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们真的要投资香港航空?”
“怎么,你觉得这是个亏本的买卖?”
陈光聪摇摇头,说道:“这倒是不觉得!只不过航空业不同航运业,就怕怡和反对,毕竟怡和与我们不对付!”
陈光良说道:“他们反对没有用!如今大家都知道航空业不赚钱,只要我们出的价格打动英国海外公司,再在伦敦和香港政府进行活动,问题便不大。航空业的前景远大,特别是将来内地一旦开放,那将是个庞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很长远的事件,其他人未必知道。另外,我不想让太古洋行一统香港的航空,所以这一次我们势在必得。为了让汇丰死心塌地,我们拿出现成的船只及合约,注入新的合资公司。”
“好,我马上准备!”
陈光聪不再多说什么,凡是大哥决定的事情,他除了一开始会讨论一下,后面他就是坚决的去执行。
很快,陈光良在伦敦活动的非常成功,他成功让政府的一些官员支持陈光聪和汇丰银行的合资航运公司,买下英国海外航空手中的香港航空股权。
当然为了让英国海外航空乐意出售股权,陈光良则将价格溢价30%的购入,让英国海外航空赚到一笔钱出局。
汇丰银行这边也得到‘好处’,双方的合资企业中,环球航运直接将两条现成的万吨新货船注入,带运输业务的那种。
这样一来,虽然合资企业溢价购入香港航空,但却没有受损。
一时间。
香港航空就要落入陈氏家族的手中。
但怡和洋行得知消息后,首先向英国海外航空发出抗议,约翰·凯瑟克宣称:虽然陈光聪是英国籍,但却是为了方便做生意加入的英国籍,而非真正的英国人。而香港的航空权,理应在英国人手中,这是安全保证。
但随即,英国海外航空给出的意见是:“陈光聪先生是英国籍,那就是英国人;且合资企业有汇丰银行,双方股权各一半,更符合相关的规定。但为了公平起见,怡和可以出更高的价格买下。”
此消息一出,怡和顿时焉了,他们不看好香港的航空业,自然不会再填这个窟窿;别说溢价30%,就是不溢价,他们也不愿意买下英国海外航空的股权。
怡和纯粹是和陈氏企业不对付,所以从中阻拦而已。
但约翰·凯瑟克见一计不成,连忙找来太古洋行的施约克商议。
施约克也得知消息,他当然希望国泰航空拿下香港航空公司,但更希望是低价买下股权。
“陈光良已经是英国册封的爵士,且其和伦敦的政治人物关系非比寻常,甚至连丘吉~尔爵士都是他游艇上的座上宾。且此次,他是让自己亲弟弟陈光聪和汇丰银行合组企业,显然是志在必得。”
约翰凯瑟克说道:“难道你就愿意看到,香港的天空,有华人的影子嘛?”
施约克说道:“内地的航线封闭,韩国的航线经营惨谈,台岛和菲律宾的航线也是亏损,而日本航线面临竞争压力大。如果是不溢价,我倒是还能考虑,如今对方愿意溢价30%,显然志在必得。我无能为力!”
香港航空的航线,是港岛以南;
国泰航空的航线,是港岛以北。
施约克认为,以南的航线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而且内地不可能开通航线,基于此,这个蛋糕并不值得他全力以赴。
另外,国泰航空的经营也不算理想,如果消耗太大的资金收购香港航空,拿回让太古洋行陷入麻烦。
英国海外航空、怡和洋行轮流经营香港航空长达十年时间,并没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好吧!既然太古洋行没有兴趣,那我也只能不再阻拦了!”
施约克脑子一转,将注意打到怡和洋行的手上,他说道:“既然怡和洋行对经营航空不敢兴趣,不如将手中的香港航空30%股权卖给我们国泰洋行?”
原来,英国海外航空的股权也只占70%,怡和洋行持有另外的30%。
施约克认为,陈光聪和汇丰银行合资的企业,买下英国海外航空70%股权,那陈氏也就占35%而已;有朝一日,国泰航空联合汇丰银行,也未必就不能重新拿回香港航空的控制权。
约翰·凯瑟克脸色一僵,他还想着持有香港航空的30%股权,以后国泰航空接手时,怡和洋行损失打入国泰航空里。
所以现在卖出股权,无疑是彻底断绝投资香港的航空业。
“你们也溢价30%,我可以考虑!”
