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91节

  或许是几十年不吃了,陈光良居然吞吞口水。

  吃惯了山珍海味,如今对这种‘垃圾食品’也是直流口水了。

  “嗦嗦.”

  有鸡汤的味道,口味比较‘淡’,但也无疑是一种美味。

  “嗯,是我想要的口味!”

  听到陈光良的满意答案,所有人都露出笑容,七八个月的闭门研发,如今总算达成。

  当然,其实仅三个月时间,就已经大概研发出来。

  但后续对生产工艺、口味等的进一步研发,花了一些功夫。

  马嘉柏当即说道:“一个月,我们的生产线便可以搭建成,并开始在香港销售。”

  陈光良提醒道:“美国、英国那边申请专利,要同步进行。你们不要小看这样一袋面,他迟早会普及全世界。当然,如果有一种材质,比如食品级聚乙烯什么的,制作一种杯或碗,将方便面装在里面,再配备塑料叉子。你们想想,消防员救火后,来一桶吃下;白领晚上加班,来一桶吃下,那么他将普及全世界.”

  众人无不征服起来。

  眼见如此,总经理陈志兴连忙说道:“老板说的,我们记下来了。不过眼下,我们当然是推出袋装,以及注册专利。”

  “嗯,一步步来。”

  至于另外一种产品——红牛,此时还在初级阶段,陈光良视察了一下,便随即离开。

  陈光良来到将军澳的‘荣昌重工业基地’,只见这里已经建成了一座大型的炼钢厂,向香港供应者钢材、铝合金等材料。

  特别是这几年的地产浪潮,让‘荣昌钢铁’在香港打出了名气,更是奠定了荣昌钢铁的绝对霸主地位。

  荣昌重工业基地,不仅生产钢铁、铝合金、铜(原材料海外进口),亦有拆船业务(二次炼钢),还有机械研发和生产,也有船的维修和保养(一般的问题或部分小型船只维修)。

  主持工作的,乃是华夏重量级炼钢专家孙德和,其在三十年代,便已经是德国钢铁厂的工程师。

  “老板,这次香港地产出现危机,对钢铁铝合金需求会不会有影响?”陪同期间,孙德和问到一个问题。

  “短暂的,未来几十年,香港的地产业都会是一种长久的持续发展,荣昌钢铁不需要考虑没有市场,只会增加产量。”

  毕竟是技术人员出身,问这样的问题很正常,更何况陈光良本来就是干这种活的——为大家制定目标。

  看着庞大的荣昌重工业基地,基本上将军澳的‘霸主’,陈光良有种自豪感。

  虽然,他抢的是前世香港‘钢铁大王’庞氏的机缘,但也更加的‘上进’。

  荣昌重工业基地,能生产很多铝合金,不仅可以供应拉链厂,还可以供应铝合金门窗;还有炼铜也是如此,从巴西等地区采购铜矿石,在香港进行冶炼,供应拉链厂以及其他行业。

  不过陈光良并不满足,他随即召开荣昌重工业基地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讲出他的想法:

  “随着世界的战争减少,世界的经济的发展,一种新兴的造船产业发展起来,那就是游艇产业。我想让荣昌重工业进入这个行业,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

  香港的造船业,其实是很发达的,一直可以造几千吨的货船,太古造船厂巅峰时期,可是有几千名工人。

  当然,陈光良不会看中造货船,毕竟竞争不过。

  但造游艇,他却思考过,中高端游艇,或许造不过欧美;但中低端的游艇,确是有机会的。

  在场的技术管理层都很陌生,有人质疑道:“游艇?有钱人需要的是大型游艇,而普通人又买不起,这个会有前景嘛?”

  陈光良很自然的笑道:“我经常去美国,调查处一个数据,在美国,游艇已经走进中产阶级,平均.这是一个起步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兴产业,前景无限可能。”

  又有人质疑道:“那技术呢?欧美的技术领先,我们香港拿什么竞争?”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确实是香港工业的一个硬商,但我觉得,游艇也分为高中低的档次,我们可以先进入低档游艇领域,再慢慢的沉淀技术,进入中档另外一方面,香港理工学院成立在即,我会推动香港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的”

  他有这个实力,他是‘爵士’,也是香港华商领袖,前世1972年成立的理工学院,即将提前十年成立。

  这时候,总经理孙德和说道:“前景很好,那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外国人可以的,我们华夏人也可以。”

