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第213节

  “这些地铁物业,当初与港府签约的时候,有没有商定自持与出售的比例?”陈志文又问道。

  港府的竞拍,很多都是需要规定开发商对项目完成之后的物业,是否要自持的比例进行限制,特别是涉及到商场,要是开发商不管三七二十一,卖完了走人,这商业地产还怎么玩?

  写字楼这一块,可能也会有,不多,而住宅的话,有些反而会限制必须出售多少比例,防止地产公司大批量自持影响整个市场。

  “没有,都可以出售,我原本的想法也是如此,套现之后与所有股东分红,而自持的话,股东之间就不好分配了。”陈曾熙说道。

  “那这样,这些物业中的部分住宅及写字楼,我直接先预定了,如何?”陈志文又说道。

第483章 入股恒隆与战略扶持

  “直接预定?”陈曾熙愣了下,又认真看了一眼陈志文,心中才确定,原来陈志文比他还要看好未来的香港地产,不然不可能在现在还主动自持。

  “对,我可以提前预定,不过也只能以目前的价位进行预定,我可以直接先支付资金,降低整个项目的资金压力以及后续风险?如何?”陈志文淡笑说道。

  整个香港,类似李嘉成这样的,也有不少人,对未来的地产市场持比较看好的态度,可谁也想不到,未来会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香港的房价会涨十几倍,连带租金也一样会上涨,也就是说,今天一亿买下一栋物业,在后面的几年时间,只靠着租金就能收回投资成本,白赚一个价值十亿港元的物业,外加每年至少七八千万的租金收入。

  不过以目前自己持有的和黄与置地,一般的物业他也不会有太大兴趣,不过恒隆手中握有的却在9处地铁站旁边,虽然价值比不上中环,但怎么说也能算的上是香港地产市场的第二阶梯了。

  “以现在的价格预定,陈生,这样是不是有点太低了点?”陈曾熙有些为难的说道,谁都知道未来地价迟早是能涨上去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现在也是缺资金渡过困难期,以现在的价格购置他手中物业,让他有些不太愿意,只是,他也不敢得罪陈志文,不然对方不投资了,恒隆要是熬不过去,那可就死了。

  “我现在预订,现在给钱,当然要以现在的价格?你认为现在价格低了,那如果以后价格更低,你是准备补差价给我吗?”陈志文淡淡说道:“那这么说的话,你们恒隆之前卖出去的房子,现在价格都腰斩,你也准备补给那些买房的人?”

  “这自然不是。”陈曾熙连忙说道,如果是一般情况,他可以选择不买,但现在肯定就不太行了。

  “这样吧,我会派人去你们公司,了解一下这9个物业项目的所有资料,后面我会定下哪些物业我会提前收购,再之后,我们再商量,如何?”陈志文无所谓的说道。

  在原先历史上,恒隆地产就是因为拿不出资金交给港府第三期的费用,结果被港府收回所有的地,也就是说,陈曾熙没的选择,况且自己也并没有想吞并这个项目,只是收购部分优质物业罢了,那些一般的住宅项目,陈志文也看不上。

  “好,那等我们所有的合作意向出来后,再商量。”陈曾熙点点头说道,对方显然已经愿意投资自己,那自然得顺着陈志文,等后续详细资料出来了,如果对方要的物业不多,那以现在的房价先出售给他也可以,至少自己能先收回部分资金,降低自己的资金压力了,如果多的话,那就再商量。

  “嗯,还有一件事,我也比较看好恒隆地产,所以我想再入股你们公司,差不多会在16-20%之间,这样也可以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强行收购你的公司。”陈志文又说道。

  原先历史上的恒隆,在80年代被这个失败的地铁物业项目搞的元气大伤,从此跌出了地产五虎,80年代后期因为资金与胆识问题变的投资谨慎,又错过了香港地产的黄金时期。

  如今既然自己也投资了这个项目,且自己也能从中获利,那这个项目就不可能失败,恒隆集团未来的利润也许一部分会被自己拿走,可至少还是能赚的,对比原先历史就是一正一负,如果再抓住85年之后的黄金发展时期,未来未必不会成为第二个长江实业,这样的公司,自然值得自己投资,不过却没必要收购,让这些在香港地产市场卷出来的王者替自己打工,才是最划算的。

  “董事的话,不是问题,我们非常欢迎陈生,就是如果陈生拥有了恒隆16%以上的股份,那海信银行就不能与恒隆合作了,不如这样,陈生股份降到15.9%,董事权利我一样给您,而这样的话,海信也能与我们合作,陈生可以通过海信赚取更高的利润,这样不是更好吗?”陈曾熙迅速说道。

