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45节

  在参观过程中,张峰还向大家介绍了王氏饭店的特色菜品。

  “我们的这道招牌菜,是用新鲜的本地羊肉,加上我们特制的调料,经过慢火炖煮而成。

  这羊肉啊,都是当天宰杀的,保证新鲜。

  特制的调料是我们厨师团队经过多次试验调配出来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他一边说,一边让厨师现场制作了一道特色菜,热气腾腾的菜肴一端上来,香气扑鼻。

  顾客们纷纷围上前,品尝之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味道真不错,这食材确实新鲜,口感也好。”

  “是啊,看来是被那些谣言骗了,以后还得来这儿吃。”

  经过这次顾客开放日活动,王氏饭店的口碑逐渐好转。

  越来越多的顾客了解到了真实情况,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而彭城食府那边,刘德财看到王氏饭店的生意又有了起色,气得在办公室里直跺脚。

  “这王氏饭店还真有点本事,居然能把口碑扳回来。”

  他对几个参与恶意竞争的餐馆老板说。

  “老刘,现在怎么办?”张大力问道。

  刘德财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先看看情况,他们既然能想到这招,咱们也得想个更厉害的,不能就这么算了。”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王氏饭店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积极的应对措施,暂时稳住了局面。

  ……

  徐州的秋天,凉意丝丝缕缕地渗进风里,像是老天爷在悄咪咪地提醒大伙,寒冬正迈着步子慢慢靠近呢。

  街边的法桐树,往日那绿油油的叶子,这会儿都开始泛黄了,就跟被岁月这把刷子轻轻刷过似的。

  时不时,就有几片叶子受不了风的拉扯,打着旋儿慢悠悠飘落,给灰扑扑的地面添了几分别样景致。

  彭城食府掀起的那阵恶意竞争的风波,虽说表面上看是渐渐平息了,可对王氏饭店来说,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一点也不舒坦。

  自从经历了那场糟心事,饭店的客流量跟坐了滑梯似的,一路往下掉。

  店里的员工们,每天上班都耷拉着脑袋,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这饭店哪天就撑不下去,自己得卷铺盖走人。

  后厨里头,炉灶的火倒是烧得旺旺的,呼呼冒着热气,可弥漫的油烟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厨师们心头的阴霾。

  李师傅,这位在厨房摸爬滚打多年、经验老到的大厨,手里机械地翻炒着锅里的菜,眼神却飘得没个准头,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炉灶,满心焦虑就跟锅里的油烟似的,越冒越多。

  “再这么半死不活地熬下去,咱这店还能撑几天啊?”李师傅忍不住嘟囔出声,那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担忧。

第647章

  旁边打下手的小张,正闷头切着菜,听到李师傅这话,手上动作顿了顿,也跟着叹了口气,“是啊,李师傅。

  您瞅瞅,店里都没几个客人,咱这一身做菜的好手艺,都快没地儿施展了,再这么下去,可咋整哟。”

  正说着,王老板推开后厨的门走了进来。

  他今儿穿着一件洗得都有点发白的衬衫,领口处还打着个皱巴巴的领带,整个人看着挺精神,可眉头却拧成了个疙瘩,一看就是心里装着事儿。

  王老板扫了一圈,见厨师们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模样,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说道:“大伙都别搭拉着脸啦,灰心丧气可解决不了问题。

  咱得想法子,把生意给拉回来。”

  李师傅停下手中翻炒的动作,伸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抬起头说道:“王老板,我这些天一直在琢磨,咱能不能结合徐州本地那些特色美食,搞点创新出来。

  您想想,徐州的把子肉、地锅鸡,那在这地界可太有名了,家家户户都爱吃。

  要是咱能把这些特色融进咱的菜品里,说不定能把客人都给吸引回来。”

  王老板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得跟夜里的星星似的,连忙说道:“李师傅,你这主意可太妙了!行,咱别耽搁,赶紧合计合计,到底咋个创新法。”

  说干就干,厨师团队立马围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李师傅率先提议:“要不咱搞个‘徐州把子肉盖饭改良版’?把子肉就选那种顶好的五花肉,用咱徐州传统的酱料,小火慢炖得烂烂乎乎的,再配上咱们特制的配菜和喷香的米饭,保准好吃。”

