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鱼只是其中一项。”
王建业知道小刘说得对。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马不停蹄地走访了附近几个村子的蔬菜种植户、家禽养殖场和调料作坊。
情况大同小异——农户们对食材品质充满自信,但对长期合作心存疑虑。
在西柏坡村,种菜能手张婶直截了当地说:“王老板,不是我不相信你。
去年有个超市采购,开始说得天花乱坠,后来压价压得我们连本都保不住。”
在岗南镇,养鸡大户老周抽着旱烟,慢悠悠地道:“你们城里人做生意,花样太多。
我们小本经营,经不起折腾。”
一次次碰壁让团队士气低落。
第四天晚上,在小旅馆里,小刘忍不住抱怨:“这些农户怎么都这么固执?我们带着诚意来,他们却把我们当骗子!”
王建业靠在吱呀作响的木床上,揉着酸痛的腿脚:“不能怪他们。
这些年,确实有不少中间商和采购商欺负农户信息不对称,压价、违约的事情时有发生。”
李钢泡了杯浓茶,若有所思:“得想个办法让他们真正信任我们。”
王建业突然坐直了身子:“我有个主意!既然他们不放心来我们餐厅,我们可以把餐厅'搬'到他们面前!”
第二天,王建业改变了策略。
他不再急着谈合同,而是邀请农户们参加一个特别的“品鉴会”。
他让小王回城取来了餐厅专用的锅具和调料,在村委会大院支起了临时灶台。
“各位乡亲,”王建业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声音洪亮,“今天我们不用谈生意,就请大家尝尝我们用本地食材做的特色菜!”
这个新颖的提议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主厨李钢现场烹制了地锅鱼、酥肉烩菜等招牌菜,王建业则详细介绍每道菜的特色和用料。
“这茄子是我家种的!”一位大妈尝了口鱼香茄子,惊喜地叫道,“怎么变得这么好吃?”
“因为这调料是我们秘制的,”王建业笑着解释,“但如果没有您家这么好的茄子,也做不出这个味道。”
品鉴会变成了一个小型庆典,村民们不仅品尝了美食,还看到了自家农产品变成高档餐厅菜品的过程和价值。
气氛渐渐热络起来,不少农户开始主动询问合作细节。
张婶拉着王建业的手说:“王老板,要是你们真能按说的价格长期收,我专门给你们辟两亩地,按你们要求种!”
老周也凑过来:“我那散养鸡,你们要是每周固定要一百只,我可以保证不卖给别人。”
王建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才是他想要建立的合作关系,基于相互理解和信任。
一周的考察结束时,团队不仅与李家沟签订了鲤鱼供应合同,还与五家蔬菜种植户、三家禽类养殖场和两家调料作坊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更让王建业惊喜的是,这些农户还自发组建了一个“徐州人家供应商合作社”,推举李大山为负责人,统一协调供货事宜。
回程的路上,车子后备箱塞满了农户们送的样品——新鲜的蔬菜、活鱼、土鸡蛋和各种山货。
小刘忙着整理合同和联系方式,小王则规划着最优的运输路线。
“王总,这下我们的供应链问题总算解决了。”
李钢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满意地说。
王建业握着方向盘,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笑容:“不仅如此,我们还找到了最优质的食材来源。
你知道吗,李师傅?这些农户对待自己的产品,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用心。
这种品质,是市场上花钱也买不到的。”
回到餐厅后,王建业立即着手落实各项合作。
他安排专人负责与每家供应商对接,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检和物流体系。
为了确保农户利益,他还制定了“保底收购价”,承诺即使市场价格下跌,也会按约定价格收购。
一个月后,新的供应链体系初见成效。
餐厅再也不必为食材短缺而担忧,相反,因为食材品质的提升,菜品口味更上一层楼,客流量又增加了两成。
美食博主林小曼再次光顾时,惊讶地发现:“王老板,你们的地锅鱼怎么比上次还要鲜美?这鱼肉的口感完全不同了!”
王建业神秘地笑了笑:“这是我们的商业机密——太行山泉水和农户的用心。”
一天晚上打烊后,王建业站在厨房里,看着冰柜中整齐摆放的新鲜食材,心中充满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供应问题,更是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的合作模式——餐厅获得了稳定优质的食材来源,农户则有了可靠的销售渠道和合理收入。
李梅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王建业接过茶杯,轻啜一口:“我在想,商业不仅仅是利润,还有责任和信任。
我们和那些农户,现在不只是买卖关系,更像是伙伴。”
李梅温柔地笑了:“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了,李叔下午来电话,说新扩建的鱼塘下个月就能投产,问我们要不要第一批鱼苗以餐厅命名。”
王建业眼前一亮:“当然要!就叫'徐州人家特供鲤'怎么样?”
