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股东 第112节

  如果说一评常凯申,只是对他政治人品的评价,那么二评常凯申,就如同一把剥皮刀,将常凯申的肚子里面的花花肠肠彻底捅了出来,甚至还把他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种种伎俩都说了一遍,这自然会让常凯申更加束手束脚,为四路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虽然明知道如此,但不知道为什么,冯玉祥就是爱听,这已经是第三遍了,他还准备再听一次,不过四路军播音员们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播了三次之后,开始放起了其他宣传节日,冯先生这才关上了收音机。

  回过头,冯先生对吉恒立和张树棠两位将军说道,“恒立,树棠,听清楚了吗?

  民国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这样的人,我和他打了几年交道,深有体会,谷雨的评价说到他的骨子上了,一点都没错!

  要想抗日,绝不能靠国民政府,只能靠我们自己!

  要不然都得做亡国奴!

  环太党在热河起家的时候有什么?

  一千人不到,各种枪械不到三百!

  可就是凭着一股爱国之情,凭着一股搏命的精神,才有了今天在热河的基业!

  环太党人敢拼命,我们西北军同样敢拼命!

  这一次出兵打孙殿英,不是我们想打内战,而是为了抗日大局!

  西北军唯有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打击日寇!

  我们才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两位将军异口同声的说道,“是,老帅,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

  不会要四路军小瞧了我们!”

  冯先生点点头,“孙殿英的部下,都是我们西北军的旧部,他们是不会愿意投奔四路军的,记住尽量减少损失,以迫降为主!”

  “这样做会不会让四路军不满?”

  “放心吧,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脑子清楚得很,不会乱来的!

  再说了,老夫背了骂名,总不能白背呀,占点便宜也是应该的!”

  冯玉祥眼皮耷了耷,“恒立,树棠,你们也要小心一些,环太党人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机会一旦成熟,就把那些环太党人给礼送出去!

  武器弹药也可以还给他们,留一条后路,以后大家好想见嘛!”

  吉恒立和张树棠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又陆续言是,冯玉祥这才满意得点点头!

  都是老江湖了,冯玉祥跑出来站台,帮着背锅,可不是白站的,他要借此翻身,最起码也要成为一方之雄。

  没过多久,他对西北军二十九军那帮子手下,也算是看透了,一个个都在打小算盘,他这个老帅说话不顶用,所以这段时间,他的脾气不得不好了不少,按捺性子耐心得调教他们。

  既然这伙子手里有兵的西北军将领靠不上,在分化拉拢他们的同时,也必须培养新生力量。

  可是新生力量哪有那么好培养的,他又不是阎锡山,没那么多钱,所以就想和四路军要一些东西。

  没想到四路军奸猾得很,对他也防着一手,佟凌阁靠拢过去,对方表示欢迎是不假,但也有要求,必须派出宣传委员,成立宣传部,等确定新兵有着坚定的抗日信念后,才会发武器。

  冯先生手下这帮人又不是没有见识过这些,都有所顾忌,这些位将领宁愿花费家产购买武器,招募新兵,也不愿意接受宣传委员和宣传部,那样做,以后搞不好连退路都没有了,老常可不糊涂。

  吉恒立将军见大家都不乐意,才站出来咬着牙说道,“我家产不多,要是没有四路军帮忙,想拉一个团,估计都困难,这么点力量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已经把常凯申得罪透了,也不在乎多一桩,宣传部就宣传部吧,只要能发展起来就行!

  再说了,要是一个人都不建宣传部,四路军也不会对我们放心!”

  吉恒立这么一说,其他人想想也是,也都没有反对。

  四路军也许是想起到一些宣传作用,故而对吉恒立十分大方,完全按照四路军三个独立团的配置,给了他一千六百只步枪,240匹马和240把马刀,另外还有轻机枪六十挺,掷弹筒三十门,配套的弹药十多万发,手榴弹六千四百枚。

  吉恒立再变卖家产,招兵买马,按照四路军的建制,迅速组建了一个独立旅,下辖三个团又一个骑兵营,一个机炮连,另外还有一个拿着大刀的补充团,加起来有五千人马。

  四路军除了派出了宣传部以外,还派出了教导队,帮着训练,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吉恒立这五千人就焕然一新,战斗力明显比高树勋、石友三、孙良诚等人招纳的人马要强。

  看到这一幕其他人就有些后悔,再次试图接近四路军,不过四路军的条件还是不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最后张树棠将军表示我试一试吧,能多争取一些力量也是好的。

