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下了脚步。
转过身,面向陈玄。
在陈玄略带惊讶的目光中,这个大明朝至高无上的君主,这个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的男人……
缓缓地,对着陈玄,深深地,弯下了他那颗高傲的头颅!
一个九十度的鞠躬!
“哥!”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无比的郑重和诚恳!
“我这个皇帝,只会打天下,杀人,我比谁都在行!可是治天下……我真的不会……”
“标儿那孩子,性子太软,像他娘,不像我。我怕……我怕我走了以后,他镇不住这帮骄兵悍将,镇不住那些满肚子坏水的文官!”
“我怕他守不住我拿命给他换来的这份家业!”
朱元璋抬起头,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
那是一个父亲,最深沉的恐惧和期盼。
“算我这个当爹的,求你了!”
“你收下他!收下标儿!”
“把他当成你的亲儿子一样教!把他当成你的继承人来教!”
“把他那一肚子的圣贤书,都给扔了!教他你那身通天的本事!教他怎么赚钱!怎么管人!怎么让这大明,在咱们老朱家手里,千秋万代!”
皇帝低头!
这已经不是请求,而是托付!
是将自己最珍视的继承人,将整个大明的未来,毫无保留地,交到了陈玄的手上!
这是对陈玄能力与地位的,最高认可!
陈玄看着眼前这个几乎是在乞求自己的男人,心中也是微微一动。
他缓缓走上前,伸出手,将朱元璋扶了起来。
他看着朱元璋的眼睛,脸上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笑容。
“重八,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他是我大侄子,我不教他,教谁?”
得到这个承诺,朱元璋紧绷的身体,瞬间就松弛了下来。
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君臣之间的猜忌,兄弟之间的隔阂,在这一刻,彻底烟消云散。
剩下的,只有最纯粹的信任与依赖。
第二天。
东宫,书房。
太子朱标一身整洁的常服,恭恭敬敬地站在书桌前,神情激动而又紧张。
他已经从父皇那里,得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从今天起,他的老师,不再是那些白发苍苍的大儒。
而是眼前这位,神鬼莫测的,皇大伯!
“大伯!”
朱标对着陈玄,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
“请大伯教诲!”
陈玄安然地受了他这一礼,示意他坐下。
朱标正襟危坐,拿出了纸笔,准备记录下大伯即将传授的,治国平天下的无上大道。
然而,陈玄却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他看着一脸期待的朱标,微微一笑。
“标儿,今天,我们不上四书五经,也不谈仁义道德。”
“我先给你讲讲,什么叫‘钱’。”
第25章 颠覆三观!这才是太子该学的屠龙术!
“钱?”
听到这两个字,朱标愣了一下。
他以为大伯会教他驭下之术,或者权谋之道,再不济,也该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
怎么一上来,就讲这么个……铜臭味十足的东西?
不过,朱标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他恭敬地点了点头。
“是,大伯。”
他想,大伯可能是要教自己如何理财,如何管理东宫和国库的账目。
这也是帝王必修的功课。
毕竟,再伟大的君主,也离不开钱粮二字。
看到朱标那副“我准备好学算术了”的认真模样,陈玄笑了。
这大侄子,还是太天真了。
陈玄没有拿出算盘,也没有拿出账本。
他只是悠悠地,问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标儿,你觉得,你爹屁股底下那张龙椅,是靠什么坐稳的?”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太直白了。
但朱标没有多想。
这是他从小到大,从无数大儒老师那里,学了成千上万遍的标准答案。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回大伯,父皇的江山,自然是靠君权神授,上应天命。”
“其二,是父皇以仁德治天下,深得民心。”
“其三,便是我大明百万雄师,威震四海!”
天命!
仁德!
军队!
这三样东西,就是他心中,一个皇权最稳固的基石。
他说完,一脸期待地看着陈玄,等着大伯的夸奖。
然而。
陈玄听完,只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天命?仁德?军队?”
陈玄轻轻重复了一遍,然后,毫不留情地,将这三个词,批得一文不值!
“标儿,我问你,前些日子北平大旱,徐达的二十万边军为何险些哗变?是他们不忠于你爹了吗?是他们不懂仁德了吗?”
朱标的脸色,微微一白。
陈玄不等他回答,继续追问。
“不是!是因为他们断粮了!他们快饿死了!人在饿死之前,什么天命,什么忠君,都是狗屁!他们只想活下去!”
“再问你,为何江南那些粮商乡绅,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囤积居奇,对抗朝廷?是你爹的刀不够快,还是大明的律法不够严?”
朱标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陈玄的声音,如同重锤,一记一记地敲在他的心上!
“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囤积粮食,能赚到十倍、百倍的利润!在这天大的利益面前,皇帝的威严,朝廷的律法,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最后,我问你。为何你爹发行的大明宝钞,会变成一张废纸?而我钱庄里印出来的金票,却能让全城疯狂?是我陈玄的名字比你爹朱元璋的名字更值钱吗?”
轰!
朱标的脑子,嗡的一声炸开了!
大伯的这三个问题,就像三把锋利无比的刀子,将他过去所有坚信不疑的道理,剖得鲜血淋漓!
是啊!
为什么?
为什么他奉为圭臬的“仁德”、“律法”、“皇权”,在这些事情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呆呆地看着陈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陈玄站起身,走到了朱标的面前。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地面。
“标儿,你记住。”
陈玄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严肃,每一个字,都带着一股洞穿人心的力量!
“你说的天命、仁德、军队、律法、朝廷……所有这一切,都像是盖在地面上的房子。它们看起来很华丽,很雄伟,决定了你这个家,好不好看。”
“但是!”
陈玄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
“决定这座房子能不能立得住,立得稳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它脚底下,你看不见的地基!”
“这个地基,就叫‘经济’!”
“钱!粮食!货物!是这些东西,在支撑着你父皇的江山,在支撑着整个大明!”
“军队没饭吃,就会哗变!百姓没饭吃,就会造反!商人为了钱,就敢对抗律法!这,才是这个世界运转的,最根本的道理!”
“你所学的一切儒家经典,一切帝王心术,都只是盖房子的方法。而我今天要教你的,是怎么打地基!”
陈玄盯着朱标已经呆滞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句足以颠覆这个时代所有认知的,终极理论!
“记住这句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