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37节

  没办法,让穷人节约一些,富人自然应该多消费,不然富人该如何将财富分给穷人一些呢?

  两女的泳衣虽然保守,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开放了,雪白的大长腿一览无遗,哪怕是生了多个孩子,两女也依旧拥有少女的气质。

  这些年来,岁月似乎很少在她们身上留下痕迹,35岁的蒋梅英、33岁的严人美,怎么看也就二十岁出头,若是扮演个大学生,绝对毫无差评。

  夫妻间结婚旧了,也未必就没有激情,只要感情好,依旧是天天做新郎。当然,时不时的来点刺激,那自然是一种浪漫。

  严人美端正美丽,蒋梅英古典性感,都是民国一等一的美人,结果都被陈光良娶了,不知道羡慕多少人。更重要的是,两人都出身大家闺秀,背景也是有的。

  陈光良能娶这两位妻子,靠的并不是财富,而且两女也不可能因为财富委身于人,说到底是陈光良的身上有一种人格魅力。

  这也可能是一种‘穿越挂’,毕竟古代皇帝都搞不定的事情,他能搞定。

  “你们俩先去卧室,准备准备,我马上来找你们!”

  严人美先是严肃的说道:“又糟蹋我们不是”

  陈光良厚着脸皮的说道:“老夫老妻,有时候也需要来点不一样的,我这在外憋了十天,我怕你们一个人承受不住。”

  蒋梅英挽着严人美的胳膊,说道:“姐姐,你看他的眼光,要吃人一样,我看今天就答应他算了。”

  严人美啐道:“就你什么事情依着他”

  话虽如此,却已经朝着里面走去。

  陈光良搓搓手,今日是有福了。

  到了11月。

  小蒋先生在沪市的‘打虎行动’失败,不过他也为国民政府搜刮黄金114.6万余两,美钞3452万余元,港币1100万元,银元369万余元,银子96万余两。

  之所以说是‘失败’,是因为沪市最大的‘走~私集团’——扬子公司的老板孔令侃,在宋三姐和总司令的干预下,无罪被释放。

  故媒体都说,这次所谓的‘打虎行动’,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搜刮行动’而已。

  也因此,国民政府的统治区经济,彻底糜烂起来,金圆券贬值的速度,已经用秒来形容。

  可能你在买卖交易的时候,金圆券已经贬值很多,所以很多商家干脆关门,拒绝出售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加剧了内地的富人流向香港,不仅仅再是战争形势的变化,更是国民政府内部统治也出现问题。

  黄金,成为此时华人最看重的保值工具之一,故沪市、粤省、香港的黄金价格一路飙升,和海外的价格形成巨大的差价。

  例如,香港的一两黄金已经高达430港币每两,差不多是美国黄金的两倍多价格。

  而美国是35美金一盎司的黄金,应该是世界上比较便宜的地区,正因为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然美国的黄金逐步流向其他的国家。

  当然,此时还没有那种苗头,毕竟这个体系才刚刚建立。

  办公室里,陈光良和一众金融顾问,在讨论香港黄金的问题。

  张树年就提出自己的看法:“香港的金银业贸易场,黄金价格严重和海外脱节,按照美国制定的相关法规,属于法外之地。我想,后续的相关国际组织,必然要对香港政府施压!”

  陈光良很平静的说道:“那你觉得,黄金是会继续上涨,还是反之下跌?”

  张树年说道:“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多,现在来港的江浙沪商人,已经陆续加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炒金,再加上国内的行情导致黄金成为保值工具。我担忧的是,香港政府可能迫于压力,会取消或者限制金银业贸易场。”

  有些道理,如果香港的黄金一直很高,那么相当于在破坏美国建立的‘战后金融体系’,肯定会对英国和香港施压的。

  陈光良很快说道:“无妨,我推测九九金炒不成,九四、九五金总归可以的。将黄金重新铸造一下,便可以规避那种的可能性,所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不会被取消。”

  不过他心里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香港黄金一旦上了500港币每两,他准备先套现个三万两试试。毕竟他的盘子太大,如果从金银业贸易场套现,不太可能涨到前世的600、700港币每两黄金以上。

