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248节

  王建业的第三第四第五个孩子也到了适龄上学的年纪,王建业给他们找了附近的学校。

  在王建业接连两个孩子都得了高考状元后,王建业剩下的这几个孩子受到了许多学校的欢迎。

第362章 改革春风吹满地

  这些学校,都想让王建业的孩子来他们的学校上学。

  为此,他们开出了非常好的条件。

  学校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当初王慕佳在四九城三中上高中。

  因为高考表现的非常好,成了全市的状元。

  再加上后来王慕佳为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连带着那所高中一起成名。

  因此,那所高中吸引了不少的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了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名校。

  其他学校都非常的羡慕,也想让自己的学校有这种待遇,所以就非常重视王建业现在的几个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来自己学校上学。

  如果他们高考表现的非常好的话,说不定学校就能复刻,当初四九城三中的发展,一夜成为名校。

  王建业给自己孩子选择学校的原则是,离家近就好。

  至于学校给出的各种条件的差异,他还真不是很在乎这三瓜俩枣。

  毕竟王建业生活富裕,更希望孩子能够天天回家,上学方便,这就是王建业的心愿。

  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王建业其实并不是很在乎。

  王建业的这几个孩子上学,主要是为了体验上学的滋味,多交几个朋友,多认识一些人。

  免得长大之后产生遗憾。

  其实以他们目前的水平,全部都可以轻松地参加高考并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之所以现在没有让他们直接去参加高考,是因为他们的年纪还小,王建业想让他们上几年初中和高中,多结交一些朋友,度过一个快乐的学生时代,之后再考虑上大学的事儿。

  当初王慕佳那么迫切的参加高考,5岁就成了高考状元是因为那几年马上就要开始了。

  如果按部就班的上学的话,可能就会错过很多东西。

  王冰冰没有上高中,直接就上大学,是因为王冰冰已经20多岁年纪不小了,也不适合上高中,直接去读大学就挺好。

  所以王建业剩下的这几个孩子,他们的年纪还小,老老实实的上学,按部就班的升学就可以了。

  王建业又不指着他们早点儿毕业,早点儿工作赚钱。

  其实就目前王建业的收入,养着他们轻轻松松,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建业更希望他们快快乐乐的,没有太多的烦恼。

  陈可佳作为培养出王慕佳和王冰冰的母亲,也受到了采访。

  当记者问到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的说法跟王建业说的差不多。

  这让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在看到这篇报导后产生了思考。

  如果自己这么教育孩子,是不是也能发觉出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成才成功呢?

  于是乎,许多的小屁孩儿发现自己的父母好声好气的跟自己说话,棍棒教育的情况大大减少。

  这让许多的孩子都非常开心。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父母能够对自己好,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毕竟谁也不希望屁股开花。

  王建业还不知道他的这一番教育孩子的理念,让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改变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多少的孩子免了一顿打。

  ……

  时间来到80年,随着思想的逐渐解放。

  中华大地呈现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国内和国外交往的逐渐密切。

  有几个国家向王建业发来了邀请,想让王建业去到他们的国家做菜。

  王建业上次出国,还是在东德博览会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多年,将近30年。

  王建业做的饭菜太好吃了,给那些外国人带来非常惊艳的体验。

  并且王建业在那些年还出版了好几本改造版的中华烹饪菜谱,让外国人轻易的能够做出来中华美食。

  在国外,王建业的名声非常的响亮。

  许多的中餐馆用着王建业发表的国际化中华烹饪菜谱,吸引了大批大批的外国客人,前去品尝中华烹饪。

  虽然做出来的菜,远不如国内的餐馆做的那么正宗。

  但是它能让中华烹饪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尝过并且喜爱上中华烹饪。

  王建业出版的那些国际化改造后的烹饪菜谱书功不可没。

  谁说菜做的不够正宗,就不能弘扬中华烹饪的?

