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一直打下去不要停,自从外卖大战结束,饿了么价格恢复正常,白嫖外卖都消失了.”
“简单算笔账:按日均300万单估算,双方每月各烧掉近2亿。简直恐怖如斯.”
“两家打架第三方消失的剧本,和其正默默点了个赞.”
“优步华夏:不知为何我感觉有点冷,这场面好像在哪见过”
或许是嗅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亦或是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网约车市场的“老三”优步终于按捺不住,于8月20日正式加入战局,同步加码司机和乘客端的补贴力度。
优步的补贴政策堪称“疯狂”——司机只要每月完成70单,即可获得7000元额外奖励,相当于每单补贴100元!
这一政策瞬间点燃市场,乘客欢呼“跟过年一样”,而司机们则迎来了真正的“接单黄金期”。
很快,网约车司机们纷纷化身“当代吕布”,车上至少备着三部手机,根据三家平台的补贴政策灵活接单,忙得不亦乐乎。
截至8月下旬,网约车市场已形成新的三强格局:
打的出行凭借凌厉的补贴策略和顺风车业务,市占率飙升至46%,再度反超,稳居榜首;
滴滴虽奋力反击,但仍滑落至33%,退居次席;
优步虽以12%的份额暂居第三,但背靠国际资本,仍有翻盘可能。
这场大战的背后,是三大巨头的资本博弈,至于其他都是被视为炮灰的选手。
打的出行隶属彼岸集团,资金雄厚,手段诡谲,最具潜力;
滴滴有阿里巴巴撑腰,底蕴犹存;
优步则依托国际资本,随时可能加注。
市场普遍预测,这场烧钱大战将演变为一场持久战,毕竟互联网行业的补贴拉锯战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对面出动了我们这边的人反馈对方在频繁跟目标人物接触”
“可能发现这些原本被遗忘的人们突然成为烫手山芋,让他们乱了阵脚,也是好事,我们就可以以此做些文章。“
“行,我这边把资料汇总后发你,剩下就看你的了。”
“张总辛苦!”
“见外了,都是为了彼岸!”
当陈彤接到张长发那边的消息后,感慨着:没想到“守株待兔”的策略,在数字时代依然奏效。
几天后,8月底。
月初的那些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声称之前都是“误会”,随后盛赞某平台。
这些“反转言论”迅速引发舆论哗然。
网友纷纷质疑:“前几天还恨不得对方倒闭,怎么突然就歌功颂德了?”
这些人前后不一的画风立马引起舆论的注意和大众的猜想。
一天后,一大波更劲爆的猛料被爆出——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封口协议陆续曝光。
舆论瞬间炸锅,原本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陷入了更深的信任泥潭.
第672章 以身入局,送你归西
“看看你们干的好事!”
柳青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她冷冷地盯着站在面前的黄洁丽,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社交网络上疯传的“封口费”证据。
“.之前不是让你们小心点么?”
黄洁丽额头沁出细汗,但仍保持着职业化的镇定,“青姐,我刚才让人核查过了,网上这些突然跳出来‘澄清’的人,根本不是我们接触过的那些家属。”
“什么?”柳青脑袋上冒出一串问号。
她眉头一皱,眼神锐利起来,“你的意思是有人在冒充受害者家属,故意带节奏?”
“不排除这个可能。”黄洁丽点头,“而且,从舆论发酵的速度来看,对方明显是有备而来。”
柳青沉默片刻,随即下令,“立刻以官方名义发布声明,澄清一下这个事,降低影响。另外,之前让你调查的事情,有进展了吗?”
