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665节

  不,或者说他在哪里,哪里就是风口!

  字节跳动C轮融资20亿美元,估值突破200亿美元。

  按股份计算,他的身家已超百亿——这本该是令人眩晕的数字。

  可陈默呢?仅字节的持股就是他的两倍有余,更遑论彼岸和其他投资版图。

  如今陈默的身家就像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任他如何探究都触不到边际。

  但他并非想要另起炉灶。毕竟能轮番与BAT过招而不落下风的存在,放眼国内也屈指可数,他有这个自知之明。

  去年岁末,字节内部孵化的火山视频横空出世。

  作为张一鸣亲自挂帅的第二款短视频产品,它从诞生起就带着与快手一决高下的使命。顶级资源配置,亿元级主播挖角,从百万到千万不等的签约费,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硝烟弥漫。

  随后火山小视频盯着快手打,后者是下沉市场当之无愧的短视频一哥,那么火山也想方设法往城市以外的城镇乡村渗透,即便开发布会都选择在一个村子里头开,并宣布了火苗计划,甚至号称拿出10亿作为创作者激励和短视频打赏.

  如今在下沉市场短视频领域,快手和火山呈七三开的态势。

  今年初有了抖音和火山视频,张一鸣还不满足,又从抖音和火山两支团队抽出三十人的小型研发团队,再次内部孵化名为西瓜视频。

  这支团队无论从产品经理,技术研发还是运营,员工年龄平均超过了30岁,在字节都属于偏大的员工,因为西瓜视频定位是中老年用户的视频应用。

  无论火山还是西瓜,都是张一鸣主动立项去推动的项目。

  为什么在有了抖音如此成功的产品,还要兵分几路打造新品,张一鸣还记得当时他给陈默汇报时是这么说的,

  “抖音现在属于音乐短视频,娱乐化内容,覆盖的用户年龄段是18~35岁之间,视频长度一般为15~1分钟的短视频。

  但我们想要覆盖全年龄段的用户群体,缺少一款像快手那样主攻三四线及以下中老年群体的下沉市场UGC短视频和中视频。

  这也是火山和西瓜的由来.”

  张一鸣至今记得自己向陈默汇报时的那份热忱。而那位年轻的掌舵者只是平静地点头,仿佛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OK,没问题,剩下的自行把握,我对你有信心!”

  这句邮件里的回复,与当年会议室里的回应如出一辙。

  不过看着淘宝那边最新的动作,张一鸣心里升起来一个执念。

  快手在下沉市场份额第一,淘宝电商直播虎视眈眈来袭。

  如果连陈默都没有守住的快手,被他的火山视频打败了,同时抖音直播电商强压淘宝一头。

  自己大于老马,老马小于陈默,等量代换的话,是不是就这个领域而言,自己变相就等于了陈默?

  这一次,是自己的‘证道’之战,也是自己的正名之战!

  这不仅是一场商业对决,更是一次自我证明之战。

  他要掂掂马云的斤两,也要量量自己的成色。

  当淘宝直播的烽火点燃时,张一鸣目光灼灼,战意升腾。

  接下来,那就光明正大的干一场吧!

  商业历史的车轮总是惊人地相似。

  华夏互联网的又一场史诗级战役,已经悄然拉开帷幕的一角.

  陈默指尖轻敲键盘,一如既往地回复完张一鸣的邮件,全然不知这位得力干将内心掀起的波澜。

  对于火山和西瓜视频的诞生和Tiktok独自出海,他其实乐见其成。

  毕竟后续字节将逐渐独立出去,提前见见世面也是好事。

  张一鸣给出的规划,没有什么问题。

  抖音主打精品化内容,用户可以“土”,但创作者必须“潮”;而火山视频则负责下沉市场的渗透,西瓜视频填补中视频的空白。

  虽然最终能否成功尚需时间验证,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他抽空的时候看了淘宝弄的那些主播,他承认老马眼光挺准,竟然能把viya和李佳琪给提前挖出来。

  即便如此,无论淘宝还是快手,那上面的头部主播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售假、言论不当、偷税漏税、炒作.没一个经得住查。

  当然现在看不出来,但他知道有些狗是改不了吃屎的,与让人灭亡,必先让人疯狂。

  即便一鸣后续遇挫,陈默也有后手能兜底,所以问题不大。

  比如那些“三针科兴和土狗都爱刷的狗血短剧”,或是父母辈宁可熬夜也要刷的短视频。

  这些看似粗糙的内容,只要稍加优化,就能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只不过到时候得让大家吃点细糠。

  毕竟良币驱逐劣币什么的,他最擅长了。

  不过现在还不到亮出底牌的时候。

  若是在彼岸集团全方位资源倾斜下,抖音直播电商仍被淘宝反超,那他真要重新评估张一鸣这哥们的能力了。

  接下来让子弹飞一会,之前所谓的“放手”,陈默不是说说而已。

  这段时间,各分公司的搬迁计划已陆续呈递,预计六月底前全部完成。

  他的精力除了聚焦在彼岸V3.0的推进和落地之外,还联系了一票资本对目前打的出行和饿了么进行新一轮融资的评估和谈判。

  而此刻,陈默手中这份资料,则是全球范围内符合彼岸集团CEO候选人的名单。

  这是之前他给天机阁留的一项‘作业’,本来以为会比较简单,几天就能搞定。

  谁想到这份名单天机阁足足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光阴。

  这是陈默所始料未及的。

  一开始天机阁众人确实也跟陈默一样持乐观心态,放眼全球,英才遍地,能胜任CEO职位的金牌职业经理人不知凡几,他们每个人闭眼睛都能如数家珍。

  结果当他们实际去做,把这些人跟老板的要求一匹配发现,

  坏了

第735章 彼岸CEO五大候选人

  全球化视野、深厚技术积淀、令人信服的实战业绩、与彼岸文化基因的高度契合,再加上“限男性”这条硬标准——单论其中任何一项,全球范围内符合条件者尚不在少数。

  然而当这些严苛条件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筛选网时,饶是天机阁的精英智囊们也不禁愁白了头。

