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这已经是限速的最高值了,再快就要超速了。”
“快点吧刚才你就应该从左边超车.”
“左边那是逆行我多嘴问一句,您有驾照么?”张师傅冷不丁刺了一句。
“我有没有驾照关你什么事?多嘴你就别问,好好开你的车,否则我投诉你!”女人像被踩了尾巴。
后视镜里,那张妆容精致的脸因愤怒而扭曲。
张师傅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心头火蹭蹭冒,怪不得之前女乘客总出事,他有点理解那些同行了。
但他只能以倒霉来安慰自己,好在现在不堵车,能不能送到就看后座那女人的运气了.
张师傅尽量以自己的能力来抢时间,不代表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一个闪烁的黄灯前,他选择了稳妥地在斑马线前面停下。
“你疯了吗?!”后座爆发一声尖叫,“黄灯为什么不冲过去?我的火车要赶不上了!你知道耽误了这个行程,会损失我多少钱么?你一个垃圾司机干一个月都不够赔这一单的,不就闯个红灯,又怎么了嘛”
女人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话语跟连珠炮一样往外突突,像一把钝刀反复割着神经,令人听了血压飙升。
张师傅的脸.红了。
忽然,他猛打方向盘,车子一个掉头,驶向相反方向。
女人脸上交错浮现着气急败坏和惊恐,“你要干嘛?这不是去车站的路!我告诉你不要乱来啊赶紧回去,你再这样,我要报警了.”
张师傅沉默如铁。
他的目光看着前面的方向,目光坚定得就像入党,双手罕见握着方向盘,非常稳健。
女人骂了半天,发现不好使,想要跳车又怕疼,最后无奈放软了语气好言相劝,甚至有点哀求起来.
男人如同一座雕像,他现在的目的地只有一个.
十分钟后,刺耳的刹车声划破晨雾。
林荫路旁再次出现那辆熟悉的宝马,宛如时光倒流。
后备箱弹开,张师傅把行李箱“咚”地扔在路边。
然后拉开车门,嘴里吐出三个字:
“下车,滚.”
女人脸色煞白,之前花费时间打扮的精致妆容都哭花了,不复之前的泼辣模样,就在后座嘤嘤嘤一直哭一直哭。
见女人无动于衷,张师傅也不惯着,直接动手把女人拉出车外,‘丢’到一旁。
引擎发出愤怒的嘶吼,轮胎在地面擦出两道黑痕。
妈的,比他领导还事逼,爱踏马谁谁,反正老子是不伺候了。
去他妈的五星好评,去他妈的投诉扣分,去他妈的女人
打开车窗,点燃一根烟,听着电台音乐中传来的《海阔天空》,张师傅感觉就连堵车都有些享受起来。
前几天老李还在司机群里念叨,说打的出行新出了个“司机招募计划”,而且这个平台还保护司机的权益,如果乘客敢无理取闹可以直接拉黑,平台还给补贴油钱。
当时自己还不当事,哪那么点背就碰到那种人。
诶,Flag刚立完这才几天,今天就碰到了。
要不试试?
至于滴滴?狗都不开。
到了单位停好车,张师傅点开APP,果然跳出一条投诉通知:服务态度差,被打了1分,平台罚款200。
他盯着屏幕冷笑三声,这单分逼不挣,反而倒扣200,只听乘客一面之词的垃圾玩意。
手指一划,直接卸载——横竖账户里那三瓜俩枣,就当给那娘们和垃圾平台烧纸了。
随后他抽空把行车记录仪视频发到网上,当然没忘给那个女的打了下马赛克,并配文:“今日功德+1”。
没想到半小时,他的视频在B站小火一把:
“14:38开始持续高能,请欣赏女人变脸的全过程.“
“建议申报2015年度解压视频~我的便秘一下就顺畅了。”
“我们西格玛男人就是这样的~”
“结局太解气了,不过我怕这女的不安好心报警说性骚扰就完了”
“意满离。”
“这种女的就应该教育一下,以为全世界都围着她转,司机师傅又不是她爹,没义务惯着她。”
“这娘们的行为就该重判,立刻死刑,马上执行的那种。”
第671章 老大和老二又打起来啦!
