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许依琳!《如愿》......嗯?搭档是......宋黎阳?”
“宋黎阳?谁啊?不是陆士宁吗?新闻联播里不是拍到他也参加联排了吗?”
“对啊!之前所有爆料都说他俩合唱《如愿》啊!这怎么换人了?”
“宋黎阳......名字有点熟?哦!想起来了!《歌手》踢馆那个!唱粤语歌超有味道那个!”
“去搜了!唱功确实还可以!但为什么不是陆士宁?他写的歌他不唱?”
“难道陆士宁被刷了?不可能吧!新闻都报了!”
质疑和不解瞬间刷屏。毕竟《如愿》在过去一年的影响力堪称现象级,从官方场合到街头巷尾,从明星翻唱到美国犹他州儿童合唱团的天坛献唱,早已深入人心。
大家默认了创作者陆士宁与原唱许依琳在春晚舞台的“合璧”。
带着满腹狐疑,网友们的手指继续在长长的节目单上滑动。在冯智的小品后面发现了陆士宁,冯智可是国内现在红的发紫的喜剧演员啊,在他节目之后这是什么含金量。
“等等!快看!冯智的小品后面!”
“冯智?去年春晚可给我笑坏了。”
“歌曲《无名的人》,演唱:陆士宁。”
“就他一个人?!”
“独唱!还是冯智后面!陆士宁这排面!”
“《无名的人》?这名字......好奇死了!到底唱什么?”
比起其他节目动不动就是一堆名字,陆士宁这里的介绍就很简短。
“查无此人”的调侃变成了“神秘新歌”的期待,“为什么不是《如愿》”的疑问化作了对《无名的人》强烈的好奇。陆士宁的名字和这首未知的歌曲,瞬间冲上了热搜榜首,话题度甚至压过了许多老牌明星的节目。
尤其去年陆士宁给刘玉容写的新歌《是妈妈是女儿》,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今年陆士宁上春晚同样带来了一首完全没有听过的新歌,大家对这首歌也越来越好奇。
···
曲清宣城,路上的人行道也挂满了彩灯,年味十足。
陆家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客厅里人声鼎沸,比往年热闹了许多。陆妈脸上笑开了花,指挥着陆爸和临时“帮厨”的侄女陆丹丹,把一道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年菜端上那张特意换上的大圆桌。清蒸鲈鱼、红烧排骨、油焖大虾、八宝饭......放的满满当当。
陆爸看着这满满一桌子菜,忍不住咂舌。他起初觉得儿子不在家,就自家人简单吃顿年夜饭就好,架不住陆妈坚持:“宁宁上春晚!这是多大的喜事!家里冷冷清清像话吗?再说了,俊彦和俊才一家都来,人多才热闹!”陆妈嗓门洪亮,透着藏不住的骄傲和扬眉吐气。
大伯陆俊彦一家和小叔陆俊才一家确实都到了。陆俊彦坐在沙发上,和陆爸聊着天,话题却总是不自觉地拐到“宁宁现在出息了”、“上春晚可不容易”上,言语间满是感慨。而最让陆爸陆妈暗自惊讶的,是他们的大侄女陆丹丹。
去年陆丹丹考上大学,虽说是二本,也摆了升学宴。陆士宁当时实在抽不开身回去,便转了1000块钱红包过去。
大伯陆俊彦还特意打了个电话,语气倒也算客气,只说陆丹丹要去京城读书,让姐弟俩以后多联系。陆士宁应下了,心里却清楚,他和这位堂姐从小就不亲近,陆丹丹以前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可今天,陆丹丹像是换了个人。一进门就嘴甜地叫着“二叔二婶”,然后挽起袖子就进了厨房,又是帮忙洗菜切菜,又是抢着端盘子递碗,围着陆妈转前转后,脸上堆着热络又略显刻意的笑容,殷勤得让陆妈浑身不自在。
第122章 春晚开播