  “好方法,我倒是没想那么多,那就按这个来吧。”陈志文笑着点点头说道,15.9%与16%或者多一点,的确区别不大,但如果海信能够与恒隆合作,那涉及的资金,恐怕未来也会以百亿来计,自己也不仅仅可以通过海信银行来从恒隆的项目中获利,恒隆地产如果发展的更好,那自己15.9%的股份,也许能够获利更多。

  还有一点,与汇丰培养长江实业一样,海信也需要在香港有几个大型地产合作伙伴,泰山会的成员原本就很不错,只是胡应相的重心还是会放在内地,而内地在未来,可不一定再需要香港的贷款了,至于包玉冈包家,现在专心发电又不搞航运了,也不太行,另外一个郭鹤年,人家主业还是会在国外的。

  这三家加起来,能够动用的借贷资金也不是小数,但还是比不过一家长期在香港发展,且效益越来越好的地产公司的,恒隆目前来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家合作,互惠互利,我也认为,海信迟早有一天会超过汇丰,成为香港的第一大银行。”陈曾熙大笑说道,这次来找陈志文,基本上也达到了目的,虽说还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但这也是常态,大型合作,哪有从头到尾就合作顺利的?

  “汇丰啊?没那么容易的。”陈志文笑着摇头说道。

  如果只是一家香港的“央行”,那自己只要在海外布局稍微成功一点,比如收购渣打之后,规模上就能超过汇丰,可80年代的汇丰,也是突飞猛进的开始,在沈弼指定的计划下,后面的大班都在执行他留下的策略,最终使得汇丰,成为全球十大银行之一。

  未来的海信,想达到这个高度是很难的,毕竟欧美市场可以对汇丰开放,但对一个华人银行就不一定行了。

  当然,沈弼的能力,陈志文也是很佩服的,毕竟欧美市场对很多西方银行都开放,但能够成功的也只有汇丰。

  相比于欧洲的几个收购,入股恒隆以及与恒隆的合作就简单多了,在双方老板都有意愿的情况下,旗下的职业商务团队也很快就做好了沟通。

  陈志文在拿到所有地铁站物业的资料后,最终选择了7栋商业大厦作为自己未来自持的物业,包括中区美利道地段的红大厦,以及金钟二段的香山大厦。另外5栋稍微差一点,但也都在中上水平,7栋大厦,总建筑面积高达410万尺。

  这7栋,都在地铁站口,且周边商业环境不错,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以住宅为主,还有几栋写字楼则很一般。

  陈曾熙自然也知道这7栋物业是价值最高的,不过他这个项目,原本最主要的就是住宅,毕竟,相比于住宅,写字楼也不是一定要在地铁旁边的,地铁旁边的住宅,是收租最合适的地方,正常地产市场还不错的时候,有多有钱人都会抢这个住宅然后出租,这才是恒隆地产在这9个物业项目中的利益大头。

  随后,就是关于7栋物业价值、整个项目的价格谈判,而恒隆地产公司本身的入股,反而比较简单,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在那摆着,而市场得知陈志文入股后,恒隆的股票反而大涨了一次,不过这与陈志文没有什么关系,他入股的价格,是按照之前的。

  最终,陈志文以21.6亿港元的价格,买入这7栋大厦,归在置地公司的名下,考虑到整个项目目前也比较缺钱,于是直接先给了一半的订金,后续需要等大楼建成后再给,不过这也不影响恒隆,只要有合同,那完全可以借着合同,再去其他银行贷款。

  同时,陈志文也以10.6亿港元,从该项目的其他股东手中,收购到18.9%的股份,也联系上了渣打、中银、日本住友银行,三家一起再对整个项目,进行新的评估,同时还需要借贷约30亿港元。

  “陈生,合作愉快。”恒隆地产集团的总部大厦,陈曾熙开了一瓶价值不菲的红酒,亲自倒了两杯,一倍递给了陈志文,随后举杯说道。

  “合作愉快,整个地铁站项目,都可以动工了,我估计,到了明年,香港的经济就能开始复苏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已经达成合作,且自己也拿到了想要的优质物业与股份,那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说出来也无所谓了。

  “是啊,终于可以动工了,这一年多,我的心脏都不知道差点停了几次了。”陈曾熙摇头苦笑道,在陈志文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对他来说却是超级难,没有银行贷款、欠了港府的钱、项目无法启动、与很多供应商都涉及违约,一个控制不住,恒隆地产不死也残废了。

  现在虽然损失了最优质的几栋大厦,但好歹整个公司的项目,可以正常进展了,且,那7栋大厦,也不是白送给别人了,置地还是出了钱的,对比目前的房价也是差不多的,就是自己当初购入土地的时候,比现在要高不少,但人家现在购买,自然不可能按照以前的价格了。