  小张在一旁忙不迭点头,附和道:“我觉得行,李师傅。

  而且咱还得在配菜上多花点心思,整点新鲜花样出来,给客人来点不一样的惊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你提个想法,我补个点子,不大一会儿,脑袋里就冒出了不少新思路。

  为了寻到最合适用来做把子肉的五花肉,采购部的小赵一大早,就跨上那辆破得叮当响的摩托车,一头扎进了徐州城各个菜市场。

  这会儿正值清晨,菜市场里热闹得像炸开了锅,人挤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小赵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左躲右闪,眼睛跟探照灯似的,不放过任何一个摊位。

  “老板,你这五花肉咋卖?”小赵在一个卖肉的摊位前停下,伸手拿起一块五花肉,翻来覆去仔细端详。

  摊主是个胖乎乎的中年汉子,满脸堆笑,热情地介绍道:“小伙子,我这五花肉可新鲜着呢,今儿一大早刚从屠宰场拉来的。

  你瞅瞅这肥瘦比例,多合适,不管是红烧、清蒸,都好得没话说。”

  小赵听了,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老板,你这肉看着是不错,可我要的是那种上等的五花肉,给我们饭店做菜用的,得保证品质,所以还得再挑挑。”

  说完,他把肉放回摊位,又跨上摩托车,朝着下一个市场奔去。

  在饭店厨房的另一个角落,负责研究酱料的老孙正忙得不可开交。

  他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调料,有本地常见的甜面酱、酱油,还有从外地专门采购来的香料,瓶子罐子摆了满满一排。

  老孙手里拿着个小勺,从装甜面酱的罐子里舀出一点,放进嘴里细细品尝,尝完后,眉头微微皱起,自言自语道:“这味道,好像还差点火候,不够醇厚。”

  他伸手拿起旁边装香料的小瓶子,往碗里加了一小撮,又用小勺搅拌均匀,再次尝了尝。

  这一回,他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咯,就是这个味儿,成啦!”经过几天几夜没日没夜的忙活,“徐州把子肉盖饭改良版”总算是研制成功了。

  李师傅亲自上阵掌勺,他把选好的五花肉放在案板上,拿起刀,手法娴熟地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

  “小张,你过来看着点,切肉的时候大小得均匀,这样炖的时候熟得才一致。”

  李师傅一边切,一边扭头对旁边的小张说道。

  切好后,李师傅把肉放进大锅里焯水。

  锅里的水“咕噜咕噜”翻滚着,李师傅一边用勺子撇去浮沫,一边对小张说:“这焯水可千万不能马虎,得把肉里的血水都去干净,不然肉吃起来就有腥味,影响口感。”

  焯完水,李师傅把肉捞出来,放进砂锅里,又往锅里加入精心调制好的酱料,接着放入葱姜蒜等调料,盖上锅盖,开小火慢慢炖煮。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厨房里渐渐弥漫起浓郁的肉香,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小张站在一旁,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巴巴地看着砂锅,说道:“李师傅,这也太香了吧,我都快馋得忍不住了。”

  李师傅笑着拍了下小张的肩膀,说道:“别急,还得再炖一会儿,让肉把酱料的味儿都吃透了,那才叫一个香呢。”

  与此同时,“彭城地锅鸡融合菜”的研发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推进着。

  负责这道菜的,是年轻厨师小刘。

  为了找灵感,小刘专门跑了好几家在徐州有名的地锅鸡店。

  “老板,给我来一份地锅鸡。”

  小刘走进一家店,找了个空位坐下,眼睛紧紧盯着服务员端上桌的地锅鸡,从鸡肉的色泽、配菜的搭配,到面饼的厚度,都看得仔仔细细。

  他一边吃,一边在心里琢磨,到底该怎么把海鲜融入进去,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回到饭店后,小刘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各种尝试。

  他先把鸡肉切成小块,放在盆子里,倒入料酒、生抽等调料腌制。

  “这腌制能让鸡肉更入味,一会儿炒出来才香。”

  小刘一边腌制,一边跟旁边帮忙的同事解释。

  腌制好后,小刘把锅烧热,倒入油,等油热得微微冒烟,他把鸡肉倒进锅里,快速翻炒起来。

  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鸡肉在锅里不断翻滚,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

  小刘接着往锅里加入土豆、青椒等配菜,翻炒均匀后,倒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开始炖煮。

  趁着炖煮的功夫,小刘把准备好的螃蟹、蛤蜊等海鲜拿了出来。

  “不知道把这些海鲜加进去,会是啥味道,希望能成功吧。”

