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天工:开局执教答案 第458节

第338章 只有让他们折服

  没有私人飞机,没有专人陪同,陆远就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黑色T恤,背着一个简单的双肩包,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检票,上车。

  他买的是一张软卧票。

  同包厢的是三个去南京出差的中年男人,他们正眉飞色舞地讨论着股票和房价,没有人认出这个安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站台风景的年轻人,就是此刻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陆远喜欢这种感觉。

  他喜欢这种混迹于人间烟火中的匿名感。

  这能让他从那些宏大的叙事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抽离出来,让他的大脑保持绝对的冷静和清醒。

  火车缓缓开动,窗外的北京城,连同那些喧嚣和光环,被一点点地甩在了身后。

  他的目的地,是江苏,是广东,是山东……是那些在中国篮球版图上,刻下了无数光荣与梦想的传统大省。

  “燎原计划”的发布会,只是一个开始,是一场华丽的,为了争取资源和权力的,必要的表演。

  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刚刚打响。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包厢里的鼾声此起彼伏,陆远却毫无睡意。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派克钢笔。

  笔记本的封面上,用遒劲的字体写着四个字——“燎原计划”。

  他翻开第一页。

  上面不是什么宏伟的蓝图和战略,而是一个个的名字。

  “胡卫东,江苏南钢俱乐部,主教练。”

  “李春江,广东宏远俱乐部,主教练。”

  “巩晓彬,山东黄金俱乐部,主教练。”

  “阿的江,八一男篮俱乐部,主教练。”

  “郭士强,辽宁男篮俱乐部,主教练。”

  “蒋兴权,浙江男篮俱乐部,主教练。”

  “闵鹿蕾,BJ首钢俱乐部,主教练。”

  ……

  这些名字,在2007年的中国篮球界,每一个都如雷灌耳。

  他们是94黄金一代的旗帜,是中国篮球曾经的骄傲。如今,他们脱下战袍,拿起教鞭,成为了各自省队和俱乐部的绝对核心。

  陆远很清楚,他的“燎原计划”,要想真正地在中国这片复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光有钱,光有总局的尚方宝剑,是远远不够的。

  他必须搞定这些人。

  这些执掌着地方篮球命脉的“诸侯”。

  他们手握着各自省内最优秀的人才资源,掌控着最完善的基层体校网络。

  他们的支持与否,直接决定了这个计划的生死。

  而搞定他们,绝非易事。

  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个个都脾气火爆,桀骜不驯。

  他们有自己的山头,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逻辑。

  你想让他们乖乖听话,把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苗子,交给你这个“空降”来的中央大员?

  门都没有。

  用权力去压他们?那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

  用金钱去诱惑他们?他们或许会动心,但你永远无法买到他们真正的尊重和信任。

  陆远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策略。

  只有两个字——“折服”。

  你必须在他们最引以为傲的领域,用他们最信服的方式,把他们彻底打服。

  让他们从心底里承认,你,比他们强。你走的这条路,比他们现在走的路,更正确。

  火车抵达南京站的时候,是个阴雨绵绵的清晨。

  陆远没有惊动任何人,自己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JS省体育局训练中心。

  南钢俱乐部的训练馆里,此刻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跑起来!都他妈没吃饭吗!脚步跟上!”

  一声暴躁的怒吼,响彻整个球馆。

  一个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身材微微有些发福,但眼神依旧锐利如刀的中年男人,正叉着腰,对着场上跑战术的队员们破口大骂。

  他就是胡卫东。

  曾经的“中国乔丹”,亚洲最顶尖的得分后卫。

  他的背后运球,他的干拔跳投,是整整一代中国球迷的青春记忆。

  此刻的他,脸上写满了恨铁不成钢的焦躁。

  “停!”他吹响了哨子,把球狠狠地砸在地上,“打的什么玩意儿!传球像甩炸弹,跑位像没头苍蝇!就你们这个状态,下赛季准备去保级吗?”

  队员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时,训练馆的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

  陆远就那么安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场上的一切,没有说话。

  胡卫东骂得正上头,一转眼,瞥见了门口的陆远。他愣了一下,随即眉头就皱了起来。

  他当然认识陆远。电视上,报纸上,这几天到处都是这个年轻人的新闻。辞掉NBA主教练,回来搞什么“燎原计划”,动静搞得比天还大。

  说实话,胡卫东心里,对这个年轻人,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在他看来,陆远不过是运气好,在国外镀了层金,会讲几句鸟语,懂得怎么忽悠美国人罢了。

  搞篮球?尤其是搞中国的篮球?他一个连CBA都没打过的毛头小子,懂个屁!

