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 第567节

  亦菲想要在影视圈继续发展,那就结合彼岸影视资源进行相应培养和倾斜。

  而甜甜想逐渐退居幕后,可以先在彼岸影视内对其进行培养,是管理的料子就让其在里面进行历练。

  反正两人跟自己的关系,负责彼岸影视的陈彤都门清,交代一句就行。

  随后,他带着许久未见的志玲姐姐,乘坐专机假公济私旅了个游,顺便考察一下分公司建设进度和米岸芯昇几个工厂的情况。

  专机一路南下,7天辗转6城,南京、沪市、杭州、深圳、成都、贵州都留下他们的印记。

  在南京米岸芯昇的半导体产业园,陈默还碰到了‘建厂狂魔’张汝京张老,两人聊了下目前米岸芯昇的相关进展。

  制程方面,45nm和28nm的芯片已量产,销量非常不错,已应用在一些智能家电产品上,尤其是最新的红米H5已经采用了28nm的芯片,能产生不错的收益。

  而同期中芯国际28nm才刚刚试产(良率仅30%)。

  现在米岸芯昇跳代的19nm已到最关键的时刻,明年能有突破,他们预计比三星和台积电还是晚了一代。

  这得益于彼岸和小米这两年多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挖人给钱,采购设备给钱,研发投入还是给钱,目前两家已经向米岸芯昇累计投入超300亿。

  截至上个月米岸芯昇已拥有3座成熟制程厂、2座特种工艺厂、1条试验产线。

  团队规模高达千人,其中核心架构团队(200人)、量产工程团队(800人)。

  外部还联合中科院微电子所、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建立“产学研“联盟,共享将近200科研人员。

  米岸芯昇总的策略就是聚焦成熟制程变现和先进制程研发并重,稳扎稳打不盲目冒进。

  陈默当晚把相关资料给雷军同步了一份。

  考察行程临近尾声,各分公司的建设进度让陈默颇为满意,按照规划分公司明年底能竣工,届时能容纳10万名员工,比目前扩大一倍,但投入也不小,预计总体投资在200亿左右。

  在深圳,陈默有着更宏大的蓝图。与市政府达成协议后,彼岸豪掷百亿在大铲湾启动填海造岛工程,誓要打造媲美Apple Park和Googleplex的“彼岸科技城”,嗯,不再是园,而是城!

  因为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彼岸科技园即将在接下来1年时间达到饱和。

  或许是受其影响,最近市里领导也在商讨彼岸总部园区扩建事宜,毕竟他们看到彼岸在各地买地盖楼,谁知道以后发展发展会不会被别的市给挖了墙角,总部变分部。

  如果造成经济外流,那他们全体领导班子哭都没地方哭。

  随后紧急召开专项会议,主动抛出橄榄枝:西二旗西路两侧10万平米黄金地块。

  可建面积72万平米、总价约40亿、楼面价仅5500元/平、甚至愿意协调中关村园区外迁。

  目前还在谈,预计年底能确定下来。

  其实其中一个地块是后来小米的地盘,陈默先把地方谈下来,因为雷军目前可没时间买地,他在一切精力都放在筹备小米Pre-IPO轮(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明年把小米推上市,然后海外布局。

  毕竟3-5年冲击手机销量全球第一,以雷军的自尊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陈默打算先开发一半,另一半等小米上市后在京落户,也算实现当初两人偶尔提及的‘做邻居’。

  最后一站来到湾湾,陈默此行肩负双重使命:一是视察之前彼岸投资的一些企业。

  二是代表小米与威盛谈判,成功拿下关键CDMA专利,有效规避高通专利壁垒,为小米国际化扫清障碍。

  在志玲的阳明山私宅,陈默跟她有过一番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的深入交谈,在彻底摸清志玲深浅后,陈默打算把湾湾地区这边的业务慢慢过渡给她进行打理。

  两日后,陈默给志玲做出一番交接,然后独自登机返程。

  万米高空,陈默轻抿了一口威士忌,望着机舱外波涛翻涌的云海,一会变成“馒头”,一会幻化“寿桃”,陷入沉思.

