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说话含蓄点”严人美有些娇羞的说道。
玩够,显然这个词语还是很难让她接受。
陈光良笑而不语,随后享受着两女的伺~候穿戴,他有早期的习惯,不是虐待自己,而是他真的精神好。
“知道你工作忙,记得8月要去美国,陪孩子去大学!”严人美细心的整理着丈夫的仪容,又带着几分期待。
因为,她也要去,又是一次二人旅行。
反倒是蒋梅英,每年都会去美国打理财产,但都是一个人去。当然这两年,儿子也在美国,所以一般都是错开,今年7月份就要去。
“知道!我工作也不忙。说实话,再过两三年,我就带你们两人去世界旅游。”
“就知道骗我们,不知道又打什么主意!”
“哈哈,是真的”
他和妻子们的感情很好,也不存在腻,爱情也有,亲情也有。
大家都还很年轻,‘保养’得也很好,精力也很好,所以对未来很是憧憬。
上午,来到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召见了郭德明、叶熙明两人,说道:“替我在金银贸易场,套现一些黄金现货,但尽量不要引起太大的注意。具体尺度,你们看着办吧!”
叶熙明说道:“金银贸易场的黄金都是九五金”
意思是,要不要吸纳更纯的黄金储备,他以为是长期投资行为。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就金银贸易场,那里交易量大,投资更方便。而且这次投资,不会太长久。”
两人很快想到,老板最近囤积物资、购买船只的行为,看来真会有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好”
两人离开后,陈光良思考起来。
此次投资黄金,自然是因为朝战开始,香港的黄金一定会有一波涨势,毕竟这是大范围战争。而且他前世就知道一个人,在这一波黄金升势中,因为买到高点而折本,他就是章国焘。
所以这一波黄金涨势不会持久,陈光良打算也做一波就走,当然以他的实力,基本能判断什么时候可以出手,再加上他也不贪婪。
他改变了香港的一些事情,但改变不了真正的大势,例如朝战带来的影响力。
时间很快过去。
6月25日,朝鲜内战开始。
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岛海峡。
7月7日,美国纠结15国,组建所谓的‘联合国军(伪)’。
虽然朝鲜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但美国也在筹备着更大的行动,而日本全国的经济一下子盘活起来,各大工厂的定单纷沓而至。
“哥,这航运订单一下多起来,我们的船终于不用停在港口了。”陈光聪高兴的汇报道。
其实,他们的船也一直在跑,因为陈氏囤积了大量的物资,都是自己的船运输的。
此时,陈光良正在研究地图,随后才说道:“空置的船,都不要接活,对外就说是在维护。”
商人,有时候要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
如今远东只会越来越缺船荒,因为很多人都会想到囤积物资。
陈光聪马上明白这里面的关键,随即说道:“好”
正当他要离开的时候,陈光良又把他叫回来:“但如果有日本客人,我们要打好交道,可以适当的拿出几艘船来,以此交好,但只短租。”
陈光聪不解的说道:“哥,为什么日本人有特殊照顾?”
陈光良说道:“因为,如果美苏在这里大战,可能是时间长的大战役,而美国打仗,向来最重视后勤保证,难道他们还能从美国运不成,必然是日本大范围采购,毕竟这里已经是他们的殖民地。这样一来,未来几年日本队航运需求是庞大的.总之,接下来航运的客户,主要是日本。”
陈光聪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
这段时间先勉强接些零活,等运费站起来,再租给日本一年的合同,合同到期,又增加三~五年合同,这样一来,至少可以维持到1954~1956,只要1956年下半年前,他的船尽量不要有合约在身即可。
只要陈光良把握好周期,那么他的船队扩张速度会非常的快。
说白了,也是在坑小日本,将小日本的航运业进行打压。
与此同时,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黄金,也再次开始被人炒起来。
那么平安银行手握大量的金条,自然是稳操胜券。
“这次黄金的涨幅,预计不会太长,你们要盯住市场,一旦美苏、美中参战,基本上就是我们该套现的时候了。”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这次缺少更多的炒金客,也不可能再炒到很高。”
上次沪市炒金客已经得到教训,破产的人不少,所以韭菜还没有粘起来,怎么可能有太多的养料。
接着,陈光良说道:“我估计,美国要实行严格的贸易封锁,所以我们的那些贷款,要考虑风险性,毕竟一旦封锁严重,一些工厂可能支撑不住。当然,也不能因此得罪客户,所以这其中的度,你们要把握好。”
他只是分析大势,具体方案他不会参与。
叶熙明询问道:“老板觉得,这场战争会多久结束?”