  最重要的是,陈志文入股了自己的公司与项目,那在各家银行那边,恒隆地产公司,就成了优质合作对象,只要不是离谱的贷款要求,以后在很多时候都会方便很多了,更不要说,还有一个资金充足的海信银行了。

第484章 电池产业布局的开端

  投资香港的地产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自己操心了。

  当恒隆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之后,陈曾熙就能发挥他的最强能力,全力将整个项目完成,然后将陈志文需要的7栋大厦建好后交给置地,并且还会在未来给予自己该有的分红。

  陈志文也只需要投入资金即可,啥都不需要管,而如果是自己做,虽说也有手下去做事,可多多少少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来请示自己的,这样的事情,一两个无所谓,太多了,自己也累。

  创业当超级富豪,有的人喜欢将自己投入进去,让自己忙成超人,可陈志文不是,该做的工作自然应该做,可能减少自己的事情,还是需要减少的,没必要啥都自己来做。

  赚钱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让有能力的人替自己赚钱了,如同15年后,随便投一笔钱,给淘宝或者qq,不比自己亲自经营要舒服太多了。

  当然,事业方面的影响力自然不一样,如果自己穿越到了内地90年代,也许也会亲自参与一把,可现在当自己已经成为强大资本的时候,那参与投资才是最合适的。

  “陈生,英国那边传来一个好消息,我们的人又找到了几个持有力拓股权的股东,他们也愿意出售,一共是2.1%的股份,按照市价差不多2000万英镑,他们要价2500万。”和记大厦内部,周家杨前来汇报说道。

  “25%增幅?也不算高,拿下就行了。”陈志文没有太在意价格,想收购人家股票,肯定需要涨一点的,也还好不是真正的收购公司,不然狠起来翻倍都有可能。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另外圣汐游艇那边也达成了合作协议,成交价是3200万英镑,可还有一个问题,英国政府那边,要求我们签署必须在英国本土生产圣汐游艇的承诺书。”

  “这是做梦呢?如果签这种东西,我还买这游艇公司干嘛?告诉他们,要卖就卖,不卖我去北欧找也一样。”陈志文强硬的说道。

  如果是英国的汽车品牌,考虑到全球的独一性,哪怕对方要求高或者无理,自己也不会随意就决定放弃,可一个游轮公司,虽说也有品牌,但这个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不是考虑自己有点私心,想为香港留一点合适的制造业实业,那根本就不可能参与这个行业。

  再说,游艇公司这种东西,欧洲很多沿海的国家都有,从北欧到德国再到南欧的意大利,都有很多这样的公司,自己想换一家并不难。

  “好的。不过再谈谈应该也不是不能商量,估计会英国政府那边,也是担心我们收购之后,会不会直接把工厂给迁走了。”周家杨说道。

  “英国政府想保就业,我也能理解,比如跟之前美国那边一样,签个两三年的保就业协议,这不是问题,但那种合同绝对不能签,不说我准备迁移,就算现在没这个计划,也不能把自己困死。”陈志文摇头说道。

  “好的,我明白。”周家杨点点头,他其实也不同意这个事情,但怎么说也得跟老板汇报一下。

  “再找其他几家,参考一下,也可以用来压压价,这个事情不急,慢慢来!”陈志文又说道,这个并非自己核心事业的布局,纯粹是自己的个人爱好,晚个一年半载也无所谓。

  “好。”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

  时间飞速,很快就又到了一个月之后。

  “陈生,这是德尔福电池的最终报价,7500万美元,密歇根州政府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不算很过分,主要就是想保护本土就业。”雷盛利递上来了一份资料。

  “我记得他们的市值差不多6000万美元吧!”陈志文回想一下后,接过资料说道。

  涉及不到一个亿美元的收购,他基本上不会参与太多,但还是会偶尔过问一下,又或者手下也会提交一些资料上来,因此他也知道一些情况,且这个电池业务虽然目前规模很小,市场也小,可未来却是堪比汽车、芯片的超级行业。

  “是的,在我们收购之前,市值差不多在5700万美元左右,在美国也只能算是中型公司,也就在底特律与纽约州有两家工厂,但我们收购的消息传出来后,股价涨了很多,也差不多要7500万美元了。”雷盛利说道。