  张树棠与冯玉祥乃是连襟,又是张自忠将军的参谋长,两人关系莫逆,配合默契,张树棠为人又侠肝义胆、廉洁奉公,他出来与四路军联络,组建新军,西北军众人自然可以放心。

  不过张树棠将军比较穷,家产远不如当过宁夏省主席的吉恒立,不过他和张自忠将军的关系特别好,在西北军内朋友满天下,故而西北军各位又想法设法给他贴补了十万大洋,这样一来,又获得了四路军三个独立团的武装,拉起了一个独立旅又一个补充团,五千人马。

  再加上方振武将军严词拒绝了常凯申的拉拢,硬是拉了旧部几千人来到察哈尔,扩编一番,怎么着也有五千人,还有以卫队和汾阳军校为核心,冯玉祥将军又拉起了一个教导师,也有四千多人马;另外还有高树勋、石友三、孙良诚等人拉起的部队,这样一来,直接听命于冯玉祥将军的军队就有三万多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冯玉祥自然就可以平衡二十九军,对外也可以平衡四路军。

  但是这么多人没有地盘,这些兵自然养不了多久,他们很清楚,接下来攻击孙殿英,能抢到多少东西,决定了他的未来,故而在大战发起前,冯玉祥不得不仔细叮嘱一番,尤其是吉、张两位将军,与环太党打交道,你们得小心一些。

  但冯玉祥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拉起来的三万多人马,其中一半已经被四路军控制住,吉恒立、张树棠两位同志都是环太党地下党员,他们和汾阳军校组成的部队,已经被谷雨内定为北方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内部编号为第十纵队。

  纵队司令员为吉恒立,同时他将出任三路军总指挥,方便未来对西北军的统战,张树棠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而政治委员则是宣剑魂,政治部主任安排的是谢德元。

  当然了,这只新纵队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必要暴露,等到消灭孙殿英后,三部大概率会驻扎在平绥铁路一线,与三纵互相呼应,可以保卫四路军后路的安全。

  当然了,谷雨与冯玉祥这样的资深老政客斗法,无论做什么,都要多留一个心眼,四路军今天的一切都是战士们用命换来的,他绝不能吃亏。

  现在吉恒立和张树棠部都是按照四路军旅一级编制组成,各级宣传部已经深入到两个旅当中,诉苦教育和三查三整也都在进行,就算两人有什么别的想法,也别想拉走队伍;至于那个教导师,大部分军校生都能拉走,有了他们就够了,谷雨对其他的西北军部队,并不感冒,愿意来自然好,不愿意过来,也无所谓。

  吉恒立和张树棠两位互不知晓对方身份的同志,发过来的谈话纪要,内容却基本相同,看完之后,谷雨心里十分满意,目前看来,两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谷雨笑着在报告中做了批示,大战发起后,一纵尽量多给两部一些东西,不壮大他们,难不成还去壮大石友三孙良诚不成?

第130章应对

  孙殿英的代表李锡九刚刚乘坐火车,回到了集宁,对这位在北方很有影响力的高级幕僚,孙殿英很给面子,亲自跑到火车站迎接。

  李锡九是资深的国民党左派,清末留学过日本,参加过同盟会,做过国民党一大的中央监察委员,七一五期间差一点被杀害,故而对常凯申恨之入骨,被国民党人认为是反常癖。

  这样的大名人愿意给孙殿英当幕僚,可不是偶然的,这跟孙殿英的性格很有关系。

  宣剑魂同志在黄埔军校期间,与常凯申很不对付,被老常开除出黄埔,后来又在西北军内搞兵运,故而在北方十分有名,各路军阀都知道他。

  孙殿英竟然把这样的人物请到自己的晋城军部,聊了三天三夜,故而才赢得了一些爱国进步人士的注意,即便如此,孙殿英也费了不少劲,才把李锡九这样的河北大名士请到了身边。

  不过孙殿英的本质还是反动军阀,自然不可能听李锡九先生的那一套,更不可能反常,不过到了草原后,孙殿英却不得不倚重李锡九。

  四路军虽然对孙殿英十分敌视,但还是很给李锡九面子,靠着他的游说,总算把人捞回来,武器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段时间李锡九又去了好几趟张家口,帮着疏通关系,仔细解释了中原大战提前逃跑的事情,又送了一些钱,才勉强让冯老帅有了笑容。

  在1932年年底,李锡九代表孙殿英前往北平,会见张学良和何应钦,没想到1933年元旦第一天就出了事,这段时间孙殿英天天盼,日日盼,总算把李锡九盼回来了,不过李锡九带过来的消息却让他相当皱眉。

  李锡九是大名士,他除了帮助孙殿英跑来跑去做说客以外,还要与各路人物交流,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四路军三大条件以及热察联合政府这些,在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之间,多有流传。

  除了第二条怕得罪日本鬼子,惹来更猛烈的侵略以外,对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和建立民主协商的联合政府,各路知识分子都很有兴趣,大家兴致很高,议论纷纷。

  故而作为试点的冯玉祥,得到了不少的好感,不过知识分子们也不傻,都比较清楚,冯玉祥是想和环太党合作再次出山,常凯申肯定不能忍,现在大家都怕打起了内战,岂不是便宜了日本人?