趁着陆丹丹去拿饮料的空档,陆妈用手肘碰了碰旁边的陆爸,压低声音,一脸难以置信:“老陆,你看丹丹这孩子,今天这是吃错什么药了?以前来咱家,哪次不是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等着开饭?这像变了个人似的。”
陆爸瞥了一眼在客厅沙发上抱着手机、头都不抬的陆童童,又看了看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笑容满面的陆丹丹,似乎有些了然:“孩子长大了嘛,你看老李家那姑娘,以前还不是脑袋翘到天上的,去读了大学以后,现在天天见到我就陆叔陆叔的喊。”
小叔陆俊才一家倒是和往年差不多,陆俊才乐呵呵地嗑着瓜子,看着电视里提前播放的春晚预热节目。
陆童童,一进门就窝在沙发角落里,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手指飞快地滑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要是往年,陆丹丹和陆童童两姐妹此时应该在一块玩着手机呢,也不知道今年怎么的,陆丹丹没理会陆童童的游戏邀请,反而帮起了大人忙。
“开饭喽!”陆妈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落座。大圆桌坐得满满当当,气氛热烈。
陆爸先是打开了小叔带来的酒,有些不太清楚这价格的他忍不住问了一嘴。
小叔便说道:“几千吧,一朋友之前送我的,我也不太清楚。”
陆爸手上的动作突然停顿,连忙说道:“这酒这么贵啊!要不咱喝点别的?”
陆俊才摆摆手:“没啥,今天啥日子,咱们宁宁上春晚,可不得好好庆祝一下。”
一旁的陆俊彦也附和道:“老三平时去他那,这酒可宝贵了,今天可是咱们陆家的大日子,确实该好好庆祝下。”
“干杯!”
“新年快乐!”
酒杯碰撞声和祝福声响起,暂时盖过了各自的心思。
窗外,除夕夜的鞭炮声越来越密集,电视里,春晚的序曲已经开始奏响。曲清宣城的这顿年夜饭,因为一个缺席的家人,而变得格外不同。
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绕不开今晚的重头戏。
小叔陆俊才夹了一筷子鱼,好奇地问:“二哥二嫂,宁宁今晚唱啥歌啊?几点出来?”
陆妈面带喜色,“宁宁前面给我发了个消息,说是得到十点。”
“十点?”大伯陆俊彦一拍大腿,爽朗地笑起来,“那挺好!咱们可以先放开喝,好好吃菜!我还担心太早出来,我这酒还没喝两口就得守着电视,生怕错过了!”
“你可得了吧!”大伯母笑着揶揄道,毫不留情地揭短,“往年哪次不是喝着喝着就歪沙发上打呼噜?撑不到十二点放鞭炮是常事!为这事,丹丹可没少笑话你,说你这当爸的还没闺女精神头足呢!”
陆俊彦被老婆说得老脸一红,众人顿时哄堂大笑。饭桌上的气氛更加轻松热络。陆丹丹也捂嘴轻笑,眼神却飞快地瞟了一眼电视方向。
就在这时,一直埋头快速扒饭的陆童童放下了碗筷,碗里还剩不少饭菜。他站起身,含糊不清地说:“我吃饱了。”边说边习惯性地往裤兜里摸手机。
陆俊才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带着明显的不悦和尴尬:“这大过年的,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饭看春晚,你这会儿要干什么去?”
陆童童嘴里还嚼着最后一口饭,含糊地嘟囔:“我和朋友约好了去放烟花。”
陆俊才的火气眼看就要压不住,陆妈见状赶紧打圆场,语气温和又带着过来人的理解:“哎呀,算了算了老三!让他们玩去吧!你看看现在的小年轻,有几个能老老实实坐家里看一晚上春晚的?不都是呼朋引伴地出去放炮仗、玩手机嘛!咱们就别操这份心了,他们自己开心就好。”
陆俊才被二嫂这么一说,也不好再发作,只能瞪了女儿一眼:“早点回来!注意安全!”