“你说笑了,我又不是陈光良这个败家子。”
“大哥,汇丰银行未必一直和我们一条心,我们真要把香港航空发展起来,股权并不保险!”陈光聪说道。
此次和汇丰银行的合资企业,大哥将50%股权放在他的名下,可谓非常的信任他。
陈光聪也从没有想过,要分家的话,他希望将来公司都是由陈文铭来接班,自己儿子陈文博辅佐便行。
而且此次和汇丰银行合作的50%股权,实际上也是大哥85%,自己15%,这是兄弟间的默契。
陈光良笑道:“不急,一步步的来,至少我们现在还是合作的。香港航空这边,你抓紧时间熟悉工作。另外,你要关注波音公司的喷气式飞机的发展,特别是波音707,这个将是香港航空接下来采购的新飞机。”
“喷气式飞机?难道这个技术领域,美国人领先英国人,能真正得到普及?”
英国人是喷气式飞机的鼻祖,二战时就已经有喷气式的战斗机,1949年更是研发出‘彗星’喷气式客机,从此,人类航空史进入了喷气机时代。
但彗星飞机出了两次事故,彻底断送英国喷气式客机的未来,反而是波音公司后来居上,预计明年就能研发成功。
“美国更强大,自然也更值得信任。可以说,如果我们赌对了波音707,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同一条航线上,竞争更有优势。”
“好的,我会关注这方面的。”
对于大哥的‘未卜先知’,陈光聪也是很有领教,更是深信不疑。
喷气式客机,这一刻也成为香港航空接下来的发展‘法宝’,当然,美国尚且没有波音707研发成功和运营,但就是这一两年。
第417章年
新的一年来临(1957)。
在去年12月,陈氏三房陆续搬进深水湾79、80、77号别墅居住,算是真正确定每一房的‘祖宅’,以后都不会搬迁,最多装修或重建时,临时在外居住。
当然,这三幢别墅只会传给每一房的长子长孙。
元旦节当天,大房和二房团聚在深水湾79号过节,至于奥黛丽赫本及两个孩子,要春节才会来港过年。
毕竟此时的奥黛丽赫本,工作还挺忙的,拥有‘摩纳哥海水浴场’和‘奥黛丽玩具’两个事业,且两个孩子也要照顾。一年下来,来港可能有个三四次,每次居住十天半个月时间。而陈光良去欧洲,就会让她陪同。
今年元旦,长子陈文杰在家过节,陈文锦依旧在忙事业,陈文铭还有半年毕业回港,陈文恺和陈乐怡去美国读大学已经半年时间.一时间,陈氏第二代已经纷纷成年或已经加入工作,可谓繁荣昌盛的现象。
对于陈光良来说,他希望陈氏第二代、第三代很有能力的同时,又要按照自己的意见,去经营家族企业。
很多家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总归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好比前世的郑裕彤家族,其子郑家纯在八十年代后期接班,结果疯狂扩张,导致负债累累,让郑裕彤不得不重新出山;这还不算完,郑裕彤长孙郑志刚后来又接班,从2017年的地产高峰时,疯狂烧钱1700亿,结果将新世界发展搞得负债累累,郑家纯不得不安排女儿上台,第三代家族掌门人又得重新遴选。
这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所以陈光良希望自己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是要在他的指导下接班家族企业,不能去在高峰时接盘,反而要做好‘高抛低吸’。他只是提供‘大纲’,至于‘细节’则可以交给他们去做。
周期,这个太重要了!
别墅里,陈文杰扶着奶奶杨慧走下楼,稳健的性格,让杨慧都心痛不已。
“想起小时候,弟弟妹妹做错了,你也跟着受罚,我就感觉心痛呢!”
“奶奶,那是我做大哥该做的表率,更何况我们家的‘罚’不是‘打’,重在‘教育’,而非‘权威’,我觉得没什么的!”
“好好,乖大孙!对了,你和元贞的婚事,什么时候办呀,我还指望着抱重孙呢?”
“就快啦!我和元贞也回港半年了,等再熟悉熟悉,也就可以考虑结婚生子,您就放心吧!”
“这孩子,话说的漂亮。”
可能换做是其他孩子,回答是:“你得问爸妈”。
陈文杰也知道,他和元贞的婚事安排,也得是父母决定,但他却没有那么回答。
不一会,杨慧就当着陈光良、严人美夫妇俩提这个事情。
陈光良说道:“下半年在选日子吧,元贞在平安银行的工作刚走上正轨,这是个不错的人生经历。”
杨慧嘀咕了一句:“这算什么经历,我还等着抱重孙呢!”