  所以很多知识分子都要求张学良不要打压四路军,一定要以国事为重,千万不能丢了热河,那华北就危险了。

  张学良本来就不想打压四路军,现在有了民意,自然就有了借口,看起来四路军撤出了北平代表处,看起来张学良封锁了长城各口,但也只是做做样子,只要热河省政府有一道手续就可以。

  对于各方给四路军的捐赠,张学良名义上是查封了,但只是转了一道,迅速又将查封的钱粮物资,以加强热河防御的名义拨给了热河省政府交给了冯庸。

  而冯庸收到物资之后,转手就交给了热河参议会议长李镜湖,让他以热河参议会的名义加强热河防御,自然就等于给了四路军。

  这段时间,西北军的代表王剑秋就待在北平,已经与张学良谈了好几次,传说两人已经谈到了共同组建北方联合政府的问题,据说还分配了职务,冯玉祥当委员长,张学良当副委员长,谷雨担任什么总参议云云。

  对于这种种传言,对于张学良种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何应钦十分着急,也与张学良见了好几次面,谈了好几次,这一回何应钦没办法逼迫了,不得不做出了一大堆让步。

  中央军不得不退回到黄河以南,洛阳郑州一线,又给东北军一百万大洋,甚至于连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和新乡都答应交给东北军驻守,税收交给了东北军作为国防需要,这才暂时稳住了东北军,没有搞什么北方联合政府。

  不过即便如此,张学良也没有赶走王剑秋,他甚至还邀请西北军一部入关,驻扎在南口,随时准备支援长城各口。

  毕竟东北军的防守力量还不够加强,西北军还是可以帮上不少忙的,王剑秋自然表示西北军肯定会服从副司令的指挥,想调动多少部队都可以。

  双方讨论了一番,决定西北军名将29军副军长刘汝明带着他那个旅驻扎在南口,这个刘汝明起家的地方,这就给西北军入关打开了通道;当然了,张副司令也不能白让西北军吃亏,张学良表示支持西北军扩编,给了刘汝明一个暂编第二师番号,甚至还给了一些武器弹药,西北军自然就更加满意了。

  一般来说,军阀对地盘都无比在意,张学良此举,却让一些人有些奇怪,就算他要拉拢西北军,也不至于让南口让出来吧,这可是战略要地呀!

  就算他想坐地起价,与西北军修好,逼迫南京政府常凯申给他好处,也不能引狼入室呀,不过消息人士立刻就判断出张学良这么做的原因。

  四路军暴露以后,张学良虽然不愿意打内战,但肯定不敢依靠四路军,拉拢西北军,一旦日军入侵,就可以帮战斗力不强的东北军一码,这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对于这些,孙殿英都能猜得出来,他强行按捺自己的着急,知道这位老爷子上了岁数唠叨,好不容易等李锡九说完了这些,他才迫不及待的问道,“何部长怎么说?”

  “嗷,忘了说了,何应钦的意思是你做好防御,既不参与,也不拒绝!”

  孙殿英站起身,着急得走来走去,这样不行呀,不知道为什么,孙殿英总觉得现在很危险,虽然冯玉祥和四路军打得是抗日的旗号,按说不应该打内战的,但他就是感到不安。

  孙殿英是琉璃猴子,自从来到大草原上,日子特别难过,好不容易花了大代价从常凯申那里搞来了青海屯垦督办,这样就可以借着开荒的名义,跑到西北,抢夺马家军的地盘。

  可现在是寒冬腊月,他就算有了名义,想走也走不了,只能在集宁苦苦挨着,这段时间,满天神佛他都拜过了,就是怕出事。

  可是他忘记了一点,他这个盗墓贼,满天神佛都不会保佑他,故而1933年一到,他就发现自己麻烦来了。

  冯玉祥冒出来搞出了热察联合政府,堂而皇之的当起了委员长,作为西北军的旧部,手下又有四万大军,孙殿英自然备受重用,竟然被列为了军事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委员。

  这下子麻烦了,孙殿英必须表态了,不过孙殿英当然不是一般人,闻讯之后,他立刻派出李锡九前往北平,面见何应钦,说了一番自己的苦衷。

  自己的位置太过敏感,要是不同意加入军事委员会,很可能会惹来四路军和西北军的打击,那样对党国的大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故而他请求常委员长批准他加入这个热察联合政府。

  不过孙殿英发誓,他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会想法设法打听热察联合政府的种种消息,想法设法的分化四路军和西北军,为中央解决热察联合政府尽一份力。