  比起徒有其表的精致花瓶,他更欣赏有事业心,聪慧能干的女子。

  除了菲甜和志玲以外,冷宁在周受资的悉心指导下,已能开始有条不紊地上手处理集团财务事务,估计再有一年就能独当一面;

  这样集团钱袋子里面有一个自己人也算是加了一道保险,他会更放心。

  至于萌萌由于其美术特长,更是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员,负责彼岸文化周边业务,相得益彰。

  看着她们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陈默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他始终相信,一个女人真正的魅力从不依附于皮相,而是源于灵魂的独立与事业的锋芒。

  自己的这些红颜知己们,正以各自的方式,在他铺就的舞台上绽放光华。

  而他,只需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适时出现在其身后助力一下,便已足够。

  这也有个好处,明年开始他打算逐渐把周受资释放出来,毕竟让这样一个全才仅仅担任CFO负责财务和投资,有些屈才了。

  陈默比谁都清楚周受资眼中那团暗藏的火焰,那是野心,更是潜力。

  若非如此,乌镇峰会时他也不会特意将此人带在身边历练,见见世面。

  人才,终究是要放到更大的舞台上才能熠熠生辉。

  更难得的是,周受资在入职彼岸短短一年后,就将家人全部接到了京城定居。

  这份决心与诚意,让陈默很是认可,这是一个聪明人。

  论能力,他运筹帷幄;论情商,他长袖善舞;论态度,他勤勉尽责——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里,雷军曾对周受资寄予厚望。那位执掌小米的掌舵者开出上亿年薪,倾力栽培,却终究没能留住这匹千里马——最终看着他远渡重洋,成为了TikTok的全球CEO。

  但这一次,在彼岸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陈默有足够的信心:让这批千里马任意驰骋

  “再打磨打磨,再观察观察“陈默抿了一口酒,眼神深邃。

  若是周受资愿意扎根华夏,甚至申请华夏绿卡,届时将集团CEO的重担交予他,也未尝不可。

  陈彤潜力有限(太老)、孙子维和许朝军术业专攻(不全面)、张小龙性格不合适(情商低),其他跟他打天下的从龙之臣,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思来想去确实也只有跟他年级相仿,论帅气程度仅次于自己的周受资可堪大任,这也是陈默对集团内这些高管综合评估后得出的结论。

  这样一来,自己每天大量精力不用投入在繁杂的业务中,而是纵览全局,更好摸鱼.

  陈默如是想着

第613章 同样是抄,为何不同?

  互联网大会落幕当晚,二马一李连夜展开了一场事关行业格局的战略对话。

  正如古训所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这场高层密谈中,三方达成共识:外卖领域的暂时退让只是战略收缩,美团主动让出外卖战场,是为了集中火力固守团购基本盘。

  这一调整立竿见影——新美大资源重新聚焦后,饿了么对团购市场的进攻态势明显减弱,或许也因其需要消化既得的外卖市场份额有关系。

  随后公众视野中,BAT三位掌门人一改往日锋芒毕露的姿态,背后却是三大巨头在多个赛道同时落子的战略布局,进行大刀阔斧般的调整。

  雷厉风行,极具效率。

  其中网约车战场推进最为迅猛——在阿里与腾讯的资本撮合下,柳青凭借其高盛历练出的强势谈判风格和资本运作手腕,仅用月余便促成滴滴与快的的世纪联姻。

  据内部人士透露,谈判团队对这位“铁娘子”的气场颇为忌惮,这也加速了谈判进程。

  最终一番商谈,合并后董事会七席配置彰显平衡之道:管理团队三席(程维CEO、吕传伟联系CEO、柳青COO),财务投资人各一席,剩余两席由阿里彭蕾与腾讯彭志坚分占。

  12月7日,程维与吕传伟同步发布联名公开信,宣告华夏互联网史上最大未上市合并案诞生。

  “我们很高兴宣布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实现战略合并,今天正好是7号,也就是‘在一起的意思’。

  这是华夏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合并案,也是移动出行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基本保持不变,暂时先独立运营,品牌保留为过渡方案,循序渐进进行整合.