  “这两个工厂,生产干电池的在底特律,这个无所谓,可为什么生产汽车电池的工厂在纽约州?这离底特律不是更远吗?”陈志文看了一会资料后,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是因为,在60年代,美国州曾经发生过一场地震,导致当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全部断供,影响到了美国几乎所有车企,所以后面汽车集团就开始安排很多零部件供应商迁移出底特律,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就是连汽车工厂也一样准备分散开来,不过这里面又有工会在阻拦,所以也不是每个都成功了。”周家杨解释道。

  “那我们这两个工厂,有没有uaw的工会?”陈志文又问道。

  uaw,就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工会简称,它不仅仅只存在在汽车主机厂内,一些零部件公司也被他们影响,对任何制造业来说,这些人如同狗皮膏药,太麻烦了。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与这个工会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这是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的既定事实,整个美国,围绕着汽车工业的大一点公司,都被uaw渗透了,不过德尔福的干电池工厂,与汽车行业没直接关系,只有一个普通的工会。”雷盛利说道:“因为德尔福也只算一个不大的工厂,员工也只有不到500人,所以两个工会也只是派来了人了解一下,确保我们不会大规模裁员就没再过问了。”

  “嗯,这样也好,那收购完成之后,立刻从美的在燕京、深海的工厂,抽调懂英语懂点技术的人去美国学习相关知识,差不多就可以考虑在内地建厂了,先还是在蛇口,保证独资性,另外尽量与星河贸易那边沟通,替德尔福的干电池寻找新市场,美国那边的工厂,就算最近不搬,我们靠着自己多出来的产能,我也会放到内地去生产。”陈志文说道。

  今年上半年,内地又再一次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进一步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不过政策这一块还比不上深海,更没有蛇口这种可以让外资独资的产业园。

  当然,政策变松的情况下,如果是大投资,也是可以谈的,毕竟只要带来外汇与就业,中央乃至地方也不会随意放弃,可电池产业,目前还不算很大,没必要出动美的品牌或者自己的面子,直接在蛇口工业区建厂就行了。

  至于美国那边,如果还能保持研发能力,专门养一个研发机构也不是问题,可工厂,迟早还是要迁移的,除了那个汽车电池工厂,供应美国本土的汽车品牌,至少短时间内还是方便的。

  “好,如果内地这边能够生产,那不说星河贸易那边,就是我们的掌机,也会有着很大的订单量了。”雷盛利笑说道。

  美的的掌机gameboy,内部含有贪吃蛇、神奇方块、太空侵略者等曾经在街机及家庭游戏机上都畅销的游戏,而现在放在一个小的掌机之上,便携性非常方便,可以在各种地方玩乐,销量也是非常火爆,一年的时间接近上千万,而配送的电池数量会是4~6倍。

  “不能光靠内部订单的,想做大做强,就得经过外部的考验才行,搬到内地去的话,人工成本我不担心,可想做好,还是得要靠技术才行,这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少,内地不仅仅是工厂,也是研发的地方,在深海市,也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电池研发中心,然后去一些大学,邀请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过来,中美两边都需要研发。”陈志文又说道。

  国内目前对于电池的研发,或许比不上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但肯定比自己的一家新公司强多了,且人才数量肯定也不少,自己可得需要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

  “好的。”雷盛利点头说道。

  “德尔福的汽车电池工厂的话,也可以与amc合作,将来我在欧洲那边如果收购汽车成功的话,也可以参与供货,不过既然有uaw工会,那绝对不能再招人了,汽车电池技术难度应该也不是很高,就安排去燕京建一个分厂吧,美国那边未来多的产能全部放到这个燕京工厂,还可以供应燕京吉普工厂以及未来国内的其他汽车工厂。”陈志文想了想又说道。

  uaw是个难缠的角色,amc也没办法,因此,都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不招人,反正你工会顶多影响我裁员,但我不招人你管不了。

  而燕京吉普工厂也已经开始运行,产能方面也在提高,等质量经过一段时间考验,那至少吉普出口的业务是可以转移到国内的,虽说还有合资的问题,但香港这边成立一个贸易公司也是可以解决的。

  ps:求月票

第485章 工业转移计划

  “美国的汽车工会,的确是个麻烦。”雷盛利点点头说道,虽然美的集团在美国没有工厂,但也是有一些研发机构的,内部也有不少员工,这些员工背后也有工会,只不过他们都是中高薪阶层,且数量不多,因此,工会与美的也没什么大的矛盾,顶多一些小事情上可能会交流一下。

  可美国的汽车工业工会,那可是影响这上百万人,整个美国的汽车工业的,甚至因为数量足够多,还能影响到美国大选。加上几十年来与美国汽车公司的对抗,让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能力,多次靠着罢工挫败美国汽车公司。

  “厉害跟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们算是小虾米了。”陈志文淡笑说道:“先慢慢的将美国那边的技术、质量生产经验学到手再转移走,后面等市场稳定之后,直接关门都行。”

