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分装后,感觉东西也不是太多,偏偏一辆车又装不下。
但也只能这样,还有十六个人要坐车里。
众人上车后,两台拖拉机一前一后突突突地响着,顺着土路颠簸。
这是往回走的路段,返回四矿大桥后,拐向另一边的岔路。
开始的一段,是去云母四矿三号井的路段,那是经常有汽车往来的地方,两台拖拉机跑起来,后边都能扬起烟尘,等走完这段路,后面的土路就变得难走。
不少破路满是碎石,拖拉机上去都不停地打滑。
好在还有十多个汉子,帮忙推一下,勉强能上去。
折腾了一路,一直走到了天黑,直到前方再没有路,拖拉机都没法再走,才停下来。
彭援朝似乎对草原石人挺避讳,下车的时候,嘀咕了一句:“还好,没看到石人。”
到了这边沟谷里,已经是标准的林区,天没黑之前,放眼四顾,都是山峰林木,也只是偶尔有些光秃秃的石山和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间杂在群山中。
沿途风景挺好,但众人显然都没有多少心思观望,反而显得昏昏欲睡。
就在这些草地上,时不时就能看到上面坐落着的白色帐篷,那是牧民的居所,牛羊散落在草地上,慢悠悠地吃着草。
这边山里,其实是可可托海人心里原始且静谧的宝地,是夏牧场的所在地。
王佑平和那姓赵的拖拉机司机,担心晚上回去,路上车子难走,不好处理,两人放弃了连夜返回的想法,打算跟着周景明他们在山里待到天亮再回去。
还有个原因,就是担心路上遇到哈熊或是豺狗,应付不了。
植被变得茂盛,潜藏的来自动物的危险也更多。
一帮人都没闲心去搭帐篷,反正连着晴了多日,地面干燥,各自抱来自己的被褥,铺开就能睡。
但火堆却必须有一个,得防着野兽。
这种事情,周景明直接交给彭援朝和李国柱,他是实在困得受不了,胡乱吃了几口馕,在地上铺开被褥,裹着就睡。
大概也就是躺下,然后翻了个身,就睡着了。
他是被拖拉机发动的声音吵醒的,睁眼一看,太阳都已经升起来了,其余人也都醒了。
两个拖拉机司机朝着他走来,一伸手就知道是要结账走人。
周景明也不墨迹,掏出钱,各数了五张大团结给他们,又被两人一人要了一个馕,开着拖拉机就走了。
周景明也不耽搁:“都动起来,趁着天凉好赶路,咱们今天下午就能到,晚上能住进帐篷,吃上肉。”
李国柱扫视着周围,这地方,叹了口气:“周围全是山林,太偏了。以后柴油机用完,想去打柴油都难。”
周景明点了根烟抽着:“今年咱们先用人工提水干上一段时间,再把带来的柴油用完,也差不多到出山的时候了,其实,现在拖拉机能到这地方,真正需要人力搬运物资的路程,还没有去小半岛远,没什么好头疼的,也就是多出点运费而已。
而且,这边牧民更多,想吃肉,比小半岛那边容易。”
彭援朝则是看着周边山岭:“我怎么看都不觉得这边像是有金子的。”
周景明瞟了他一眼:“你是不相信我的选择?”
