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574节

  员工在京有房率:52%|有车率:24%;(车少不是没钱买而是摇不到号)

  2015年扩招:5大分公司成立,员工规模将从5万人扩张到8万人」

  这一组组数据,直接把无数观看这场年会直播的广大网友纷纷干破防了。

  前几天还给彼岸大唱赞歌的他们,连夜倒戈,纷纷吐槽。

  “行业的上限竟然还够跟不上人家的下限”

  “都怪我不努力,拖累了业内平均数据的后腿“

  “我尼玛就是手贱,为毛要看啊,这下晚上睡不着觉了”

  “我们年终奖还不知道发不发呢?人家平均5个月,还是年前发?”

  “这算啥,我有个同学在华夏荣耀团队里只是刚入职半年多的程序员,人家年终奖12个月,还是他们组最低的”

  “这就是神仙公司的魅力么?不知道这次彼岸分公司扩招能不能赶上”

  “楼上醒醒,现在青藤学院录取率可是0.1%,你知道千分之一是什么概念么?985录取率是1.5%左右,去年京城公务员最热门的岗位录取率才0.3%“

  “尼玛青藤学院扩建好几回了还是僧多肉少,华夏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而对互联网同行来说,这组数据无异于一场公开处刑——薪酬几乎翻倍、工时合规还有加班费、买房率碾压行业

  当其他企业还在用“狼性文化”PUA员工时,彼岸用数据证明:高薪、低加班、高生活质量,并非不可能,只是资本不愿意。

  彼岸年会就像撕下了行业内的遮羞布,当耀眼的阳光照耀在被资本压榨的大地上,让无数隐藏在阴影中的魑魅魍魉无处遁形.

  友商高管们连夜开会商讨对策,HR部门则是一片焦头烂额;

  其他行业的资本家们则暗自庆幸:“还好彼岸只做互联网,手伸不到我们这儿.”

  每年春节前夕,网上舆论都会被彼岸相关消息刷屏。

  一场关于互联网的春晚大戏在除夕夜到来之前,已然精彩上演

第621章 迟来的央视专访

  当关于彼岸科技的舆论热潮逐渐平息之际。

  2015年1月末,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推出了一期互联网企业特别节目。

  这期节目对彼岸科技、小米和京东进行了深度专访,同时也是《赢在华夏2014》优胜企业的奖励兑现。

  原本30分钟的节目时长,此次特别延长至1个小时。

  节目第一站聚焦彼岸科技集团。

  镜头首先捕捉到公众熟悉的面孔——彼岸集团创始人陈默。

  只见他对着镜头微微一笑,谦逊地说道:“我认为与其采访我,不如展现彼岸最真实的一面。

  除了核心研发区域,我会安排开放所有办公区域供你们拍摄”

  随后,镜头带领观众走进了平日连开放日都禁止入内的主楼内部。

  手持拍摄的晃动画面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宛如纪录片般真实。

  当画面不再颤抖,就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有人站立着快速敲击键盘,有人坐在台阶上专注地记录灵感,还有团队围坐激烈讨论.

  键盘、鼠标、讨论声,声声起飞,很是热闹。

  凡是出现在镜头里的每名彼岸员工,对记者一行人视若无睹,那种工作的专注、朝气蓬勃的精气神,都能溢出屏幕。

  “这位同学,能接受一下采访吗?.同学?”

  记者试图采访一位戴着耳机的程序员,只见他双手化为八爪狂魔在键盘上舞动,屏幕上代码如行云流水般滚动,完全沉浸在编程世界中。

  没有反应

  正当记者想去拍这家伙的时候,正好被打水回来的另一个员工瞅见,赶紧制止,

  “哎可使不得,这小子只要戴上耳机,除了紧急开会,谁打断他工作节奏,跟谁急,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央视财经频道的.”

  “央视啊!行,那你们采我吧,我是项目组长,知道的更多。

  走,我带你们去休息区,请你们喝饮料.放心,都是免费的!”组长热情地招呼道。

  在休息区落座后,组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目之所及熟悉的同事,

  “.看到那边靠窗看风景发呆的家伙没有,人家之前谷歌搞搜索的架构师

  还有那边打台球那个戴眼镜的,隔壁组技术大神,世界级的金奖就拿了三个.

  喏,那边打拳皇最能咋呼的是我大学同学,以前家住深圳,在腾讯干,去年考入青藤院,毕业后就拖家带口开始北上来了.”

  谈及自身时,组长谦逊地说:

  “.我?复旦的.学历一般,水平一般,技术也一般,在彼岸就是个小透明,只负责华夏荣耀底层系统的一个小模块罢了

  入职彼岸的要求啊,那个你们可以采访人力那边专业.我只发表下个人看法啊。

  其实我觉得学历只是一方面,不是硬性要求,彼岸也有许多专科生甚至没学历的同学,但这些人在某个方面特别厉害,都是大神”

  当被问及公司不足时,他笑道:“非要挑刺的话.加班需要审批算吗?至于优点你怎么知道我抽中了30天带薪假?

  哈哈开个玩笑,其实好的地方太多了,从哪说起呢?哎呀大家看之前B站上‘彼岸探店系列’视频就知道了。

  其实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来彼岸是我人生最大转折点,没有之一!

