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则是这项“发明”的第一批,也可能是唯一一批受益者。
他们与陆远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球员与教练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签下了魔鬼契约的共生关系。
他们享受了这禁忌的果实,那么从今往后,他们就必须成为这个秘密最忠诚的守护者。
他们的忠诚,在这一刻,被彻底焊死。
陆远看着他们,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的脸色略微有些苍白,显然,启动和维持这场“治疗”,对他来说也并非毫无消耗。他脑海里,那个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早已结束。
【神级道具“时光之泉”已使用完毕。】
【效果已成功施加于目标。】
【球员身体状态已重置至其个人生涯巅峰节点。】
【道具已消耗,相关因果律已由“生命摇篮”疗法程序进行伪装和抹除。】
【祝你好运,宿主。去创造那段只属于你的疯狂史诗。】
成了。
陆远压下内心的激荡,看着眼前这十一个眼神中充满了狂热、敬畏与绝对信服的弟子们。
“很好。”他开口,打破了这片狂喜的寂静。
“既然你们的身体,已经回到了它们该有的状态,那么从明天开始……”
他转身,走出了这个纯白的房间,回到了那个他们待了一个月的篮球场。
他从器材室里,拿出了一个月以来,第一颗真正的篮球。
他将球,随手扔给了麦迪。
麦迪下意识地接住,那熟悉的、完美的触感和掌控力,让他嘴角的弧度不自觉地疯狂上扬。
陆远看着所有人。
“我们开始练球。”
“我们这支球队的战术只有一个:把球,给到你们任何一个人的手里。”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训练馆里回荡,如同惊雷。
“然后——”
“去摧毁一切。”
第406章 毁灭的交响曲
灯光下,训练馆的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从隔壁白色房间飘来的混合了草药与金属的奇特气味。
当那颗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普通的抛物线时,特雷西·麦克格雷迪下意识地伸出手,稳稳接住。
就在接住球的瞬间,一种触电般的熟悉感从指尖传遍全身。这并非源于球的皮质或气压,而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对这件武器的绝对掌控感。他的手指、手掌、手腕乃至整个小臂,都仿佛被瞬间激活了出厂时的最佳设置。
篮球在掌心微微一转,那种人球合一的黏合感,那种随心所欲的控制力,他已经整整十年没有体验过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背部没有任何不适,膝盖也毫无酸痛。他的身体就像一架加满了航空燃料、更换了全新引擎的顶级战斗机,蓄势待发,只等着升空的指令。
他抬起头,那双总是显得有些慵懒的眼睛里,此刻燃烧着熊熊火焰。
不只是他,馆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巨变。
文斯·卡特在原地轻轻纵跳,落地时悄然无声,他感觉自己脚下踩着的不是坚硬的地板,而是两块蓄满了能量的弹簧。阿伦·艾弗森将手指关节捏得嘎嘣作响,那些曾被医生断言将伴随他终生的、遍布全身的伤病,此刻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身体轻盈得像一片羽毛,内里却蕴藏着火山爆发般的恐怖力量。本·华莱士那身曾被岁月和伤病侵蚀的肌肉,如今像花岗岩一样坚不可摧。
他们彼此对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同样的狂喜,以及对那个站在场边、神情平静的年轻教练近乎于崇拜的敬畏。
“我们开始练球。”陆远的声音打破了这份狂喜,平静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我们这支球队的战术只有一个:把球,给到你们任何一个人的手里。然后,去摧毁一切。”
这番话若被外人听到,无疑是嚣张到了极点,这是对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公然渺视,是对团队配合精神的无情侮辱。然而,从陆远的口中说出,在这十一个刚刚重获新生的传奇耳中,却像是一道不容置疑的神谕。
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磨合。这个深藏于他们之间的秘密,远比他们身体上的返老还童更加惊世骇俗。
陆远看着他们,目光在每个人脸上缓缓扫过,最终说出了一个词,一个在当年NCAA如同梦魇一般的战术名词。