  此时,大家也不再有其他疑问,随即陈光良开始组织起来。

  招募人才,去西方引进技术,再一步步的发展。

  前世台岛能在游艇产业发展不错,香港相信也不会差。

  更何况,陈光良考察那么多的造船厂,他本人对造船行业也非常精通,各种技术都是了然于胸。

  毫不客气的说,等将来1978年时,内地要是好好拉拢他,造船业能提升更快。比如陈光良在内地造一艘货轮,他就可以用甲方的技术,来指导你乙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事实上,到时候内地不会傻的,拉拢陈光良,就算不考虑政z,仅仅是工业上的,相当于考察一次日本的成效了。

  毕竟这几十年,长江工业集团将积累大量的技术和经验,这都是宝贵的。

第421章万美金的市场

  这一天。

  陈光良和长江工业集团的副总经理郭德明,来到华泰塑胶厂,苏东生早已经带人等候,毕竟大老板难得来一次,自然需要最重视。

  在陈光良的计划中,长房三子陈文恺,将继承长江工业集团。而这个儿子今年才19岁,还在美国普林斯顿读大学,三年后才会回港。

  另外一方面,长江工业集团的前景,不似前世香港工业的前景;这一世一定是可以形成一个巨无霸的,不管是海外,还是内地,以后也会布局的。

  “这个呼啦圈的生产线,我们已经开始全力动工,而北美的各大经销商对于我们的想法,也是非常支持的。接下来就看,美国是否会掀起呼啦圈的热门了!”苏东生汇报导。

  他的内心,实际上有些不解——老板凭什么认为,这个呼啦圈会风靡美国,甚至全世界。

  陈光良笑道:“呼啦圈是否会成为热门,自然全靠那些经销商的营销手段。另外一方面,我已经安排‘奥黛丽玩具’参加明年3月份的玩具展览,这其中就包括呼啦圈。”

  呼啦圈只是让奥黛丽玩具随便带着参展,这个也没有什么专利。要说真有什么专利,也是澳大利亚采取一种木头制作的呼啦圈。

  苏东生点点头,说道:“那些代理商也乐意帮呼啦圈做营销,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而且,每个代理商都进了大量的呼啦圈,大家信心十足,觉得不会滞销。”

  他口中的代理商,便是华泰塑胶花的代理商们。

  目前华泰塑胶花的代理商,遍布全球。

  香港占全球90%的塑胶花生产,而华泰塑胶花又占香港30%以上的塑胶花生产。而预计今年(1957),香港塑胶花的产值将突破1个亿。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个市场很庞大,我们要做充足的准备,短时间将这种产品在美国库存大量。因为这个的周期很短,一旦错过,市场就会饱和。”

  大家的眼神凝重起来。

  苏东生认真的说道:“嗯,目前我们已经出货200万个呼啦圈,计划再出货300万个呼啦圈,向北美和欧洲继续代理销售。为此,我们向那些经销商承诺了‘卖不出去就退’的原则。”

  也只有长江工业集团才有这个实力。

  一个呼啦圈在美国预计是1.5美元,相当于7.5港币。而香港的出厂价格,仅在3港币不到,但这也是数千万的产值。

  “好,很快就能揭晓答案了!”

  随即在华泰塑胶厂里面,还组织了一个会议,集团管理层和华泰塑胶管理层,共同出席。

  此时的华泰塑胶厂,主要包括生产塑胶花、玩具,其中塑胶花的产值,就在一年3500万左右;而玩具也是非常出色,现在每个月要生产5万个芭比娃娃,再加上呼啦圈及其他玩具,产值也在上千万港币。

  “大家从香港、日本的玩具产业逐年产值图,就可以发现,玩具产业的前景非常远大。所以华泰玩具不能满足于代工,更需要打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呼啦圈不算,毕竟这不算什么专利。现在大家手里有一份玩具的专利,它叫做魔方。它是一个2x2x2的二阶魔方,玩家需要将打乱的颜色,最终六面变成一个颜色。这属于益智玩具,我们先用磁铁将其研发出来,再考虑用数学的方式,采取卡榫一般互相咬合,这里面有建筑学.所以,这个项目尽快立项。”

  众人都认真的看着资料,很快就觉得大有搞头。

  当然难度也是很大,扭动的魔方,内部该如何保持其可活动性呢?