  小刘一边小声嘀咕,一边把海鲜放进锅里,同时在锅边贴上一圈面饼。

  贴好后,小刘站在炉灶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老天爷保佑,这次可一定得成功啊。”

  随着时间流逝,锅里渐渐散发出混合着鸡肉、海鲜和配菜的独特香味,小刘知道,自己的努力或许真的要开花结果了……在徐州的餐饮江湖里,王氏饭店正经历着一场命运的转折。

  新菜品历经波折终于研发完成,王老板深知,这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搏,于是决定搞一场试吃活动,打响新菜品的推广之战。

  他亲自打电话,热情邀请了一众老顾客,言辞恳切地说道:“老哥哥,您可是我们店的老主顾了,这次我们研发了两款全新的特色菜,特别想请您来尝尝,给我们提提宝贵意见。”

  同时,他也没忘了联系当地那些在美食圈颇具影响力的美食博主,“老师,我们店新出了菜品,就盼着您这样懂行的来品鉴品鉴,帮忙宣传宣传。”

  活动当天,天刚蒙蒙亮,王氏饭店的员工们就忙活开了。

  服务员们把店里的桌椅擦得锃亮,地面拖得能映出人影,还在每张桌子上精心摆放了一束鲜花,为饭店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后厨里,厨师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炉灶上的火熊熊燃烧,锅里的汤汁咕噜咕噜翻滚着,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

  王老板站在门口,身着一件熨烫得笔挺的衬衫,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挂着真诚的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客人。

  “欢迎各位光临我们王氏饭店,今天我们推出了两款全新的特色菜品,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他热情地招呼着。

  客人们陆续到来,有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他们是王氏饭店的忠实拥趸,每次有新动静都积极捧场;还有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大多是冲着美食博主的推荐而来。

  一位留着长发、背着相机的年轻人,一看就是美食博主,他兴奋地说道:“早就听说王氏饭店要推新菜了,我可是满怀期待啊!”客人们入座后,没一会儿,“徐州把子肉盖饭改良版”和“彭城地锅鸡融合菜”被服务员小心翼翼地端上了桌。

  那“徐州把子肉盖饭改良版”,刚一端上来,浓郁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只见那把子肉色泽红亮,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的红宝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搭配的特制配菜色彩鲜艳,有翠绿的西兰花、金黄的玉米粒、火红的胡萝卜丁,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再加上热气腾腾的米饭,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

  一位美食博主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挖了一大勺米饭,夹起一块肥而不腻的把子肉放入口中,眼睛瞬间瞪得溜圆,亮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哇,这把子肉太好吃了!”他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肉质鲜嫩多汁,一咬下去,肉香和酱料的香味瞬间在嘴里爆开,酱料的味道也恰到好处,咸甜适中,配菜更是爽口解腻,这盖饭简直绝了!”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顾客也点头称赞,他放下手中的筷子,竖起大拇指说道:“是啊,这味道,既有咱徐州传统把子肉的醇厚,又有新的口感,在王氏能吃到不一样的徐州味道,真不错!”再看那“彭城地锅鸡融合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鸡肉鲜嫩,轻轻一咬,鸡肉便从骨头上脱落下来,肉质细腻滑嫩。

  土豆软糯,入口即化,好似在舌尖上跳舞。

  海鲜的加入为这道菜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螃蟹肥美的蟹肉、蛤蜊鲜嫩的贝肉,与鸡肉的香味相互交融。

  面饼吸收了鸡肉和海鲜的汤汁,变得松软可口,一口面饼,一口菜,让人欲罢不能。

  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士吃了一口螃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赞不绝口:“这地锅鸡和海鲜的搭配太有创意了,螃蟹的鲜和地锅鸡的香完美融合,太好吃了!我得赶紧拍照发朋友圈。”

  说着,她便拿起手机,对着菜品“咔嚓咔嚓”拍了起来。

  随着客人们的好评不断,新菜品的名声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徐州城传开。

  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而来,饭店门口排起了长队。

  员工们也都重新振作起来,服务员们满脸笑容,热情地为顾客服务,耐心地介绍着菜品;厨师们在厨房里忙碌而有序地制作着菜品,炉灶上的火始终烧得旺旺的,锅里的菜肴不停地翻炒着。

首节 上一节 445/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