8月11日,晴空万里。
青天白日下的打的出行,却打出雷霆一击。
秉承兄弟公司“请客吃饭”的风格,打的出行推出“请你打车”补贴计划。
宣布在20座重点城市同步推出,具体补贴如下:
所有用户每日前三单免起步费;
剩余车费可享1-10元随机立减;
新注册用户首单直接0元体验;
这套组合拳让短途出行成本骤降,20元以内的行程实际支付金额运气好甚至低于地铁票价。
活动上线后,大量原本依赖地铁、公交和滴滴的用户纷纷转投打的出行。
市场反馈极为热烈:
补贴首日,20城总订单量就从日常的100万单激增至150万单;
随后几天保持日均50万单的增长速度;
五天后,随着补贴范围扩大,单日订单量直接突破300万大关。
面对订单量暴增,打的出行立即启动“司机招募计划”,通过极具竞争力的待遇抢夺市场运力资源。
只要占领承上启下的司机资源,对方不战自溃,总不能让乘客自己开车、或者让车自己跑吧,毕竟后来智驾发展连L3都没达到
司机才是网约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去年外卖平台争夺骑手一样,这次他们要让对手陷入“无司机可用”的困境。
如果说前期的舆论造势和补贴大战是针对用户端的攻势,那么这场司机争夺战就是直击行业命门的杀招。
没有足够的司机运力支撑,再多的乘客需求都无法转化为实际订单。
这也是《打滴行动》第三式的核心思想:挖你墙角!
先发动舆论攻势,在心理层面动摇对手军心。
紧接着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瞄准其安全薄弱的环节发起集火打击。
最后采取釜底抽薪之策,断对手立足之基。
这套针对滴滴量身定制的组合拳,由陈默运筹帷幄,彼岸团队精准操盘,打的出行等多部门协同执行。
从需求侧的价格闪电战,到供给侧的运力围剿,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立体打击体系,正在从根基上动摇对手的市场地位。
自8月11日打的出行发布司机招募令以来,网约车市场格局骤变。
该平台以仅8%的抽成比例(较滴滴15%近乎腰斩)及订单激增带来的收入提升,司机月均收入从万元跃升至1.5万元。
由于没有二选一的限制,许多滴滴的司机纷纷倒戈,加入打的出行的阵营,大量滴滴司机开始“叛逃”。
不同于以往“二选一”的市场约束,滴滴司机此次出现了规模性迁移。不仅城市司机集体“倒戈”,周边县域司机更是闻风而动,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奇特景观。
媒体敏锐捕捉到这场行业地震:
《打的出行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滴滴遭遇“闪电突袭”》
《司机大规模迁移,滴滴市场份额受到冲击,恐遭遇美团困局》
《烧钱大战再起,这次谁能笑到最后?》
或是因为乘客、或是因为待遇、或是因为印象.
多重因素叠加下,滴滴司机端活跃度出现反常下跌。
到了8月15日,滴滴平台司机数量已锐减20%,且颓势未止。
乘客最直观的感受是——等待时间正以分钟为单位持续延长。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黑格尔
纵观五千年王朝兴衰,在王朝初立的八十年左右的关键时间段,都会发生足以改变帝国命运的大事件。
从西汉与匈奴的漠北之战、到唐朝初立的武周代唐以及神龙政变、再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等等、清
如果细心总结规律,就会发现基本都是立国后八十年左右的时间段。
为什么偏偏是八十年?
因为立国八十年往往是制度僵化与变革突围的关键节点。
此时利益格局初定却未固化,人才储备充足而上升通道尤存,恰是破局的最佳时机。
除了八十年、还有一个三百年定律
这种历史规律就像深沉的大海,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无法撼动,因为这是人性。
像历史周期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展现出惊人复刻。
距离EMB外卖大战结束尚不足年,人们渐渐忘却某平台“无骑手可派”的窘境。
前车之鉴,如今滴滴重蹈覆辙,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坐拥海量用户,却面临司机流失的悖论。.
这一数据最直观的反应在了滴滴数据监控中心。
周末两天,滴滴总部灯火通明。
到了8月17日,滴滴终于公布了新的应对措施,核心思路就是对等补贴
如果说在游戏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切战术转换家!”
那么一切手段转烧钱,就是互联网的万金油打法。
这场被媒体冠名为“网约车大战”的较量,迅速演变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
《南都报》市民版:“记者实测:早高峰用两家APP同时呼叫同一路线,打的出行产生了暴击,免了打车费,而滴滴4.3元。据司机透露:'他们的待遇其实没变,都是在烧投资人的钱'。”
《36氪》特别报道:“补贴大战背后是技术的暗池之战:据悉双方都接入了新的监控策略,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补贴力度实时调整优惠策略。这场战役已不仅是资本较量,也是技术实力的对垒。”
《第一财经》:“网约车补贴大战正式开启!打的出行'请你打车'计划首周订单量暴涨300%,滴滴紧急跟进的补贴政策让市场重回'双雄争霸'格局。
分析师指出,这次补贴力度较2014年的外卖大战更为可观,按照打的出行日均补贴高达千万,一个月就是3亿资金的消耗,要知道去年外卖大战,百度、美团和饿了么,三家合计一共才消耗近三十亿.”
网友的狂欢折射出市场残酷:
“作为每天打车4次的社畜宣布:本月交通费预算直接全部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