陈光良说道:“如果中苏参战,那就是两个阵营的事情,三年是要的。这几年,除了贸易走私的日子好过,其他产业都要过紧日子了。”
叶熙明点点头,马上明白该怎么做了!
不过他也是很佩服自家的老板,囤积的货物差不多有千万美金,估计这些物资能获利不菲。
事实上截止到现在,陈氏企业还在继续囤积物资。
第381章 来了
从1950年的下半年起,远东的运费是直线上涨,环球航运的‘爆发期’来了。
一开始,环球航运趁机‘藏船’待价而沽,从9月份开始,环球航运开始正常承接业务和出租单趟轮船。
此时远东的海运价格,已经是二战后的最高价格,并有继续攀升的形势。
陈光良夫妇在9月中旬回到香港,此前则去了一趟美利坚度假,以及送长子去哈佛读大学。
“哥,远东的运费涨疯了,日本的工厂定单太多,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最近香港全是日本人,来这里租船、贸易的。”
陈光聪兴奋起来。
确实让人兴奋,大哥将远东的二手船大量买下,一举让环球航运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日本一个国家尚且只有140万吨的商船,而环球航运就足足有20多万吨。
陈光良很冷静的说道:“从11月起,我们对日本的承租大客户,可以提供一种租赁方式:一年长租,并接受全部日元交易。”
“长租?”
陈光聪忙着说道:“哥,这运费价格还要涨的,毕竟对面要参战!长租会少赚不少钱!”
陈光良笑道:“以后,我们要以长租为主力合约。更何况你想想,此时的运费已经是最近五年最高,我们长租一年给他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若是明年战争依旧,我们又把合约改成三年、四年。仅仅是这一波,我们就能快速的扩充船队。我们的船不是没有休息过,你想想休息在港口的船,那是什么?”
陈光聪马上明白,脱口而出的说道:“就是一个亏钱的船,不跑船就是亏。”
随后,陈光聪又说道:“我们收日元?而且可以全部收?”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二战后,美利坚将日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等于360日元,这是基于日本经济被打烂,日元不值钱等原因。如今,朝战一开,美利坚必然大力扶持日本,也更加重视日本这个远东的殖民地,再加上日本人聪明狡猾,这个国家将来可能是亚洲最先有机会,赶超英美的国家。所以,日元必然要升值,也会很稳定。”
“秒啊!”陈光聪恍然大悟,随即说道:“那我们收到的日元,也会升值。而且日本现在的船舶修理厂一定很发达,我们以后也可以在那边修理船只。”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美利坚既然扶持日本,那么日本的造船业也会在五六十年代崛起,以后我们还能在日本造新船。所以环球航运要想做大,只能依托日本的市场,这次你去日本谈的时候,顺便再好好考察日本。”
“好的,我一定好好的考察和学习!”