“知道了!”陆童童如蒙大赦,抓起手机就溜出了门,身影很快消失在门外。
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再对比一下身边那个从进门就忙前忙后、此刻又乖巧地给长辈们添茶倒水的女儿陆丹丹,陆俊彦心里犯起了嘀咕。
自家闺女啥性子他清楚,往年过年走亲戚,虽说礼貌不缺,但也绝没这么殷勤周到过。尤其对二弟家,以前总觉得二弟家条件普通,宁宁那孩子又闷闷的不爱说话,丹丹虽不至于冷脸,但那份疏离感是有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今天陆爸喝的比往常还多,本就爱上脸的皮肤,现在更是通红一片,不过倒没多少醉意,很是兴奋。
晚上八点整,电视里骤然响起一阵热闹喧腾、充满年味的开场音乐。绚烂的灯光汇聚,主持人团队身着华服,精神抖擞地集体亮相,笑容洋溢地向全国观众拜年。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除夕快乐!”
“大家过年好!”
“此时此刻,无论您是在家中与亲人团聚,还是仍坚守在工作岗位,我们都向您道一声:新年好!”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代表节目组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
客厅里,正围坐着喝茶聊天的陆家众人,也被这热闹的开场吸引,纷纷抬起头。连一直捧着手机的陆丹丹也暂时放下了屏幕,目光投向电视机。
“来啦!”陆妈声音里带着兴奋和期待,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第一个节目《星际拜年》便让人眼前一亮。舞台通过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瞬间变幻为浩瀚的“太空空间站”。虚拟的航天员形象栩栩如生,与地球上一群天真可爱的儿童合唱团进行着“天地联动”。
背景巨幕上,深邃宇宙中地球的蓝色家园缓缓旋转,远处是璀璨星河和象征探索的飞船轨迹。孩子们清澈嘹亮的歌声唱着《航天员拜年曲》,虽然歌词为了应景略显直白简单,但那份充满希望和自豪的童声,依然赢得了陆家客厅里的阵阵赞叹。
当节目尾声,真正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通过实时连线,微笑着向全球观众送上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时。
陆爸忍不住感慨:“真是了不起!咱们国家这些年,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以前说载人航天,那都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稀罕得不得了。现在呢?隔三差五就上去一趟,感觉跟出门旅游似的稀松平常了!”
陆妈笑着拍了他一下:“哪有那么夸张!人家上去那是做实验、搞科研,是工作!多辛苦多危险啊!”
话题被航天成就带起,几个男人就着酒劲,从航天聊到基建,又从基建聊到经济,越说越远,仿佛开了个小型的“时政座谈会”。
第123章 无名的人
第二个节目是分会场呈现的《唐宫夜宴》。
舞蹈演员们完美复刻了唐代陶俑的妆容与丰腴体态,身着华丽的仿唐宫装。在AR增强现实技术的加持下,她们仿佛真的从壁画中“活”了过来,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一会儿在灯火辉煌的现代博物馆展厅里与“游客”互动,一会儿又俏皮地出现在热闹的奶茶店门口、时尚的电影院前打卡。
最后,伴随着一段悠扬清越的古筝独奏,她们在融合了古今元素的舞台上,献上了一支既雍容华贵又充满生趣的舞蹈,将盛唐气象以极其新颖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陆俊才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摸着下巴点评:“嘿,你别说,今年这春晚,感觉有点意思啊?跟往年不太一样。”
陆爸笑着接话:“你平时也不看春晚啊?咱们这边,过年吃完饭,年轻人不都跑出去放炮玩了吗?咱们该打牌打牌,该喝酒喝酒,谁还守着电视看一晚上。”
“这倒是实话,”陆俊才点头赞同,“往年都是第二天刷抖音,看人家剪出来的视频。不过今天这么一看现场,确实挺有特色,这技术玩得花。”
陆俊才无意间点出了关键。这正是首次担纲春晚总导演的蓝羽所努力的方向。她深知近几年春晚面临的挑战,那就是观众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关注度下降。
在不触碰底线、保证喜庆团圆主基调的前提下,她力求注入更多新鲜感和科技感,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像AR、全息、新颖的节目编排来重新吸引目光。