  合并后,我们将继续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出行服务,为司机创造更多收入机会,为城市交通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次日,两家公司对外官宣,快的打车正式并入滴滴。

  随后合并后的新滴滴就跟优步(Uber)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其实一开始Uber打算先收购滴滴,把滴滴作为跳板占领华夏市场,但被背后的腾讯拒之门外。

  在观察一番华夏网约车三国大战后,感觉好像自己进场也不是不行。

  随后Uber在得到百度投资后在9月底宣布正式进入华夏市场,当时还在沪市召开了一场颇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最终命名为优步华夏。

  优步登陆华夏后打法与国内截然不同,颇具国际范,采用的是精英小分队的策略,内部称之为“铁三角”战略。

  即:城市经理、市场经理和运营经理,优步负责把系统和技术建好,剩下市场和运营就放权给当地团队去做,这样扩张起来很是效率。

  一个月后初步扩张完毕,人民优步上线,跟上国内节奏,进行烧钱。

  这才有了跟合并后滴滴合作的资格。

  当下华夏网约车格局,变成了新的三分天下,优步起步最晚,发展颇为迅猛,占据目前13%的市场份额,先后吞并易到和快的的滴滴市场份额高达42%。

  而两者即将面对的对手就是凭一己之力,钻了政策的空子,通过闪电战占领45%市场的打的出行!

  同期,在线旅游战场也迎来变局,百度系去哪儿早已上市,腾讯系艺龙与同程联姻,加上老牌劲旅携程,原本的三足鼎立最终在AT资本运作下走向融合。

  百度战略投资携程,与原有去哪儿业务形成协同,标志着在线旅游市场正式进入AT双雄时代。

  12月15日,58同城与赶集网宣布合并,而赶集网的子项目随后孵化出瓜子二手车,悄然切入潜力巨大的二手车市场,此举背后BAT的身影若隐若现。

  在外卖战场尘埃落定后,短短一个月内,互联网行业风云变幻。

  百度、阿里和藤迅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在多个领域展开整合,或并购、或结盟,向外界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资本运作与生态构建能力。

  这一系列闪电般的动作,让市场观察者和财经媒体,对其所展现出的资源整合效率与战略执行力惊叹不已,不仅重塑了行业格局,更向整个互联网生态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这也宣告着,目前华夏互联网局势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面协同。

  华夏互联网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12月下旬的一天,深圳,藤迅总部。

  风尘仆仆归来的小马哥,踏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核心团队紧急会议。

  宽敞的会议室里,公司各大业务线的产品高级总监一行二十余人陆续就座。

  白板中央那行醒目的文字,无声地宣告了今日的议题。

  每个座位前的桌面都摆放着一份厚重的文件——那是彼岸集团从创立初期到现在的所有经过总结和提炼的资料。

  联系白板上的字迹与手中的文件,众人心下了然。

  低沉的讨论声在会议室里此起彼伏。

  一个小时后

  当小马哥推门而入,刹那间,原本讨论的喧嚣归于沉寂。

  “今天召集各位,是要讨论一个关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

  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锐利,

  “曾经的我们以'跟随-模仿-超越'的策略,横扫整个互联网,战无不胜!

  从世纪之初到2010年这十年间打败无数的对手,业务遍及即时通讯、门户、社交娱乐等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

  我们曾经坚信‘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并且为之努力奋斗。”

  小马哥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高管,

  “但自从彼岸出现,同样的战术,却失效了。”

  投影仪亮起,上面是彼岸和藤迅的竞品业务线数据对比图。

  “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各位,我们一个个曾经引以为傲的业务,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可为什么——”

  小马哥敲了敲白板,那行“抄和抄,有何不同?”的字迹微微颤动,

首节 上一节 567/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