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投资,风险评级:极高!潜在回报率:无法估量!】
【系统判定,投资成功!】
【恭喜宿主,获得百倍暴击返利!】
【奖励一:全套《工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流程白皮书》!】
【奖励二:精英级工业设计师、工程师、高级技工,共计一千名(记忆植入,身份伪装,三日内抵达应天府)!】
第163章 未来的种子,与帝王的决心
奉天殿的议事,以一种近乎荒诞的寂静收场。
百官们如同被抽走了魂魄,行尸走肉般退下。他们脑中反复回响的,是陈玄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以及皇帝朱元璋最后那句霸道无比的“就这么定了”。
暖阁之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凝重的气息。
朱元璋屏退了所有太监,只留下陈玄和太子朱标。他亲自走下龙椅,来回踱步,那双曾定鼎天下的眼眸里,此刻写满了激动、困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停下脚步,死死盯着陈玄,声音有些干涩:“大哥,这个‘募股造舰’的法子,咱信你能成。可最要命的,还是人!”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手指敲击着桌面:“造定远舰,需要多少顶尖的船匠?建立你说的那个‘工业心脏’,又需要多少懂得格物之学的算学大家、格物大家?这些人,去哪找?靠格物院那几百个学生,就算是累死他们,怕是十年也造不出一艘船的龙骨吧!”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而眼下,大明最缺的,就是时间。
朱标的脸上,也露出了同样深沉的忧虑。父皇说的没错,钱可以去“骗”,可人,却骗不来。这才是真正卡住大明脖子的那只手。
看着他们父子俩的表情,陈玄的脸上却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重八,标儿,你们说的对,人才,是万物之本。”他缓缓开口,“所以,在向你们提出‘工业心脏’计划之前,我已经为此,准备了整整半年。”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递给朱标。
“我将其命名为——‘火种计划’。”
朱标疑惑地接过名册,打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名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详细标注了其出身、年龄、特长——有在籍的年轻工匠,有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孤儿,甚至还有一些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算学士子。
“大伯,这……”
“这半年,我让钱庄的暗线,在整个大明,乃至周边的藩属国,秘密寻访了一千名最具天赋、心性坚韧且身家清白的年轻人。”陈玄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他们,就是我为大明工业心脏,准备的‘火种’。”
“我已在城南工业区旁,建立了一座全封闭的‘格物院特别进修所’。这些‘火种’,将在这里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和最高深的知识传授。”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他们没想到,陈玄早已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布下了如此深远的一步棋。
“可……可谁来教他们?”朱元璋还是问出了关键,“就算把全天下的名匠都请来,也教不出能造‘定远舰’的人才。”
“我来教。”陈玄淡淡道。
他抬起手腕,那块奇特的“怀表”上,闪过一道微不可查的光芒。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实施“火种计划”,符合文明级投资标准!】
【系统将为您提供一次性的“知识灌输”权限,您可以将《工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打包,定向传输给选定的目标。注:仅限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需目标自行学习掌握。】
陈玄心中了然,对朱元璋父子说道:“我有一套独特的教学之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足以理解‘定远舰’图纸的理论基础。”
“但,”陈玄话锋一转,神情变得严肃,“他们只是拥有理论的‘种子’,而非可以直接开花结果的大师。他们需要实践,需要试错,需要将脑中的理论,与大明现有的材料、工艺相结合。”
“这个过程,会很艰难,会烧掉无数的钱财,甚至会失败很多次。重八,标儿,你们……有这个觉悟吗?”
这个问题,比直接要钱,更让朱元璋感到了压力。
他看着陈玄那双深邃的眼眸,沉默了许久,随即重重点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决绝:“咱明白了!咱不仅要给你钱,还要给你权,给你整个大明的支持,让你的这些‘种子’,在咱大明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
“传旨!”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封陈玄为‘皇家工业总署’第一任总督,总领大明一切工业事宜!太子朱标为副总督,辅佐之!”
“工业总署,独立于六部之外,直属于朕!朕要让它,成为大明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
【修改版】第164章第一次锻造,与不完美的奇迹
十日后,应天府城南,新建的皇家工业区。
昔日荒凉的郊野,此刻已经初具规模。数十座高大的脚手架拔地而起,一座座巨大的厂房正在蓝玉的工程兵团手中飞速成型。
而在工业区的核心位置,一座刚刚落成的,编号为“一号”的锻造厂房内,正进行着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观摩。
朱元璋和朱标一身常服,站在厂房二层新修的观察走廊上,神情凝重地俯瞰着下方。在他们身边,工部尚书吴琳和几位大明最顶尖的造船、冶铁老工匠,正襟危坐,神色复杂。
厂房中央,一百名身着靛蓝色工服的“火种学徒”,在他们的领队——一位名叫“公输班”的年轻天才的指挥下,正围绕着一座刚刚建好的小型“转炉炼钢炉”,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操作。
“陛下,皇商大人此举,未免太过儿戏。”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匠头,忍不住对吴琳低声道,“炼钢乃是千锤百炼的功夫,岂是这群毛头小子,看了几天书就能学会的?”