“Blue Devil Horns '96.”(蓝色恶魔牛角,96版)
这个词仿佛一把神秘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这十一个传奇脑海深处一道尘封已久的大门。
他们的眼神在顷刻间发生了变化,那种属于NBA成名巨星的骄傲与气场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纯粹、更加饥渴、也更加凶狠的气质。
那是属于大学球员的眼神,是那群在NCAA赛场上创造了四年全胜神话的杜克大学蓝色恶魔队员的眼神。
麦迪的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艾弗森的脸上则露出了一个充满挑衅的笑容,皮尔斯更是直接点了点头,开始移动脚步,走向他当年最熟悉的位置。
内线的本·华莱士与埃尔顿·布兰德,这两位巨兽般的球员如同两座移动的山峰,一左一右,沉稳地走向罚球线两侧的肘区。
这一切的发生,不需要任何言语沟通,不需要任何战术板的指示,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的交流。
他们的身体、他们的肌肉、他们的篮球灵魂,都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战术。
因为这是陆远教练在为他们这支拥有超级得分点的球队,量身打造的最无解的起手式。
“开始。”
随着陆远的声音落下,阿伦·艾弗森在弧顶开始了运球。
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砰,砰,砰,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让整个训练馆的空气都为之震动。
他的身体微微下沉,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无所不能的“答案”,要开始答题了。
他的右侧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左侧是保罗·皮尔斯。
三个拥有历史级别单打能力的球员同时摆出了进攻姿态,这对任何防守体系来说都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大本沉着地走上前,为艾弗森设置了一个坚如磐石的掩护。
那不是NBA比赛中常见的象征性接触,而是杜克式的、足以将防守者撞得骨头生疼的一堵真正的墙。
艾弗森借着掩护向左侧突破,他的第一步快得无法用语言形容,仿佛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空气。
负责模拟防守他的杰森·特里只觉得眼前一花,人就已经消失在了身侧,他甚至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
但这还不是战术的终点。
就在艾弗森突破的瞬间,另一侧的布兰德也动了,他为麦迪做了一个精准的无球掩护。
麦迪心领神会,没有丝毫犹豫,利用掩护直插篮下。
艾弗森的传球恰在此时送到,那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滚球,篮球仿佛拥有生命一般,紧贴着地板,穿过了所有可能被拦截的路线,精准地来到了麦迪的手中。
麦迪接球,合球,起跳。他的身体在空中舒展开来,展现出一种极致的充满暴力美学的姿态。
他仿佛挣脱了地心引力,轻松地在空中滑翔,高高举起篮球,越过篮筐,然后重重砸下!
哐——!
整个篮架都在发出痛苦的呻吟,巨大的轰鸣声在训练馆内久久回荡。
麦迪稳稳落地,他抬头看了一眼那个还在摇晃的篮筐,又下意识地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终于发自内心地笑了。
艾弗森走过来,与他轻轻击掌。
“特雷西,你的弹跳,好像比在杜克的时候还高了。”
“阿伦,你的传球,还是那么骚。”
皮尔斯也走了过来,他看着场边的陆远,眼神里充满了感慨:“教练,这个战术……我们有十年没跑过了吧。”
陆远平静地点了点头:“但你们的身体还记得。”
是的,他们的身体还记得,他们的肌肉形成了深刻的记忆。
这十一个人,根本不是什么临时拼凑的“复仇者联盟”,他们是师出同门、是这个世界上配合最默契的一个真正的整体。
他们是杜克大学的幽灵,是那支曾在NCAA赛场上让所有对手闻风丧胆的不败之师。
现在,这些幽灵,在他们昔日领袖的召唤下,于夏洛特这座小城,重临人间。
训练在狂热而有序的氛围中继续。场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焦躁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以及一种重归故里的亲切感。他们开始演练那些只属于杜克大学的、由陆远独创的战术体系。
“死亡摇摆'98!”
