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裔摇头:“只是私事,不提也罢。”
言罢,竟以车船劳顿为由转去歇息。
麋威见他突然变脸,怎会不生疑?
但见对方有意回避话题,只能按下不表,回头再去打听。
……
“此弩一匣十矢,能射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五十步,可连发!”
“军中三石强弓虽也就能射一百五十步,却无此疾速。”
“然则,此弩虽可速射,却也因射速快,需要大量供应弩矢方可发挥其长处,否则便和步弓无异。”
“而若要大量配备弩矢,则无法用于野外作战,只能用于堡垒或者舟船之上……”
靶场上,麋威听着面前滔滔不绝的小将,一时有些走神。
直到对方喊了他好几声。
他才回过神来,道:
“足下姓向讳宠,字巨违,乃是襄阳宜城名士向巨达之侄?”
名为向宠的小将颔首。
却不理解眼前这位麋都尉为何这般作态。
看上去似乎有些惊讶,甚至……惊喜?
他喜什么?
喜得连弩?
麋威:“那岂不是说,足下与白眉马季常是同乡?”
向宠:“在下家中长辈确实与马氏五常有交往。”
“这就对上了!”
麋威猛一抚掌,旋即紧紧握住向宠的手,道:
“巨违啊,我与你神交已久!”
“本想着你远在蜀中,而我出任江夏,此生未必能复相见。”
“不料今日竟在千里之外的他乡重逢!”
“莫非这就是你我之间的缘分吗?”
向宠自然听不懂什么叫“缘分”。
但麋威这热情的姿态一眼就懂。
一时有些赧然道:
“麋都尉在江陵力挽狂澜之事,早已传入蜀中。”
“与都尉相比,宠这点浮名,何足道哉!”
麋威心中一咯噔。
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点耳熟?
不过无所谓,我会背《出师表》!
刘备说你“能”。
诸葛亮赞你“性行淑均”
你忽悠不了我的!
面上更加热情了:
“我的功绩都是诸公抬举,不足为道!”
“倒是你我今日难得异乡重逢,定要好生叙旧!”
旋即便将人拉到自己的主帐。
也不知一个荆州襄阳宜城人,一个徐州东海朐县人,有什么“旧”可叙。
总之一番东拉西扯,麋威虽然还是没能实现跟大腿“抵足而眠”的宏愿。
但好歹搞清楚向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原来他跟吴班、陈式一样,都曾在刘备的中军效命。
这次跟随刘备东下支援江陵,因为约束部众表现出色,得到刘备赏识,便指派给马良使用。
而马良在确认这位同乡兼好友子侄确实有才能后。
却干脆举荐给关羽,以求更好前途。
于是向宠就这么跟着张裔来到竟陵。
如此具述一番并非真实存在的“平生之意”,话题自然转到张裔身上。
麋威随口提了一嘴张裔和诸葛亮的交情,本想能否找到张裔突然失态的线索。
没想到向宠蓦地面色一变,欲言又止。
麋威顿时目光一亮。
向宠知道内情!
第83章 人无完人,因势利导
一番旁敲侧击之后。
麋威终于搞清楚怎么回事。
原来张裔有个儿子在益州当郡吏。
又有个好友杨洪时任益州治中从事。
先前杨洪巡视郡县的时候,发现张裔之子有过失,就秉公处置。
那时张裔恰好被人劫持到交州,根本不知。
等成功逃回来之后,听闻此事,连发了好几封信去质问杨洪。
一来二去,此事闹得蜀中皆知。
连诸葛亮都被惊动,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劝诫张裔。
然后因为荆益两地的信使要走长江。
最后刘备也惊动了。
“张公还真是有仇必报,有耻必雪的性情啊……”
麋威想起与张裔初次相遇的情景,一时感慨。
向宠自忖职位低,不敢附和,委婉道:
“杨治中处事公允,既未徇私,也无刻意避嫌,张公或许只是一时在气头上,有所误解。”
“过些时日,两边或能冰释前嫌?”
那可不一定。
麋威暗暗摇头。
张裔的年纪也老大不小了,跟关羽一样,都已经本性难移。
你指望他一个私心胜过公心的人突然变得大公无私。
那跟指望连发弩能达到加特林机枪的杀伤力有什么区别?
而且他很怀疑这次张裔来竟陵。
除了关羽命令之外
很可能是借机离开江陵,避一避舆论风头。
毕竟这种私人恩怨惊动到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层,基本就公开化了。
那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
当然是杨洪处事公允,而张裔小肚鸡肠。
前者扬名,后者名声受损。
这么一想,麋威更加感觉可惜了。
因为杨洪作为益州治中,分量不轻,绝对能左右刘备和诸葛亮的决策。
若不是张裔跟他闹翻,说不定能跟此人搭上线。
杨洪加上麋竺,这事甭管最终成不成。
至少能作为一个正经的军事议题,摆到刘备和诸葛亮的书案前了。
只可惜人无完人。
张公啊张公,你为何就这般记仇呢……
记仇……
记仇……
记仇?
记仇!
砰地一声,麋威霍然站起。
旁边向宠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说错了话。
好在麋威立即向他赔笑道歉,然后让他先去安顿。
自己则直奔张裔所住的军帐。
……
“你说你有办法帮我报仇雪耻?”
张裔看着神色认真的麋威。
面色阴晴不定。
思虑片刻,才轻叹道:
“都尉好意,心领了。”
“然则,我已经落下徇私小人的骂名。”
“若再挟私报复,只怕诸葛军师的下一封信就不是劝诫,而是夺职了。”
麋威:“张公莫急!”