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实业集团的会议室里。
陈光良和一众管理层齐聚一趟,不难发现,长实集团出现一些年轻的面孔。
最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叫做陆孝清的年轻人,他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却已经是长实集团的高层。
原来,这个陆孝清是保利建筑总经理陆元台的长子,其在1946~1950年留学美国学习建筑专业,之后随他父亲加入长实集团,今年29岁便被陈光良提拔为项目经理。
这是长实集团唯一的‘父子同为高层’情况!
“公众四方街的这个‘文华新村’的项目,如何了?”
负责这个项目的正是陆孝清,他马上说道:“我们准备元旦节当天开盘两幢楼,剩下的明年陆续放出,采取分批销售的策略这个工程我们已经开工半年多,不像其他地产公司,尚未动工就准备销售.目前来看,等待是值得的,目前这个区域的住宅楼面,每平方尺均价可达36港币每平方尺左右,我们的开盘价是33.9~38.9港币每平方尺,预计总销售饿将达到3600万港币以上.”
这幅地皮从嘉道理家族买下,才花费三百多万港币,若按照以前的建筑条例,最多也就是500个住宅单元,当时的价格也才2.5万,总售价就1250万。
而今年初正好建筑新条例实施,而且这两年楼价也有不错的涨幅(楼价长得慢,两年20%出头;地价长得快,两年100%以上),如今销售总额居然高达3600万。
仅这一个项目的利润,就能有2000多万。
说白了,目前市面上的那些‘华资大置业公司’,这一波(1955~1957)也未必赚得了2000万。
“分三批销售,符合长实集团的利润,总之明年销售完这个项目即可!”
“好的,陈先生!”
陈光良接着说道:“好,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百德新街这22万平方尺的地皮,该如何实施规划设计,争取明年上半年,能立项!”
众人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显示出老板的野心勃勃。
百德新街位于铜锣湾,而长实持有的地皮是在百德新街的一侧,呈现一个南北的长方形,大概就是2*11的规格。
陈光良的初步想法是‘百货大楼’+‘四星级酒店’+‘写字楼’+‘四座住宅公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
争取6年时间全部竣工!
如果以前世的经济发展,铜锣湾的这个区域,未必孵化得出如此大个商业综合体。
但陈光良认为,从四十年代末来港的富豪就比前世多,接着又是香港的工业在他带领下,提前发展起来,香港的经济将会更好。
还有香港的航运业,也将由环球集团发展起来。
所以百德新街这个项目,可以明年开始实施!
年底,长实集团在报纸上刊登了售楼广告,造成一些市场的轰动。
“长实集团居然也开始‘售楼花’了,他们不是一向只租不售么?”
“你懂什么?分层分期,不就是长实集团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发明了,人家是房地产的鼻祖。”
“这倒是!不过这个‘公摊’好像是霍英栋发明的!”
“这都是小事情,港府都允许分单元出售了,那这个公摊自然就是自然诞生了。”
“长江集团的这个‘文华新村’很有意思,有不少康乐设施,还有商铺等,这配套设施还挺齐全。”
“长实集团的房子,那肯定值得购买!你们看,这房子都已经造了三分之一了,人家才拿出来卖。哪像一些地产商,还没有起楼,就已经拿出来卖了!”