……
王建业站在唐山分店的玻璃门前,透过倒映着自己疲惫面容的玻璃,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春雨。
开业已经三周了,店里依然门可罗雀,只有零星几桌客人。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已经揉皱的营业报表——日均营业额还不到石家庄总店的五分之一。
“王总,您看这个。”
主厨李钢端着一盘几乎没动过的“徐州地锅鸡”走过来,眉头紧锁,“三号桌的客人说太淡了,不合口味。”
王建业接过盘子,用筷子夹了一块鸡肉放入口中。
肉质鲜嫩,香料的味道恰到好处,在石家庄这可是最受欢迎的招牌菜之一。
他抬头看向三号桌,那里坐着一对中年夫妇,正对着菜单指指点点。
“我去看看。”
王建业整理了一下领口,挂着职业微笑走过去。
“您好,我是这家店的负责人。
听说您对我们的菜品有些建议?”
那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抬起头:“你们这是徐州菜吧?味道太清淡了。
我们唐山人吃饭讲究个咸鲜浓郁,这鸡做得跟白水煮似的。”
旁边的女士补充道:“而且你们的海鲜做法也奇怪,我们吃海鲜就爱原汁原味,清蒸、白灼最好,你们却搞什么红烧辣炒的。”
王建业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但心里却豁然开朗。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他连连点头:“您说得太对了,我们确实需要调整。
能请您再详细说说唐山人最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吗?”
回到办公室,王建业立刻召集了管理团队开会。
窗外雨势渐大,雨滴敲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像是催促的鼓点。
“各位,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王建业环视众人,“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我决定从明天开始,亲自带队去品尝唐山的特色餐馆。”
采购经理小王犹豫道:“可是王总,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唐山口味来,那还是徐州菜吗?”
第660章
“我们不是要放弃徐州特色,”王建业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而是要找到徐州风味和唐山口味的平衡点。
李师傅,你怎么看?”
李钢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我觉得可以试试。
我在后厨观察过,唐山客人几乎每道菜都要额外加酱油。
也许我们可以先从调整酱料入手。”
第二天一早,王建业就带着李钢和小刘开始了“美食考察”。
他们的第一站是位于老城区的“渤海渔家”,一家有着三十年历史的海鲜老店。
店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海鲜的鲜香和浓郁的酱料味。
王建业点了几道招牌菜:家焖杂鱼、酱爆八带、清蒸皮皮虾。
“这个酱香确实浓郁。”
李钢夹了一块鱼肉,仔细品味,“他们用的不是普通酱油,应该是特调的海鲜酱。”
王建业点点头,注意到每桌都摆着几个小碟子,里面是不同种类的蘸料。
“你看,他们吃清蒸海鲜也要蘸酱,这和我们徐州直接吃原味的习惯完全不同。”
正说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从厨房走出来巡视大厅。
王建业眼前一亮,立刻起身迎上去。
“老师傅您好,我是'徐州人家'的负责人,特别仰慕您的手艺。
能请教几个问题吗?”
老师傅打量了他几眼,笑道:“外地来的吧?想学我们唐山的海鲜做法?”
“您慧眼。”
王建业诚恳地说,“我们想在保持徐州特色的同时,也能符合唐山人的口味。”
也许是王建业的真诚打动了老师傅,他竟真的坐下来,详细讲解了唐山海鲜的烹饪要诀:“关键在火候和酱料。
我们唐山靠海,海鲜讲究的是鲜上加鲜,所以清蒸的要快,焖煮的要入味...”
临走时,老师傅还神秘地说:“明天早上五点,来海鲜市场找我,带你见识真正的唐山味道。”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王建业和李钢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海鲜批发市场。
老师傅已经在等他们了,手里提着刚挑好的活蹦乱跳的海鲜。
“看到没有?选材是第一位的。”
老师傅熟练地翻看着一条活鱼,“你们饭店用的海鲜是哪家的?”
王建业和李钢面面相觑。
他们这才意识到,不仅做法要调整,连食材来源都可能有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业带着团队几乎吃遍了唐山有名的餐馆,从高档酒楼到街边小馆,详细记录每一道受欢迎菜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