陆远喊出了第二个战术代号。这一次,是专为理查德·汉密尔顿与沃利·斯泽比亚克这对射手组合设计的。
瞬间,大本与布兰德这两台内线发动机开始在禁区内外疯狂地进行无球掩护,为外线的队友们持续不断地创造着投篮空间。
“面具侠”汉密尔顿开始了他标志性的、永不疲倦的跑动。
他的跑位路线如同鬼魅,让防守者永远无法预判他会从哪个方向出现,又将在哪个位置接球。神射手斯泽比亚克则在外线灵活游弋,像一个随时准备扣动扳机的狙击手。控球大师安德烈·米勒冷静地观察着场上的一切,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总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找到最佳的出球路线。
球,到了汉密尔顿手上。他在高速跑动中接球,身体甚至没有丝毫调整,便直接跳投出手。斯泽比亚克模拟的飞身扑防已尽全力,指尖几乎碰到了篮球,但还是慢了零点一秒。
唰。
篮球空心入网,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理查德,”米勒笑着说,“你的体力,好像回到了大二那年。”
汉密尔顿摘下他习惯性戴上的透明面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回应道:“不,安德烈。是你的传球,让我跑得更舒服了。”
站在场边的肖恩·马里昂,那个被誉为“骇客”的全能战士,也看得一脸兴奋。他的投篮姿势虽然怪异,但在陆远的体系里,他那无所不能的身手是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他能防守从一号位到四号位的任何球员,能拼抢篮板,能发动快攻,能在球队需要他出现的任何地方出现。
这些战术,这些配合,是他们之间共同的语言,是他们最深的羁绊。
休息时间,所有人都像当年在杜克大学的更衣室里一样,自然而然地围坐在陆远的身边。
杰森·特里,这位充满活力的“喷气机”,终于忍不住开口:“教练,我到现在都觉得像在做梦。我们真的……都回来了。”
他的话,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陆远看着这些他一手带出来的弟子,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属于年轻人的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十八九岁的年纪。“我召集你们来,不仅仅是因为你们需要一个机会,”他的声音很平静,“更是因为,只有你们,能理解我将要做什么。也只有我们这个组合,才能实现那个目标。”
他说的,是双重含义。只有他们这些亲身体验过“杜克奇迹”的人,才能在身体恢复巅峰后立刻无缝衔接,形成恐怖的战斗力;也只有他们这些见证过陆远当年种种“不可思议”之处的人,才能在面对“禁忌疗法”这种超现实事件时,保持绝对的信任与忠诚。
保罗·皮尔斯长舒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悠远起来:“说实话,教练,当年在杜克,我们就觉得你不对劲。”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麦迪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没错。我记得很清楚,大一那年你教我干拔跳投,没有讲任何发力技巧,只是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看一段你自己投篮的录像。然后你告诉我,‘忘记你的肌肉,让你的身体去模仿画面’。结果只用了一个下午,我就掌握了那种感觉。那种教学方式,根本不是当时任何教练会教的。”
艾弗森也陷入了回忆,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还有我。你教我Crossover,别的教练都强调要降重心,要用肩膀去做假动作。但你却告诉我,‘阿伦,你的武器不是假动作,是节奏。用你的节奏去欺骗全世界’。是你让我真正明白了,我的天赋应该如何去运用。”
“还有我,”大本瓮声瓮气地补充道,“我那时候除了有一身力气和会抢篮板外,什么都不会。是你告诉我,‘本,你不需要会得分。你只需要成为禁区里所有人的噩梦,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战术’。”
这些话语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们想起了更多当年的细节:陆远教练总能拿出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训练方法,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最微小的技术缺陷,他设计的那些战术理念,更是领先了当时整个篮球世界至少十年。
在他们还是年轻球员的时候,他们只是单纯地觉得教练很神奇、很厉害。如今,当他们经历了NBA的浮沉,见识了世界的广阔,再回过头去看待当年的一切,才终于意识到那并非简单的神奇。
那是一种……超越了时代认知的、碾压式的强大。
当年的“杜克奇迹”,与今天的“返老还童”,其本质上是同一种力量的展现。
埃尔顿·布兰德,这位球风扎实的状元秀,为这场讨论做出了总结:“所以,教练。当年你带领我们创造了奇迹。现在,你只是把当年的我们,又重新带了回来。”
“是的,”陆远点头确认,“我们要做的,只是重复一遍当年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的舞台是NBA,对手是全世界。”
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复仇,这是一场跨越了时空的师门重聚,是一场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最疯狂的回归。他们是陆远的弟子,这个秘密,是他们共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