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29节

  要简化预订流程,确保顾客能方便快捷地预订到心仪的套餐。

  另外,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一定要保证送餐的速度和菜品的质量。

  李师傅,新菜品研发不能停,你对草药香烤黑猪肘再进行进一步优化,根据顾客的反馈,调整口味和制作工艺。

  同时,加快新菜品的研发进度,尽快推出更多能吸引顾客的特色菜。”

  陈宇和李师傅领命后,立刻行动起来。

  陈宇带领团队对家庭套餐预订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发了一套简洁易用的线上预订平台,顾客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能轻松预订到各种家庭套餐。

  同时,他们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送餐团队,对送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要求他们熟悉淄博的道路,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餐品送到顾客手中。

  为了保证菜品的质量,他们专门定制了保温送餐箱,采用先进的保温材料,确保顾客收到餐品时,菜品依然热气腾腾,口感如初。

  李师傅则带领厨师团队日夜奋战。

  他们根据顾客的反馈,对草药香烤黑猪肘进行了细致的口味调整。

  增加了一些当地居民喜爱的调料,让味道更加符合淄博人的口味偏好。

  同时,他们在制作工艺上也进行了改进,让猪肘的外皮更加酥脆,内部更加鲜嫩多汁。

  此外,李师傅还将目光投向了湖鲜食材,经过多次尝试,研发出了一道以野生草药和湖鲜为原料的新菜——草药湖鲜煲。

  这道菜选用新鲜的湖鱼、湖虾等湖鲜食材,与野生草药一起炖煮。

  在炖煮过程中,草药的香味慢慢融入到湖鲜中,去除了湖鲜的腥味,同时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湖鲜的鲜美与草药的清香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口感。

  在这场持续不断的商战中,王氏全系饭店凭借着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和全力以赴的努力拼搏,逐渐在淄博市场站稳脚跟,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而“鲁香阁”也在不断调整策略,试图夺回曾经的市场霸主地位。

  ……

  在淄博这片土地上,王氏全系饭店凭借着独特的融合菜品与优质服务,如同璀璨新星般崛起,知名度与日俱增。

  店内每日宾客盈门,欢声笑语不断,服务员们穿梭于餐桌之间,忙碌却有条不紊。

  然而,王建业站在饭店的落地窗前,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满足与懈怠。

  他深知,商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一日,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洒在实木地板上。

  王建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脚步沉稳却带着几分急切。

  许久,他停下脚步,抬手看了看表,然后按下办公桌上的对讲机按钮:“小陈、李师傅,来我办公室一下。”

  不一会儿,陈宇和李师傅推门而入。

  陈宇身着整洁的衬衫,领口微微敞开,神色间带着几分干练;李师傅则穿着一身洁白的厨师服,上面还残留着些许厨房的烟火气息。

  王建业指了指沙发,示意两人坐下,随后自己也在对面的椅子上落座,开门见山地说道:“咱们在淄博城区算是站稳脚跟了,可不能就这么停下。

  我打听过,淄博周边那些乡镇,这几年经济发展得不错,居民兜里有钱了,对餐饮的需求也跟着涨起来了。

  咱们得把目光放远些,往乡镇拓展。”

  陈宇闻言,眼睛一亮,坐直身子回应道:“王总,您这想法太对了。

  不过乡镇和城区不一样,消费习惯肯定有差别。

  依我看,得先派团队去几个有潜力的乡镇摸摸底,了解清楚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还有现有的餐饮情况。

  这样咱们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合适的策略。”

  李师傅也跟着点头,补充道:“菜品这块儿也得好好琢磨。

  乡镇居民干活儿辛苦,估计更倾向于份量足、价格实惠的饭菜。

  当然,咱们的特色融合元素也不能丢,得想法子把二者结合起来。”

第632章

  王建业听着,不住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好,就这么办。

  陈宇,调研团队你负责组织;李师傅,菜品研发就靠你了。

  咱们动作要快,抢占先机。”

  陈宇和李师傅应下后,迅速行动起来。

  陈宇从各个部门挑选了一批沟通能力强、头脑灵活的员工,组成了几个调研小组,分别前往淄博周边的乡镇。

  其中一组来到了杨庄。

  这杨庄,村口立着一块班驳的石碑,上面刻着村子的名字。

  村子里,水泥路笔直地通向各个方向,路旁是一排排红砖瓦房,偶尔能看到几座两层小楼。

  不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与田间劳作的身影相映成趣。

  调研小组的成员们兵分几路,走进当地的集市。

  集市上热闹非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菜的大爷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摆放着新鲜的蔬菜;卖肉的大叔站在肉摊后,手里的砍刀上下翻飞。

  小组成员们穿梭在人群中,与摊主、顾客攀谈起来。

  “大爷,您平时下馆子不?”一位年轻的调研人员笑着问一位正在买菜的大爷。

  大爷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偶尔去,不过那得看价格。

  咱挣的都是辛苦钱,太贵可舍不得。”

  “那您喜欢吃啥口味的菜呢?”

