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天工:开局执教答案 第503节

  那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于现在的姚明来说毫无意义。

  他只是走到门口,在手已经搭上门把准备离开的时候回过头。

  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如同在训练场上发布最后一道战术命令的语气,对病床上的姚明清晰地说道。

  “从现在开始,忘掉NBA,忘掉华盛顿奇才,忘掉你的顶薪合同,忘掉那该死的总冠军。”

  “你接下来的任务只有一个。”

  “好好养伤,听医生的话,像个小学生一样去完成你康复训练的每一个步骤。”

  “先学会怎么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重新走路。”

  “等你什么时候,能不靠任何人的搀扶,不靠任何拐杖,自己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们再来谈后面的事。”

  说完,他拉开门,没有丝毫的停留,干脆利落地走了出去。

  将姚明一个人愣愣地留在了那间,安静得只剩下自己心跳声的病房里。

  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

  但这一次安静的感觉和陆远来之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空气中不再是那种令人窒息的,粘稠的绝望和死寂。

  而是多了一丝微弱的,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比清晰的——

  叫做“希望”的东西。

  姚明缓缓转过头,看着自己那条被金属支架固定得像一根丑陋木棍的左腿。

  他看着它。

  眼神里不再是之前的恐惧和厌恶。

  而是一种像是在审视一个最顽固的对手,一个即将要被自己一点一点击溃并且彻底征服的敌人的那种专注冷静。

  他知道,一场新的,比奥运决赛更加艰难、更加枯燥也更加漫长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而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352章 德里克·罗斯、史蒂芬·库里、拉里·布朗和克里斯·科汗

  因为陆远的存在,这个时空的NBA,早已变得截然不同。

  最显著的改变,就发生在几个月前的NBA选秀大会上。

  那一年,在他的远程遥控和战术指导下,两个他从高中时期就开始亲自雕琢的年轻人,在杜克大学组成了震惊全美的后场“风暴组合”。

  他们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NCAA决赛的舞台上,击败了拥有凯文·乐福和拉塞尔·威斯布鲁克的UCLA,赢得了全国总冠军。

  德里克·罗斯,那个被他从芝加哥贫民窟里挖掘出来的天之骄子,拥有着超越时代认知的恐怖身体天赋。

  他的突破快如闪电,变向不减速,起跳高度惊人,仿佛一头挣脱了所有束缚的猛兽。

  在陆远的精心调教下,他那曾经被人诟病的投篮选择和组织视野,都有了质的飞跃。他众望所归地当选了NCAA的MOP。

  史蒂芬·库里,那个身体瘦弱的孩子,则在杜克化身为一柄最致命的,划破天际的利刃。

  他的三分球精准得如同手术刀,射程覆盖整个半场。

  他不知疲倦的无球跑位,和与罗斯之间那心有灵犀的传切配合,成为了所有对手的噩梦。

  这两个风格迥异却又完美互补的天才,联手宣布参加同一年NBA选秀。

  选秀大会当晚,手握状元签的金州勇士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在大卫·斯特恩念出名字前,就已经将一顶印有勇士队LOGO的帽子,戴在了德里克·罗斯的头上。

  全场欢呼雷动。

  所有人都认为,这位身体素质爆炸的超级后卫,将成为奥克兰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带领那支常年沉沦的球队走向复兴。

  然而,库里的命运,却要坎坷得多。

  尽管有着NCAA冠军的光环和“陆氏门徒”的身份加成,但他的选秀行情依旧不被看好。

  几乎所有的球探报告,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论调:身体瘦弱,对抗能力堪忧,臂展平平,防守是巨大的漏洞,除了那一手神乎其神的三分球,他几乎一无是处。

  他的上限,被普遍定义为一个功能单一的角色球员,一个板凳席上的微波炉。

  当选秀大会进行到第七顺位、第八顺位时,库里坐在小绿屋里,脸上的微笑已经变得越来越勉强。

  摄像机镜头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他,捕捉着他那份显而易见的失落和紧张。

  最终,在第九顺位,他的名字终于被念了出来。

  “2008年NBA选秀,第九顺位,夏洛特山猫队选择……来自杜克大学的,史蒂芬·库里。”

  这个结果,虽然不太好,但也不算太坏。

  山猫队的老板是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而当时的主教练萨姆·文森特,是一个崇尚进攻,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教练。

  所有人都觉得,库里或许能在这里,获得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

  可谁也没想到,命运的玩笑,才刚刚开始。

  新赛季开始前,山猫队因为糟糕的季前赛战绩,闪电般地解雇了主教练萨姆·文森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整个联盟都为之震动的名字。