  他一共有17万两出头的黄金,需要在明年9月前全部套现。

  套现的港币,还需要兑换成美元,因为明年英镑要贬值30%,港币自然也会跟着贬值。

  例如目前1美金等于4港币,但明年9月后,1美金差不多是5港币出头,这个汇率加上微小的波动,一直维持到80年代的初期,

  叶熙明说道:“说不定,香港的黄金上了500港币每两,这个压力也还能顶住。关键的地方在于,粤籍炒金客以奥门为基地,从海外进口黄金,再走私至香港,趁机高价套现。那群沪市来的炒金客,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事实上,如果不是老板让调查,他们也不知道——粤籍炒金客已经形成一个个团伙性质,显然是利用沪籍炒金客的不熟悉环境,来准备打赢这场战争。

  陈光良很稳定的说道:“让他们去炒,我们稳坐钓鱼台,最近撤出前面炒金的资金,我们不再做期货。”

  “好的”

  实际上,平安银行在金银业贸易场的黄金期货,更多是障眼法,交易活跃,但输赢极低。

  陈光良真正的目标是,套现黄金现货而已。

  恒生银行。

  何善衡找来何添等人,说道:“最近申请黄金要申请勤一点,沪市越来越多的有钱人乐在金银业贸易场,他们对炒金和持金乐在其中,行情是越来越好了。”

  众人大喜!

  大家只知道,他们和澳门的罗保、何贤合作,可以拥有稳定的货源,而且这个货源的价格很理想。

  何添点点头,说道:“好,我一般都是2000、3000的申请,后续我频率高一些。只是我听说平安银行也在炒黄金,陈光良可是炒黄金的高手,你有没有把握控制这个市场?”

  梁銶琚等人也关心问题,他们可是知道,陈光良在三十年代初,就有‘上海滩标金大王’的美誉,更有沪市最大的‘投机者’影响力。

  何善衡笑道:“他的本事再大,没有奥门这个根据地,就很难从香港进出口黄金,所以这是我们粤人的地盘,他如何能斗得过我们。对了,潮汕帮也在从奥门进口黄金,他们是一股很不错的力量,我已经联络盘古银行的陈弼臣、廖创兴银行的廖宝珊等潮汕帮,准备联合起来,哄抬金价,诱沪市人落入圈套,然后趁高套现。仅此一招,我们就处于不败之地。”

  何添点点头,说道:“沪人人地生疏,不谙行情,倒是我们粤人的一个好机会。战后,香港来个陈光良,让我们粤商黯然失色,也该我们扳回一城了。”

  “对”

  陈光良的实力,让很多人都感到很惊叹——航运、贸易、金融、地产、工业、电影等产业,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是华资巨无霸。

  哈同的养子之二——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兄弟俩来到香港后,也很快发现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奥妙。

  大卫·乔治·哈同对弟弟说道:“维多,我觉得我们应该转移部分资产来香港,但金钱如果不投资,就会贬值。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来香港炒黄金。”

  罗弼·维多·哈同疑问道:“炒黄金?我觉得投资地产更稳当。”

  “NONONO,你想想要是国民政府失败了,那香港会稳定吗?”

  “应该不会稳定”

  “所以说,地产是搬不走的,但黄金却可以搬走。所以很多华人都会需要更多的黄金,届时黄金将涨得更高。所以我已经在开始在香港囤积黄金,以后我们再售出,兑换成美元和英镑,届时说不定我们还能回欧洲做个贵族当当。”

  罗弼·维多·哈同眼前一亮,当即说道:“好,我们就在香港炒黄金。”

  此时的哈同案,历经16年时间,终于在去年达成和解。

  具体分配方案是:

  将遗产中尚存的金银珠宝估价后,88%分给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12%分给罗氏兄弟;

  大卫·乔治·哈同分得土地260多市亩,占总数的58.3%,房屋15万多平方米,占总数的48.2%(包括除罗弼·维多·哈同以外的其他外籍养子女分配数在内);

  罗弼·维多·哈同分得土地60余市亩,占总数的13.3%,房屋5万多平方米,占总数的13.7%;

  罗友兰等分得土地70余市亩,占总数的17%,房屋6万平方米,占总数的19%;

  姬觉弥等其他人分得余下的土地50余市亩,房屋4.7万平方米。

  土地和物业中,很多都还有抵押,因为当年根据英国遗产税法的规定,哈同留下的巨额财产需缴纳1700万元的遗产税。罗迦陵一下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无奈之下只好将地处市中心的16处房地产作抵押,贷款1800万元缴纳税金。这笔贷款年息6.5厘,约定期限为10年,但直到罗迦陵去世也没有还清。

  当然,哈同后人分成两派:外籍、华夏籍。

  外籍后人中,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分到最多的财富,现在他们决定在香港炒黄金。

  华夏籍后人们,则没有打算移民。

  命运就是如此巧妙的安排,等待哈同的后人,自然是.