  他对着镜头真诚建议:“给观众的建议?好好学习,报考青藤学院,我们在彼岸等你!”

  随着采访进行,越来越多的员工聚集过来,纷纷“控诉”彼岸的“不良风气”:

  “只要安排自己的工作干完了,想干嘛干嘛,公司太考验我自律能力了”

  “‘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在彼岸是失效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才是我的座右铭。”

  “别听他放屁,工作起来就属他六亲不认,不过每天没完成,确实我们会分析原因,后续调整属于我们适应的节奏。”

  “刚入职的时候以为彼岸不加班是开玩笑呢,入职第一周就惯性加了几天班来着,被老大给狠狠批评教育了后来跟我们老大熟悉,吃饭的时候才知道,老大当时还被罚款了,当时那顿私房菜可贵了,我掏的钱.”

  一个女生有些很是苦恼道,“自从来了彼岸,我比之前胖了十多斤.”

  虽然大家都在“抱怨”,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工作的热爱。这种独特的“吐槽”方式,反而生动展现了彼岸科技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

  随后画面切换,伴随着舒缓的旁白声:“接下来,记者将亲身体验作为彼岸游戏部门普通员工的一天。”

  【9:30 AM】

  当记者抵达工位,办公区还略显空旷,大部分工位还空着。

  十点左右,员工们陆续到来,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

  【10:00 AM】

  记者旁听了一场游戏需求分析会。

  会议室里,策划人员正讲解新玩法设计,团队成员们时而激烈讨论,时而默契点头。

  墙上白板实时记录着每个人的创意点子。

  由于内容需要保密,这里进行了打码和音效屏蔽处理。

  【12:00 PM】

  午餐时间,记者跟随同事们来到大受广大网友好评的员工餐厅。

  自助式开放档口内厨师们正在准备各色美食,记者取餐时,身后一位程序员跟同伴兴奋地分享着刚解决的bug

  【12:30-14:00 PM】午休,记者发现一些员工开始四处活动,要么健身、要么运动娱乐。

  当记者则是返回工位,工位区,智能调光系统自动降低亮度,许多人展开隐藏式躺椅,戴上降噪设备进入梦乡,周围很是安静。

  【14:00 PM】

  随着环境照明系统缓缓调亮,办公区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苏醒过来。

  有人伸着懒腰,有人端着刚冲好的咖啡,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15:00 PM】

  记者被拉进一个头脑风暴环节。出乎意料的是,她的建议得到了认真对待,一位策划当场将她的想法录入系统。“在彼岸,每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带教同事这样说道。

  【16:00 PM】

  下午茶时间到了。休息区瞬间变成欢乐的沙龙,从工作内容、娱乐八卦再到社会时政,话题天马行空。记者注意到,讨论中不时迸发出工作灵感的火花。

  【16:30 PM】工作继续。

  【18:30 PM】

  下班时间到,上午9点半来的员工已经开始准备收拾东西,记者这才恍然,原来彼岸的8小时工作制包含中间午休和下午茶的时间,这一算工作有6个小时?」

  站在公司门口回望,灯火通明的办公区里,还有一些员工的身影。

  记者不禁感叹:“或许这只是彼岸的冰山一角,但我似乎触摸到了它成功的秘诀——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再是口号;工作也不再是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第二站:探秘小米新成立的手机工厂

  在厂长陪同下参观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产线工人——

  “刚来不到三个月,但已经很满意了!”一位年轻工人憨厚地笑道,“工资比别的厂高一大截,伙食还好,俺还能有啥不满意的?”

  “小米工厂可不好进,”旁边一位老师傅插话,“招工信息一放出来,报名的人能把大门踩烂了,得靠运气才能抢到名额。”

  “累是累了点,但干啥工作不累呢?在这儿干活心里踏实,工资从没拖欠过,加班费都是当天结算。”

  “最期待啥?当然是新品发布会啦!”一个小伙子兴奋地说,“那时候产线全开,加班费翻倍,干一个月能顶平时俩月!”

  第三站:京东物流24小时

  清晨6:30,当记者抵达京东华北仓储中心时,晨曦微露,但整个园区早已灯火通明。

  早班工人们正在晨会上快速交接,随后便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分拣、打包、装车作业中。

  “在这里,效率就是生命,”仓储经理边走边介绍,“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让员工干得舒心、活得体面。”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物流员工:

  “工资比同行高20%,五险一金全交,”一位分拣员边扫描货物边说,“上个月老刘突发阑尾炎做手术,医保报销了90%,自己就掏了几百块。”

  “要知道干我们这行就是饿的快,能吃,不过食堂三餐免费,四菜一汤管够,”一位装车工人笑着说,“可比其他厂强多了,入职三个月我胖了五斤!”

  “最难抢的是夜班岗!”一个95后小哥插话,“夜班补贴高,还能错峰休息,但得靠手速抢名额。”

  下班后,记者跟随工友们来到员工宿舍区。

  单人间配备独立卫浴、WiFi全覆盖,活动室里台球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东哥说过,对兄弟好,兄弟才会对客户好,”一位工友指着墙上的标语笑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墙上赫然写着——

  “京东是家,客户是家人!”

  节目最后,三位企业家分别留下了掷地有声的承诺:

  雷军(小米集团创始人):

首节 上一节 574/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