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坊市散修开始 第324节

  在这股强大而温和灵气滋养下,妇人灰败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一丝微弱的红润。

  她长长的睫毛剧烈地颤动了几下,竟然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初时,她的视线还是一片模糊涣散,只能看到一些晃动的光影。

  但很快,视线便迅速聚焦起来,第一个清晰映入她眼帘的,便是守在自己身边,眼中满是泪珠的芷若。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缓缓伸出瘦到只剩一层皱皮的右手,将女儿的手握住。

  “芷若!我们娘俩,都已经到了阴曹地府了吗?”

  在这位饱经苦难的妇人的认知里,她那吃下太多观音土的致命伤,在这缺医少药的灾荒年月,是绝对不可能有药可医,有人能救的。

  此刻的苏醒和看到女儿,反而让她坚信自己已经死亡,此刻不过是魂魄在黄泉相聚。

  然而,这样绝望的认知中,却又奇异地夹杂着一丝安慰。

  她一边泪流满面,一边缓缓将女儿的小手握的死死的,“不过这样也好,到了下面,为娘又能护着你了,不然留你一个人在上面太苦了。

  “我的芷若。太苦了。”

  就在这时,被她紧紧握着小手的芷若,却努力地挣扎着抬起头,伸出脏兮兮却异常温暖的小手,笨拙而又急切地替娘亲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同时,她用另一只小手指向站在一旁的李易和楚清棠:

  “娘!咱们没死。

  “您看!是这位像仙女一样漂亮的仙子姐姐和她的郎君救了您。”

  她的小手指着重指向李易,眼中充满了崇拜:

  “他就这样,用手隔空对着你轻轻一指!冒出一道白色的仙气!你就一下子不吐血了,然后就好起来了。”

  似乎担心母亲不相信,芷若拿起妇人的手贴了贴自己温热的笑脸:

  “真的!娘,我们都还活着!”

  终于,妇人眼中多了几分神采。

  只要能活,没人愿意死!

  她怔怔地抬起头,望向两位气质超凡脱俗,宛如谪仙临世般的璧人,下意识地就想挣扎起身。

  可久病虚弱的身体哪里还有半分气力。

  刚一用力便是一阵眩晕,险些再次瘫软下去。

  她只能勉强用胳膊撑起上半身:“谢两位仙长活命大恩!

  “妾身李氏,愿此生做牛做马,结草衔环以报。”

  李易闻言,倒是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哦?竟是本家。

  “莫要再说什么做牛做马,安心养好身体便是。

  “这样,我先寻几个健硕些的妇人,带你们去寻间干净客栈安顿下来。

  “你如今的病情只是暂时稳住了三分,祛除了死气,内腑的损伤还需好好调理诊治,方能彻底痊愈。”

  说完,他目光便转向周围的人群,正待从那些流民中寻找几个看起来还算健康有力的妇人帮忙。

  就在这时,街口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喧闹声。

  只见一队三十几人,个个膀大腰圆,身着统一青色劲装的壮汉,举着一面迎风招展的杏黄色大旗,旗上绣着一头狰狞的巨鲸图案。

  他们抬着几口冒着热气的大粥桶,声势浩大地走了过来,引得无数流民纷纷侧目。

  这群人来到流民聚集的空地前停下。

  一名扛着宽大木椅的壮汉赶忙将肩膀上的椅子放下,又取出干净的毛巾殷勤地擦了擦椅面,讨好笑道:

  “七爷,您请坐。”

  只见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留着两撇油光水滑鼠须的中年男子,慢悠悠地从一顶由两人抬着的柳木藤椅上下来。

  他先是示意手下将藤椅放到一旁,然后好整以暇地“唰”一声甩开手中一柄白纸扇,装模作样地扇动了两下,这才拿腔拿调地开口。

  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拔高的虚假慈和:

  “诸位乡亲。

  “北地大旱,赤地千里,我知道大家逃难至此不易!

  “我巨鲸帮世代受朝廷恩典,为朝廷镇守青阳湖,今日特此设棚施粥,分文不取,只为结个善缘,聊表心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眼前面黄肌瘦的流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继续高声道:

  “眼下青阳湖的鲢鱼,鲤鱼正是肥美丰收时节,亟需大量人手帮忙捕捞。

  “我巨鲸帮广开善门,哪个愿意去的,吃住全包!而且,每月额外发放三钱碎银作为工钱!”