  对于国外那些人邀请王建业去做菜的要求,王建业没有答应。

  他总有一天会去国外做菜的,但不急于现在。

  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创业,开一家饭馆。

  这是王建业一早就定下的目标。

  现在他四十多岁,看上去年纪很大了,但其实王建业的寿命能达到能达到人类极限,也就是120岁。

  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创业。

  改革春风吹满地,四九城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多个体户,建起了小餐馆,小酒馆。

  比如南锣鼓巷四合院前院儿的闫解成和于莉两口子,他们和原剧中一样,开了一家家常菜馆,并且邀请傻柱去他那里干活。

  和原剧中的情况一样,傻柱答应了这两口子的要求,要了很高的工资,带着徒弟一块过去。

  毕竟轧钢厂里做大锅饭的工资实在是低,傻柱有儿有女,不想日子过得和以前一样拮据。

  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不能输给许大茂。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了秦淮茹的干扰,傻柱有了老婆,有了孩子,生活乐无边。

  许大茂也跟原来一样,不停的跟傻柱作对和攀比。

  现在傻柱听说许大茂做生意,挣了些钱,心里不甘落后于人。

  就凭着自己这么好手艺,答应了闫解成于莉这抠门的两口子的邀请。

  要不然的话,傻柱才懒得跟闫解成这么抠门的人打交道呢。

  王建业作为全国最著名的烹饪大师。

  他想要创业,自然有无数的老板愿意支持。

  在和丰泽园的老板说起这事儿之前,王建业先找到了自己的徒弟们,问他们愿不愿意跟自己走?

  “师父我们愿意跟你走。”

  “师父你去哪我们就去哪儿,要我们做什么都行,你千万别抛下我啊。”

  “师父不管您去哪,我们都愿意跟您。”

  见到自己的徒弟们一个个的表态,愿意跟王建业去创业,王建业是非常感动的。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他们都记得,是王建业让他们成为烹饪大厨,这份恩情忘不了,都愿意跟王建业走。

第363章 筹备

  二十七年前,王建业穿越到这个世界,成为丰泽园的厨师学徒。

  二十七年过去,王建业成为了丰泽园的坐镇大厨,成为享誉全国的烹饪大师。

  王建业与陈可佳相识相恋,一起牵手走过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生了五个孩子。

  老大王慕佳,今年23岁,为国家的化肥工业做出突出的贡献,现在是中科院院士,今年刚娶了媳妇儿,名叫张琴。

  老二王冰冰,今年20岁,参加了78年恢复的高考,以极其优秀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现在即将博士毕业。

  老三王学成,今年15岁,正在上高三。

  老四王文心,今年11岁,正在上高一。

  老五王文莱,今年8岁,正在上高一,和前面的哥哥姐姐在同一所学校。

  后面这几个小的,虽然天赋和王慕佳、王冰冰一样,非常的优秀。

  但是王建业没让他们直接去考大学,而是让他们从初中和高中一步步考上大学。

  王建业和陈可佳刚认识不久,陈可佳进入四九城抗生素研究所工作。

  这么些年过去,陈可佳凭着够硬的成绩和威望,成为了研究所的所长。

  陈可佳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国家的抗生素事业做出了贡献。

  王建业的母亲张兰,早就已经从红星轧钢厂退休,岗位没有保留。

  因为王建业的几个弟弟妹妹都特别有出息,根本用不上红星轧钢厂的工人岗位。

  ……

  王建业在自己前院的家里,跟自己的徒弟们商议过自己要开店的想法后。

  徒弟们都表示愿意放弃丰泽园的高工资,跟着王建业走。

  “谢谢你们愿意支持我,我王建业不会亏待你们的。”

  王建业的眸子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扫过,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来,干杯。”

  哗啦啦,王建业的这十一位徒弟们,也纷纷跟着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 ̄▽ ̄)~*

  一饮而尽。

  陈晓阳、马华、王义均、德福兄弟、程杰……等十一位徒弟,不仅有红案,还有白案。

  再加上他们的徒弟,人手绝对是足够支撑起一家饭庄的。

  王建业自己将要开的新饭庄的厨师团队,就不缺了。

  “师父,你要开饭庄的地方在哪儿啊?”

  大徒弟们陈晓阳好奇地问道,剩下的徒弟们也都好奇的看过来。

  王建业早就定好了:“在南新华街,厂甸那块,我师父在那边有三间临街的门面房,以前是租给别人开干果、果脯铺子的,

  我打算全给拿过来打通,并且将门面房后面的院子连在一起,装修一下用作饭庄挺合适的。”

首节 上一节 248/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