  最初,众人还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念头,毕竟内部提拔最能确保文化认同。

  可细数彼岸现有高管: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专才,却在综合能力上总差那临门一脚。

  不是资历尚浅难以服众,就是缺乏跨国统筹的全局视野,唯一全面达标的周受资早已担任海外CEO分身乏术。

  至于国内那些金牌经理人,细究起来竟多是陈默昔日的手下败将。

  筛选到最后,连腾讯的Martin(刘炽平)、阿里的逍遥子(张勇)这等顶尖人物都被列入候选。

  天机阁众人相视苦笑:“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把'二马'也填进名单了。”

  不怪他们如此为难,毕竟老板之前树立的标杆实在太高,每个候选人都被他们下意识拿来与其比较,自然如繁星如皓月争辉,瞬间都黯然失色。

  好不容易从海外巨头企业内勉强找到符合条件的几位高管,最后他们故意留了一个彩蛋人选.

  最终才凑齐这五人的梦幻阵容

  陈默审视着这份汇聚全球顶尖职业经理人的名单:

  VMware(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厂商) CEO帕特·基辛格:英特尔技术元老成功转型云计算领袖,兼具工程师的缜密思维与商业奇才的敏锐嗅觉,完美契合彼岸“技术驱动产品”的文化基因

  综合推荐指数:3星半。

  LinkedIn(领英是面向职场的社交平台) CEO杰夫·韦纳:职业社交网络全球化扩张专家,擅长B端生态搭建,有消息称领英将被微软收购,招募成功率颇高。

  综合推荐指数:3星。

  AMD CEO苏姿丰(备注:性别不符):麻省理工博士,前飞思卡尔CTO,兼具学者的睿智与商界枭雄的魄力。2014年临危受命执掌AMD,目前正处于复兴AMD的使命中,虽是女性,建议考虑

  综合推荐指数:3星。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沈向洋:微软华人高管“双子星”之一,主导Bing搜索、Cortana等AI项目,技术战略能力极强,出身华夏(东南大学本科),深谙东西方科技市场,可推动彼岸技术与国际接轨,在微软拥有万人团队管理经验

  综合推荐指数:4星。

  陈默的目光在“限男性”的标注与苏姿丰的简历间徘徊。

  这位被科技宅男们尊称为“苏妈”的女性,确实展现出了令人折服的领导力。

  将AMD从悬崖边缘强行拉了回来,其中展露不俗的魄力和能力。

  尽管天机阁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招募成功率32%,与彼岸主营业务契合度41%”,但末尾处用朱笔批注的一行小字格外醒目:“建议转荐至米岸芯昇半导体事业部,契合度83%”。

  如果是四选一的话,苏妈业务跟彼岸不是很匹配,陈默会选择沈向洋,直到他翻开了最后一份候选人的简历,眼神微眯。

  这是他第二次看到这个名字:陆奇!

  【教育背景】

  1987-1991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

  1992-1996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1996-1998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师从图灵奖得主Edmund M. Clarke

  博士课题:形式化验证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应用

  在CMU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加入IBM研究中心,专注于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技术。

  【职业晋升轨迹】

  1998–2008年:从普通工程师晋升至雅虎执行副总裁,领导搜索引擎、广告技术等核心业务,期间主导了雅虎早期对抗谷歌的技术布局。

  2008年加入微软,空降在线服务部门(OSD)总裁,主导Bing搜索等产品。

  短短5年,一个华人从部门总裁升任全球执行副总裁,直接向CEO汇报,领导Office、Skype、Bing、Cortana等核心业务,推动微软向云计算和AI转型。

  个人拥有拥有40多项专利,涉及搜索、AI、人机交互等领域。

  他被誉为“硅谷华人高管的天花板”,这个称号背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美科技巨头中,再没有第二位华人曾站到如此高度的管理位置,可称之为一人之下。

  即便与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这些同样闪耀的华人高管相比,陆奇的成就依然独树一帜。

  微软森严的职级体系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很是成熟:

  微软的职级体系是比尔·盖茨(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EVP(执行副总裁)->SVP(资深副总裁)->VP(副总裁)->GM(总经理)。

  李开复当年担任的“微软全球副总裁”实际只是VP职级,与陆奇的EVP相差整整两级;即便是张亚勤和沈向洋达到的SVP,仍与陆奇存在一级之隔。

  就像金字塔结构,越往上,差距越大。

  每向上一个层级,都是几何级数的跨越,天堑之别。

  作为微软核心业务的掌舵者,陆奇统领着近两万人的庞大团队:

  在搜索引擎战场,他带领Bing与谷歌正面交锋,虽未能颠覆格局,却为微软守住了21%的市场份额;

  他力推Office 365向云服务转型,开创了微软的订阅制商业模式;

  早在2014年就前瞻性布局Cortana语音助手,为微软埋下人工智能的种子.

  天机阁的评估报告条分缕析:

  【核心优势】

首节 上一节 665/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