该就能顺利抵达青阳府。”

  最后,他抛出了一个足以让李元一乃至整个李家都为之振奋的消息:

  “还有,她如今已成功开启灵窍,正式踏上仙途,成为一名修仙者了。”

  ……

  清风观。

  坐落于庆州府通往青阳府的官道旁。

  青瓦灰墙,颇为残破。

  在瓢泼大雨中更显孤寂清冷。

  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观顶和院中的青石板上,溅起层层水雾,发出哗啦啦的轰鸣声响。

  李英南快走几步,将三匹早已疲惫不堪的快马拴在观内唯一能避雨的短廊内。

  她心疼地抚摸着马儿不断滴水的鬃毛,从行囊中取出早已备好的精良草料和掺了豆饼的食料,看着它们低头嚼食,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天河倒泻,阻断了山路,也让日夜兼程急于赶回青阳府的她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

  寻了这处山道旁看起来还算整洁的道观暂避风雨。

  也好,正好借这段避雨时间,让三匹立下汗马功劳的马儿好好吃些东西,恢复一下耗损过度的脚力。

  这名为清风观的道观规模甚小,只有前后简单两进院落。

  观内也没什么道人。

  除了一位须发皆白的瞎眼老道外,只有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穿着打满补丁道袍的小道士看守。

  李英南出手颇为大方,直接给了一锭足色的银子。那小道士态度愈发恭敬,手脚麻利地将前院一间堆放道家典籍的厢房迅速腾空,然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马儿全部吃完,她拍了拍手上沾着的草屑,转身步入身后那间简陋的道观厢房。

  屋内陈设极为简单。

  甚至可称得上家徒四壁。

  唯有一张表面粗糙的石桌与一张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硬板木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因久无人居,潮湿而产生的浓重纸张霉味。

  “虽是简陋了些。”她四下打量一番,轻声自语道,“但遮风避雨,将就过上一夜,倒也不成问题。”

  她走到那扇唯一的木窗前,用力将其推开,试图让室外带着雨气的清冷空气流通进来,驱散屋内令人不适的霉味。

  随后,她缓步来到了道观正门破旧的门廊之下,倚着门框,望着连绵雨幕,暗自思忖起来。

  “老祖想必早已酒醒,以他老人家筑基期的修为和那艘灵舟,此刻定然早已安然抵达青阳府。

  “有他老人家坐镇,家族无论遇到何等危机,想必都能迎刃而解。”

  她此刻身处庆州地界,距离青阳府还有差不多两千余里的路程。

  因为提前备了三匹好马换乘,最多再有三日,必定能赶到。

  沉默许久,她又突然欣喜一笑:

  “清棠姐姐说得果然没错。血灵根的修炼速度,着实快得惊人。”

  她感受着体内比数日前充沛了数倍不止的灵力,心中涌起一股振奋。

  成为修仙者后,精力远比凡人旺盛。这几天赶路,马儿睡觉时,她便抓紧一切时间打坐练气。

  稍稍运转楚清棠授予的《长青诀》,便能驱散疲惫,恢复精神,可说丝毫不觉困乏。

  就在这般修炼下,她竟成功进阶到了炼气二层。

  不仅如此。

  闲暇时,她开始尝试修炼楚清棠一并传授的几个最基础的五行攻击法诀。

  ‘风刃术’、‘火球术’、‘冰锥术’,她发现自己对这些法诀的领悟和掌握速度快得连自己都感到惊讶。

  几乎是心念一到,法诀要领便自然明了。

  而稍加练习。更是能随意施展,仿佛天生就对此道有着极高的亲和力。

  “火球。”

  她下意识地心念一动,体内灵力流转,掌心之中“噗”地一声,瞬间凝聚出一团拳头大小,跳跃不定的赤红色火球。

  随即她法诀一变,火球倏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道边缘锐利,发出轻微嗡鸣的三寸风刃。

  玩耍片刻,她散去风刃,然后施展匿息术将周身气息尽数收敛,这才又将目光投向道观之外。

首节 上一节 325/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