  “口味重些的,吃着带劲。

  像俺们自家养的土鸭,炖得烂烂的,多放点辣椒,那味道才叫绝。”

  在工厂门口,工人们趁着午休时间出来透气。

  调研人员走上前去,和他们聊了起来。

  “大哥,你们平时工作这么累,吃饭都讲究啥呀?”

  一位中年工人抹了把脸上的汗,说道:“肯定得吃饱吃好,价格还得实惠。

  不然辛苦一天,挣那点钱都不够吃饭的。”

  “那对就餐环境有啥要求不?”

  “环境倒没啥特别讲究的,干净就行。

  主要还是看饭菜咋样。”

  小组成员们又走进居民家中,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详细记录下居民们对菜品口味、价格以及就餐环境的期望。

  数日后,调研小组回到饭店。

  陈宇带着整理好的资料,走进王建业的办公室汇报:“王总,杨庄那边的情况基本摸清了。

  居民们对价格敏感,就像咱们之前预估的,喜欢口味浓郁、分量大的菜品。

  而且,他们对本地的传统食材感情特别深,像土鸭、山芋这些,家家户户都常吃。”

  王建业听完,沉思片刻后说道:“行,那咱们就针对这些特点,设计专属的菜品和套餐。

  李师傅,你这边重点研发一下利用当地食材制作的新菜,既要符合他们的口味,又得有咱们饭店的特色。”

  李师傅领命,带着厨师团队一头扎进厨房。

  厨房里,锅碗瓢盆摆放得整整齐齐,炉灶上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

  李师傅拿起一只杨庄的土鸭,仔细端详着,对身旁的厨师们说道:“咱们就把这土鸭和微山湖的湖鲜调料结合试试,看看能碰撞出啥火花。”

  厨师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土鸭切成大块,放入盆中。

  李师傅亲自调配微山湖特有的酱料,将葱姜蒜、辣椒、香料等一一放入石臼中,用杵臼用力捣碎,不一会儿,酱料的香气便弥漫开来。

  将酱料倒入放着鸭肉的盆中,搅拌均匀,让每一块鸭肉都裹满酱料。

  随后,把鸭肉放入砂锅中,添上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随着时间的推移,厨房里的香气愈发浓郁,鸭肉的香味与湖鲜调料的独特味道相互交融。

  另一边,有厨师正在研发以本地山芋为原料的甜品。

  他们将山芋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蒸笼蒸熟。

  蒸熟的山芋用勺子压成泥,加入适量的糖和面粉,揉成面团。

  再把面团分成小块,搓成圆球,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出锅后,撒上一层细细的糖粉,“香甜山芋酥”便大功告成。

  与此同时,在“鲁香阁”的办公室里,刘大山坐在雕花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份市场情报,眉头紧锁。

  情报上详细记录着王氏全系饭店计划向乡镇拓展的消息。

  刘大山看完,冷哼一声:“他们还想往乡镇发展,想得倒美。

  咱们在淄博这么多年,可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

  去,通知下去,咱们也在乡镇开设分店,主打传统鲁菜的亲民路线。

  凭咱们的品牌影响力,还怕竞争不过他们?”

  很快,“鲁香阁”也紧锣密鼓地在几个乡镇筹备分店,张贴海报、招聘员工,试图在乡镇市场占据先机。

  面对“鲁香阁”的再次竞争,王建业得知消息后,神色平静,他召集团队成员,在会议室里说道:“‘鲁香阁’动作倒挺快,不过咱们也不怕。

  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制定个详细的市场推广计划。”

  众人围坐在会议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最后决定,在杨庄举办一场盛大的美食节活动。

  活动当天,杨庄的集市广场上彩旗飘扬,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王氏全系饭店的厨师们在广场上支起几口大锅,炉灶里的火熊熊燃烧。

  李师傅亲自站在一口锅前,开始制作“湖鲜风味土鸭煲”。

  他将腌制好的鸭肉放入锅中,鸭肉入锅的瞬间,发出“滋滋”的声响,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周围的居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张望着。

  一位中年大叔挤到前面,看着锅里炖煮的鸭肉,咽了咽口水,问道:“师傅,这是啥菜啊?闻着可真香。”

  李师傅笑着回答:“这是我们饭店新研发的‘湖鲜风味土鸭煲’,用的是咱杨庄的土鸭,再加上我们独特的湖鲜调料,味道好着呢,您一会儿尝尝。”

  不一会儿,鸭肉炖好了。

  李师傅盛出一碗,递给中年大叔:“大叔,您尝尝。”

  中年大叔接过碗,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鸭肉放入口中,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哎呀,这鸭肉太好吃了,味道跟我们平时吃的不一样,又香又入味,这分量还这么足。

首节 上一节 429/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