黄洁丽精神一振,迅速汇报:“已经整理完毕。根据我们的调查,打的出行的高管团队100%为男性,中层管理者的男女比例也严重失衡,接近8:2。
不仅如此,整个‘彼岸系’——包括小米、京东等关联企业——全部呈现男权主导的架构,女性高管寥寥无几。”
她递上一份详尽的统计报告,补充道:“可以说,‘彼岸系’是一个男权高度集中化的商业帝国,性别平等在他们的体系里几乎不存在。”
“这样才有意思.”柳青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她回想起自己之前在国外那段时间的见闻,西方社会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极高,甚至能直接影响一家大型企业的运营和股价。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切入
“好,你先去忙吧,舆论阵地必须稳住。”柳青挥了挥手,示意黄洁丽离开。
办公室门关上后,柳青缓缓靠进椅背,长舒一口气。
自从月初危机爆发以来,她就像陷入了一片沼泽,越是挣扎,越是深陷。
王炜建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否则不会跟滴滴打了半年,旗鼓相当。
但这一个月下来,这种磅礴的压力,真正让她感受到那种窒息的压力,显然来自更高层——陈默。
“棋在局外.”她低声自语。
如果能让“彼岸系”的核心形象受损,打的出行自然会失去资本和舆论的支持,届时滴滴的压力将迎刃而解。
“一般媒体没用,得让官媒出手才行。”她拿起手机,翻动通讯录,目光停留在几个关键名字上。
局部的损失,暂时的落后,她都可以接受。
毕竟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清晨的京城,秋意渐浓。
滴滴总部大楼的灯光彻夜未熄,公关团队连夜赶制的声明终于在日出时分发布。
声明措辞强硬,直指“个别友商“在幕后操控舆论,并表示已掌握“确凿证据“,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文末还效仿前段时间的彼岸,祭出“百万悬赏“的大旗,誓要揪出“造谣者“。
然而网友并不买账。
微博评论区迅速被“封口费实锤““滴滴公关翻车“等热评攻陷,随后新浪微博的滴滴负面被控评,更是引发了大众的愤怒。
更糟糕的是,这份声明不仅没能平息风波,反而让公众对滴滴的信任度再创新低——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不过是又一个“贼喊捉贼“的戏码。
这次滴滴的声明反而成了一次负面公关的经典案例,本来滴滴的产品力和安全性就弱同行一些,现在连舆论层面二次受创,令滴滴的市场岌岌可危。
在这场资本角力的网约车大战中,表面上是比拼资金储备的消耗战,实则暗藏玄机。
当各家资本势均力敌之时,单纯的资金投入便失去了边际效应,此时决胜的关键便转向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用户心智的争夺。
陈默深知,当前“打的出行“在用户心中的品牌认知仅停留在“友善“层面,远未达到“人心所向“的理想状态。天机阁的市场推演显示,按照现有竞争态势,这场鏖战至少要持续到明年底才能见分晓。
他不想等这么久,所以最后决定亲自出马。
《打滴行动》原本只有三式,陈默在其上新增了这最后一式:送你归西!
这一式的灵感源自雷军亲自开车门,陈默打算将其融合再造。
唯有以身为棋,方可胜天半子!
9月2日,周三,清晨。
张师傅驾驶着他精心保养的宝马轿车驶出小区。
自从转投“打的出行“平台,他整个人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崭新的平台界面,昨夜亲手打蜡的爱车,连晨间空气中漂浮的PM2.5都显得格外清新。
“打的出行“独具匠心的双向评分系统让他倍感安心。
当接到三位男性乘客的订单时,出于上次“公主病“乘客的心理阴影,他习惯性地确认了乘客性别。
虽然显示是新注册用户,但平台对新用户的激励政策:首单免费且好评奖励司机补贴。
让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单。
新用户好啊,新用户得接,新用户在他眼中就是财神爷!
这三位戴着口罩的神秘乘客很快引起了张师傅的注意。
行程中,副驾驶那位眉眼俊朗的年轻人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师傅是东北人?“
“我也妹说东北话啊,你是咋听出来的?“张师傅打量着对方似曾相识的眉眼。
“我也东北的,听着就亲切.”年轻人笑道,“这行收入不错吧?“
张师傅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话匣子:“唉,这你可问错人了,我干打的出行这才第三天,而且还是兼职,上下班才跑一跑,说实话这个平台还真挺动心的,一个月起码,如果全职我都不敢想,说不定比我主业赚的都多”
“您本职是.“
“说不来不怕你笑话,我是优步的”
“司机?“
“不对不对,我是优步的DBA(数据库管理员),天天跟数据打交道都憋坏了.”
“那你怎么不用优步,用上打的出行了?“
“优步有顺风车算啊,这不是想想体验一下对手软件么“
“那感觉打的出行有什么缺点么?”
“自从用上我就回不去了,小兄弟你说有没有缺点哦,要说缺点还真有一个,那就是不打广告,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我都安利好几个同事从滴滴跳槽到打的出行了。”
“老哥以前跑滴滴顺风车?”
“可不咋的,从年初这个功能上线我就开始跑了,起码能赚个油钱~”
“那怎么好好的不跑滴滴,换打的了呢?”
“嗨,说起这事就晦气,我给你讲一个奇葩的乘客”
每个东北人都擅长说相声,在张师傅绘声绘色的描述下,一个小仙女乘客的打车之旅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最后说我拒载外加态度不好甚至帽子叔叔都找到公司来了,说我对乘客性骚扰,做了一次笔录.还好老子在单位根还深,否则工作都没了呦,这么么快就到到地方了。“
“师傅再见!”
“哎哎~再见~”看着三人下车离去。
张师傅想着刚才交谈的场景,细心地发现,刚才副驾的那个小哥听口音确实是个东北人,而且也很能唠,并且对他们这个打车行业很是了解的样子。
后座其中一人上车后就一言不发,只是偶尔看着倒车镜和后视镜,另一人是打车的,说话很少,偶尔附和前面那个小哥居多,为小哥马首是瞻。
可领导怎么能坐副驾驶呢?这种反常的座次安排让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