  就是汽车工厂,陈志文都想着尽量的将产能转移出去,更不要说汽车零部件工厂了,除非为了本土市场而考虑,他才会将处在欧美的工厂给留下来。

  毕竟,未来40年,内地会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前期人工成本便宜,后期产业链完善。

  “这不是问题,等到我们收购成功了,我会安排人做这一件事。”雷盛利又说道。

  “好,先收购了再说。”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对于汽车这个产业,在数年之前,那时候自己在香港的地产事业外加全球范围内的电子产业还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成绩,因此,也只是适可而止的投资,毕竟,汽车行业对于烧钱,实在是太厉害了,一个暂时amc足够了,且还有吉普这个品牌,可以用来先行开拓内地市场,因为此刻的国内,除了轿车,还迫切需要通过性强的大型车,以方便很多工程、军方、路难走的地方使用。

  到了今天,香港地产市场基本上自己旗下的地产业已经是王者级别,电子产业倒是没那么夸张,但靠着游戏也能成为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了,而后续随着计算机市场的发展,自家的几款软件也能跟着吃一片红利,外加已经投资的微软以及未来还会有几家可投资的公司,这个市场的红利也基本上拿下很多了,剩下的一些,等有机会再插手。

  如今资金充足,陈志文自然对汽车行业更有想法,毕竟,人活着得有更大的目标,这样的人生才有动力,实际上不只是陈志文,大部分自己创业人,都会永远有着更强的目标,要不然,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毕竟,哪怕是后世21世纪20年代,想躺平,有个区区500万资产也就足够了。

  燕京吉普,已经开始在小批量生产,只要未来产能足够,那么至少在八九十年代,拿下国内越野车市场不难,甚至还可以出口,至于美国那边,陈志文的要求也就是稳住就行,能适当提高是好,没有也无所谓,实在是因为,一个已经健全的市场,任何玩家想挤进去都很难,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优势技术、适当的时机才有可能。

  日系车就是如此,靠着高省油能力及石油危机的高油价,攻占欧洲美国市场,打的本土品牌日益衰退,欧洲品牌也靠着高端或者差异化竞争,才算抵挡的住。但同样区间的大众,也一样被冲击了,甚至大众答应与国内合作,其实也不是说他们慧眼能看出未来内地的经济发展,而是想在亚洲,建一个生产基地桥头堡,来尝试在日系车的地盘范围内,获得一点市场。

  唯一知道国内未来趋势的,全球估计也就陈志文一人了,连国内自己都不知道,待吉普汽车稳住之后,陈志文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同大众一样,引入轿车,amc的轿车技术,或许不如大众丰田,但对比大众60年代的桑塔纳,还是没问题的,唯一的麻烦,就是美系车油耗稍微高一点,但可以用涡轮增压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了上亿美元研发及购买涡轮技术专利,实在是想与日系车比省油,就只能走这条路了。

  收购英国的mini,也算是准备筹划另外一个市场,这些在国内都是空白,一旦自己先进去,再凭借着资本宣传,将品牌深入人心,那以后只要不犯非常大的错误,基本上就可以一直在国内稳住轿车、小型车及越野车市场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零部件本土化,国内缺外汇,高层是不会容许合资品牌汽车,只采购国外零部件然后卖给国内的,这也是和黄利用资本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国内投资合适的厂家,给予外汇购买设备、专利乃至请国外工程师,只要能把合格零部件做出来就行了。

  但如果顺便收购到了一些零部件业务,能自己生产,那自然可以去国内建厂,再者来说,想将成本降到最低,很多东西的确需要自己研发生产,比如后世的内地汽车品牌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很多零部件也都是自产的,降低成本。

  当然,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哪怕是国内未来的品牌,也是了一二十年才能做到,目前的和黄,还是以资本投资为主,优胜劣汰的模式下,留下来的精英王者,也一样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且不需要自己一方什么心思。

  时间悠然,整个香港非常平静,因为华英双方的谈判,虽然还有一些争议,可基本上都是以英国接连失败为结局,还没到最后的协议签订,可明眼人也已经能看出来了。

  加上陈志文收购置地之后,又连续出资入股了恒隆地产与多个本土地产上市公司,并通过海信银行或者其他银行提供贷款的模式,从而将大量停工的项目给续上了,上万的建筑工人也因此有了工作机会,社会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连同香港的恒生指数以及地产市场都稍微好了一点。

  “被地产绑架之后,也就只能依靠地产才能恢复经济了。”陈志文看了看报纸上所写的关于经济的好消息后,无奈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13/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