彭援朝连连摇头:“我的意思是说,要换成是我来到这地方,绝对不会想着到里面去找金苗。
山上林木太多,泥沙什么的,不容易冲到沟谷里,藏在山体里的岩金也不容易风化掉落……”
周景明笑问:“那你说,咱们在小半岛淘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两边的山坡都是冷杉林子,还有没岩金矿脉……”
彭援朝愣了一下:“从上游岩金矿脉中下来的。”
“所以啊,选的矿点跟河岸两边有没有岩金有什么关系,只要上游有岩金矿脉不就行了,本来咱们淘的就是砂金,是流水搬运淤积而成的砂金矿脉。”
周景明深吸一口气,遥遥看着远方山尖依旧被白雪覆盖的山峰:“阿尔泰山几十条岩金矿脉,有大半集中在阿勒泰到塔城这一线,这边的沟谷里边,不少都有砂金,那句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说法,并不夸张,只是金子多寡不同而已。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阿尔泰山处于中哈蒙俄四国交界,在咱们国家这边的,只是阿尔泰山的一小段,但就这一小段,不少如金、银之类的稀有矿物都非常多,可在别国的地段,要么没有,要么就是储量稀少,不具备开采价值。
老天都在佑护着咱们华夏。”
正说着话的时候,周景明突然感觉脚下的大地晃了一下,就连过了一夜,还因为被拖拉机颠簸折腾,显得无精打采的金旺,都一下子变得焦躁起来,转着脑袋乱叫。
“刚才是怎么回事?是地震吗?”
有人神色变得惊慌。
周景明赶忙出声安抚:“是地震,但别那么害怕,阿尔泰山本就处在地震频发的地段,偶尔震一下,又没多大震感,没必要大惊小怪。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三一年,也差不多是这时候,阿勒坦那边发生八级地震,直接形成长达一百七十多公里的地表破裂带,我干地质勘探的时候到过,那条破裂带,现在都还在。
也就是这边人烟稀少,没什么大的损失,这要是在城里,不知道会被毁坏成什么样,这可比唐山那次还猛。”
第131章 野心
众人把架子车摆弄好,将堆放在地上的物资分装在车里,又添加了不少周景明从铁买克买来的粮食、肉和菜蔬,分量更重了。
十六个人,五人负责一辆架子车,周景明自己背了一袋六十多斤的面粉,在前带路。
拖拉机没法行走,但却有崎岖的牧道穿行在山林、草地之间,对于架子车而言,其实比顺着沟谷河滩行走要容易得多,只是上坡要玩命地推,下坡要死命地拉着。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行人继续往山里穿行了大约二十里地的样子,终于在爬上一处山坳的时候,看到了下方的河谷。
河谷里,一条十多米宽的河流如银链般缠系在群山之中。
这里的山也不再是之前长满郁郁葱葱树木的林地,而是大片的荒草地,其中,一些高耸的山石间杂其中,有小片的冷杉林子,河岸两侧长着不少杨树。
更远处的群山则是又成了林地。
“快到地方了,休息一下!”
周景明掏出一包红莲烟,给众人传着散了一圈:“彭哥、李哥,你们猜猜看,咱们的矿点会是在什么地方?”
彭援朝和李国柱两人点了烟抽上,站起来朝着河谷打量。
看了好一会儿,彭援朝先说话:“金出阴坡,这条河是东西走向的,咱们现在在河谷北侧,矿点肯定在对面的南侧。
你选的矿点……那个小山坳,这形式有点像咱们之前淘金的小半岛,像伸出手来拦一下河道,那是个泥沙淤积的地方,应该就是那儿吧?”
彭援朝估摸着周景明问这话,说明淘金地点就在下方的河谷,也就从这段河谷里挑着一个他觉得最好的位置说出来。
他说的位置,是顺着河谷往上两百多米处的地方,那里有一条小山脊延伸下来,河流在山脊末梢出现了一个弯拐。
李国柱看了一阵:“我也觉得是援朝说的地方。”
周景明微微点点头:“那里要作为一个矿点,也确实没问题,但还不是最好的地方。”
“那是哪里?”
彭援朝和李国柱纷纷看向周景明。
其余人也都好奇地朝着周景明看来。
周景明指了指河谷上游五六百米的地方:“看到那座山没有?那就是你们经常所说的关门山,河谷里有杨树林遮挡,你们看不出具体情况。”
有不懂的淘金客就问了:“什么是关门山?”
反正是闲着,一些老辈淘金客传下来的看风水的经验,还是能说一说,至于太专业的,周景明估计,说出来,他们也听不懂。
跟他们讲自然重沙法?
跟他们讲工程重沙法?