  拉里·布朗。

  那个永远一丝不苟,头发梳得锃亮,表情严肃得像是要去参加葬礼的学院派老帅,在迈克尔·乔丹的力邀之下,接过了山猫队的教鞭。

  这个消息一出,几乎所有圈内人都知道,史蒂芬·库里在夏洛特的未来,已经提前画上了句号。

  全世界都知道,陆远和拉里·布朗是死敌。

  现在,这个老顽固,成了他最看重的弟子之一,史蒂芬·库里的顶头上司。

  后果立竿见影。

  拉斯维加斯的夏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金钱、欲望和中央空调冷气的独特味道。

  考克斯球馆内,灯火通明,却掩盖不住场馆本身的陈旧。

  这里是NBA夏季联赛的举办地,一个属于新秀、落选者和边缘球员的试炼场。

  他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像一群渴望被国王注意到的角斗士,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拼命厮杀。

  史蒂芬·库里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不是因为维加斯的燥热,也不是因为球场上高强度的对抗。

  那种窒息感,源自于场边那个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Polo衫,双臂环抱胸前,表情严肃得仿佛在审判异教徒的男人。

  拉里·布朗。

  夏洛特山猫队的新任主教练,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主宰者。

  此刻,球正掌控在库里手中。

  他通过一个灵巧的背后运球晃开了防守人半个身位,眼角的余光已经瞥见队友正在另一侧借掩护跑出空位。

  这是一个教科书般的进攻发起机会,一个他在杜克大学演练了成千上万次的战术选择。

  他的大脑和身体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手腕只须轻轻一抖,篮球就能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送到奥古斯丁最舒服的接球位置。

  然而,他不敢。

  他的动作在最后一刻僵住了。

  因为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场边那道冰冷、锐利的目光,像一把手术刀,正紧紧地钉在他的身上。

  “站住!谁让你突破的?”

  果不其然,拉里·布朗的咆哮声如期而至,穿透了球鞋磨擦地板的吱吱声和观众席上零星的交谈声,清晰地回响在球馆上空。

  那声音里不带任何战术指导的意味,只有纯粹的、不容置疑的斥责。

  库里浑身一激灵,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将球传给了离自己最近的球员,然后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跑向了球场右侧的底角。

  他站在那里,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地喘着气。

  汗水顺着他依旧显得有些稚嫩的脸颊滑落,滴在地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他看着队友们在场上进行着笨拙而低效的单打,篮球在几个人手中传来传去,最终以一记仓促的、偏得离谱的跳投告终。

  篮板被对手轻松摘下,对方迅速发动快攻,轻松得分。

  “史蒂芬!”布朗的怒吼再次响起,这一次,他甚至直接走到了技术台前,“你在场上散步吗?为什么不回防?!”

  库里茫然地抬起头。

  他刚刚明明是第一个退回半场的球员,只是因为对方的快攻速度太快,他才没来得及找到自己的防守人。

  但这些解释,在拉里·布朗面前,是苍白而无力的。

  技术台的红灯亮起,蜂鸣器发出刺耳的声音。

  库里被换下了。

  他仅仅上场了三分二十秒,数据是零出手,一次助攻失误(因为他被迫停下了那个本该是助攻的传球),以及一次被主教练记在心里的“防守不力”。

  他低着头,默默地走下场,将毛巾盖在头上,把自己埋进无尽的黑暗和困惑里。

  他能感觉到周围队友们投来的同情目光,也能听到身后观众席上一些球探和记者们压低声音的议论。

  “看到了吗?拉里·布朗根本不信任他。”

  “身体太弱了,防守端就是个提款机,布朗怎么可能用他?”

  “可惜了那一手三分,但在布朗的体系里,他可能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我早就说过,他的上限就是个角色球员,现在看来,可能连轮换都进不去。”

  这些声音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进他的心里。

  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那套被誉为“风暴体系”的进攻战术,是老K教练亲自为他和德里克·罗斯量身打造的。

  那行云流水的传切配合,那永不停歇的无球跑位,那利用精准投射为队友拉开空间的理念,是他们击败拥有乐福和威斯布鲁克的UCLA,捧起NCAA总冠军奖杯的制胜法宝。

  在杜克,老K教练将这套陆远留下的战术奉为圭臬,并鼓励他大胆地去投,去跑,去用他的篮球智商来阅读比赛。

  可为什么到了这里,到了NBA,到了这位名人堂教练麾下,这一切都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他想不通。

  他只知道,篮球,这项他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热爱的运动,第一次让他感到了如此的陌生和冰冷。

  他想起了几天前,当他得知萨姆·文森特教练被解雇,拉里·布朗将成为新任主帅时,他第一时间打给了远在中国的陆远。

  电话那头,陆远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

  “我知道了。”

  “教练,我……我该怎么办?”库里当时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安。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陆远缓缓地说道:“史蒂芬,记住,一个伟大的球员,可以适应任何体系。但一个真正伟大的教练,会懂得如何使用他手中的武器。如果他不懂,那不是你的问题。”

  “可是……”

  “做好你该做的。努力训练,服从安排。剩下的,交给我。”

首节 上一节 503/6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