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79节

第168章 帝国的家底,与将军的新战场

  “大明皇家地质勘探总局”。

  一个拗口而新鲜的衙门,在第二天清晨,伴随着一纸圣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应天府的朝堂之上。

  百官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这个“勘探总局”是做什么的。但有了前几次的经验,现在已经没人敢轻易跳出来质疑了。所有人都知道,但凡是护国皇商提议成立的新衙门,背后一定有他们看不懂的,深不可测的门道。

  朱元璋高坐龙椅,看着下方鸦雀无声的臣子,心中第一次升起一种微妙的爽快感。

  他喜欢这种感觉。

  一种他不懂,但你们更不懂,而我背后站着一个全懂的人的,绝对掌控感。

  “皇商!”朱元璋沉声道。

  “臣在。”陈玄出列,微微躬身。

  “这个‘地质勘探总局’,该如何运作,由谁掌总,你可有章程?”

  “回陛下。”陈玄不卑不亢地说道,“总局的运作,很简单。就两个字:‘寻找’和‘记录’。”

  “寻找什么?”

  “寻找支撑起大明工业心脏跳动的一切!铁矿、煤矿、铜矿、石灰石……乃至更稀有的,我们暂时还用不上,但未来必将价值连城的矿藏。”

  陈玄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厚重的书册,双手呈上。

  内侍连忙接过,转呈到朱元璋的御案前。

  朱元璋翻开一看,瞳孔再次猛然收缩。

  那是一本地图册。比昨天在暖阁里看到的那本,要详细百倍!

  上面,是整个大明,乃至周边数千里的详细山川地理图。图上,用各种颜色的朱砂,标记出了上百个密密麻麻的点。

  每一个点的旁边,都有一行小字注解。

  “山西大同,预测优质煤矿储量,三千亿斤……”

  “辽东鞍山,预测露天铁矿储量,一千亿斤……”

  “江西德兴,预测铜矿储量……”

  “云南个旧,预测锡矿储量……”

  一连串天文数字般的储量,看得朱元璋眼花缭乱,心跳加速。

  他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陈玄,声音都变了调:“大哥,这……这都是真的?”

  如果这上面记录的都是真的,那他朱元璋,哪里是什么穷皇帝?他分明是坐在一座前所未有,巨大到无法想象的金山之上!

  “八九不离十。”陈玄平静地回答。

  【叮!宿主向大明皇帝展示《全球资源勘探图(亚洲部分)》,完成一次史诗级“信息投资”!】

  【触发百倍暴击返利!】

  【恭喜宿主获得:《矿产开采与冶炼技术大全(初级版)》!】

  【恭喜宿主获得:精英级地质工程师x100名,熟练矿工x5000名(已置入皇家工业区人才储备库,待启用)!】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陈玄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对朱元璋说道:“这些,就是我大明的真正‘家底’。勘探总局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图上的预测,变成国库里实实在在的储备。至于掌总的人选……”

  陈玄的目光,转向了武将队列中,那个因统领“皇家工程兵团”而重焕新生、身姿挺拔的身影。

  “臣举荐,凉国公,蓝玉!”

  此言一出,百官虽惊,却并不算太过意外。如今的蓝玉执掌着数万人的工程兵团,正将“蜂巢城”项目办得风生水起,早已是朝中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

  蓝玉自己也是一怔,随即胸膛一挺。他知道,皇商大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皇商大人,此举不妥!”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反对,“凉国公已总领‘蜂巢城’营建,日理万机,责任重大。这开矿采掘之事,同样千头万绪,再让凉国公掌总,是否会分身乏术,反而耽误了两边的大事?”

  几名官员也跟着附和,言语间倒是真心为朝廷的工程效率担忧。

  “分身乏术?”陈玄闻言,朗声一笑,环视全场,“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在本督眼中,‘蜂巢城’的建设,只是练兵!”

  他转向蓝玉,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战鼓轰鸣!

  “蓝将军!修建一座城池,你和你的工程兵团干得不错。但那,只是为你们举办的第一场演习!现在,演习结束,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陈玄指向那本摊在御案上的资源图册,声音中充满了力量。

  “你的下一个战场,不再是一砖一瓦,而是这图上标注的,大明沉睡了千年的万水千山!勘探总局负责为你们指明方向,而你和你的皇家工程兵团,要做的就是去征服它们!将这些图纸上的预测,变成支撑起大明万世基业的,钢铁与火焰!”

  “这,是一场没有敌人,却比任何战争都更重要的战役!”

  “它的战利品,不是几万颗人头,而是能武装起百万大军的钢铁,是能驱动我们无敌舰队的煤炭!”

  “我将为你配备最专业的工程师,最先进的开矿工具,而你的工程兵团,将成为大明帝国开疆拓土的铁拳!”

  陈玄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蓝玉。

  “现在,我再问你,凉国公蓝玉!修建一座城池,你已证明了你的能力。但现在,我要你为大明,去征服一座座矿山!这个总指挥,这份更重的担子,你,敢不敢接?!”

  一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奉天殿内炸响。

  所有人都被陈玄描绘的这幅波澜壮阔的“工业画卷”给震慑住了。

  蓝玉的呼吸,瞬间变得无比粗重。

  演习结束,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句话,让他那颗早已被重新点燃的将心,彻底燃烧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比金戈铁马的沙场更宏大、更让他热血沸腾的新世界!