最让人们惊奇的是,与以前不同——分期付款一般是1~2年,房子交付时,基本付完全部款项;而长实集团此次是可以分期五年,由平安银行提供贷款。
此消息震惊了整个地产界,银行界,大家都没有想到,银行居然可以贷款给买家,然后地产公司第一时间资金回笼。
“天啦,首付款只需要1万,剩下的2万分为五年还钱,相当于每个月只需要偿还400港币不到。”
“就是,这一下子门槛降低了好多。”
汇丰银行。
大班摩士紧急召见桑达士等一众高层,针对最近香港发生的‘银行提供放贷’一事,进行讨论。
本来平安银行的发展,就让汇丰银行感到一些威胁,主要是平安银行在‘工业界’建立的良好关系,这让其规模一路飙升。
而如今平安银行再度率先进入‘放贷’业务,这让汇丰银行嗅到非比寻常。
桑达士作为项目部经理(贷款业务),也很具眼光的说道:“我研究过这个做法,购房者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而银行将资金先支付给地产公司这样虽然将风险转嫁给银行,但银行也因此获得贷款业务。而30%的首付款,相当于银行是以七折房价作为抵押,风险也不算很大这个房屋分期贷款,我建议汇丰银行要做出试验,找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地盘,来试验。”
摩士点点头,说道:“这样,就找长实集团,其他华资也不足为信。”
好家伙,这是明着‘抢生意’,但其实也是合理的——目前长实集团显然最让人放心。而其他置业公司太疯狂,买地皮都支付10%的资金,然后就开始干。
与此同时,香港的地产彻底旺盛起来。
九龙尖沙咀的商业地皮,较好地段已经涨到250港币每平方尺,中环更是已经涨到500港币每平方尺,住宅地皮也涨到70港币每平方尺左右。
1954年,有的地区涨了一倍;1955年,普遍涨幅50%。
相当于,整体比朝战结束时,涨了200%以上,以住宅地皮为例,就从20~25元每平方尺均价,涨到70元以上。
第411章 船王和影后
“阿梅,好消息!”
新丰纺织的底层管理者阿宝,一下班就拿着报纸给自己的妻子阿梅看。
“干什么,大大咧咧的,一点不注意形象啊!”
阿梅抱怨起来。
丈夫早在几年前已经当上管理层,如今薪水可以拿到350港币一个月;当然也不得不提她了,也成了管理层,每月薪水220。
在这期间,阿梅还生了个孩子,公司不仅提供产假,还给她发了基本薪水,这是公司管理层才有的待遇。
孩子生下后,他们请了个保母,每月只需要50港币,相当的划算。
阿宝指着报纸上的广告说道:“是长实集团的楼盘广告,首付只需要8500元,每月还贷350多元,就可以拿下一套550平方尺的住宅。长实集团知道吧?”
阿梅也惊呆了,因为他们家好像买得起。
她连忙抢过报纸,这些年在丈夫的熏陶下,也认识不少字,新闻还是可以勉强看懂的。
“真的?我们真的可以买房吗?”
阿宝点点头,说道:“我们不是存了一万出头么,就是全款,到处借一下,应该问题也不大。不过我觉得这个分期买房很不错,我每个月的薪水可以拿来作为分期付款,你的薪水用作开支。问题不大!”
阿梅说道:“对,如果是其他置业公司的房子,我还不敢买,但长实的房子我肯定敢买。”
两人很快就打成一致的观点,那就是买房。
其实,这也是陈光良旗下的企业,两口子都仅是低层管理人员,都已经可以想着买房。
如果是外面的企业,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时期的香港住宅,能买得起一层的,要么是内地移居过来的富人,要么是金山阿伯(海外归来的侨民),亦或者经商者,或者大企业的中高层。
阿宝和阿梅这两口子,仅是新丰纺织的低层管理,但他们的薪水都比外面同级别的岗位高不少;然后就是福利方面,一年13~14薪也是一笔收入。
当然了,两口子敢买房,也是他们的见识和胆量为主,这一套房会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好多弯路。
陈光良在平安银行大厦的写字楼里走动,这里是平安金融集团、长江实业集团的总部,而德辅道的环球集团中心,那是环球集团、长江工业集团的总部。
两座大厦,也对外出租,但基本都是优质的客户,一般企业是租不到的。
“王经理,听说你准备买房是不是?”
“是啊,文华新村的房子,都建三分之一了,而且还可以五年还清,我为什么不买!”