  中旬。

  位于花园道1号的‘平安银行’新总部大厦,举行了隆重的动工典礼,陈光良邀请了不少香港的名流前来观礼,而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此时的港督葛量洪。

  现场,纷纷向陈光良表示祝贺,也在心中感叹——香港最大华资银行的实力强劲。

  这个新平安银行大厦,连同地皮在内,预计总投资是800万港币,相当于200万美金,实属相当的奢侈。

  新大厦高度为15层,超过东亚银行的14层、汇丰银行的13层,成为香港最高的商业大厦。

  而葛量洪在发表演讲中,以陈光良投资‘平安银行新大厦’一事为例,强调了香港在英国,统治下的前景非常优越等等,顺势将陈光良立为向英国靠近的商业人物,以此吸引华人的态度。

  对此,陈光良并不会表示什么,毕竟他现在不参与华夏两方势力的阵营,那么倒向西方也很正常。

  将来只要陈光良家族足够强大,那么自然可以受到最好的待遇。就好比前世的董浩云家族,五十年代帮着台岛和美国运输军用物资,其长子不一样位极人臣。

  这年头,只有‘利益’是真的!

  随后的酒会,陈光良也和大家一一打招呼,可谓风光无限。

  他强大,但是别人对他毫无办法。

  历史上的强大人物,最后轰然倒塌时,一般都是自身内部发生问题。而陈氏家族的内部,未来七八十年,都将在陈光良的掌控中,自然不会有问题。

  至于更长时间,家族毕竟已经那么长了,已经不是他操心的事情。

第367章 大时代开启

  1949年1月初旬,偌大的淮海平原易主,杜聿明、黄百韬、黄维兵团全军覆没。

  沪市的有钱人如同惊弓之鸟,纷纷弃屋丢舍,逃往港台。

  启德机场聚满了从内地来的人,他们当中,不乏曾显赫一时的官僚、商人或艺人,怀着一颗惶恐的心,带着金银细软,匆匆南逃。

  “摩罗叉”(指印度士兵)指挥着从飞机上下来的人排成长队,领取移民护照,这些护照是统一由一个英国机构发出的。

  手续之简单、过程之顺利,让所有人欣喜不已。

  毕竟对于英国来说,如今来香港的,俱是拥有财富者,这些人来到香港,对香港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拿到移民护照的不少人,纷纷从怀里拿出一份报纸,然后朝着一样的目的地赶去——长江地产租赁部门市。

  就在启德机场的附近,来到这里的人不由得错愕,原来那么多人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忍不住讨论起来。

  “这长江地产不就是陈光良先生的地产企业么?当年长江地产在上海滩,也是一等一的地产企业,率先实行‘租地建屋’、‘分层分期’的模式。”

  “是啊,当年我还租了长江地产的房屋。不过本金是拿回来了,但钱也贬值得一文不值,不过好在住了二十年时间,也挺划算的。没想到,如今又要租长江地产的房子了。”

  人生仿佛是一个回合,兜兜转转,这些人如今又要租陈光良的房子了。

  “你这不算什么!我购买了长江地产的好几套房屋,这次来不及处理,全部留在了沪市。”

  “别担心,我们早晚会回去的,到时候再拿回那些房屋便是。”

  “这倒是”

  此时的不少人,只是将香港作为‘跳板’,要么进一步移居海外,要么准备适当的机会回内地生活。

  “哎,看来是摆脱不了长江地产了,可惜如今他们只租不售,说不定我还愿意购买!”

  “不过这租金还真贵!每月180港币,顶手费6000,能租一层.我的天,居然还要顶手费。”

  此时的长江地产租赁部的职员,正在热情的向大家介绍起来。

  “大家别嫌贵,须知整个香港的租金,我们长江地产的租金不算收的高;但是我们的房屋都是新建的,自来水、抽水马桶、煤气灶等现代化设备齐全,大家可以拎包入住;而且,我们长江地产的房屋售后,绝对是大企业的信誉保障。”

  此时的这些人,本身也对长江地产信任,一听这样的介绍,哪里还想去寻找更便宜的,只想赶紧租赁下来,安定起来。

  “我租一套,不过能不能带我们去看一下。”

  “能的”

  长江地产门市部的外面,早已经有汽车服务,一批一批的带着大家去看房,当然最多同一地方的两三处。

首节 上一节 337/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