而蓝羽如此看重陆士宁,也正是基于这个考量。她敏锐地察觉到,陆士宁的音乐,无论是《是妈妈是女儿》的深情,还是《如愿》的磅礴,都真正触动了年轻一代的心弦。
所以他对陆士宁很有信心,尤其这首《无名的人》,导演组听过很多遍了,每次都很有感触。
客厅里的闲聊还在继续,电视里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上演。歌舞、小品、戏曲、魔术......精彩纷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茶几上的瓜子壳堆成了小山,茶水续了一壶又一壶。当电视里冯智那标志性的笑声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品包袱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时,陆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时针,稳稳地指向了九点五十分。
客厅里的气氛,在冯智小品落幕、主持人串场的间隙,悄然发生了变化。刚才还分散在各处的目光,此刻不约而同地、带着更强烈的期待,聚焦到了电视屏幕上。
陆爸清了清嗓子,拿起遥控器,把电视音量调大了一些。
“接下来要上场的这位歌手,非常年轻,却已经用他的歌声和创作,温暖和感动了无数人。”主持人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感,“今晚,他将在这个团圆的夜晚,为我们带来一首他全新创作的作品,《无名的人》。”
镜头缓缓推近,聚焦在舞台中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那个穿着深色演出服、身姿挺拔的少年。
陆士宁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亿万家庭的屏幕上,也出现在宣城这个小客厅的电视里。
“来了!”陆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紧紧抓住了陆爸的手臂。所有人的呼吸,似乎都在这一刻屏住了。
羊城,安甜和爸妈也在看,安胜强撑着打架的眼皮,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在妻子马琳第N次提醒“到小陆了!”之后,终于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惊醒,揉了揉眼睛,坐直了身体。
而陆士宁的同学们,此刻都很激动,连忙和亲戚们说道:
“妈!快看!那是我同学陆士宁!他上春晚了!”
“爸!这是我们班的!厉害吧!”
“爷爷奶奶!唱歌这个是我同桌!”
陆士宁握着麦克风的手心微微汗湿。台下是黑压压的现场观众,更远处,是亿万双通过屏幕观看的眼睛。这份山呼海啸般的无形压力,比他预想的还要沉重百倍。
前奏响起,他身后的巨幅屏幕,没有绚烂的舞美,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一幕幕来自真实生活的、未经修饰的镜头:
一个穿着外卖服的小哥,蹲在昏暗的路灯下,手里捧着一份明显是被拒收的餐盒。他沉默地、一口接一口地吃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路灯在他身上投下孤独而疲惫的影子。那份无声的隐忍,揪住了无数人的心。
画面暗下,再亮起。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一个穿着廉价西装、拎着旧公文包的男人,低着头,手里拿着半个冷硬的馒头。他一边机械地咀嚼着,一边无声地流泪。无人知晓他的悲伤从何而来。生活的重担,在这一刻具象化为那无声滑落的泪水。
这些画面,不是精心设计的摆拍,而是路人视角捕捉的真实瞬间,正因如此,那份直击心灵的冲击力才格外强烈。
就在这无声的影像叙述中,陆士宁清澈而带着故事感的嗓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
“我没有新闻,没有人评论”
“要拼尽所有,换得普通的剧本”
“曲折辗转,不过谋生”
短短几句歌词,配上后面的视频,瞬间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直接哽咽,镜头给到现场的观众,甚至有的已经皱褶眉头,眼眶红润。
当那句“曲折辗转,不过谋生”唱出,配合着屏幕上地铁里落泪男人的画面,陆俊才端着茶杯的手猛地顿住。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外打拼,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