陈光良突然停下脚步,来到谈话两人的身边。
“陈生”
两人紧张了一下,毕竟老板平常不苟言笑,而且对大家很严格。
公司对全体员工的福利很好,但不代表陈光良是一个温和的老板,相反他一向非常严格对待属下,时常可以听到他在毫不客气的当面骂属下。
他的骂,一定是有道理的骂,如果这个属下不能接受,就意味着他已经无可救药,也不会再有什么进步。
所以别看他这样对待属下,实际上他企业的离职率是极低的,不少都是从沪市就跟了过来的老臣。
“公司想买房的人不少?”
长实集团的一名租约部副经理王经理连忙说道:“有一些!大家既觉得是长实集团的房子有保证,也觉得五年分期付款压力较小,所以讨论的人不少。”
陈光良点点头,随即离开。
王经理不知道老板为什么这样问,莫非是觉得公司职员买文华新村的房子,是一件好事?
很快,长实集团、环球集团、长江工业集团、平安金融集团的管理层和职员,都受到一个通知,凡是购入文华新村的员工,可享受‘九五折’。
此消息的对象,包括长实集团的全体员工(不包括地盘工人)、环球集团的管理层(不包括低级海员)、长江工业集团的管理层、平安金融集团的全体职员。
所以消息传播很快,引起内部巨大的轰动。
“阿梅,我接到通知,我们管理层去购买文华新村的房子,可享受九五折。我算了一下,我们可以节省1200多元,可顶我们两个多月的薪水呢!”
“真的?这也太让人幸福了吧!”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内部职员’陷入高兴中。
新的一年开始(1956)。
文华新村的第一期两幢楼400个住宅单元,在元旦节当天,一天全部售罄,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
以至于当天一些前来购入购房的市民,因为没有买到房子而抱怨不已,若不是出动安保和JC,现场的秩序都会乱。
长实集团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彻底在香港上演‘王者归来’的新闻。
“老板,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大型华资置业公司包括:立信置业(霍英栋)、李康节搞了个港澳大联合、陈德泰的大昌置业、关启明、钟明辉等,港粤地产人士都有!”
听到严宽的回报,陈光良忍不住想。
本身香港地产发展之初,像沪籍人士李康节、关启明,闽籍人士钟明辉等,可谓百花齐鸣。
但这些人搞地产实在太过分,拿出10%的地价就开始大举投资,而且到处抢地皮,将地价抬高,最终又因为1957年港府制定限制措施,且香港住宅在1958年达到供大于求,而地产暴跌。
以目前香港地产行情——住宅地皮均价70港币以上,中环商业地皮500以上,九龙尖沙咀商业地皮250以上,来计算。
估计今年还能涨一倍,明年(1957)就涨不动了。
“我们不是有些资金么,就去拍卖场拍下三四个地盘,争取今年再完成三四个地盘的售楼花吧!”
陈光良决定,给这些人加一把火,早点清理掉‘不合格地产企业’。
在过去的一年(1955),也只有大概超过2000个高层住宅单元‘售楼花’,但今年,可能会增加数倍,达到上万个住宅单元。
很简单,因为建筑条例一改,地产就彻底活跃起来。
严宽说道:“拍卖会的地皮,现在被大家顶的很高呢!”
陈光良说道:“不管他,只要有利润,我们就尽快出手。至少今年上半年,是比较合理的。”
“好的”
不一会,吴新河也走进来。
他汇报了一件事:“老板,去年我们的租金收益,再加上香格里拉酒店、连卡佛百货、维他奶三个子公司,总计获得1010万的利润。”
居然突破了千万港币的利润,看来这非常可期啊!
“只要平安银行那边的贷款,不突破5000万港币,就无需为财务感到紧张!”
吴新河点点头,说道:“平安银行给我们的利息仅4~5厘,和存款利息已经相差无几。而今年上半年,如果我们将文华新村售出,资金一下子就回笼很多,足以支持百德新街的这个项目长期发展。”
百德新街是个大投资,主要还是‘商业地产(收租)’,就意味着投资一两千万,建成后,每年还只能赚个两三百万,七八年才能回本;算上建筑期,相当十年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