对她来说,女人就是娶回来生孩子的。
严人美马上挽着杨慧,耐心的说道:“妈,时代不一样了,而且我们的家庭也不一样,娶媳妇是要娶贤的,不是随便娶个回来,就生孩子的。”
杨慧也适可而止的说道:“好好,娶贤,娶贤。我大儿不就是娶了你这个贤慧的妻子么,当然梅英也很好!”
众人笑了起来,老太太还是‘识时务’的,从没有让一家之主难堪。
元旦后的第一天,陈光良来到花园道的平安银行大厦。
他特意在大厦附近,打开了劳斯莱斯的车窗,看了几眼平安银行大厦。
中式风格的‘月拱门’异常显眼,十五层的高度已经不是香港最高大厦,毕竟现在住宅都已经有17层~22层的了。
不过随着皇后大道中的连卡佛大厦竣工,香港第一高大厦依旧是陈氏家族的。
长实集团的会议室。
召开了新年的第一次高层会议,长子陈文杰也列席出席,整个会议室的十几名高层呈现‘新老交替’的格局。
而参加会议的高层,包括长江地产、香格里拉酒店、保利建筑、长江置业(商业)四大业务的高层。
“长江地产的三个地盘,情况怎么样?”
众人一听,纷纷将目光看向陈文杰,毕竟老板特地将这三个地盘(五幢楼)交给长公子。
陈文杰马上坐直身体,汇报道:“这三个地盘在去年已经陆续动工,按照目前香港地产业的惯例,是随时可以进行‘售楼花’的不过我们的计划是分别在本月中旬,三月、五月,分三批进行出售,按照目前香港的行情,这1060个住宅单元,能为公司回笼3500万的资金建筑方面”
陈光良听完,没有说什么,随即进入下个话题。
“长实集团发展到今天,不能只是做地产相关,不然当年我也不会让维他奶加入长实集团。所以,我准备利用连卡佛百货,以及环球贸易,进入超级市场。所谓超级市场,就是一个自助购物的大型市场给你们一个月时间,拿给我属于你们的调查报告和方案。”
“好的”
前世,香港超级市场的起源,也是连卡佛百货和牛奶公司的一个合组企业;后来牛奶公司被置地收购,置地又收购了一些其他品牌,组建了香港占有率很高的超级市场——惠康。
这一世,陈光良自然不需要等将来去收购,准备率先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惠康超市。
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这一世都要由长实集团在首先发展,引领香港的商业。
而购物中心,自然是拆卸目前的香港大酒店和连卡佛大厦,不过还得等连卡佛新大厦建筑好之后,再开始进行。
预计六十年代初,香港将拥有第一个购物中心——长江广场(前世的置地广场位置),这又比前世的第一个购物中心的海运大厦早四五年。
散会后,陈光良叫来一个老臣林鸿英。
“鸿英,我记得你是信基督教的吧?”
“嗯”
陈光良随即说道:“弥敦道有个西班牙神父创建的小旅馆,我听说当初是为了接待被内地驱逐的神职人员,但如今这些神职人员又已经到世界各国赴任,神父旅馆便向公众开放。但据我所知,这种教会从事商业,是与传教相饽的,说不定他们会考虑出售。当然了,你先打听消息,亦或者从那里的教友着手,等待时机。”
林鸿英一听,爽快的说道:“好,我先去打听一下再说,有机会一定替公司拿下。”
陈光良笑道:“倒不是一定要拿下,总得价格合理才行。这些教会在香港拥有不少土地,我记得铜锣湾的一个教会地皮,也被霍英栋拿下。”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捡漏当然最好,教会不会坐地起价的。
香港的住宅地皮均价,已经被炒到150港币每平方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以一副地皮2万平方尺为例,地皮费就要300万;而建筑费大概需要150万,形成了地皮费:建筑费达到了2:1。
而在1955年的建筑条例刚刚颁布时,地皮费和建筑费的比例为1:1。
300万的地皮费,150万的建筑费,如果再加上税费和利息费,总成本可能达到500万;如果按照18万平方尺的建筑楼面计算,总价值约在700万以上,利润已经不算高。
但就算如此,香港的各大置业公司,依旧在疯狂的扩张;因为在大家看来,一副地皮依旧可以通过售楼花,赚200万的话,显然也是非常客观的。
毕竟目前资产千万的置业公司,并没有几家!
在过去的一年(1956),香港贸易走出低谷,贸易总额达到79.8亿港币,足足增长了15亿。工业产值更是增长迅速,达到46.8亿港币,人均GDP已经超过2030港币。
而在1954年时,香港人均GDP才1450港币,增长速度可谓非常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