  “扑通”一声!

  蓝玉猛地单膝跪地,甲胄铿锵,声如洪钟!

  “臣,蓝玉!愿为陛下,为大明,征服群山,开采万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第169章 知识的代价,与学士的选择

  奉天殿的朝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心,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应天府。

  新成立的“皇家地质勘探总局”和凉国公蓝玉统帅“皇家工程兵团”征服矿山的新使命,成了街头巷尾、酒楼茶肆里最热门的话题。百姓们听得云里雾里,却又兴奋不已。他们说不清那是什么,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位神秘的护国皇商,又在下一盘谁也看不懂的大棋。

  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的建设热情,开始在帝国的肌体中悄然萌发。

  而与这股热潮格格不入的,是城南皇家格物院的一角。

  前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濂,正领着他那十几个失魂落魄的门生,拿着扫帚,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与尘土。他们的儒衫早已蒙尘,往日里引以为傲的修长指甲,也在粗活中折断,显得狼狈不堪。

  惩罚已经持续了数日。

  最初是奇耻大辱,是恨不得一头撞死的愤懑。但现在,这些情绪渐渐被一种更深沉的、名为“无力”的寒意所取代。

  他们在这里,不是贱民,却胜似贱民。没有人打骂他们,甚至没有人正眼看他们一眼。那些穿着统一工装、步履匆匆的格物院学徒,眼中只有图纸、数据和各种奇特的金属零件。

  偶尔有学徒从他们身边跑过,口中热烈讨论着他们完全听不懂的词汇。

  “离心式提水泵的设计图要优化!扬程还是不够,必须保证大同煤矿深层作业的排水需求!”

  “宋师兄说了,下一阶段的重点是‘焦炭炼钢法’,要将硫、磷含量降到千分之三以下,否则‘定远舰’的龙骨强度根本达不到标准!”

  “最新的勘探队已经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西域的‘石油’,听说那是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汁液,皇商大人说,那是工业的血液!”

  这些话语,如同一根根无形的针,刺进宋濂和所有翰林学士的耳朵里。

  他们引经据典,皓首穷经,所学的圣贤之道,在这些充满了力量与实干精神的词汇面前,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可笑。

  “老师……”一名年轻的翰林修撰终于忍不住,他看着不远处,一群人正围着一个浑身沾满油污,却被众人尊称为“总工”的匠人请教问题,那匠人竟是前些天被皇商大人“免职”的工部尚书吴琳。

  吴琳的脸上没有了丝毫官威,反而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对着一张复杂的机械图纸唾沫横飞。

  “我们……我们读了一辈子的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年轻修撰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宋濂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的扫着地,但握着扫帚的手,却在微微颤抖。

  他一生所构建的世界,正在一片一片的崩塌。

  就在这时,格物院的大门被推开,一队气势更加精悍的人马走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宋应星。而在他身后,跟着上百名目光锐利、身形笔挺的青年。

  他们与格物院的学徒不同,身上带着一种久经磨砺的沉稳与自信。

  “宋师兄,人带来了!”一名学徒兴奋的跑上前,“这些就是皇商大人从‘人才储备库’里调拨过来的,第一批地质工程师!”

  宋应星点了点头,快步迎上。

  “诸位一路辛苦。”

  那百人中的领队者对着宋应星拱了拱手,声音沉稳:“宋大人客气。我等奉总督之命前来报到。这是我们绘制的第一批高精度地形图,以及配套的矿脉分析报告,请您过目。”

  说着,他呈上数卷巨大的图纸。

  图纸展开的瞬间,正在扫地的宋濂,不经意间瞥到了一眼。

  只一眼,他整个人便如遭雷击,僵立当场!

  那上面,不再是传统的大写意山水,而是用无数细密的等高线、复杂的符号和精准的数字,将一片山脉的起伏、走向、岩层结构,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哪里是图?这分明是将一片天地,揉碎了、掰开了,呈现在你眼前!

  他看到宋应星和那些所谓的“工程师”,指着图上某处,开始飞快的交流。

  “这条断层线很明显,说明地质活动频繁,开采时必须加强巷道支撑。”

  “根据岩芯样本分析,这里的铁矿品位高达六成,且伴生有大量的锰,是制造特种钢的绝佳原料!”

  “立刻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最佳的爆破点和开采序列,三天之内,我要第一批矿石运出山!”

  这一刻,宋濂脑海中所有关于“格物致知”的模糊概念,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而残酷的认知。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输的不是一场赌局,而是输给了一个时代。一个他曾经鄙夷,却又完全无法理解的新时代。

  他丢下手中的扫帚,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周围的翰林们都惊愕的看着他。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位须发皆白、一生都将尊严看得比性命还重的老人,一步一步,走到了正在激烈讨论的宋应星面前。

  宋应星等人察觉到有人靠近,停下了讨论,疑惑的看向他。

  “宋学士,你……”

  宋濂没有看任何人,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张精美到令人窒息的地图。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满是灰尘的儒衫,然后,对着比自己孙子还要年轻的宋应星,深深的,弯下了腰。

  一个九十度的长揖。

  全场,瞬间死寂。

  “宋师兄……”宋濂的声音,嘶哑而干涩,却无比清晰。

  他没有再自称“老夫”,而是用上了对后辈才俊的称呼。

首节 上一节 179/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