  就像老板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建筑系、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好,我们马上成立项目组,尽快组成研发团队。”

  陈光良点点头,华泰玩具不可能在美国掀起一种‘文化玩具’,类似芭比娃娃之类的。但是,像魔方、呼啦圈这种,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呼啦圈可是一个3000万美金的市场,相当于3000万个的全球需求,哪怕是三分之一由香港生产,那也是一个数千万的产业。

  陈光良的想法很简单,让香港赚到更多的世界钱,以此来改变香港。

  由维他奶食品集团生产的‘康师傅方便面’,以‘三分钟可以煮熟’广告开始宣传,第一时间在香港引起热议。

  与此同时,康师傅方便面也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以免费品尝的方式,进行地毯式的推广。

  世界第一款方便面,香港人自己的发明,一时间成为媒体的舆论宣传。

  “口味不错,而且真的好方便,以后加班再也无需担忧吃不上饭了。”

  “很便宜呀,一袋才五毛钱,管一顿饭呢!”

  “关键是我们香港人自己发明的产品,实在太厉害了!”

  “可不是嘛,最近几年,我们香港发明了塑胶花、拉杆箱,如今又发明了方便面,还真是涨士气呢!”

  “你们发现没有,这些产品,包括假发,都是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发明或引进的,看来这家企业很重视研发呢!”

  “对,对”

  方便面顺利在香港打开市场,这是必然的现象!

  在香港,你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空姐和机长们,拎着Travelpro行李箱;大街小巷,总有人吃着香港发明的方便面;中产阶级的家里面,摆着香港人发明的塑胶花.

  渐渐的,香港人开始自信起来,这里不再是山寨工厂的代名词,也有着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然,山寨工厂的代名词也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山寨的同时,能不能有创造力。

  香港航空的会议室,当陈光良决定订购波音707两架时,引起了悍然大波。

  毕竟今天在场的管理层,基本都是英国人,他们对于香港的航空公司不支持英国的航空业,报以很大的意见。

  作为香港航空的总裁迈莱克,代表同事们发出质疑道:“陈先生,波音707尚未取得适航证,甚至都还没有首飞,不知道你是不是在一种赌博。”

  自从收购香港航空以来,股东和管理层一直相安无事,陈光良也继续重用这些英国管理层。甚至他和怡和的矛盾,也没有在香港航空会议室直接交锋。

  但现在,便是陈氏兄弟和管理层、怡和股东代表的一次交锋。

  陈光良眼神示意一下陈光聪。

  随即,陈光聪便说道:

  “我们做过一些调查,有理由证明——喷气式客机是未来的趋势,谁能先一步换上这种新机型,那么就在航线上占据优势。而目前我们香港航空在日本航线、台岛航线上,就急需拥有这种优势。”

  “英国的彗星失败后,让香港航空的目光只有盯上美国的波音。波音707在1955年获得泛美航空的15架订单,而本月准备进行首飞,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这些充分表明,波音707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一旦我们拥有这样的飞机,在日本航线、台岛航线,那我们就是建立很大的优势。”

  此话一出,一众英籍管理层顿时哑口无言,甚至有些动摇。

  谁叫英国人不争气,虽然率先发明了喷气式飞机,甚至喷气式客机也是领先一步,但彗星飞机的连续坠落,不得不击垮了这个国家的客机前景。

  此时,怡和的代表说道:“以香港航空的财政,不足以支持购入两架喷气式客机。倘若继续经营不理想,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时候陈光良笑了起来,随即说道:“在做的诸位,恐怕都不愿意承认,航空业是一份赔钱的生意,更多的是认为——航空业是一份长期投资的产业,迟早会迎来高回报。所以怡和作为股东,倘若不愿意继续投资,那么只能摊薄自己手中的股权,亦或者将股权卖给我们。”

  “这”

  眼见管理层们投来‘不善’的目光,怡和代表顿感独木难支。

  而汇丰银行的代表,实则就是站在了环球集团的统一战线。

  “那就这样吧,两条波音707的投资势在必得,我们必须抢先这种优势。”

  他就是在逼迫,怡和卖出股份,至少也得摊薄他们的股份。

  而汇丰银行这边,占了陈光良的好处,不仅合资成立了航运公司,汇丰银行也逐渐在熟悉航运这个产业,对后面他们对航运的贷款,有着很大的作用。

  这个蛋糕,够汇丰银行支持他,而不是支持英资怡和了。

  11月下旬。

  庄元贞为陈文杰诞下一子,标志着陈氏家族的第三代出现。

首节 上一节 391/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