  这番话,对于这些早已饿怕穷疯了的流民来说,无疑是仙音入耳。

  能吃饱,还有实实在在的银子拿,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怪不得青阳府是鱼米之乡,这次真是来对了。

  无数流民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去,生怕晚了就没了名额。场面一时混乱不堪,不知多少只鞋被踩掉。

  原本端着破瓷碗的小芷若,听到“吃饱”、“有银子”,小脸上也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下意识地就想跟着人流往前走。

  然而,李氏却不知从哪生出一股力气,死死地攥住了女儿的手腕,枯瘦的手背上青筋都凸了起来,眼神中满是警惕。

  小芷若被娘亲抓得生疼,不解又委屈地回头看向楚清棠,小声道:

  “仙子姐姐,我娘她不让我去……”

  李氏嘴唇哆嗦,声音压得极低,对李易和楚清棠颤声道:“不能去。仙长,这些帮会人的话一个字都不能信。

  “那粥喝了,就得跟他们上船。

  “但是从来都没见去的人回来过,一个都没有。”

  李易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不过他稍稍转念一想,这李氏谈吐清晰有条理,还能为女儿取下“芷若”这般风雅别致的名字,显然并非目不识丁的寻常村妇。

  而是个识文断字、颇有见识的女子。

  说不定还是北地某个家道中落,流离至此的殷实人家出身,其眼界与认知,自然远非那些终日埋头田垄,只为温饱挣扎的普通妇人所能比拟。

  至于这什么所谓巨鲸帮的帮会,平日里横行乡里,对地皮都恨不得刮下三尺,敲骨吸髓乃是常态,哪会真的突发什么善心,前来施粥济民?

  这其中必然另有图谋。

  青阳湖烟波浩渺,面积广袤达三千里之阔,被整整一府十三县的土地环绕其间。

  巨鲸帮的势力范围恐怕远不止于青阳府城一地,他们既然能在此处招揽流民,自然也可能在周边其它县城有所动作。

  或许这李氏便是在流亡途中,从其它县城听来了某些关于此帮的风声或蹊跷之事。

  想到这里,李易目光锐利地朝周围扫视了一圈。

  果然,他注意到人群中并非所有人都被那“三钱碎银”冲昏头脑。

  一些看起来同样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残留着几分警惕和清醒的流民,正偷偷地往后缩,试图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之后。

  甚至还有几个胆大的,似乎察觉到了李易和楚清棠的不凡,正小心翼翼地朝着他们这边挪动脚步,仿佛在寻求庇护。

  “易哥哥。”

  楚清棠忽然轻笑一声,美眸落在了那鼠须中年坐过的藤椅上:

  “我看那人坐的藤椅倒是不错,看着还算结实舒适,正好让李娘子坐下歇息。

  “不如跟他们商量一声,让他们出把子气力,帮忙抬去客栈?”

  李易闻言莞尔。

  他岂会听不出楚清棠这话语中隐含的意味?

  分明是看不惯巨鲸帮欺哄流民的做派,想找个由头出手教训一下。

  不过,楚清棠心思细腻,玩笑过后立刻想到了关键问题,秀眉微蹙道:

  “不妥。

  “我们若是出手教训了他们,固然痛快,可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的。

  “李娘子母女二人孤苦无依,若是因此被这些地头蛇记恨上,日后我们走了,她们必定会遭到报复清算,反而是害了她们。”

  她沉吟片刻,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易哥哥,不如你直接用青灵舟载她娘俩,直接飞去你族人的府邸安置?

  “反正李家是青阳府几百年士绅豪族,也不缺两个吃饭的人。”

  李易点点头,觉得此法最为妥当,正待从袖中祭出青灵舟。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两个负责维持秩序、眼神凶悍的巨鲸帮壮汉,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然看到虽然瘦弱却眉清目秀的小芷若,两人眼中登时冒出贪婪的光芒。

  相视一眼,其中一人低声道:“嘿!狗哥你看,这儿有个女娃子。

  “虽然瘦了点,但这骨相,这年纪,不正是帮主一直叮嘱要找的‘试药童子’吗?

  “抓回去献给帮主,定然是大功一件。”

  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带出不怀好意的阴笑,径直就朝着小芷若大步走来,伸出粗糙的大手便要抓人。

  竟完全无视站在芷若身旁,气质卓然的李易与楚清棠。

  “你们要带她去哪里?”

  楚清棠俏脸瞬间寒霜密布,莲步轻移,悄无声息地便挡在了芷若身前,声音冰冷如刀。

  直到这时,这两个帮众才刚刚注意到楚清棠与李易的存在。

  两人目光一触及他们身上那流光溢彩、绝非凡品的法衣,再感受到那股子出尘脱俗,不似人间烟火的气质。

  尤其是对上李易那淡漠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神,气势顿时矮了半截,连说话都变得结巴起来:

  “我们……

  “我们是看这女娃可怜,想带她回帮中药堂,做个洒扫庭除的丫鬟。

  “这等大灾之年,好歹有口饭吃。”

  这番说辞,连他们自己都说得心虚气短。

  “哼!”

  回答他们的,是楚清棠一声蕴含怒意的冷哼。

  只见一道璀璨夺目的金光自她袖中飞出。

  那两名帮众只觉眼前金光一闪,随即心口一凉,两人甚至连惨叫都未能发出一声,便扑通两声,直挺挺地摔倒在地。

  心窝处,各多了一个汩汩冒血的窟窿,已然气绝身亡。

  此时,才得以看清,这金光竟是一柄剑身盘踞蛟龙虚影的灵剑散出的。

  剑刃滴血,金光刺目。

  这一幕,正好被不远处摇着扇子监督施粥的“七爷”模模糊糊看了一眼。

首节 上一节 324/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