还是讲地质地貌调查法,讲那些矿石成分,如何分析确定?
这里边涉及不少专业的词汇,周景明就即使想讲,都觉得解释起来很费劲。
反倒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那些经验更通俗易懂,他们也更感兴趣。
“这是老辈人根据地形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金苗地段的法子,通常都会说看‘三山’、‘四不露’……”
所谓三山,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
座山,就是河谷上游产金子的山体,也就是岩金矿脉所在的地方,它以高大和马牙石多为特征。
马牙石,也就是石英石的俗称。
老辈人认为,有座山在的河谷,形成砂金矿脉的可能性更大。
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的山体。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一条河水奔流下来,前方直来直去的河道被山体所挡,出现了弯拐,水流速度势必大幅减弱,河水里所携带的泥沙、砾石自然会因此沉积。
而关门山,则是河谷中的钳形山体。
这其实有点类似于迎门山。
只是,迎门山是直接阻断水流,出现大的河湾。
而关门山则是像张开的老虎钳,斜着咬进河道,像是要把河流给关上一样,形成一个V字形的大山坳,成就金子富集地。
通常情况下,在关门山的上方或是迎门山的前方河谷里,都是砂金的富集地段。
老辈人又把关门山和迎门山称做“不露嘴”和“不露口”。
这就不得不说到“四不露”了。
在老辈人的经验中,好的砂金富集地,讲究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全沟不露骨。
不露堵,指的是产金山够高大。
不露风,又称为不露腰,指的是产金砂的河谷两边,山势要比较高大,风好似刮不进去一样。
而不露骨,则是指河床底部的岩石不外露,表明河谷还在处于堆积阶段,有源源不断的含金泥沙在淤积。
不过,事情也没有绝对。
就像前段时间,山里下了大暴雨,涨了大洪水,河流下切的厉害,就有不少地方曾经淤积的泥沙被冲刷带走,露出了河床底部的岩石、石板。
但总有些地方,淤积的泥沙不容易被带走。
周景明一根烟抽完,也将这些老辈经验简单说了一遍,但就这点东西,对于彭援朝、李国柱、徐有良他们这样干过淘金有些时间的老客来说,挺好理解。
但对于今年才来淘金的新手,去的地方少,见的也少,听起来还是有些费劲。
“咱们这次的矿点,就在钳子形的山坳里,前几年来勘探的时候,发现坡地上有不少混杂砾石、泥沙的堆积层,估计千万年前,河水流经的河床位置挺高,但随着流水不断地侵蚀、下切,河床的位置降低了,淤积多年后,又再次出现下切。
最直观的就是前段时间的洪水,直接将河床下切一米多两米的深度,甚至有的地方,被下切了有三米。
或者也有地质运动的原因,让那里形成一台台像是台阶的阶地。
当然,也有的地方不明显,常年雨水冲刷,山上的泥石顺水下来,集中在阶地上,填补,形成了缓坡,长上野草、灌木,也就成了现在的草场,让阶地变得不太明显,总之,咱们这次取料运料,不用穿水裤下水了。”
周景明遥遥看着那矿点的位置:“不是我吹,我选的那个矿点,就即使有百来个人,也够干上一年。”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在想另一个来钱更快的路子。
现在淘金客还不算多,这位置也比较偏僻隐秘,很少有淘金客进入,所以还是原封不动的样子。
但很快,就应该会热闹起来。
越来越多的淘金客涌入河谷,那些已知的金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这就逼着不少淘金队伍在山里四处流窜,找寻金苗。
越来越多的河谷里,开始聚集起一群群的淘金客,一个个地窝子被挖掘出来。
哈熊沟里,很快也会热闹起来。
周景明之所以首选这个地方,那是因为上辈子从劳教农场出来,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个矿点,已经被人淘采一空了,河谷里一样人满为患。
这一路进山,哈熊沟里除了看到零散分布的几家牧民,淘金客却不见身影,那就说,自己来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