吴琳没有说话,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他现在对陈玄的任何举动,都不敢再有丝毫质疑。
陈玄站在朱元璋身旁,并未理会那些议论,只是平静地看着下方。
“开始!”随着公输班一声令下。
学徒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没有像传统工匠那样依靠经验和手感,而是严格按照手中的一本操作手册,执行着每一个步骤。
“一组,测算焦炭与铁矿石配比,误差不得超过千分之三!”
“二组,预热炉膛,使用风箱增压,将炉温提升至预定值!”
“三组,准备吹氧管道,校对压力表!”
他们的口令专业而精准,他们的动作配合默契,宛如一台正在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当铁水被灌入转炉,高压空气从底部吹入时,那绚烂的火花和剧烈翻腾的钢水,让二楼的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仅仅一刻钟后,一炉橙红色的优质钢水,便倾泻而出,被浇筑进一个特制的模具中。
模具的形状,正是“定远号”主炮塔旋转齿轮的一个最关键的部件。
“快!检测!”公输班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几名学徒立刻拿着各种奇特的卡尺和量具冲了上去,对冷却后的齿轮部件进行检测。
“报告!尺寸精准,与图纸分毫不差!”
“报告!硬度合格!”
“报告……等一下!”一名负责探伤的学徒突然发出一声惊呼,“三号轮齿根部,发现一道微型裂纹!应力测试不通过!”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那些老工匠的脸上,顿时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
公输班的脸色一白,额头渗出冷汗,他快步上前,仔细检查后,颓然道:“回禀院长……总督,是属下无能。我们对本地铁矿的硫磷含量分析不足,导致淬火时应力集中,产生了裂纹……此次锻造,失败了。”
整个厂房,陷入了一片死寂。
失败了。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失望,甚至动摇。
然而,朱元璋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怒意。他的眼中,反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死死地盯着那个虽然有瑕疵,但外形完美、尺寸精准的齿轮部件。
他转头,看向身旁一名负责皇家兵器监造的老匠头,声音嘶哑地问道:“若让你来做此物,需要多久?能保证每个都一模一样吗?”
那老匠头脸色煞白,支吾了半天,才艰难地吐出几个字:“若要如此精细……至少……至少需要三月,且……无法保证完全一致。”
三月,对比一刻钟。
独一无二,对比标准化量产。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无比粗重。
他终于明白了。
陈玄展示给他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奇迹”,而是一条通往“奇迹”的,可以被复制、可以被优化的“道路”!失败,只是这条路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他猛地转身,对着陈玄,深深的,深深的作了一揖。
“大哥,咱……服了!”
这位开国帝王,第二次在自己的兄弟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从今天起,这工业区,就是咱大明的命根子!你要什么,咱给什么!失败了,就再来!钱不够,咱去抢!人不够,咱去抓!咱只有一个要求!”朱元璋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的火焰,“给咱造出定远舰!越多越好!”
陈玄扶起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重八,既然你已下定决心。那也是时候,让全世界的‘投资人’,看看我们这份‘不完美’的潜力了。”
“传我的命令,十日后,在工业区,举办‘大明皇家舰队与工业前景说明会’。”“这出戏,该开场了。”
第164章 奇迹的流水线,与帝王的谦卑!
龙江港口。
往日里商船云集的码头,此刻被一片肃杀的气氛所笼罩。
数百名全副武装的京营士卒,将整个港区团团围住,刀枪出鞘,如临大敌。
而在港口中央,静静的停靠着一支由上百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船上,一千名身着统一靛蓝色工服的男子,正以十人为一排,百人为一方阵的队列,肃立在甲板上。
他们沉默无声,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那股子精气神,竟丝毫不亚于大明最精锐的边军。
当朱元璋和朱标在陈玄的陪同下,赶到港口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朱元璋和朱标都换上了一身寻常的富商装扮,跟在陈玄身后。
“大哥,这些人……真的是匠户?”朱元璋压低声音,眼中的惊疑之色愈发浓重。
他见过的工匠数不胜数,可从未见过哪一群工匠,有如此严明的纪律和森然的气势。这哪里是工匠,分明是一支百战之师!
陈玄笑了笑,没有解释。
他走上前去,那名自称“公输班”的首领立刻快步下船,来到陈玄面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本厚厚的,用某种坚韧纸张装订的册子。
“属下公输班,率格物院海外分院,第一期毕业生,共计一千零八人,向院长报到!”
“此为《工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流程白皮书》,请院长审阅!”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口音,但吐字清晰,逻辑分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格物院……海外分院?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极致的震撼。
他们这才明白,陈玄口中的“海外匠户”,究竟是什么来历!
原来,早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自己的这位大哥(大伯),就已经在海外,秘密的培养了这样一支恐怖的力量!
陈玄接过那本“白皮书”,随手翻了翻,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转过身,对身后一名早已等候在此的工部官员说道:“按我之前的吩咐,材料都准备好了吗?”
那名官员连忙躬身道:“回皇商大人,都准备好了。上好的铁矿石一百石,焦炭五百石,另有百炼精钢十锭,各色木料千斤。”
陈玄看向公输班,指着不远处空地上堆积如山的材料,下达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
“图纸,你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