这个弟弟不愿意分家,陈光良就愿意信任他,成为‘环球集团’的第一助手。陈光良不在香港时,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的工作,都是陈光聪在处理。
陈光聪14岁开始,就得到陈光良的大力培养,说是弟弟,但也和半个儿子差不多。
这一波环球航运扩张,总吨位在21.5万吨,陈光聪所占股权,折合下来差不多是4.5万吨,相当于持股20%的样子。
事实上,没有陈光良这个当大哥的全力支持,他的资金也很难占20%。环球航运赚的钱,兄弟俩没有分过一次红,都用于这次的扩张。
那陈光聪这些年的生活费,自然是陈光良时常丢给他一笔钱,不仅可以过上富豪的日子,还能做些小投资。
在香港的章国涛,每日别无他事,便订了几份报纸,专门研究朝鲜战争问题,有时写点战争评论,寄给小报,赚点钱用。
他订的那些报纸上,都有大量广告和市场行情等,不过,章国涛对此并不留心。
一天,他的儿子张海威来到他的书房,顺手翻起他摆在茶几上的报纸,看着看着,突然惊叫道:“呀!黄金价格上涨真快啊!”
正喝茶的章国涛听后,心里猛然一动:“什么?”他顺手接过报纸。
张海威指着报纸下面的市场行情,对章国涛说:“昨天的黄金价格跟今天差十美元呢!而昨天的又比前天高七美元!我记得这几天黄金价格一直在涨!”
章国涛说道:“我明白了。黄金价格上涨,直接与这场战争有关,唉,我怎么只研究战争本身,却没有想到它影响呢?”
张海威问:“这么说,战争不停,黄金价格就要不停地涨了?”
章国涛肯定地说:“从目前来看,这场战争还要打下去,黄金价格,肯定还要暴涨的!”
张海威连忙说:“那我们先买下一些黄金,等价格涨了再卖出去,那不就可以赚大钱了?”
章国涛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对!炒黄金!”
章国涛说干就干,当即以五千美金的全部家当,开始了“炒黄金”。
开始,不出章国涛所料,黄金价格一直涨。
章国涛每天都跑到交易所打听行情。心想,这么涨下去,不久就要发大财了。
在7月20日,美利坚商务/部取消所有已核准出口华夏的特种许可证。8月中旬,美利坚又颁布《1950年特种货物禁止输出令》,包括金属母机、非铁金属、化学药品、航海设备及化学、运输、电信等器材总共十大类。9月14日,美利坚参议院通过法案,要求在朝鲜战争期间,凡是不对苏联集团实行出口管制的国家,美利坚将停止提供经济援助。
自9月21日起,美利坚商务/部禁止普通许可证输出战略物资至华夏香港和华夏澳门,即使输出价值不超过规定限额,也须使用特种许可证。9月后,美利坚相继宣布加强棉花输出管制,对铜及铜制品、锌制品、铅的出口也实行限额。
与此同时,港商囤积物资,也让香港的物价飙升,特别是工业原材料。
到了9月底的时候,陈光良找来叶熙明、郭德明等金融业的属下。
“下个月,就开始陆续将黄金套现,分成两个月抛出。”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没问题,目前账面获利不菲,下个月应该还会上涨。”
大家已经习惯老板的未卜先知,然后赚取庞大的利润。
此次老板不仅仅是赚着炒黄金的六七百万,还有那庞大的物资储备。
随后,郭德明拿出一份方案,说道:“老板,这是香港所有上市的资料,你看看平安银行要持有那些企业的股票?”
陈光良随即说道:“马上就好!”
随后,他在资料上开始打钩。
中华煤气、牛奶公司、九龙仓、置地、港灯、大酒店、油麻地小轮、香港小轮、均益仓、屈臣氏、黄埔码头、连卡佛
只要是他熟悉的企业,没有破产的风险,都打上勾。当然,主要还是公共事业上市公司、地产、码头、零售等。
“这些企业,平安银行都暗中吸纳股票,先持有个5%吧!时间不急,这次朝战时间很长,香港股市都是低谷。”
郭德明拿过资料,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老板可能对香港上市企业早有研究。
“好的”
陈光良随即说道:“我打算将平安银行分拆两个银行业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晚一点我们讨论一下,这次分家的事情,所有高层都参加。”
两人并不感到意外,随即欣然答应。
平安银行如今已经算庞大无比,商业银行的业务——已经做到华资银行最大,存款最多,更重要的是和香港工商业建立的良好关系,特别是扶持一批工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