  “你谁啊?找谁?”胡卫东的语气很不客气,带着一种老江湖对“外来户”天然的排斥。

  “胡指导,你好。”陆远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我叫陆远。来拜访一下你。”

  “拜访我?”胡卫东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哼了一声,“我跟你不熟。我们这儿正训练呢,没空接待什么大领导。你要是篮协派来视察的,出门左转,办公室在那边。”

  这明显就是逐客令了。

  队员们也都好奇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陆远,居然会吃胡指导的闭门羹。

  陆远却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

  他只是笑了笑,目光落在了场上一个身材瘦高,但对抗能力明显不足的年轻后卫身上。

  “胡指导,你这个队员,叫张成是吧?”陆远开口了。

  胡卫东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陆远居然能叫出自己队里一个边缘球员的名字。

  “是又怎么样?”

  “我看他刚才跑战术,连续三次,在借掩护之后,选择的是往弱侧走,然后急停跳投。”陆远缓缓说道,“但是他的核心力量不足,导致他急停那一下,身体是歪的,出手点很不稳定。所以三次出手,全部偏出了篮筐。”

  胡卫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陆远说的,正是他刚才想骂,但还没来得及骂出口的话。这小子,眼睛还挺毒。

  “这孩子,优点是手感柔和,有投篮天赋。缺点是对抗差,处理球犹豫。”陆远继续说道,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球探,“你让他打二号位,其实是扬短避长。因为在CBA的强度下,他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无球跑动和接球投篮这一套复杂的动作。”

  “那你说,该怎么用?”胡卫东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考究的意味。

  “改打一号位。”陆远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号位?”胡卫东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他连运球过半场都费劲,打一号位?你开什么玩笑!”

  “我没开玩笑。”陆远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他的问题不是运球技术,而是运球的节奏感。他习惯了用一种频率去运球,一旦遇到紧逼,就容易掉球。你需要做的,不是让他去练什么花里胡哨的交叉步,而是让他对着节拍器,练最基本的高低运球和体前变向。每天一个小时,一个月后,他的控球就会有质的飞跃。”

  “至于组织能力,那更是可以培养的。让他每天看两个小时的比赛录像,不是看乔丹科比,是看斯托克顿和基德。让他去分析,这两种历史级别的控卫,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传球,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自己攻。把他们的决策模式,刻进脑子里。”

  “给他半年的时间,他或许成不了顶级控卫。但绝对会比他现在打二号位,更有前途。”

  陆远一番话说完,整个训练馆,鸦雀无声。

  胡卫东彻底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陆远,眼神里充满了震惊。

  因为陆远说的这一套,太专业了,太细致了,太他妈的……有道理了!

  这套训练方法,他闻所未闻。什么对着节拍器练运球,什么分析决策模式。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过往的执教经验和认知范畴。

  这是一种更科学,更系统,更现代的篮球理念。

  他原本以为陆远只是个会说漂亮话的理论派,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只是看了几分钟的训练,就能对一个球员,做出如此精准的诊断,并开出如此详细的“药方”。

  这种功力,太可怕了。

  “你……”胡卫东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那股桀骜不驯的劲儿,不知不觉间,已经泄了一大半。

  “胡指导,我今天来,不是以什么‘领导’的身份。”陆远看着他,语气变得真诚起来,“我是作为一个篮球教练,来和您这位前辈,探讨一下,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

  “我知道,‘燎原计划’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空,很大。但落到实处,其实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些东西。”

  “我们会给每个有潜力的孩子,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成长档案。我们会用最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他们的优缺点。我们会为他们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精确到每天练什么,练多久,怎么练。”

  “我们会请来最好的营养师,告诉他们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会请来最好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我们甚至会请来最好的语言老师,从十二三岁开始,就让他们接触英语。这样,当他们未来有机会去美国的时候,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毁掉自己的前程。”

  陆远每说一句,胡卫东的脸色,就变幻一分。

  从最初的不屑,到震惊,到思索,再到最后的……动容。

  他想起了自己。

  想起了当年,自己是何等的天赋异禀,却因为训练不科学,落得一身伤病。

  想起了当年,国王队给了他一份合同,他却因为语言和文化的不适应,最终黯然回国。那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他想起了自己队里这些孩子。

  他们有天赋,有梦想,但他们得到的,却是自己这一套从苏联继承下来的,粗糙的,过时的训练方法。

  他每天对他们大吼大叫,逼着他们练体能,练力量。

  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只是在重复自己当年的老路。

  他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而现在,这个叫陆远的年轻人,把他心里所有想做,却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胡卫东沉默了很久。

首节 上一节 458/6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