  孙殿英与四路军不合,被四路军缴了一个团的武装,何应钦是知道的,也知道东陵大盗打仗的水平不行,强行逼迫他与西北军和四路军动手,根本不可能,他既没这个胆,也没那个实力,意义并不大。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殿英加入热察联合政府,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误解,让人觉得联合政府这一套很有效果,这对于处于舆论劣势中的国民政府非常不利。

  这段时间,冯玉祥和四路军一唱一和,一个天天都说组建联合政府的好,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只有这样才能救中国;一个大骂常凯申,把国民政府准备好的种种安排提前捅了出来,搞得国民政府相当被动,一时半会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少人对于环太党提出的联合政府产生了盼头,不仅仅知识分子折腾,甚至于国民党党内一些人也开始折腾,尤其是粤系和新桂系。

  这两股势力盘踞在福建、广东和广西,他们仔细研究了四路军的三点要求,又研究了一评常凯申和二评常凯申,很多人恍然大悟,终于再一次找到了理由。

  他们把国民党新军阀内战和党内的种种纠纷,都归因于蒋介石叛变国民党,首开以军篡党的先例,当然所有人都是清党的受益者,谁也不会说清党不对,故而只盯着常凯申分裂国民党说话,当然往事可以不提,但联合政府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帮人很清楚,常凯申不断利用围剿环太党在削弱他们,再让他这么剿灭环太党,迟早他们会被牵连。

  所以这帮人要求与环太党谈判,最起码要与北方环太党谈判,和平解决四路军问题,理由也是现成的,四路军的位置太重要了,你围剿四路军,很可能会造成日军趁虚而入,这会严重损害国防安全。

  何应钦甚至还听说白崇禧与蔡廷锴、陈济棠已经见过面,很可能又在谋划这一轮的倒常运动,故而此时的何应钦绝不可能同意孙殿英加入热察抗日联合政府,那只会刺激冯玉祥越玩越大。

  所以何应钦的态度是,孙殿英你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冯玉祥的种种做法,就在集宁一带做好防御就是,到时候可以配合中央军剿灭四路军。

  问题是孙殿英已经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这段时间一个又一个西北军旧部跑到了察哈尔,开始招兵买马,这也让西北军的力量迅速壮大。

  西北军29军调入察哈尔时,一开始只有1.5万人入察,在山西还留守了一部分,一直到今年才把所有部队调到察哈尔,一开始总兵力不过2.2万人。

  而且装备极其糟糕,全军三分之一的枪械,为汉阳造和三八式,还有三分之一竟然是根本没有子弹补充的老毛瑟枪,另外三分之一是29军自己的修械所制造的,还有就是孙殿英的土造枪。

  枪械陈旧而且复杂,弹药补充困难,全军只有山野炮十几门,轻重机枪不过百挺,后来还是北平张学良给了他们一些轻机枪,才保证每连有两挺轻机枪,步枪上没有刺刀,自己也制造不了,只能用大刀。

  故而西北军才会为了一点特货,把察南山区交给了四路军,甚至为了四路军缴获的孙殿英的杂枪,就把蔚县交给了四路军;这段时间为了发展,甚至连宣传委员和宣传部都引进来了,没办法穷得,西北军为了发展,可以说不择手段。

  但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的西北军竟然已经发展到五六万人,新来的将领们有的带着旧部,有的就在察哈尔当地招兵买马,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这么多人光靠察哈尔两百万人口,怎么也不可能养得活。

  西北军都是什么人,孙殿英能不清楚吗?

  既然养不活,那为什么要招这么多人?

  总不能让西北军的将领用家产来养吧,所以孙殿英直觉认为西北军想打他的主意。

  此时孙殿英反而放松了对北线四路军的警惕,东面的四路军,普遍认为有十万之众,要不然他们绝对啃不下日军一个支队,但四路军刚刚与日本人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短时间内肯定不能再战。

  四路军公开说伤亡了万余人,对此孙殿英很不以为然,要是日本人这么好打,东北军至于畏之如虎吗?

  他判断,四路军这一次损失肯定非常大,到底多少人,孙殿英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四路军绝对是伤筋动骨。

  至于为什么打这么一仗,孙殿英也不清楚,也许是苏俄要求的吧,他们接受的是苏俄援助,帮着苏俄打日本人,让日本人没办法影响苏俄的远东安全,必须要有所表现,这也十分正常。

  虽然没有接受过外援,但是孙殿英在江湖上混久了,自然知道天下没有掉下来的好处,老毛子肯定也是这样。

  四路军损失惨重,短时间不能再战,常凯申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发动对四路军的攻击,但没想到被冯玉祥搅了局,不得不停下对四路军的攻击,把注意力放在了冯玉祥身上,避免东北军-西北军和四路军合流,那对常凯申的威胁太大。

首节 上一节 112/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